热敏灸培训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灸性感传出现率(%)
热敏化腧穴 非热敏化腧穴
(七)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能客观显示。
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
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 说明: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
(八)
探敏取穴施灸能显著提高 临床疗效。
举例:
1.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脾虚型胃 电节律紊乱临床疗效观察
2、年龄:中年以上人群易发病,以40-60岁人群更 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
3、职业: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 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 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 者的人群患病率高,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 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 病率明显较高。
辨证取穴组症状积分
治疗前 治疗后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热敏化穴组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 辨证取穴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
治疗前 治疗后
表明热敏化腧穴灸的临床疗效优于辨证选穴灸(非热敏化腧穴灸)。
2. 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肌筋膜 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内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
(五)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 侯相关性
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 敏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 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 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 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 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 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 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 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 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 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P <0.05);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化腧穴的 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化腧穴的 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
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 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 激发经络感传。
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 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
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 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 感性。
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 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
悬灸
单点灸 双点灸 三点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循经往返灸 温和灸
单手双点灸 双手双点灸
三角灸 T形灸
4、施足灸量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施足灸量也 是一个技术关键。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 消失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热敏灸 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 剂量。
五、探敏取穴新灸法的适应症
1、凡是传统灸法的适应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2、凡是产生了腧穴热敏化的病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
10/39
25.6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8
43/46
93.48
10/48
20.8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46
68/71
95.77
9/51
17.65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39
78/81
40
84/88
96.30 95.45
3/11 3/13
27.27 23.08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31
44/48
91.67
6/28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 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 (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 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三)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四)腧穴热敏化的类型、部位、 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
腧穴热敏化 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
热敏灸技术
江西中医学 院 附属医院
陈日新
一、热敏灸简介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选就 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 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 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二、热敏灸的特点:
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 家市、 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市医院在使用。
治疗后症状积分 83.14±9.30 65.58±13.14
显愈率 80.95 % 21.05%
P P<0.01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症状积分 治疗后症状积分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治疗组
对照组
显愈率
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优于辨证 选穴(非热敏化腧穴)灸疗法。
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 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 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 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 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六、新灸法与传统灸法的异同
传统灸法 新灸法
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 疗方法
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 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 方法
相同点 腧穴热刺激
不同点
1.热敏化腧穴 2.激发经气运行
以腧穴为治疗点
始动环节
中间环节
终端环节
以热敏化腧穴 为切入点
发动灸性 感传
提高疗效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
一、概述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 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 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以头 颈肩背及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 称。
21.43
功能性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排卵障碍性不孕
38
45/47
26
45/51
42
65/66
95.75 88.24 98.48
7/26 7/31 5/13
26.92 22.58 38.46
痛经 勃起功能障碍 合计
43
71/72
32
50/58
540
834/887
98.61 86.21 94.02 **
6/18 4/10 92/392
33.33 40.00 23.47
注:** 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我们的研究表明艾 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 动循经感传,出现率 达95%左右,而非热 敏化腧穴循经感传出 现率仅15%左右,说 明艾灸热敏化腧穴能 高效率发动感传。
热敏化腧穴组 辨证取穴组
治疗前症状 积分
2.11±0.24
2.28±0.21
治疗后症状 积分
1.05±0.18
1.61±0.28
治疗前胃电正 常频段百分比
42.87±12.33
40.54±10.33
治疗后胃电正 常频段百分比
60.32±7.29
48.45±5.47
2.5
2
1.5
1
0.5
0 热敏化穴症状积分
表7 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
病种
病例数
热敏化腧穴
感传/ 总数
感传激发率 (%)
感传/ 总数
压痛点
感传激发率 (%)
面瘫
43
62/66
93.94
5/23
21.74
三叉神经痛
38
71/77
92.21
9/45
20.00
颈椎病
40
43/49
87.76
8/36
22.22
腰椎间盘突出症
44
65/67
97.01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 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 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 不(或微)热, 而皮肤下深部组 织甚至胸腹腔脏 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 离施灸部位产生酸、 胀、压、重、痛、麻、 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
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
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 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 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 善; (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 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 能明显改善。
50 次 髎(40) 关 元(39) 子 宫(37) 50 上印堂(32) 太 阳(30) 风 池(20) 50 上印堂(41) 肺 俞(36) 大肠俞(35)
表6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
(六)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 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 乃至气至病所。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 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
3.21±0.96
0.82±0.64 △△ **
3.05±0.83
1.95±0.69 **
注:△△ 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比较有显著差异,** 组内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比较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症状积分 41.90±10.62 43.16±11.34
中医对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 证”、 “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 “项肩痛”中。 认为本病是因年老气血渐衰不能濡养筋骨,或感受 风寒,或颈项部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 畅。
二、颈椎病的易患因素
1、性别:各家报道不一,Irvine的结果显示男性明 显高于女性,也有报道显示男女无差别。
表6 腧穴热敏化分布穴区
周围性面瘫
病例数
分布穴区(频次)
1
2
3
50 翳 风(30) 下 关(28) 风 府(31)
功能性便秘 支气管哮喘
50 大肠俞(31) 上巨虚(24) 天 枢(18) 50 风 门(35) 次 髎(30) 至 阳(24)
排卵障碍性不 孕
痛经 感冒 过敏性鼻炎
50 子 宫(24) 卵 巢(22) 关 元(14)
组别 时间
热敏化 腧穴艾 灸组
针+罐 +TDP组
治疗 前
治疗 后
治疗 前
治疗 后
PRI
9.39±4.65
1.55±1.33 △△ **
8.40±3.46
4.65±2.25 **
±SD VAS
76.06±14.97
14.67±13.15 △△ **
67.75±17.24
41.40±14.76 **
PPI
2、确定灸位
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 法的技术关键。 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 的最佳作用部位。
3、选择灸法: 艾条悬灸法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灸法,
运用这种灸法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 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
具体灸疗手法为: 先回旋打基础 继雀啄激经气 再温灸通经络
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4、外伤: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 报告800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在有外 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 间内患颈椎病。有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 于一般人群。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 伤史。
5、遗传因素:Palmer等人对23对孪生兄妹颈椎退变 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特别 是一卵双生者之间,颈椎形态非常相似,且随着年 龄增长,颈椎退变的方式和退变的结果均很相似, 因此他提出颈椎病可能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 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腧 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艾热 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扩热、 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 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 等奇异现象;
1、透热: 灸 热从施灸点皮 肤表面直接向 深部组织穿透, 甚至直达胸腹 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九) 经气所过,主治所及;灸之要,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 云,明乎若见苍天
(十)
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 发明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 灸法。
四、关键操作技术
新灸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
调定灸态 确定灸位 选择灸法 施足灸量
1、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 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 松、匀、守四个字。
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 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 灸新疗法。
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热敏灸对20多种 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认为:小艾条、新疗 法、大天地!
三、热敏灸的规律
(一)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 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 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 外界相关刺激呈现 “小刺激大反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