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二)投票与决策
公共选择的过程是通过投票而作出的,对每 个人来说,其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他所承担的 税收分额恰好与该种物品与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收 益相等。
• 3、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新福利经济学 对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存在情况下资源最优 配置条件的探讨,以及对资源非市场配置 问题的分析,激起了公共选择理论对非市 场决策过程的关注。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的过程
• 1、发源:20世纪50年代。 邓肯.布莱克于1958年发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开创了 公共选择研究的先河; • 2、形成:20世纪60年代。 布坎南和塔洛克于1962年发表《同意的计算》为公共选择 理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3、扩大:20世纪70年代。 布坎南和塔洛克于在1969年在弗吉尼亚工艺学院创立“公 共选择研究中心”,出版“公共选择”杂志; 4、发展:20世纪80、90年代。 1986年布坎南因对公共选择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 经济学奖。
•
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源于经济学家对 政治现象的思考。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面对大量的经 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需要做出选择,获取 所需。 • 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对政治选 择和政治决策过程进行解释。他们重新定 义了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人的形象,由此 开拓了对诸如投票、选举、官僚行为等一 系列政治现象的新的观察视野。 • 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 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
对于投票者来说,投赞成票还是反对 票?取决于他从公共产品方案中获得的预 期收益与为此承担的税收份额的比较。 • 如果边际收益不少于税收份额,就会 投赞成票。
通过一项公共选择提案的因素:
1、公共选择的规则----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 成票占投票总数的比例。 2、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 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分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5、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 布状况。 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政治均衡结果的 变化。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分析,政治不 过是经济交易的延伸。从本质上说, 政治家、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私人经 济中的个人一样也是一种“经济人”, 同样是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在公共选 择领域作出的决定也会犯错误,他们 的行动也会受到一些规则与约束的影 响。 • 他们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个人偏 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 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和服 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例1:对外部性特征征税
%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D
B
80 60 30 10 0
①假设:两党提出相似但不完全相 同的税率。甲:61%;乙:59%.在AC 之间的选民投甲票;在CB之间的选 民投乙票,乙党获胜。(AC<CB)
②假设:两党提出低税率。甲:11%; 乙:9%.在AD之间的选民投甲票;在 DB之间的选民投乙票,甲党获胜。 (AD>DB)
•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的背景 理论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 • 1、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经济的失败---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现象的存在,人们开始探讨 国家干预的失误的原因; • 2、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以前的政治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学所探索的政府经济事物的政策 选择,已不能满足政府公共经济运行的需要。
A C 中值 D B 选民人数
③两党都会看到,通过把税率变到中间选民所偏好的税率就能获胜。但一旦两党 都提出30%的税率,在A与中值之间的选民投甲票;在中值与B之间的选民投乙票. 除了中间选民以外,所有选民都不满意,选民就会对投票无所谓.
例2:对收入再分配的投票
• 假设某社会有100个选民,分为四个不同收入集团。 人数 再收入 再收入 得益+ 分配前 分配后 亏损某党提出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25 10 15 +5 是对富人提高税率,对穷人转 25 20 23 +3 移支付实现的.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投票机制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分析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
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为政 府决策代替单纯的市场决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 理论依据。 然而 政府决策机制是怎样的? 政府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部属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