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期
腕
刺激. 1
3.5 ms
肘
刺激2
8.2 ms Diff.: 4.7 ms
记录: 神经支配的肌肉 刺激: 神经干
距离
mm:
240
MCV: 51 m/s
正中神经传导
远端神经传导检测 --SCV
刺激
平均
潜伏期 ms
小指
2.6
距离 mm 记录 速度 m/s
155 60
潜伏期 ms
无名指
3.1
距离 mm 速度 m/s
长期饮酒、糖尿病---GBS
临床康复但电生理改变不全恢复 小儿麻痹后,轴索性损害GBS
阅读方法
目的性强的 直接锁定你要的神经
看损伤的部位、程度、 轴索或髓鞘为主
直接锁定你要的肌肉
确定有无神经原性或肌 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一块肌肉就 可以帮你诊断
目的性不强 通览报告单 勾勒出病损神经、肌肉的 分布范围
175 56
刺激:神经远端 记录:神经干 顺向法
尺 神经传导
分析指标
远端潜伏期 NCV 波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面积 时限 电位波形
临床意义
潜伏期、NCV :神经纤维兴奋的传递 脱髓鞘病变 波幅、波形: 反映NF兴奋的数目 兴奋传递同步的程度
轴索病变
近端神经的检测--F波
刺激点 神经干 记录点 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 机制 运动神经元逆向兴奋回返放电 观察指标 F波出现率:正常>70% 潜伏期: 最短潜伏期 最长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 F波的离散度
意义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病变的诊断,鉴别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的病变 突触后膜病变:低频刺激波幅递减,如MG 突触前膜病变:高频刺激波幅递增,如肌无力综合征和肉毒 杆菌毒素中毒。
EMG检查步骤和检测内容
将同心圆针直接插入肌肉的肌腹内,记录肌纤维安静状态 下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
针 极 插 入 轻 收 缩 静 息 状 态 运动单 位电位 MUAPs 大 力 收 缩 运动单 位的募 集电位
肌电图的检测与应用
NS生物电活动
自 发 性 诱 发 性
•无外界刺激状态下产生的电活动 •波的形式记录 •主要指皮层电位
头皮 电极
脑电活动
• 各种外界刺激(声、光、电脉冲等) -----特定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特 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向皮层传递 (电传递、化学传递)
诱发电活动
头皮 体表 电极
神经电生理检测项目
诱发电位
临床诱发电位知识简介
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 的第三进展 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 国内80年代初应用 与刺激相关的诱发电位 与事件相关的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与刺激相关) 给某特定的感受器适宜 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 经系统的相应区域检出与 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 变化 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 神经传导功能的检查方法
插入电 活动
自发电 活动
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异常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的改变 偏离正常值的20% 神经源性损害:神经支配比例增大 时限延长、电压增高、多相波增多 肌源性损害: 神经支配的比例减低 时限缩短、电压降低、多相波增多
重收缩时募集电位的异常改变
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 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 神经失用、癔症性瘫痪
神经源性损害 运动单位电位 减少 单纯相 波幅高
肌源性损害 肌纤维变性坏死使运动单位 变小参与的募集的运动单位数量明显增加 病理干扰相 波幅低
针极EMG检查的意义和适应证
结论 意义
被检肌肉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鉴别诊断
病变的节段定位Fra Baidu bibliotek
适应证
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的病变
近场电位:3--4 cm
远场电位:> 4cm
皮层下 皮层
BAEP SEP VEP P300
诱发电位波的命名
极性
偏离基线的方向
P波
P波 III波
N波
向下为阳性波:P波 向上为阴性波:N波
潜伏期 波出现的时间
以出现的顺序,用数字命名 I、II、 III(BAEP) N1、 P2、P3(ERS) 以健康人峰潜伏期正常值命名 P100波(VEP) N20(SEP)
分类
按感觉 刺激的形式分 类
按刺激后诱发电位的 潜伏期长短分类 按记录电极距诱发电 位神经发生起源的远 近分类
VEP 按诱发电位起源分类
BAEP
视觉诱发电位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三叉神经、脊髓传导速度、 阴茎背神经
短潜伏期 <10ms 中潜伏期 10-50ms 长潜伏期 >50ms 短潜伏期----多起源于皮层下(BAEP) 长潜伏期-----多起源于大脑皮层 (P300)
刺激部位:眼睛 刺激方式:棋盘格反转、闪光、条栅 记录部位:Oz、 O1、O2 分析:NPN三相复合波,P100
P100
观察 • P100潜伏期 指标 • P100波幅
异常判断
P100潜伏期 成人>107ms 儿童>105ms 双侧差>10ms P100波幅 枕中记录>5uv 双侧波幅差>50%
视觉诱发电位: 左 VEP 模式翻转[eye]
视觉诱发电位: 右 VEP 模式翻转[eye]
P100 O1-Fz 10µV/D 30ms/D N75 P100 O1-Fz 10µV/D 30ms/D N75
Oz-Fz 10µV/D 30ms/D
N75'N75 P100
N135
Oz-Fz 10µV/D 30ms/D
脑电图:
皮层自发电活动的检测
诱发电位:
感觉及运动系统传导通 路诱发电活动的检测
肌电图(广义):
神经电图 针极肌电图(狭义)
记录. 刺激. 1
刺激2
肌电图可检查的病变范围
前角细胞的病变 周围神经的病变 神经-肌接头病变 肌肉本身的病变
远端神经传导检测 --MCV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记录.
N75 N75' P100
N135
O2-Fz 10µV/D 30ms/D
N75 P100
O2-Fz 10µV/D 30ms/D
N75 P100
视觉诱发电位: 左 VEP 模式翻转[eye]
视觉诱发电位: 右 VEP 模式翻转[eye]
O1-Fz 10µV/D 30ms/D
N75
O1-Fz 10µV/D 30ms/D
P100 Oz-Fz 10µV/D 30ms/D N75 N75' N135 Oz-Fz 10µV/D 30ms/D
O2-Fz 10µV/D 30ms/D
N75
P100 O2-Fz 10µV/D 30ms/D P100
临床适应症
视神经炎与球后视神经炎 多发性硬化 癔病与诈盲 后视路病变:脑肿瘤、脑梗塞、皮质盲等
病后2天
脱髓鞘性GBS
正常值的意义和结果的判断
每个实验室应该具有自己的正常值 实验室诊断是一种概率性诊断 检测结果正常时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1. 无神经肌肉疾病 2. 疾病较轻,尚处于正常范围内,需自身前后对比 3. 疾病较轻,尚处于正常范围内,需自身前后对比 4. 病变较复杂两种或多种疾病共存或多个部位受累时 5. 明确的神经、肌肉疾病,但处于急性期、早期或稳 定期,特别是神经再生等代偿功能较好时,检查可能 无法发现异常
单神经损害沿神经干找病因 多神经损害找损伤神经的共性 多发病变找全身的病变
肌电图检查注意的几个问题
EMG检测主要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单纯 应用EMG不能直接作出定性诊断 EMG尚有一部分反射性的检查有可能对高位的神 经系统结构的功能作出判断,如瞬目反射判断脑 干功能、H反射判断腰骶段脊髓功能 EMG检查,尤其是针极肌电图是一项痛苦检查, 不可滥用 针电极一定要严格的灭菌、消毒
III-V间期 <I-III间期
BAEP各波的起源
ABR的一些正常值
ABR各波的出现率:I 、 III 、 V波约100% II波80%,IV波47% VI 波63%, VII波50% ABR各波潜伏期(短声70dB—SL ms): I波: 1.69±0.17 II波:2.82±0.17 III波: 3.94±0.19 IV波:5.13±0.20 V波:5.80±0.22 VI 波:7.44±0.28 VII波: 8.56±0.34 ABR各波峰间期: I~III间期 III~V间期 I~V间期 (ms) 2.25±0.17 1.86±0.15 4.11±0.21 两耳间波V潜伏期差: 0.09~0.26ms
检测方法
刺激部位:耳 刺激方式:短声 60dB (SL) 记录部位: Cz 记录波形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左 BAEP2ch[Ear]
Cz-A1 0.5µV/D 1ms/D
I' II I
II' III' III IV V
V'
Cz-A2 0.5µV/D 1ms/D
观察指标
异常的判定
结果异常
排除测定技术因素后的结果异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检测出的病变能够完全解释患者目前的临床症状。
患者目前的临床症状的伴随症状,并非目前临床症状的结果。 运动神经元病---腕管
测定结果仅为整个疾病的一部分,并不能解释全貌。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部分周围神经损害 结果复杂,可能为两种或几种情况合并存在,需要综合分析。
近端神经的检测-- H反射
刺激点 神经干 记录点 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 机理 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 观察指标: 潜 伏 期 <35ms 两侧潜伏期差 <1.2ms
H
周围神经疾病基本病理过程
WAllerian变性 轴突变性 神经元变性 节段性脱髓鞘
重复频率刺激检查
潜伏期 3.0ms
潜伏期 7.5ms
SCV 24.2m/s SCV 60.9m/s SCV 27m/s
腕管综合征
正常
MMN 轴索损害
嵌压
个案GBS
病后22天
女 32 双下肢无力2天来诊 肌力稍弱 四肢腱反射减弱 4、5天前感冒、发烧 临床怀疑GBS做肌电图 疾病有个进展过程, 电生理的改变也有个 进展过程
肌电图结果的解读
肌肉:
神经原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NCV:
神经损害图谱 提示神经损害病理 轴索、髓鞘、混合损害
重频电刺激:
提示神经肌接头前膜或 后膜病变为主
H反射、F波:
提示神经根或近端病变
神经损害
左尺神经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肘上-腕减 慢,诱发电位波幅 降低 左尺神经感觉神经 诱发电位未引出; 余被检神经传导速 度正常
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测定
正常人或器质性聋:短声主观听阈低于脑 干反应阈
临床适应症
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选 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的测定 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肿物的筛选、手术的术中监护 监测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响 脑干病变的协助诊断:MS、脑干胶质瘤、脑干血管病、 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脑死亡诊断和意识障碍病人转归的判断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面神经麻 痹等均可作该项检测
原理: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 肌肉疲劳 意义 N-M接头的功能 要求 停药> 18hr 刺激 神经干 记录 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 常选面神经--眼轮匝肌 腋神经--三角肌 尺神经--小指展肌
肌无力综合征
重复频率刺激结果判定和意义
结果判定
(I-V/I*%) 正常CMAP波幅的波动<20% 低频(<10Hz 常用1、3、5、7Hz)递减 > 20(10)% 高频(≥10Hz 常用10、20、50Hz)递增 >100(40)%有意义
病例
11
左听神经瘤
视觉诱发电位
视冲动的传导
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 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 状体细胞→视辐射(经内囊后脚) →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 觉中枢)。 视觉诱发电位 是指头皮记录的枕叶皮层对 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
检查方法
各波潜伏期(I---V波) 波间期( I -III 、III- V ) 波幅
潜伏期延长 III-V间期 >I-III间期 波幅降低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左 BAEP2ch[Ear]
Cz-A1 0.5µV/D 1ms/D I' II I Cz-A2 0.5µV/D 1ms/D III II' III' IV V V'
I波
V波
N75
P100
电极放置位置采用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使用的标准电极放 置法,惯称作10-20电极放置法。本法采用三条标志线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听冲动传入途径:
耳蜗毛细胞 → 螺旋 神经节 听神经 耳蜗核换元 →脑桥 纤维部分交叉到对侧 →中脑下丘换元 → 丘脑内侧膝状体换元 →颞叶皮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一定强度的声 音刺激听觉器官, 在皮层记录到的听 觉系统产生的一系 列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