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九、十章必背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必背题目
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答: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生理特点如下:
(1)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可将其所接受的各种形成的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故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感受器不仅将外界刺激能量转变成电位变化,同时将刺激的环境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排列组合之中。把这一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当一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其感觉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称此现象为适应。感受器不同而适应的速度也不同。
2.简述视觉感受器的特点。
答:①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凹边缘,对光的敏感度高(接受弱光刺激),形成暗视觉,但无色觉,对被视物细节的分辨能力较差。视杆细胞及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视杆系统。
②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凹处,对光的敏感性较差(接受强光刺激),形成明视觉和色觉,并对被视物体细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视锥细胞及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视锥系统。
3.试述位觉产生机理。
答:前庭器官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前、外侧、后)构成,感受细胞都是毛细胞,适宜刺激是机械力作用。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加减速度运动)时会引起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感受旋转正负加速度的为三个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有膨大端为壶腹,壶腹壁上有壶腹嵴,壶腹嵴含有感受性毛细胞。毛细胞顶部纤毛埋植终帽中。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旋转正负加速度。旋转加速度改变时,由于内淋巴的惯性作用,使终帽与毛细胞发生移行,刺激毛细胞而兴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产生旋转运动感觉。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班。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其纤毛插人耳石膜内,耳石膜表面附着的许多小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和头部空间位置。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或人体做直线加速度改变时,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导致耳石膜与毛细位置改变,毛细胞兴奋,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反射性地引起有关肌肉的肌紧张变化,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4.试述本体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
答:肌梭是位于肌肉中的一种梭形感受器,位于肌纤维之间并与肌纤维平行排列。肌梭内含6~10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受γ-神经元支配)。肌梭外的一般肌纤维称为梭外肌纤维(受α-神经元支配)。肌梭附着于梭外肌纤维上,并与其平行排列呈并联关系,因此,肌梭的功能是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
腱梭是分布在肌腱胶原纤维之间的一种张力感受器,与梭外肌纤维串联。当肌肉收缩张力增加时,腱梭因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张。当肌肉的收缩力或外部因素刺激过大,达到可能损伤肌腱或骨的程度时(达到腱梭兴奋阈值),腱梭因受刺激而兴奋,兴奋沿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舒张。
第十章必背题目
1.解释说明交互抑制及其在动作协调中的作用。
答: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后者的活动再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或交互抑制。例如,伸肌肌梭的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同时发出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导致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这种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2.简述运动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自主神经又称为植物性神经,指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调节平滑肌运动、心肌和腺体分泌活动而通常不受意志支配的内脏运动神经。
运动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循环系统: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导致血液重新分配。
②呼吸系统:在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摄氧量增大,以满足肌肉氧耗的需要。
③代谢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时,动员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并分解提供能量。使运动中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进行糖异生作用。
④内分泌腺:交感神经兴奋不仅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还使肾上腺皮质素、胰高血糖素活动增强,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量增加,同时使糖分解代谢加强、血糖浓度升高。(促代谢激素分泌增加)
3.牵张反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的意义。
答: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在同一块肌肉中,主要生理意义在于维持身体姿势,增强肌肉力量。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
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例: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时引起的股四头肌收缩;跟腱反射和肘反射
特点: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反射的潜伏期很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因此,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2、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紧张性收缩,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例:平板支撑时躯干肌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
特点:多突触反射,收缩产生力量小,只是抵抗肌肉被牵拉,表现为同一肌肉的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的收缩,而不是同步收缩,因此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并且能持久地进行而不易发生疲劳。
4.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答: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当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内耳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颈椎关节、韧带或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受刺激后,
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状态反射的规律为: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状态反射的意义:状态反射在完成某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就会使两臂用力不均衡,身体偏向一侧,常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但是,在运动中也有个别动作需要使身体姿势违反状态反射的规律,如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