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系列功法

合集下载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清明节⽆花⽆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邻家乞新⽕,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魏野练站桩的⼈,常会有这样⼀种体会,当站桩真正进⼊状态后,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练完后,才发觉时间已过了很久,这是因为此时⼈的⽣理循环状态⾃然减慢,如同龟蛇的冬眠⼀般,并乐⽽忘时所致,国外称此为“钟慢效应”。

⼈在⽇常⽣活中,若能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这种“钟慢”状态,则⾃然会延缓衰⽼。

另外,从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的另—个⾓度来讲,站桩功也是使⼈进⼊了⼀种特异状态,经意念⽽诱发出的特异功能虽尚有争论,但意拳(⼤成拳)站桩功对⼈体潜能的深层开发,并由此⽽产⽣的巨⼤能量,是武林中任何⼈⼠也不能回避和漠视的。

王芗斋先⽣创⽴的意拳(⼤成拳),以站桩为本,认为“⼤动不如⼩动,⼩动不如不动(蠕动),不动之动,乃为⽣⽣不已之动。

”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法,正是“不动之动”的根本体现。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可细分为两⼤类,第⼀类为浑元桩,⼜可称之为健⾝桩、养⽣桩,在拳术训练中,这实际上是⼀种“换劲桩”;第⼆类为技击桩,在拳术训练中,实际上是⼀种“摸劲桩”。

意拳(⼤成拳)站桩的以上两类功法,以第⼀类的浑元桩即“换劲桩”最为重要,它是意拳(⼤成拳)⼊门的关键。

“换劲桩”从养⽣健⾝的意义上讲,同传统的佛、道养⽣术及⽓功⼀样,均能起到养⽣健⾝、祛病除疾的作⽤。

但“换劲桩”⼜不同于⼀般的⽓功功法,它既不需意守丹⽥,或意守⾝体内部的某⼀部位,也不需⽤意念进⾏吐纳导引,更不⽤掐诀念咒或接什么宇宙信息。

意拳(⼤成拳)是在佛、道、儒、俗、医、武理论学说及养⽣健⾝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其精神,通过意念的假想训练,进⾏系统的体能开发,藉以改变⼈体内在机制。

在站桩中,“不期然⽽然”,丹⽥会⾃然⽽盈,经络⾎脉会⾃然⽽通,经过上万个练功者的实践检验,⼏⼗年来从未出偏,对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体的体内循环机制,与其主观地控制或⼈为地限制它,不如良性地去诱导和开发它,以发挥其⾃⾝的潜在能量。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pdf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pdf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训练——形动求整实体技击之动态以速动为准则,而速动之根本全赖下肢的空间位移,位移的绝对动态最易产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状态则是技击运动中的最大障碍,所以如何在极速的动态中保证身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在劝态中保证相应的平衡均整性的发力就成为名家拳派研讨的重点。

大成拳以桩法求整调节人体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训练就是以静态的平衡向动态平衡的发展最关键的功法。

这种动态形式上极其简单,但若从整体原则的角度出发则又极其深奥复杂,而且一切步法具体应用均从磨擦步变化而得,故统称为磨擦换步。

首先以技击桩步型站立,虚灵顶颈,步成三七,双掌自然分开,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于身体两侧,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后以头部上领牵动躯干把胯关节抽起,由于肢关节的上提后脚就会被带离地面,此状态的拔起后脚如整个脚掌趟入稀泥被缓缓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腕兜起,由于一只脚已处在悬空状态,这时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撑脚腿上,故在拔起后脚时首先把重心变为前七后三,然后胯催动后脚向前徐徐搓动,以体会下肢与空气的磨擦阻力,膝盖弯曲前顶与足腕为先锋克服空气的阻力,脚掌似踩一圆木棍向前缓缓流动,力宜平衡,不能断劲,待后脚运动至前脚踝骨位置时,前膝与后膝内侧要轻轻地磨擦而过,这时后脚从前脚之半个脚面而过,变为前脚继续划弧形而进,待至丁八步距离的时候缓缓用前脚掌先着地。

然后缓缓踩实,这时躯干的上下拉伸恢复自然状态。

随之膝前顶反重心再变为前七后三。

继之再以头领身,以身带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胫的弧线运动,如此地后步做前步子前步。

再以前步做后步之前步。

习者注意目光始终注意一个方向,不可东张西肓,双手在运动中根据身形的起落,相应的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气阻力。

磨擦步的关键胯走半圆,从步子的起点一直到步子的落点,这个运动的路线是个半圆的轨迹。

因为在我起腿行进步时,对方很可能会阻止我与之缩短相对的距离,用脚踢击、蹬、踹我迎面骨。

我如果是直线行步则正与对方发力之脚形成二力相撞,为其所伤。

大成拳

大成拳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1

常志朗先生真传大成拳桩功练法大成拳浑圆桩此桩法是大成拳殊多功夫锻炼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光是养生桩也是该拳的技击桩法,用它要求养生放松相对简单容易,但欲使求得技击之所需,就要求在其他技击桩法功夫精深后方可练习,大成拳功深者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架中求得各桩架所应得之力,所谓大成拳只一桩一劲。

首先,两脚平行站立,二足略宽于肩,足趾似有抓海绵,身体略微后靠,周身含蓄,头部如有细线上拉之意,二手臂徐徐上抬到高不过眉低不过嘴处止,二手臂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腕关节有外挺上提之意,腕部二大筋要挑起,十指指尖可微加用力,注意肩部尽量放松,不去想他,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松下来。

腿部弯曲,臀部下靠,二膝向上提纵,二脚向下踩按,但不可用力,此亦可谓桩功中之提顿。

身体个骨骼支撑,可以体会欲蹲身抱起重物没抱的那个劲,保持住那个感觉,此时身体各骨骼全挺上劲了,没有任何打软的地方,头要正,脖子上大筋要挺住了,你抱重物时是不会缩脖子的。

可意念双手臂间环抱二个气球,体会手臂挤压气球时一松一紧的感觉,不可真的用力,意念要总保持似有似无之间,细心体会手掌各指关节及腕关节开合的感觉,肩部要放松,身上肌肉一点力也不要用,要完全松下来,只用骨骼支撑着,筋逐渐地挑起来,站的肩膀松松,二手好象被线吊起来似的。

双脚可意念各踩一条船,或骑在一天长木头上,这样可迅速体会出夹劲,今后二腿轻轻一夹就有夹劲再加力还能夹,便松下来了,初学者站此桩有一定的体会后就可马上转入大成拳技击桩的练习。

熟练运用点重身松是大称拳法之关键所在,无论推,断手都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在推手中顶牛,以胳膊根赢人,这种以肌肉拙力相抗的运动不是中国武术,更不是大成拳。

推手是一个人武功整体水平的全面体现。

在双方推手过程中,小臂互搭,感觉对方的力的点上的变化,如果掌握了点重身松,则无论推断手都可发挥巨大威力。

经过点重身松训练,你的小臂分量极重,搭手时迫使对方肢体僵紧,而自身肢体保持放松状态,你的全部力量放在对方身上 {不是身体的倚靠之力 },这种力量靠胳膊的左偏右挂是化不开的,对方如拐棍一样地托着你,必然无法放松更做不出各种身体变化与发力,而你无论抖,放,拍,挂等都发放自如,从心所欲。

大成拳技击鸟难飞桩法

大成拳技击鸟难飞桩法

大成拳技击鸟难飞桩法大成拳技击鸟难飞桩法鸟难飞桩是意拳技击桩的高级功法。

它主要是练习技击桩摸劲松紧转换的频率。

我们在进行浑圆桩和其他技击桩法的摸劲时,松紧转换都是单频率的进行,也就是一下一下的摸。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大成拳技击鸟难飞桩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鸟难飞桩前后摸劲站立为左式丁八步,手形为不直的直拳起式,随即将双拳拳心向内,意念周身各部黏满了欲飞的小鸟,双拳也各半握一只小鸟。

在小鸟向前飞的瞬间后腿微微下坐,前脚五趾微微扒地。

身体向后微靠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

向后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阻挡向前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似要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

随即,周身各部的小鸟同时向后欲飞。

这时右腿微微下踩、上站、前蹬,前脚掌微微踩地,身体微向前推时,内涵的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向前的摸劲原则要领相同,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

向前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左右、上下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似要阻挡向后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

随即就可反复练习前后摸劲了。

(2)鸟难飞桩左右摸劲站立的步法、手形与鸟难飞桩的起式相同。

意念周身各部、双拳、双臂内侧黏满的小鸟同时向外欲飞。

此时,后腿微微下踩、上站,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

身体向内微微挤合前推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圆桩向内挤合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

向内挤合摸劲时,身体后部左右、上下、向内一紧即松。

随即后腿微微下坐,两脚内侧微微外分,身体向后下微靠时,意念活动、周身各部的争力与浑元桩外分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双臂微微挤合,双拳同时配合微微紧握,把欲飞的小鸟控制在拳心内。

外分摸劲时,身体后部似要阻挡欲飞的小鸟,身体正面、左右、上下向内吸住牵引欲飞的小鸟,一紧即松。

随即就可反复练习左右摸劲了。

大成拳步法

大成拳步法

大成拳步法擒摔法训练大成拳擒摔法使用的技术是中国跤中最为简单实用的精华技术,其中许多技术在现在的摔跤柔道比赛中已经被禁止使用,但在大成拳中仍保留了这些技术的训练,使用擒摔法要干脆利落,摔倒对手后自己保持站立,大成拳擒摔法不主张使用舍身技与对手一起倒地,然后靠地面技法取胜,因为真正的实战对方很可能不止一人,自己也和对方一起倒在地面上就给对方其他人站立踢踩的机会,从而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地面技法也应该练习,如自己被对方施擒摔技从而失去平衡,无法避免倒地的话,如有机会应尽力将对方也拖倒,双方都倒地的情况下要尽力避免和对方在地面做过多的纠缠,应想办法尽快恢复站立。

大成拳擒摔法的训练通过降龙桩培养擒摔所需的功力,通过一系列精选的擒摔技术单操练习培养运动中使用擒摔的技能,通过双人喂招的训练熟练技法运用的要领,此外学习大成拳擒摔法还应先了解一些擒摔法的常识。

擒摔法的常识1、擒摔法要和击打法有机的结合,不能为摔而摔,一切技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战胜对手,应该在出现能利用擒摔战胜对手时果断地使用擒摔技法。

2、擒摔技法的双人喂招练习一般上身穿着中国跤的褡裢进行练习,褡裢非常结实,不易损坏,可以练习对着装对手的各种抓把手法,但在实战中对方着装不适于某些把位的抓把时,要有使用其它控制手法完成擒摔技的能力。

3、大成拳的各种控制手法在为使用擒摔技法创造机会时仍然适用,但练习擒摔法还需掌握擒摔技独特的抓把技术以便完成技法。

褡裢上可抓的把位有大领、小袖、直门、偏门、反挂门、中心带、偏带、后带、底岔,这些把位都有规范的抓把手法,被对方抓住这些把位可使用撑、挒、绕法迅速解脱,我方抓住对方把位后可以使用撕法、走法破坏对方平衡,此外象抹眉、抓发、拧头、搂脖、锁脖、掐喉、圈胳膊、捯胳膊、锁胳膊、错胳膊、搀胳膊、攒胳膊、抓裆、抱腿等手法都应熟练掌握。

4、引手在擒摔法与击打法中都普遍使用,与击打法运用中先用一种打法作为引手以便为决定胜负的击打创造机会一样,擒摔法运用中往往先用一种抓把法作为引手以成功完成决定胜负的抓把;借手在擒摔法与击打法中同样普遍被使用,许多擒摔技法都可以通过借手完成。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6)托球桩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此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欢迎阅读。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系列功法摩擦步摩擦步又称之为蛇形步、摩擦步试力,既是步法,又是腿的试力,乃大成拳中最基本的步法。

选杰先生曾有诗曰:“身形端正头顶悬,步若鸡形体略偏;进退自如凭肩胯,膝纵足兜起波澜。

”目的:通过身体及手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移动,将桩功的规模扩大,在符合桩功要领的条件下,把身体各部连贯起来,从而体会自身各项力量的配备与大气之间的空气阻力感。

动作要领:身体放松,自然站立,两臂左右分开置于身体两侧,与自身约成60度角,两手十指自然分开,两臂两肩放松;膝盖略有弯曲,有“纵膝”之意,上体正直,含胸拔背,平心静气,呼吸自然,精神舒放,头往上领,臀部下坐,两手掌心犹如按在两只大气球之上,慢慢将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呈半弧形由内往外平行慢慢的向前移动,脚尖向前,脚掌落于身体右外侧,两脚距离约一脚之长,前脚着地踏实后,慢慢将重心移至右腿,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后,再慢慢移动左脚,左脚也如右脚由内往外做半弧形平行移动,落于身体左侧,如此左右脚交替进行练习(见图1、图2)。

注意事项:练习摩擦步时动作应缓慢均匀,腿移动时要缓慢用肩胯之力将脚向前送出,两肩不能晃动,两眼应平视前方,不可低头看脚步,前脚落实以后要有能抽回来的劲再奔前走,脚移动时脚脖子要挺上劲,要体会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的感觉,同时又要有“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

切记要用可以推动空气阻力的力去试着奔前问,单纯外形的协调,用处是不大的。

大势蛇形步因大势蛇形步气势宏大,步法及身形的运动似蛇蜿蜒行进而得名。

目的:增强腿的力量,提高腿在发力时与身体的整体配合,在实战中发挥脚法威力。

动作要领:身体呈丁八步自然站立,两手徐徐抬起置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前,双手十指自然分开,肘部弯曲,两肩放松;然后,身体重心缓慢前移,身体稍侧,以肩带动腰胯,当重心完全移至前腿之后,后腿缓慢提起,膝盖经胸收至最高时再往前蹬,慢慢落于身体的侧前方,脚掌着地后再将身体重心移至此腿,重心完全移至此腿以后,再将后腿前移,膝盖尽量往胸部收至最高再蹬出去。

如此周而复始,左右交替练习。

注意事项:1、移动身体时要以肩带动腰胯将脚送出去,脚掌要往回勾,落地时要以脚前掌着地,足趾抓地。

2、膝关节要放松,尽量往胸前收,身体要往前探,脚要从嘴或鼻子处蹬出去。

3、膝盖能松下来,肩腰胯膝脚都走顺之后,可意念身后有棵大树缠着一条细皮筋与我掀起的脚相连,前行脚抬起时皮筋被逐渐拉开,要用意不用力,只用脚脖子那点劲往前拉带。

初级阶段,左右腿在互换掀起时要连绵不断。

附:蛇形腿试力目的:在大势蛇形步有了一定基础后,需练习蛇形腿试力,其目的在于训练上手控制住人的情况下起腿踢人的功夫。

动作要领:身体呈桩功状态的丁八步站立,两手前伸护住自身中线,双手臂下按犹如按一物,要按实,依*手臂的力量,把脚掀起带出,将身体重心缓慢移至前腿,当重心全移到前腿之后,后腿再缓缓往回收,膝盖放松,脚脖子挺住劲,在膝盖抬至最高处之后再缓缓蹬出,此时脚尖往上挑,脚掌往回勾,脚掌落于身体的前侧方,然后再将重心移至此腿,待重心将要出尖时再将重心往后腿转移,移至重心全落于后腿时再将前腿往回收,回收时腿自然提起,落于身体的右后方。

如此周而复始,左右交替练习。

注意事项:1、身体要放松,特别是两肩及腰胯膝要放松。

2、一定要在手按住了再起腿,这样方能体会出点重身松的要领。

3、往前移动时要以肩带腰胯,左腿移动时右肩用力,右腿移动时左肩用力。

4、前脚回收时离地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约为20~30公分为妙,膝盖要与站立的那条腿的膝盖摩擦,即所谓的“摩胫”。

5、动作宜缓慢轻柔,越慢越好,体会全身筋骨相争的力量。

试力当桩功有了一定基础,能够在站桩时感觉到力的存在后,即可转入试力训练。

试力乃大成拳关键性的训练内容。

芗老在《大成拳论》里曾言:“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又言:“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大成拳的试力主要有三种,即前后试力,上下试力,左右试力。

待功夫练至高级阶段,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具有上下、左右、前后之争力,也就是“浑元力”。

一、前后试力前后试力又名钩锉试力。

以左势为例。

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微曲,两手缓缓抬起于胸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两拳,前后相差一手,掌心向下,手指自然分开、微弯曲并指向前方,后手腕距身体约尺余,肘部微下坠,小臂保持有一个坡度,两肩放松,用身体催动双手向前斜上方缓缓推出,指尖朝前,手臂虽然也有屈伸运动,但要保持弯曲状态,始终不可伸直,可意念推动水中一艘大船,待到形将破体时(当前膝与前脚尖之连线快要达到与地面垂直时),两手掌缓缓向内翻转,掌心相对,用身体将手臂缓缓拉回,身体向后运动到重心不能再向后移的程度时,再翻转手掌呈掌心向下,用身体催动手臂前行。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练习(见图3)。

练习时动作一定要缓慢、均匀、连续,要做到身体松沉,筋肉空灵,力不空出,意不空回,要养成双手时时护住自身中线,而指向对方中线的习惯。

二、上下试力上下试力又名浮球试力。

以左式为例。

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略微弯曲,两臂徐徐抬起至胸前,掌心向下,两臂略微弯曲,两肘横撑,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距约为两拳,前后相隔半手掌之距,后手腕距离身体应大于一尺,手指自然分开、略弯曲并指向前方,两手犹如按住水中两个浮球,球在水中起伏不定,轮转不已,周身松沉,两肩放松,用身体带动两手臂随浮球的运动起伏而不断下按上抬,随时控制水中浮球的运动变化,体会身体随球的运动而作出反应时的感觉。

练习本试力,身体可以缓缓下蹲,手的位置和形状不变,利用身体的下蹲带动双手将浮球按入水中,身体直起时双手姿态不改变,控制浮球,不让其浮出水面。

动作一定要舒展,缓慢,均匀(见图4、图5)。

三、左右试力左右试力又名风帆试力。

以左式为例。

两脚呈“左丁八步”站立,两腿略弯曲,两手抬起置于身体左右两侧,与肚脐同高,两臂略弯曲,两肘横撑,两手掌心朝前,手指自然分开、略微弯曲并指向斜下方,两肩放松,头往上领,用身体催动两手臂慢慢的前后摆动,自身犹如旗杆,两臂如同风帆,感觉自身双手好像被风吹动之帆。

可以先求大动,后求小动,最后练至外形不动而有内在的真动。

试力时应注意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

“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全体皆非点”,芗老的这一练功原则要贯彻在试力当中,做到形松意紧,肌肉含力,骨中含棱。

习练试力全身要均整,筋肉空灵,动作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止,止乎不得行之意。

初级试力要体会出控制放人及双臂间沉、托、分、闭等各种劲力,刚开始时身上的虚点很多,动作不连续,前推时双手要有回拉之意,回拉时要有前推之感,上下左右尽皆如是,均应做到“力意相逆”,这样在今后的推手中才能听得住对方点上的力,极快的感应出对方点上力的变化,而不会被对方所乘。

要体会出推断手中控制对方再打击对方的能力。

比如欲放对方,先用身体带动臂回挂对方,对方若往回急拉,重心不稳或往后以僵劲抗之,此时上步发放,必将我之力与对方之力相合,才会放得干脆利落。

到了高级层次的试力时,旁观者感觉是断续的,但实际上是由一连串细微的发力组成的,哪一个位置都是实发力点,而外形可能什么也没有。

此乃“形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

试力时身体要保持含蓄,尤其是体会身体在运动中的含蓄之势,养成含蓄的状态。

只要一有力量接触,立即就能爆发。

更高层次的试力是在身体已经能体会到点上的细微发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时可以体会空气的阻力,用全身的毫毛去听劲,能感觉到全身各部位都有阻力,从而产生与大气争空间之争力,直至感觉身体被大气固定起来,不用力根本动不了,用力时,用能推动空气阻力的力就行了,此时一搭手试技,即能感觉到自身各部位都能发力,一动而无不动,妙不可言。

此正是拳论中所讲的“周身无点不弹簧”,炸力无断续。

托婴桩托婴桩又名托宝贝桩、勾挂桩,因其双手在身体前上方,而手上有夹抱及上托下挂之意,似抱婴儿状而得名。

此桩属大成拳技击桩,有一定基础者方可习练此桩。

目的:托婴桩劲力意念较强,力度较大,间架结构比较紧凑,易出整劲,可有效训练上肢、肩、背等部位,站低桩时,对下盘腰、腿、膝、脚等均有有效的锻炼,对增长自身功力效果较明显。

动作要领:以左式为例。

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迈出一小步,呈丁八步站立,两腿屈膝下坐,双手缓缓抬起置于头的前上方,十指自然分开,拇指在上,小指在下,手指指向前方,两手掌心相对,前手略高于后手,两手距离可自由调整,舒适即可,两手一前一后,相隔约一掌之距,两手掌由腕部向小臂回拉,同时指尖往前指,手指稍微用力,手腕要有上托下挂之意,前手掌与眉同高,目光从前手掌处平行视出,注意目光含蓄,两肘微曲成大钝角,腕与肘要有一个向下的坡度,两肘稍外撑,后手掌根距面部约尺余,两手好似托着一婴儿,手要高过肩,肩高于肘,两肩放松,即所谓的“沉肩坠肘”。

头往上领,臀往下坐,将身体吊起来;左膝往前顶,右胯内裹,形成前后争裹之力(见图6)。

注意事项:1、体会手的上托、下沉、前指、后挂、分合之力。

2、体会自身头、肩、腰、胯、膝、脚等的连接关系。

3、练习此桩颇费力气,须有一定基础者方可练习。

伏虎桩伏虎桩属于大成拳之高级桩法,对功力增长有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要求太高,非有技击桩之基础方可习之。

目的:伏虎桩步大身低,宜于锻炼下盘功力,能有效求出伏虎时的大无畏气势,当技击桩有基础后可作辅助桩法训练。

动作要领:以左势为例。

两脚呈“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脚尽量前伸,把步子放大,以自己能下坐为度。

臀部下坐,前脚尖略向左分,前膝向前顶;后脚尖内扣,后膝向内裹,前膝后胯形成前后之斜面争力,上体正直,两手向前伸展,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位于前腿内侧,手指指向身体斜下方,手心朝右,手背自腕部向小臂回拉,肘部弯曲向外撑,肘高于手,肩高于肘,手背距离前腿内侧一拳左右,手高于膝约一拳;后手位于后腿内侧,手掌心向左,与左手心相对,指尖亦指向身体的前下方。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隔两拳左右,前后相距约一拳,后手腕亦回拉,肘部微弯曲,肩高于肘,肘高于手。

身体的重量可大部落于右腿,具体可为前三后七、前二后八,头往上领,臀下坐,形成上下二争力,含胸拔背,两肩内扣,同时又需放松(见图7)。

注意事项:1、站此桩可意想身坐虎身,手掐虎颈,悠然自得,任其自然,豪气纵放,纵虎疾驰,但虎的野性未驯,精神不可散乱。

2、由于此桩对下肢锻炼有非常大的效果,同时也易造成不良的僵紧,应多在松静上进行调整。

3、此桩应左右互换,以防单面练习而成畸形。

降龙桩降龙桩属大成拳高级功法,是大成拳技击桩中两手两脚距离最远,体位最低的桩功,比伏虎桩的要求更高,锻炼力度更强,是大成拳最难之功法。

目的:降龙桩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为众桩之首,对功力的增长也大于其它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