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文化价值及发展策略_李臣
意拳(大成拳)—健舞在养生与技击中的实用价值
意拳(大成拳)—健舞在养生与技击中的实用价值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区域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这方面,体现得就更为突出。
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与金戈铁马的争战考验并行成长起来的。
因为不同的气候带和地理环境,使得人的生理发育存在很大的差异。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遵循、适应这一客观条件,因此,南拳和北拳的不同风格也就成为了武术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
南方拳术以灵巧见长,北方拳术以浑厚著称,可谓各有精妙。
(南拳最初是以福建泉州少林寺为中心,幅射广东、福建两省,并影响到四川、湖北、湖南、台湾等地。
其动作紧凑、手法灵巧、架子较低,以象形拳居多。
什么是象形拳呢?象形拳就是以模仿动物的打斗形态而创立的拳法;北拳是以少林、形意、太极、八卦、通背、八极、戳脚等为主流,体现出雄浑刚健、舒展大方。
其中形意、太极、八卦、通背又称内家拳,其风格有所不同,它们更讲究刚柔相济,善于运用惊炸抖弹之力。
)在古代,因为武术的实战性能,决定了它在传承过程中的保守性,而这种保守性也就使武术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技形式的多样化。
(在冷兵器时代的武林中,各武术门派对外都采取封闭的态度,他们对其拳学心法都是密不外传,绝不肯轻易传给外姓人,更有甚者是:只是传给长子,或是:传男不传女。
当时的观念,女性是外姓人)当然这种封闭的态度,也使得多数习武者封闭了自我,他们在自己画定的圈子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很少与他人交流,也就失去了取长补短的机会。
这样的武学观念,自然就使很多习武者成了作茧自缚之人。
芗斋先生的受业恩师河北形意拳大师郭云深老先生则是个武功卓绝、思想开放的前辈,他希望芗斋日后能走出去,印证所学、吸收众家之长,从而丰富、提高所学武功的内涵与实战性。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王芗斋先生形成了一种开放型的武学观念。
意拳的简介
意拳的简介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意拳的简介。
意拳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源于心意拳。
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武。
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大成拳(意拳)。
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武术。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意拳的发展传承意拳的发展历史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意拳矛盾老人",1885年11月24日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武术。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
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
意拳的文化内涵哲理
意拳的文化内涵哲理首先讲究练习步骤的系统化。
系统化即为: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力、推手和散手等基本方法。
意拳没有套路,势简易学,科学合理,它是精气神、心意感和自然力之锻炼。
王芗斋宗师曾讲:“人体与大气相应和,取宇宙间之原理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达到一触即发之效果。
意从形生,力随意转,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
意紧力松,筋肉空灵,毛发飞涨,力生锋棱,能得意中力之自然天趣也。
手不空出,意不空回,内外相连,虚实一贯”。
四心相合(顶心、本心、手心、脚心),神、形、意、力、经统一,一动无有不动。
逢曲就伸,无过不出,顺中行逆,逆中用顺,有无不立。
以上都是意拳“超速度”、“精神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意拳拳理中对哲学的应用,主要就是“矛盾”观点的应用。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各方面能合理的统一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
比如音乐的高低音组成,绘画表现了远近、疏密、浓淡的和谐美。
还有螺栓和螺母,必须从相反的方向拧紧,利用矛盾来固定物体。
所以说矛盾构成了世界。
在武术里的矛盾,就是“争力”。
而争力是一个物体同时做向相反方向的力量。
意拳的争力有前后、左右、上下争力,三维争力能使人体完整起来。
从三维争力升华就形成了“浑圆力”,争力不是练习的最终目的,而又必须练争力。
比如做前后争力的时候,身体做的是前后运动,但手臂没有因为身体前后运动而出现前伸或后拉等相对于身体的位移,而是手臂与身体形成了整体,运动起来就一致了,这种一致就是“合”,说明周身各部都合在一起了,而且是因为相争合在一起的。
争是为了“一致”,为了“合”。
左右矛盾,假如说从小臂上到腰间各系一条松紧带,用两臂张开,再将松紧带支撑起来,做左右拧裹争力。
那条腿在前面就往哪里裹,左右一拧才是相争的两面争力。
做时一定要轻柔、缓和。
动作可以越做越小,转动起来由推到拧腰,往左时有往右的力量,往右时有往左的力量,形成有左就有右的训练方法。
文化自信视域下武术教育传承的“四个支点”
文化自信视域下武术教育传承的“四个支点”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推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武术教育传承也应当从文化自信的视域出发,保持并且弘扬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为此,本文提出了武术教育传承的“四个支点”,以期为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观点。
第一个支点,是坚持传统文化的内涵。
武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传承过程中,应当坚持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弘扬武术对精神、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熏陶。
例如,教育学生关注礼仪、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等文化内涵,让他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到武术的精神内涵。
第二个支点,是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传承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国际上武术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教学、云教育等方式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渠道。
在传承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传统武术与现代科技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武术教学模式。
第三个支点,是确保师资力量的专业水平。
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传承者,师资资质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武术传承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因此,在武术教育传承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同时,还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形成一个专业化、有爱心的师资队伍。
第四个支点,是加强武术文化的推广和宣传。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武术教育也需要更广泛的人群关注和认可。
因此,在武术教育传承过程中,应该注重推广和宣传武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武术的精髓和内涵。
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和宣传,可以增强全民学习武术的热情,为武术教育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支持。
总之,武术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不断传承和发展。
通过加强四个支点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实现对武术教育的优化和提升,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武术的价值和作用,让武术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北京市非遗项目意拳的历史成因与传承发展
(School of Dance and Martial Arts,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ij deeper inty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Yiquan" in Beijing and promoty Ct inheritance and
stitution should be set up to select the inheritorr,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promote the noo - legacy acevives of Yiquat into the
campus, policc camps and major traditional Wushu competitions, innovate on the basis of reserv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and the paymipation of the communCy.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ae ; protection ; inheritancc ; yiquan
明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 意拳又称大成拳,是王琴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
上进行加工、提炼,吸取百家之长而形成的新拳种, 具备自身的风格特点,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发展与传播中,只有系统了解意拳的传承发历程, 才能更进一步领悟到它文化中蕴涵的深刻理念,这 对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及其文化思想的弘扬有着重要 的实践与理论意义。2009年意拳被列为北京市第 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但其在新时代当中 进一步的传承发展仍值得研究@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
意拳(又名大成拳)桩功阐微一:意拳(又名大成拳)概述意拳(又名大成拳),源于“心意拳”。
相传心意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并著有《岳武穆拳谱》。
后来拳谱被明代武人姬龙峰(名际可,山西蒲州人,人称神枪)于终南山所得,他按拳谱钻研、朝夕苦练,根据六和、五行、阴阳、进退,起落等原则原理首创“心意六合拳”。
所谓六和乃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
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姬际可又将拳传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曹继武,曹于清代中叶将拳技传给山西祁县戴龙邦,戴将“心意拳”改“形意拳”。
据说山西人发音“心”与“形”相近,故“心”“形”二字不分,心意拳被传成了形意拳。
戴传技于河北深县李然能(世称李洛能、李老农)李授技于郭云深,车毅斋等人,其中尤以郭最为著名,人称“形意巨臂”,曾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闻名于世。
清光绪年间,河北深县王芗斋先生(1885.10.29—1963.07.12)就学于郭。
王老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受郭的器重,遂将形意之法秘授。
王芗斋先生尽得郭老真传,在郭老做古后,他为了在拳道上精益求精,游遍大江南北,寻师访友,切磋交流,此间所遇高手甚多,对中国拳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上世纪20年代初,王芗斋先生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形势,忽略实战的片面倾向,为恢复拳学的本来面目,在上海创立了“意拳”,提出“不求形骸似,只有神意足”,并著《意拳正轨》。
而后进一步潜心钻研,刻苦修炼,最终王芗斋先生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认为:拳术中的功法训练与实战应包括“神、意、气、形、力、声”六方面,亦不能过分强调“意”,拳道六法不可偏废,拳法乃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养、练、用合一之法。
王老以形意拳的圆整笃实之力为基础,吸收了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和柔化之力;吸收了少林拳法的冷,脆,快之力;吸收了八卦掌的舒展的身法和灵活多变的手法和步法,以及儒,佛,医,道,武五家功法的精华,融会内外家武术和西洋拳法的长处,推陈出新,于上世纪40年代初在北京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武术门派,并在当时民国《实报》上刊登文章,申明拳学要义,并公开声明:为印证拳术,愿与武林诸家研讨技击实战,不分国籍,公开较量,交流拳技,接受各界挑战。
意拳的价值
意拳的价值作者:韩竞辰意拳从创立之始,就以在博击中,瞬间爆发出巨大能量而异军突起,这种能力意拳习惯上统称为「整体力」「浑元力」。
意拳的拳学理论与实战效果,即刻引起了整个武术界的关注,随之众多武术界人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研究、探索意拳的特殊效能中来,近年尤盛,时至今日,论著很多,唯不足大多仍停留在表象的、片面局部的甚至于臆造的困境之中,尚无全面的、系统的完整解释。
无怪乎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讲:「百年之后,方知我道真」。
作为意拳后学时感汗颜,敢不努力。
笔者不揣浅陋,将自己所习,所研之心得,自认为意拳价值所在,直承于众。
鉴于意拳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而有必要将一些名词稍加解释,以利于后文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1. 自然1)纯自然:是指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与演进规律。
即自然生态。
2)习惯性自然:由人类主观意识而规范,通过不断演习,强化而形成的自觉言行。
时间越久越自然,自然到在厕所里也会问「你吃饭了吗?」3)本体客观条件与事物客观需求条件相吻合之应用自然:这个题目本身已经很清楚了,无需赘言。
2.整体1)表象整体:多指可观察的,形态的整体状况。
2)意向整体:多由人类自身主观意识设计塑造的自以为是的整体状况。
3)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以及明确地目的性有机融合,协调统一的整体:这是中华民族最高,也是最佳的整体状况。
3.浑元是人类完美主义的理想终极追求目标。
事物丰富的内含由此而生,如果要挂靠学科,全人类结晶尽在其中。
佛学「随缘说法」亦根于此。
所以才有了一个具体事物,居然产生繁杂解释的现象。
二、意拳的价值1.换劲换劲之说,在传统武术中,由来已久,「换劲」一词由几时提出,何人最先提出,实无从考查,留待史学家去研究吧?这里仅从具体内容说起。
所谓「换劲」,是指将人类劳作养成的用力习惯或运动机制(传统称为「浊力」),通过特殊的训练手段和过程,使之转化为拳术运动乃至专项运动需求的用力习惯或运动机制。
意拳将「桩法换劲」作为训练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并从功架、耐力、功夫的表象认识,深入到内在本质的,意在健全内、外运动机制的广泛研究,从而使传统的「桩法换劲」又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内容。
中 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是什么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是什么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技艺,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瑰宝。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其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武以德为先”是武术界始终秉持的原则。
习武之人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品德的培养。
尊重师长、友爱同门、忠诚守信、正直勇敢等道德观念贯穿于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之中。
这种对道德的追求,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塑造人格、培养良好品德的途径。
例如,在传统武术门派中,弟子入门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招式,而是门规戒律,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思想。
武术还蕴含着哲学思想。
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概念在武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太极拳为例,其动作舒缓流畅,看似轻柔,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体现了阴阳的相互转化和平衡。
刚柔相济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招式的运用上,更反映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懂得适时地刚硬应对,也要学会以柔克刚,以达到和谐与稳定的状态。
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儒家的“仁爱”思想在武术中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不轻易使用武力,而是以武止戈。
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观念,使得武术在练习中注重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不刻意强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也影响着习武之人的心态,使其在拥有强大力量的同时,保持一颗善良平和的心。
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武术的招式、套路犹如舞蹈一般,具有优美的线条和节奏感。
无论是刚猛有力的拳法,还是灵动飘逸的剑法,都展现出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武术表演中,武者的身姿、神态、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武术中的服装、器械等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健康方面,武术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方式,能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耐力。
意拳理论讲座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著名意拳大师举办的意拳理论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对意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此,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意拳的起源与发展意拳,又称意拳道,起源于清朝末年,由河北沧州人王芗斋创立。
意拳以“意”为核心,强调内外兼修,注重意念与动作的统一。
意拳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武术门派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意拳的理论体系1. 意拳的指导思想意拳的指导思想是“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这种指导思想强调意念在武术修炼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意念的引导,才能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2. 意拳的基本功意拳的基本功主要包括站桩、打坐、走步等。
这些基本功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员的意志力、耐力和协调性。
3. 意拳的技法意拳的技法以实用为主,强调在实战中运用意念和动作的协调。
主要技法有拳法、掌法、肘法、腿法等。
4. 意拳的养生之道意拳注重养生,强调通过武术修炼达到身心健康。
意拳的养生之道包括饮食、睡眠、呼吸等。
四、讲座心得体会1. 意拳的哲学思想通过此次讲座,我对意拳的哲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意拳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武术修炼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身心和谐。
这种哲学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意拳的实用价值意拳的实用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意拳的修炼,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耐力和协调性。
3. 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意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意拳的优秀传统,推动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4. 个人感悟参加此次讲座,让我对意拳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将意拳的修炼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期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标。
五、结语意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价值。
通过此次讲座,我对意拳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传承意拳的决心。
一拳八法训练谈意拳训练体系之变革
一拳八法训练谈意拳训练体系之变革意拳自诞生以来,因其先进的拳学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精彩的实战效果,受到许多拳学爱好者的喜爱,习练者越来越多。
由于习练者的熬炼效果不一,社会上对意拳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得窥门径的感叹其博大精深,不得要领的妄自菲薄。
众所周知,意拳在民间技击沟通和养生方面建树颇丰,然国内、外搏击赛场上鲜见意拳习练者的身影却是不争的事实!是意拳徒有其名,还是意拳尚未被深度挖掘?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知道传统的意拳训练方法,可分为养生和技击两套训练体系。
而意拳习练者(包括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他们往往受学问的局限,不能推断在意拳丰富的训练方法中,哪些适合自己而进步缓慢?而另一些人或是不愿、不敢突破师傅所教,不敢尝试新的训练方法。
以前意拳内部还存在过应不应当打沙袋之争。
其实说究竟,这实际上反映出的就是不同目的的训练采纳的是不同的训练方法的问题。
对比国内、外搏击技术以及一些养生、健身功法,我们发觉我们需要对目前意拳的训练,体系重新做一次梳理,这样才能使习练者依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体系,以期快速地获得效果,达到其锻练目的。
其实,意拳创始人王芗斋早就意拳习练者做过分类,王老将习练者分为二类人:1、卫生;2、防卫。
这种分类可谓是高度概括了当时习拳者所需,但随着社会的进展,运动竞技的广泛开展,技击渐渐体育运动化。
通过规章的限定和护具的应用,把对人的损害降到了最低,体现了更多公正竞赛的原则。
这些变化对促进体育运动的进展是必要的,但从纯技击角度而言,却扼杀了不对称竞争技术的运用。
自然界、战场上不对称是常见的,甚至到处都是不对称,资源的不对称,体质的不对称,作战武器的不对称等,但人们要求生存,必需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特别制胜。
中华武术之所以独树一帜,主要就是古人能依据中国人自身的体质特点,探究出了以弱胜强的技术体系,在不公正竞争条件下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
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挑战的竞技场,每一项发展策略都像是一位勇猛的武术家,在挑战与机遇中拼搏。
这个竞技场见证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演变与成长,展现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接下来,我将从传统武术的内涵、价值与启示三个方面,带您领略这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世界。
传统武术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它包含了武德修养、技术体系、文化传承三个核心要素。
武德修养,就像是武术的灵魂,强调武术家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技术体系,就像是武术的基石,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化传承,就像是武术的血脉,将武术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内涵传承下来。
传统武术的价值广泛而深远,它不仅提高了武术家的技艺水平,更促进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技艺水平方面,传统武术能够帮助武术家掌握扎实的武术技艺,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在文化传承方面,传统武术能够传承我国武术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传统武术还能够促进武术产业的繁荣,提高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传统武术的启示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告诉我们,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需要全面考虑和统筹规划。
只有通过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武术的价值,实现武术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呢?首先,我们需要转变武术观念,从传统的竞技武术向素质教育转变。
重视武术家的武德修养、文化传承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武术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武术教师培训,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武术的个性化发展,尊重武术家的差异,提供适合不同能力水平武术家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总之,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为我们指明了武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理性审视
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理性审视李臣;郑勤【摘要】基于我国体育理论政策,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时代诉求和政策条文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国外知名体育赛事和我国武术赛事综合效益的显著差异,突显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新政给我国武术赛事的品牌化建设提供重要机遇.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丰富赛事品牌建设理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理论体系构建,有效营建武术赛事品牌化发展借鉴模式,而且还可引发社会各界更广泛地关注武术赛事,提高武术赛事消费者满意度,助推我国武术赛事与世界体育赛事市场接轨.【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50)005【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武术赛事;武术赛事品牌;品牌建设;理性审视;民族传统体育【作者】李臣;郑勤【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传达“取消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1]重要指示,为增强体育赛事市场活力和加速体育赛事多元化融资模式形成赢得了政策优势。
同时,随着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有序实施和社会大众体育文化需求大幅提高,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赛事,因其绿色产业效应所呈现的多元化投资价值,使其综合效益受到社会各领域高度关注。
长期以来,武术赛事都被视为体育赛事的有机成分,虽然它对满足城乡居民的武术文化消费需求和挖掘武术整体价值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武术赛事品牌建设现状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社会效益,主要基于武术赛事经营机构通过提高武术赛事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加举办地经济收入、促使赛事目标受众快速建立品牌忠诚及维护武术赛事品牌资产等环节打造武术赛事品牌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所以,如何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充分发挥我国武术资源优势,彰显武术赛事蕴含的无限潜在社会价值,构建武术赛事品牌是关键。
中国武术文化品牌化推进路径
中国武术文化品牌化推进路径
李臣;张帆
【期刊名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2)004
【摘要】运用品牌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品牌化培育的价值意蕴进行阐释:推进中华文化创新的终极追求,践行“文化中国”国家意志的根本动力,增强中华文化有效传播力的核心要义.据此构建四位一体的武术文化品牌化推进路径:以先进科技手段为支撑,科学凝练中国武术文化元素;以打造全产业链为目标,系统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品牌;以时代发展需要为主题,适时呈现中国武术文化成果;以差异市场定位为战略,精准营销中国武术文化产品.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李臣;张帆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武汉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430079;玉溪师范学院科研处,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新见解——兼评孙刚博士《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一书[J], 李成银
2.读《中国武术文化散论》——中国武术文化要议 [J], 吉灿忠
3.电视台品牌化推进路径反思及建议 [J], 杨洁
4.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以中国武术对外援助任务为视角 [J], 焦丹;王雨薇
5.区域文化与区域品牌化:视角与影响机制——以客家文化和梅州的区域品牌化实践为例 [J], 余云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建构的逻辑理路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建构的逻辑理路世豪;李臣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科技》
【年(卷),期】2023(45)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和模式研究等方法,运用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期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构建进行了学理性设计与思考。
认为:从“理念”到“战略”的“文化强国”思想诞生,助推中国武术海外传播呈现出新型时代景观。
走进“文化强国”时代的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应凸显人际传播层面,规训武术文化传播主体文明言行习惯;组织传播层面,推动武术塑造国家形象政策精准实施;大众传播层面,助力中国武术数字产业资源集群联动等积极效益,以全景式彰显中国武术海外传播模式构建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高度契合的本真性应然逻辑,进而深度激发中国武术观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远景目标实现的新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总页数】8页(P8-15)
【作者】世豪;李臣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建构的逻辑理路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建构的逻辑理路
3.从符号传播到意义共遵: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逻辑理路
4.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模式研究——基于李子柒短视频海外传播的考察
5.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策略——评《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
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
李阳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7)003
【摘要】分析了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和功能.认为,中华武术是独具民族特色,集防身、健身、养生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等能起到全面的锻炼作用,能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利于身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武术运动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价值、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相融合的审美价值、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李阳
【作者单位】河南省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 [J], 李阳
2.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善治对策研究 [J], 任康龙;杨升平;张婵
3.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善治对策研究 [J], 任康龙;杨升平;张婵
4.中国武术"形气神"三位一体文化内涵研究 [J], 靖庆磊
5.中国武术的价值、使命与担当研究 [J], 杨春平;杨敢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武术典型拳种国际化传播:成就、问题、对策--基于太极拳、少林拳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武术典型拳种国际化传播:成就、问题、对策--基于太极
拳、少林拳为中心的考察
蔡略;李臣
【期刊名称】《武术研究》
【年(卷),期】2022(7)7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回顾太极拳、少林拳国际化传播取得的成就,研究其传播存在的困境并作归因分析。
认为:武术传播组织群策群力以及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传播势力呈现多元化,使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取得了诸多成就;存在传播者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组织间竞技竞争的对立关系联动不足、受众需求认知偏差和典型载体匮乏等问题。
继而理性设计太极拳、少林拳服务于社会主义强国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传播策略。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蔡略;李臣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少林拳、太极拳文化内涵解读与发展困境探析——基于“文化强省”的视角
2.少林拳、太极拳文化内涵解读与发展困境探析——基于“文化强省”的视角
3."5W"模式下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试论中国武术中的风格与命名——由少林拳与太极拳的比较分析见出
5.“5W”模式下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术的时代价值研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
武术的时代价值研究——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视
角
常保臣;牛凯
【期刊名称】《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6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对武术的时代价值进行讨论,发现武术具备的凝聚向心价值、道德教育价值、国家文化战略价值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常保臣;牛凯
【作者单位】[1]汉江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北十堰442000;;[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武术的时代价值研究r——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 [J], 常保臣;牛凯
2.武德视角下的大学生武术社团文化建设研究 [J], 黄玛莉
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视角下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探析 [J], 陶志坚
4.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价值刍议 [J], 杨光宇
5.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价值刍议 [J], 杨光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7]
体各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1.3 意拳技击价值 意拳作为融养生、技击于一体的现代实战拳 学,它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摒弃套路 和招式,以站桩为基础,强化意念训练,同时引 进西方搏击拳架,施以技击桩训练,增加实战能 力,充分体现现代实战拳术的技击实战性。在云 南、新疆、广东等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袭击事件, 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进而影响了 城市和国家的形象。倘若这些受害民众在受到暴 力袭击时能够运用意拳散手的技战术与歹徒作斗 争,也不至于在面对歹徒时显现出过多无助和惊 慌,那么所有损失将会降到最小程度。因此,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实战性比较强的 格斗技术,以养生为主,养、练、用相结合,意 拳是最好的选择,人们在掌握意拳技术后,能够 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气概,自信心和安全感会得 到较大的提升。 1.4 意拳历史文化价值 尽管意拳从创立到蓬勃发展仅有 80 多年历史, 但是,作为中国现代实战拳术的优秀代表,它不 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汲取了现 代科学理论营养,时刻散发出浓郁的中华文化气 息。民国时期的社会大环境造就意拳宗师王芗斋 不屈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怀。1929 年,世界轻量级 拳击冠军、匈牙利拳击家英格,在上海青年会任 拳击教练,因其打败了几名中国武师,便扬言中 国拳术无实战价值。王芗斋与之交手,仅在相互 接触之间,英格已被击出丈外仰卧尘埃。随后, 英格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上发表《我所认识 的中国拳术》一文,详细介绍了较技过程,述说 自己在接手之际便有如同被电闪击之感,对此极
历史时期都呈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具有极高的 文化研究价值。因其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深受 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同时由于意拳汲取了我国 传统武术的营养,丰富了中国武术体系内容,也 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外传播 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意拳已经推广到美国、法 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几十个国家,成为 我国传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 1.5 意拳艺术审美价值 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传 统文化为基础,才使其能够枝繁叶茂的茁壮成长。 尽管意拳无固定套路和招式,借意念假借训练,提 高人体的机能,但是其每项训练内容无不给人以美 的享受。站桩时头顶天、脚踏地的意念假借,给人 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试力时无限 把意念放大、身体的运动位移加长,把站桩时积蓄 地劲力,通过肢体的运动,不断输送到身体的神经 末梢,进而体会身体的厚重感觉,逐步体悟身体与 空气的摩擦力和双手的抽丝感觉;推手时点、线、 面各种技巧的合理利用,始终把对手控制在自己的 所辖范围,体现出超强的统治力,给人一种实战性 的神秘色彩和艺术审美体验;意拳散手实战时暴风 骤雨般的进攻态势和周身鼓荡的机体良能反映,增 加了技击的观赏性和审美效果。另外,意拳健舞表 演时的精神假借和身体形态给人以至善至美的精神 享受,正如王芗斋习健舞后作歌所说“身动挥浪 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 这种艺术审美体验是意拳的最高境界,是拳学造诣 功臻化境的自然流露。因此,意拳极强的健身效果 和唯美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意拳得以广泛传播和推 广的根本原因。 1.6 意拳教育价值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态”文化的 典型代表,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卓越功效和技 击审美价值,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具 有陶冶情操、道德修为以及构建技术体系的多重 效用。通过意拳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 力、推手、散手七部分内容训练,不仅能够对人 体进行外部的肢体训练,而且借助意拳的拳论等 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武德教育;并且还可以 通过健舞学习提升对意拳拳学的新见解,以及有
体育文化导刊 2015 年 10 月 第 10 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O 郭桂村 1 宋彩珍 2
(1.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武汉 430079;2. 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 长沙 4101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方法,探讨意拳文化价值及发展策略,挖掘意拳的养生、技击、 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和教育等价值。建议:开展全国性普查工作,建立健全意拳传承人保护机 制;积极有效开展意拳理论研究,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充分挖掘意拳的实用价值,服务社会 大众;建立国际性意拳组织机构,实现意拳的国际化传播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意拳;武术;文化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体委颁发挖掘及整理武 术遗产通知,督促各级体育职能部门扎实有序完 成该项工作。1982 年国家体委召开全国武术工作 会议要求:挖掘传统武术,抢救武术文化遗产, 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全国各级武术挖掘整理小 组积极行动,开创了我国武术发展史无前例的“普 查” 、 “抢救”工作。1986 年 3 月武术挖掘整理总 结 大 会 宣 布“ 源 流 有 序、 拳 理 明 晰、 风 格 独 特、 自成体系”的拳种 129 个,意拳被编入《中国大 百科全书 • 体育卷》 。意拳是中国近代产生较晚的 一 门 实 战 拳 学, 它 集 养 生、 技 击 于 一 体, 把 养、 练、用有效结合,同时科学汲取诸家武术精华,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拳术体系。意拳作为 集养生、技击、教育等文化价值为一体的现代武 术项目,其对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 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意拳文化价值效益在新时期“中国梦”的实践中 日益彰显。 1 意拳文化价值
[1]
1.1 意拳概述 意拳(大成拳)是以形意拳为基础,运用科 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拳 术,它无固定招法和套路,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 故命名意拳。意拳由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 试声、推手、散手七部分内容组成,强调养生和技 击两方面训练,意拳为王芗斋所创 [2]。站桩是意拳 训练的基础,是对人体的整体修炼;试力的本质是 进行争力训练;意念假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通过 意念活动支配机体神经肌肉达到松和状态,进而促 进伸缩自如、遒放致用的自然力出现,因而使得意 拳发展成为大众喜爱的休闲体育运动方式,达到人 体自我和谐的审美境界 [3,4]。 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 终 把 握 着 中 华 文 化 的 精 髓 即 浑 元 文 化, 也 就 是 “一”思想 [5],充分体现意拳的哲学文化内涵。在 “一”思想指导下,意拳的拳学理论体系不断完 善,且伴随意拳训练体系始终的是“松” 、 “紧” 矛盾训练法, “松紧”既是神经肌肉的松紧,又是 意念活动的松紧,借助“松紧”训练,使人体逐 步实现“一触即发,击出而不伤人,制人而不打
[9] 为惊诧不解 。另外,日本柔道和剑道名家泽井
健一以柔术和剑术与王芗斋交流切磋,皆以失败 告终,泽井健一口服心服,诚心拜王芗斋先生为 师,归国后创立了日本“太气拳” 。这些真实的历 史事件共同体现了意拳宗师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 的卓越成就和极高的武学造诣。这种“令人畏威 而怀德”的精神文化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伦 理道德水平提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都 有积极意义。意拳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在不同的
[10]
助于个体的审美价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及人文思想等价值观念的形成,真正体现以人为 本的训练方法,对人体进行艺术审美、精神情感、 文学修养等内容的教育。在新时期,意拳作为新 生代拳术的优秀代表之一,挖掘其教育价值,深 究意拳的拳学理论和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发挥其 当代的教育功能,对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 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意拳发展现状 意拳创于民国,盛于现代,尽管在不同历史 时期,意拳发展受到相应程度的影响,但是浙江 杭县姚宗勋不仅自己坚持意拳训练,传授技艺, 且严格要求自己的爱子也练习意拳,为意拳传播 培养了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后,意拳呈现蓬勃发 展之势,作为国粹的中国武术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传统武术的拳种、拳 学理论、技法及功法等内容的挖掘整理工作,因 意拳极高的健身功效和较强的实战性,被作为挖 掘整理的对象,并载入《简明武术词典》 、 《中国 百科大词典》 、 《中华养生大辞典》 、 《中国大百科 全书 • 体育卷》等典籍。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内外 先后成立多个意拳组织,例如香港意拳协会、北 京市武协意拳协会、巴黎意拳协会等。同时在国 家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界及体育界领导的关心支 持下,使得意拳的宣传与推广获得新突破。意拳 分别于 2010 年 6 月入选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11] 和 2012 年 10 月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2013 年 11 月,在安 徽芜湖举行的 2013 中国体育文化 • 体育旅游博览 会上,湖南省邵阳市中南武术学校申报的大成拳 (意拳)经过初评、专家论证、现场参展等环节, 获评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与保护项目 [13]。 尽管意拳随时代步伐不断前行,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但是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面临诸多问 题,严重阻碍了意拳的健康发展。第一,因无统 一的意拳组织机构和代表性传承人,使得意拳的 发展缺少纲领性长远规划,严重制约意拳的发展。 第二,意拳的学术研究氛围较差,人们在认识和 传授意拳时,很少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诠释,
85
人的拳法境界”[6]。意拳注重精神、意感和人体自 然力培养,以哲学原则原理为根本,养成神圆力 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激发触觉活力之本能, 进而使其适合神经肢体的锻炼,实现一触即发的 良好效益。王芗斋认为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 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 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 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 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 否则是异端耳。王芗斋对拳道的论述,透显意拳 的拳学理论、拳学原则及意拳的社会价值。 1.2 意拳养生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方法已经有几千年发展史, 千百年来,传统体育养生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 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哺乳 。虽然中国 武术有形式多样的招法和套路,但是,随着社会不 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尤其注重养生文化的开发和利 用,以满足社会大众各层次的养生需求。尽管意拳 仅有 80 多年发展史,但因其显著的健身效果日益 为现代人所接受。同时,由于意拳拥有雄厚的理论 基础和兼容并蓄的特点,致使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力逐渐扩大,使得意拳的现代化发展更加科学化、 系统化。人体进行意拳养生桩训练时,因其心静而 无思无虑,固能养气安神,无较大能量消耗,使机 体得到补养且储能;因其身静,所以机体舒适、浑 圆、气血通达;因其神意专注使机体本能得到有效 意拳作为中国现代实战拳术的典型代表, 地激发 。 其养生与技击的独特魅力在同类拳种中首当其冲; 虽然意拳无套路和固定招式,但是通过养生桩练 习,机体能够积蓄协调统一的整体力;通过试力把 站桩时所形成的劲力有效地运用,使得机体每一部 分都时刻充满浑圆、饱满的力量;而摩擦步是在行 进中把机体获得的整体力合理自如的展现。站桩、 试力和摩擦步属于个人练习,而推手和散手属于双 人对练。意拳养生桩的自调作用是提高人体微循环 的高效健身方法,按照正确要求进行站桩训练,机 体很快出现手、脚发热,舒适充盈的良好效果,进 而体验全身气血运行的自我认同感,体力渐渐地充 沛,四肢及全身出现胀热感觉。意拳养生桩既不会 使人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又可以提高练 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并且它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