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理想国》著作艺术本质论摹仿说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模仿艺术是不理想的艺术,三床说理式床(不完全模仿)木匠床(不完全模仿的不完全模仿)艺术家床。
1.模仿不告诉人真理2.模仿挑拨人们卑劣的情欲,不道德3.模仿不是创造出来的。
艺术创作论灵感说灵感来源于“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1、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
2、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3、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
迷狂说神似灵感,理智如诗,迷狂如诗,黯然失色。
作家论 1.作家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真知灼见,有自己的判断2.作家应具有天生的语文的天才,第二是知识,第三是训练3.真正的作家是哲学家,哲学家是爱智慧者,爱美者,诸神的顶礼者。
美的阶段论:美得个别事物,形体美-美的行为制度-美的学问知识-美本身。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 1.否定“理式”的存在,肯定现实的可靠性2.一切艺术都是模仿,存在种差,媒介方式对象不同3.模仿的不是自然,是人的行动4.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三中模仿形态: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应有的样子,不可能有而相信其有的样子5.模仿是人的本能。
悲剧理论 1.悲剧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本质);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效果)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2.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辞、形象和歌曲。
情节中心论。
3.悲剧人物比我们好,但不是十全十美。
悲剧内在根源来自主观。
悲剧冲突来自悲剧人物范了错误或发生厄运4.悲剧题材:大家族,亲人间的杀害5.复杂结构说: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
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
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
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
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
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
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
(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
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1. 文学的三个功能:娱乐、教育、思考。
这三个功能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 可以通过文学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经验的方式。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而是探究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如爱情、人性、道德、自由、平等等)。
因此,文学是社会化的,是表达社会普遍意义的。
4.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主题,更在于艺术地表达和传达主题,有时甚至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体系。
6.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现,不能分离。
艺术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要素。
7. 文学评价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
因此,文学评价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8. 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和理论知识,以便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9. 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不同流派和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对错之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而存在的。
10. 最好的文学批评不是提供简单答案的答案,而是提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
好的文学批评应当引导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前言一学习要求1.将读原著放在第一位参考书的正确与否对理解原著影响很大2.将作者、时代、语境相联系文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文艺状况:前提条件●历史状况:间接背景●哲学状况:思想资源3 .用批判的态度读有原著,用比较的方法读讲义西方文论是过去时代的产物,现在的有效性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是有限的;作者的视角、学养、兴趣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不同,从比较中分辩正误、优劣。
二.必读的书:●作家的作品,原著●伍X甫《西方文论选》《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参考书: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2. 伍X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 《西方文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19854. 《西方古典美学史论》南开大学19925.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首师大1997三. 三个阶段按内容分,古代、近代、现代按形态分,古代: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2. 蒙昧主义(中古世纪)3.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4. 新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开始)近代5. 启蒙主义(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期)6. 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7. 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19世纪,新- 19世纪末,唯美主义,象征主义)8. 现实主义和黑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19世纪)9. 马克思主义(19世纪)10. 俄国革命民族主义(19世纪)现代11. 非理性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12. 现代主义(20世纪)13. 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14. 后现代主义全面兼顾,重点突出四. 二十七讲1. 前柏拉图美学思想2.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3. 亚里思多德和诗学4. 郞吉论崇高5. 圣奥古斯都的教父学美学6.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兴7. 布瓦洛和新古典主义8.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9. 雷克的新科学历史哲学美学10. 理学之父11. 罗素经事科学的美学思想12. 狄德罗百科全书式的美学思想13. 拉奥孔14. 康德美学在自然与自由之间15. 席罗论审美王国的法典16. 哥德论诗与真的辩证法17. 黑格尔美学上的金字塔18. 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学,乌托邦里的真实19. 浪漫主义美学的嬗变20. 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21. 俄国革命民族的美学:现实主义之路22. 非理性主义美学,非理性中的理性23. 精神分析学的文艺批评24.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25. 卢卡奇26.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27. 法英美的西方美学五.课后及时复习。
西方文论笔记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 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 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西方文论整理笔录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依据时间先后序次,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示主义——自然主义启示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责备” ——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响责备——女权主义责备——新历史主义责备——后殖民主义责备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从小遇到优异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立场一致,师生友情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国游览,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面找寻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修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的梦想。
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育场周边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始讲学。
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斯》和《法律篇》等著作,擅长思辨,追求执着,平生不娶,暮年陷着迷秘主义, 82 岁逝世。
其著作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散见于好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话写成,谈论双方会合一个或多个问题,一问一答,相互反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谈论,是一个创举。
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系统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 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久不灭的“本体” 。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西方文论笔记打印版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西方文论_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西方文论2014-3-1西方文论大纲 (5)西方文论讲稿 (20)前言 (20)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21)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21)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21)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21)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 (22)4.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 (22)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23)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25)罗马古典主义文论 (26)一、贺拉斯与《诗艺》 (27)二、朗加纳斯《论崇高》 (29)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30)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 (30)二、布瓦洛《诗的艺术》 (30)三、古今之争 (32)黑格尔《美学》 (32)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36)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 (40)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主张 (40)布拉格学派的理论特征 (41)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44)雅各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 (45)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 (46)西方文论专题 (47)[一]表现主义 (47)[二]启蒙主义 (50)[三]唯美主义 (50)[四]直觉主义 (51)[五]象征主义 (51)[六]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 (52)[七]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 (52)[八]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52)[九]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52)[十]阐释与接受理论 (53)文学批评专题 (53)1.社会-历史批评 (54)2.道德批评 (54)3.印象批评 (55)4.心理学批评 (56)5.文化学批评 (56)6.文体学批评 (57)7.新批评 (58)8.结构主义批评 (59)9.解构主义 (60)10.读者批评 (61)西方文艺流派及批评家 (62)萨特(1905-1980) (63)马尔库塞(1897-1979) (63)阿尔都塞(1918-) (66)马契雷 (66)哥德曼(1913-1970) (66)狄尔泰(1833-1911) (66)赫斯 (67)伽达默尔(1900-) (67)伊塞尔 (67)文学理论练习题[有答案] (67)1.古代文论——先秦两汉 (67)2.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70)3.古代文论——宋金元、明代 (72)4.古代文论——清代、近代 (75)《文学理论》试卷(一) (77)《文学理论》试卷(二) (78)《文学概论》试卷(三) (79)《文学概论》试卷(四) (79)《文学概论》试卷(五) (80)《文学概论》试卷(六) (81)《文学概论》试卷(七) (81)《文学概论》试卷(八) (82)[完] (82)西方文论大纲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西方文论第三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文学的定义与特征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价值。
它具有以下特征:- 虚构性:文学创作往往基于虚构,通过想象和虚构构建故事和人物。
- 审美性:文学作品追求艺术美,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法展现美。
- 情感性:文学创作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 历史性:文学作品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2. 文学的特征- 语言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价值。
- 形象性: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绘展现人物、事件和场景。
- 象征性: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表达深层含义。
- 节奏性:文学作品具有韵律和节奏,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第二节:文学类型与体裁1. 文学类型- 诗歌:以抒情为主,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
- 小说:以叙事为主,描写人物、事件和场景,具有虚构性。
- 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通过人物对话展现冲突和矛盾。
- 散文: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语言自由、灵活,形式多样。
2. 文学体裁- 叙事文学:以叙事为主要手段,包括小说、戏剧等。
- 抒情文学:以抒情为主要手段,包括诗歌、散文等。
- 议论文学:以议论为主要手段,包括杂文、评论等。
第三节:文学与社会1.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问题。
-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文学作品具有批判、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2. 文学与社会的历史发展-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以宗教、神话、史诗等形式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基督教题材为主,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 近代文学:近代文学以启蒙、民主、自由等主题为主,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运动。
-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以个人主义、存在主义等主题为主,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苏格拉底还探讨了美和善关系的问题,他得出了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
就是说,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他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艺,丰富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内容,提出了具有典型化萌芽的思想,他把美和善联系,得出了“美在功用”的原则。
柏拉图的理论主要有:理式伦模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
亚里士多德:文艺本质论和悲剧理论二、罗马古典主义(古希腊之后,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的文化接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神话就是把罗马神的名字和希腊神话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罗马文艺理论的总的倾向是古典主义的。
不论是贺拉斯还是朗加纳斯都主张罗马的文学艺术要以希腊的文学艺术为典范。
他们的文艺理论是站在罗马时代,根据罗马的需要,对古希腊文学艺术创作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对古希腊文艺理论有选择地继承、发展和具体化。
(一)、古罗马的诗歌理论——贺拉斯的《诗艺》:1、古典主义原则。
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主张。
后来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他主张(1)、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
”(2)、他主张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表现手法,要求作家要像荷马那样裁剪和布局。
(3)、他主张学习古希腊艺术家格局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诗格。
(4)、要求罗马作家学习古希腊艺术家歌颂奴隶主上层英雄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同时,又主张“敢于不落希腊人的窠臼”,“不在模仿的时候作茧自缚”2、理性主义倾向。
贺拉斯对艺术活动本质的看法基本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
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贺拉斯的这种典型化理论被17世纪新古典主义继承和发展,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直到康德、黑格尔、歌德的艺术理论,这种典型化的艺术理论才被突破。
4、诗的社会作用。
根据对古希腊是个作用的认识,贺拉斯提出自己对文艺作用的看法:“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又要对人有教益,二者缺一不可。
5、贺拉斯《诗艺》的影响: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
它的功绩在于根据时代的需要,针对罗马当时的文艺现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综合吸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特别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思想,阐发了前人曾涉及但没有具体阐述的一些重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某些文艺思想,对罗马文艺和文艺复兴以及以后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艺》的基调是古典主义的,并且试图为文艺制定规则,反映了宫廷诗人和理论家的理论特色,这种理论后来被17世纪欧洲文艺家所继承,特别是被法国路易14的宫廷诗人和理论家布瓦洛继承和发扬,形成了所谓新古典主义理论。
(二)、作品的“崇高论”:朗加纳斯和贺拉斯一样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生物有机体的特点的理论。
这是对文艺本质的心得更深层次的认识,是对希腊以及当时仍流行的模仿说的突破,为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崇高》是西方第一次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歌颂,把人提到神的高度,这种人本主义思想对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古罗马的哲学的美学理论:普罗提诺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式伦模仿说的成果,承认模仿艺术的价值,但这种承认是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又做了柏拉图理式论解释的结果,他的总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和神秘主义的,而这种思想对后世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基督教艺术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消极浪漫主义以至于某些现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也能找到普罗塔诺的影子。
三、中世纪基督教文艺思想(公元476-1453年):基督教文化是和古希腊罗马的多神教文化相对立的,它对古代文明、古代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进行全面否定。
早期他们主要是借助柏拉图的神秘主义、罗马后期的哲学家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亚历山大理亚学者阐述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形成了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但直接影响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创作,而且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潮都有影响,就连雨果、巴尔扎克这样的伟大作家也未能完全摆脱,直至西方现代派某些艺术理论中仍能感受到这些影响。
后期更侧重于借助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建构基督教神学体系,形成了经院哲学。
阿奎那更多地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把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与基督教神学理论结合起来,构筑其神学理论的基本体系,他发展和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观点,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之间,最著名的人物是阿伯拉,他的思想来自亚里士多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的文艺思想,特别是他对情感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论述,在中世纪文艺理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14-16世纪)(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主要是诗歌和戏剧):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和瓜里尼。
但丁强调作品要表现的是人的“自由选择的意志”,这实际上是提倡文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摆脱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这一点后来也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一个鲜明标志;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的诠释,对于传播古希腊唯物主义文艺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他的诠释有些地方并不符合原著的意思,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瓜里尼强调悲剧可以和喜剧、市民形象可以和贵族形象混合在一起,打破了长期以来戏剧类型和任务类型的严格界限,大大增强了戏剧的效果,这在欧洲文艺理论史上是一个进步。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它在文艺理论上的建树,对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戏剧理论:代表人物有塞万提斯和维加。
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既有反封建主义教会文学的一面,又不能完全摆脱某些传统思想的束缚,他的理论贡献是在小说创作领域阐释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现实主义模仿说,但他并没有冲破古希腊、罗马的基本理论他的一些论点可以说是西方小说理论的滥觞;维加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情节论”,同时继承贺拉斯的人物类型化理论,充分肯定了喜剧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强调了戏剧的教育意义。
(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诗歌和戏剧):主要代表人物为锡德尼和莎士比亚。
英国的文在艺运动发生较晚,但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理论家们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指导下,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理论的现实主义传统,借鉴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先进的文艺理论,总结新时期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在文艺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提出了适应文艺理论需要的理论观点,对推动人文主义文艺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新古典主义(17世纪)17世纪唯物主义成为法国的主导哲学思潮,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罗马文艺要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主张,开创了古典主义的先河。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也有激烈的古今之争,塞万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亚等人的创作也已突破了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原则,但在理论上并未完全突破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体系,这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一)、法国新古典主义:布瓦洛《诗的艺术》中,布瓦洛的理性原则,继承了贺拉斯强调理性在作品中地位的思想,在强调理性的同时,多次重复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
《诗的艺术》提出了“三一律”的原则,对于演出时间和空间都受到限制的戏剧,“三一律”有其相对合理性,因而对于促进法国戏剧的规范化,使新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三一律”特别是时间、地点的整一要求,并非出资戏剧的审美本质要求,因而又有阻碍戏剧艺术发展的消极影响。
直到18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予以批判,“三一律”才失去权威性。
《诗的艺术》是对法国17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推动了新古典主义的发展。
它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新老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在艺术创作的某些问题上也曾经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对提高法兰西文艺的品位和在西方的影响发挥了作用,因而在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英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屈雷顿、蒲柏和约翰生。
屈雷顿首创了英国新古典文论,并将其应用到文学创作和批评中去,对英国和整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蒲柏的理论来自布瓦洛,他一方面把布瓦洛的古典主义英国化,另一方面又把英国的传统理论古典主义化,他的《论批评》集英国新古典主义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