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靶控输注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1feb0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7.png)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方法: • 一项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参与的研究,均不使用术前药,
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控浓度随机分为5组 (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芬太尼同 时输注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如病 人意识没有消失,则异丙酚靶浓度每2min递增1mg/ml,直至 病人意识消失。
3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为A组,B组。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 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设为3m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 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 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肝硬化麻醉药需求量无差异,清醒时间有延长。
靶控输注丙泊酚 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TCI(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单易行
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 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达到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丙泊酚TCI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ASA I-II级成年病人手术麻醉
表3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理想的效应室浓度(EC50-EC95), 以及为维持该效应室浓度所需的瑞芬太尼输注方案
瑞芬太尼
TCI
![TCI](https://img.taocdn.com/s3/m/bbe654af0029bd64783e2c44.png)
静脉靶控输注麻醉的实施方法及原则单位:摘要:靶控输注技术(TCI)是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的过程进行模拟,寻找合理的用药方案,控制麻醉深度,并随时调整给药系统,从而使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并可预测病人苏醒时间,使用简便、精确、可控性好。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靶控输注药物的T1/2keo和T1/2c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根据靶浓度设定部位可以分为血浆靶控输注和效应室靶控输注两种模式,而根据调节机制又可以分为开放环路靶控和闭合环路靶控两种模式。
应用TCI技术应选择适合的病例、手术、药物以及适合的靶控模式,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作者根据实际的工作研究和经验,提供了一些具体药物的靶浓度设置。
` 关键词:靶控输注T1/2keo T1/2cs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注射泵,实现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于预期值(靶浓度值),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根据临床需要可随时调整给药系统。
靶控输注可以迅速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还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使用简便、精确、可控性好。
但由于药代学模型的误差、个体变异性的影响、输注泵的精确度以及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
根据靶浓度设定部位可以分为血浆靶控输注和效应室靶控输注两种模式。
而根据调节机制又可以分为开放环路靶控和闭合环路靶控两种模式。
适用于靶控输注的药物鉴于靶控输注的给药模式,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均很短的药物最适合用于靶控输注,这可以用T1/2keo和T1/2cs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加以说明。
T1/2keo是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度50%所需的时间)。
T1/2keo=0.693/keo,其意义是可以决定起效快慢。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8c18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0.png)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麻醉靶控输注
![麻醉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0b66ac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5.png)
02
TCI系统的基本原理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
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效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和药物作用靶器 官。
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实现全身麻醉。
靶控输注
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物输注,使血浆或效应部位药物浓度达到预设值并维持恒 定。
2
TCI系统能够减少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等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
3
TCI系统能够实现个体化麻醉,提高麻醉药物的 代谢和排泄效率。
TCI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增加TCI系统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进一步研究TC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 高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开发更加智能化的TCI 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更加 智能化的TCI系统,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安全 性。
减轻术后苏醒期的不适感
TCI系统能够精确控制老年人术后苏醒期的麻醉深度,有效减轻老年人术后苏 醒期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提高老年人的康复质量。
TCI系统在心脏病人麻醉中的应用
精确控制麻醉深度
TCI系统能够根据心脏病人的生理参数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使 病人迅速进入麻醉状态并保持稳定的麻醉深度,有效减少心脏病人因麻醉而引起 的风险。
TCI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实现对 麻醉状态的精确调控,以适应手术需求和患者个体差异。
TCI系统的基本概念
TCI系统由药物输注泵、浓度控制器和临床医生操作界面组 成。
TCI系统通过与患者血液进行接触,实时监测麻醉药物在 血液中的浓度,并将浓度信息反馈给浓度控制器,由浓度 控制器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浓度计算输注速率,从而实现 对麻醉药物输注的精确控制。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d73b53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0.png)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1)靶控输注(TCI)以药动学和药效学为基础,通过靶控输注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自动计算输注速度。
实现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浓度稳定于预期值。
麻醉医生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使得麻醉过程更平稳,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还可预测麻醉维持效果、患者苏醒时间等。
因为TCI有诸多的优点,所以说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双通道的没有Te1的注射泵可能四五千块钱一台,而单通道的靶控泵却要两三万。
理解TCI,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点:血浆并不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效应室才是。
TCI的类型按照目标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缓慢,所需效应产生明显滞后,但诱导平稳。
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优点是诱导迅速,缺点是为迅速提高效应室的药物浓度,导致一过性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设定值(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或ASA1n级以上的患者,我们常选用血浆靶控模式进行TC1输注。
按照调节和控制方式①开环TC1②闭环TC1①开环TCI:无反馈装置,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需要自主设定目标浓度。
②闭环TCI:通过反馈信号(如BP、HR、BIS等指征)自动调节给药系统。
闭环TC1是最理想的靶控系统,它克服了个体间在药代和药效学上的差异,可以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靶控目标是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而不是明确的药物浓度数值,按病人的个体需要自动调节给药速度,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也避免了观察者的偏倚。
我们在使用输注泵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靶控输注,只有时量相关半衰期较短的药物适合靶控输入,最常见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
具体临床操作起始,丙泊酚靶控血浆药物浓度4-6μg∕m1开始诱导,持续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直至意识消失(OAA/S评分1分,对推动无反应)。
麻醉靶控输注
![麻醉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04798c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03
术后并发症
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 和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
麻醉靶控输注的培训与教育
强化基础理论培训
模拟训练与实践操 作
加强靶控输注原理、药物作用 机制等基础理论培训,提高医 生对麻醉过程的理解和控制能 力。
利用模拟训练系统进行靶控输 注的模拟操作,提高医生操作 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考核与评估
精确控制药物代谢
对于危重病人,靶控输注技术可 以根据病情精确控制药物的代谢 速度和剂量,确保治疗效果最大 化。
提高抢救成功率
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更好地 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 率,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
05
麻醉靶控输注的未来发展与 挑战
新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智能化的靶控输注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的靶 控输注,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若出现并发症,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给予呼吸支持、升压药等急救 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同时,需要对并发症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 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04
麻醉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手术麻醉
要点一
维持麻醉状态
通过靶控输注麻醉药物,能够维持稳 定的麻醉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要点二
02
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延长镇痛药 物的输注时间,从而延长镇痛持续时 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3
减少不良反应
精确控制镇痛药物的使用可以降低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
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对于危重病人,靶控输注技术可 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为抢救 治疗提供保障。
02
TCI的临床操作-医学资料
![TCI的临床操作-医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e5f9cff61fb7360b4c6558.png)
普通模式操作中
更改
总量
•箭头闪烁
•运行中更改数据,按CHANGE键进入,按
START键确认
使用TCI 模式
开机
– 按TCI 功能键
使用TCI 模式
显示(初始化中)
然后安装专用的注射器 (含药物和识别标志) 蓝色代表1%,红色代表2%
识别标志
显示
使用 TCI 模式
LOAD SYRINGE 装注射器
(EC05 – EC95)
(3.1 - 7.3) (2.86 - 4.80) (1.5 - 4.1) (1.29 - 3.18) (88.8 - 52.9)
(68.6 - 40.0)
泵的操作
开机
– 按下 ON 键 – 泵自检
显示
普通
普通模式
选择普通模式
– 按下功能键 NORMAL(普通)
Wakeling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9; 90: 92
靶控泵的操作方法
‘Diprifusor’TCI系统
‘Diprifusor’ TCI系统
麻醉医师选择并输 入靶血药浓度
病人
麻醉医师输入病人 数据(年龄、体重)
‘Diprifusor’ TCI 微处理器 和药代软件
TCI是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并不是完全由微机控制 的麻醉,麻醉医师可以根据临床的各种需求来调节各 种药物靶位浓度,并维持麻醉一定深度和稳定。
依刺激强度和病人反应调节血药或效应室浓度 升高靶浓度时输注速度加快,降低时停止输注 达到靶浓度后再以适当输注速度维持靶浓度 维持稳定、符合需要的靶浓度 计算机输注程序是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学和群体对 药物的反应为基础而编制的
CHECK SYRINGE TAG PLACEMENT 检查注射器识别标志位置
TCI的临床操作
![TCI的临床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eca6daf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4.png)
效应室或中央室靶控 What predicts loss of consciousness?
20 ASA I/II 病人 无麻醉前用药 丙泊酚初始靶浓度: 5.4 µg/ml Group 1 : 血浆靶浓度组 Group 2 : 效应室靶浓度组 (keo = 0.63 min-1 = rapid transfer)
使用TCI 模式
然后输入病人体重,按enter(输入)
DIPRIVAN 1% WEIGH(体重)= 70 kg(公斤) ENTER PURGE TOTAL 输入 排气 总量
‘Diprifusor’ TCI系统
* 详细信息请咨询厂商
装载Diprifusor的输注泵
Graseby 3500 ALARIS IVAC TIVA TCI Vial Médical Master TCI
Graseby 3500 TCI泵
Graseby 3500 的面板设置
*详细信息请参阅厂商提供的使用指南
使用TCI 模式
暂停, 按stop(停止)键一下, 会继续计算目标浓度 可更换新注射器继续 运行,按 start 终止运行, 长按stop(停止)键, 显示: 按YES确认,按NO回到 暂停状态
TARGET:0.0 CALCULATED: ▼ 1.8 ug/ml ▼ ‘START’ TO CONTIUE AT 4.0 ug/ml ↑ ↓ INFO TOTAL 查看 总量
使用TCI 模式
开机 按TCI 功能键
使用TCI 模式
显示(初始化中) 然后安装专用的注射器 (含药物和识别标志) 蓝色代表1%,红色代表2%
麻醉靶控输注
![麻醉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f1360b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2.png)
危重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靶控输注系统可以根据病人情 况调整药物输注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靶控输注系统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急诊医疗
在急诊医疗中,靶控输注系统可以帮助医生精确控制麻醉药物剂量,提高急 诊病人的治疗效果。
重症监护
在重症监护中,靶控输注系统可以精确控制镇静药物剂量,帮助病人更好地 度过治疗期。
麻醉药物的给药途径
吸入给药
通过吸入麻醉机将麻醉药物输 送至患者体内。
静脉给药
通过静脉注射将麻醉药物输送至 患者体内。
肌肉给药
通过肌肉注射将麻醉药物输送至患 者体内,如全身麻醉前给予的肌注 药。
03
靶控输注系统
靶控输注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靶控输注系统定义
靶控输注系统(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一种 先进的麻醉给药系统,通过计算机模型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 ,以达到维持麻醉深度稳定的目的。
整靶控浓度或给予拮抗药。
靶控输注麻醉的意外事件及处理方法
气胸
对于气胸患者应立即停止靶控输注麻醉,行胸腔 闭式引流术,同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
恶性高热
如发生恶性高热,应立即停止麻醉,吸氧,给予 降温、肌松、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药物过敏
如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靶控输注麻醉 ,给予抗过敏治疗。
靶控输注麻醉的护理和管理
05
靶控输注麻醉的管理与安全
靶控输注麻醉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低血压
01
靶控输注麻醉过程中,如出现低血压,应及时静脉输注胶体液
或晶体液,调节血管收缩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呼吸抑制
02
针对呼吸抑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严重者可考虑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40b119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9.png)
0
10
20
30
40
50
60
0
2
4
6
丙泊酚浓度
唤醒患者
时间(分钟)
(mcg/ml)
缝皮
稳态
调整剂量
切皮
等待
术前
诱导
TCI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TCI的应用可以为病人快速建立所需要的稳定血药浓度,而麻醉医生也可因此估计药物对病人产生的效果。在临床麻醉中,TCI技术可用于巴比妥类、阿片类、异丙酚、咪唑安定等药物诱导和麻醉维持。复合双泵给予异丙酚与短效镇痛药,可满意地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CI迅速实现稳定血药浓度特点,将有利于进行药效学、药物互相作用的实验研究。
静脉麻醉仍需学习,普及,和研究
谢 谢 !
单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静脉给药
目标控制输注技术(TCI )
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浓度的计算机给药静脉给药方法。
恒速输注丙泊酚
mg/kg/hr
mg/kg/hr
mg/kg/hr
随意调节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快速达到并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既往丙泊酚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药理学知识有限,许多国家不允许在这个年龄范围应用丙泊酚,欧洲于2002年6月18日增加了静安新适应证,可用于4周-3岁婴幼儿的全麻,新西兰的报告:甚至在早产儿中应用丙泊酚
小 结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静脉麻醉的时代
静脉麻醉可控性能与吸入麻醉媲美
TCI 便于调节麻醉深度、个体化、防止知晓和预测苏醒
TCI能自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靶浓度,但是临床麻醉深度及手术刺激的改变都需要不断调整所设定的浓度,目前的TCI系统却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对于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TCI的临床应用
![TCI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8e11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5.png)
什么是TCI
TCI (Target Control Infusion) 靶控静脉输注 TCI是指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
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 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TCI是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的一种方法。
近脑功能区
重新置入喉罩恢复异丙酚TCI(靶浓度为3-5μg/ml)至手术结 束
根据需要可追加芬太尼1-2μg/kg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 应用
瑞芬太尼起效快,作用强,但不能单独诱导
神智消失的ED50为12μg·L-1 剂量高达20μg·L-1,也不能使所有病人神智
消失
大剂量使肌僵的发生率高。
靶控血浆(TCI Plasma)
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 设定值
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 缓慢
所需效应产生滞后 诱导和维持平稳 术后恢复好 适用于老年、体弱、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
靶控效应室(TCI Effect Site)
效应室浓度迅速达到 设定值
血浆浓度产生明显的 超射
迅速产生预期的中枢 效应
静脉给药方法的比较
缺点: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 度波动大;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 状态。仅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
多次重复注射
治疗窗
持续输注
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 5个半衰期,不能满足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 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以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血药浓度
年龄>55岁
3.5 ug/ml
术中如合用其它麻醉药,靶浓度应降低
TCI-靶控输注
![TCI-靶控输注](https://img.taocdn.com/s3/m/c8c14812e87101f69e31959f.png)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中体动少
P<0.05
68%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4-6 µg/ml
欧洲多中心研究,在6个欧洲国家29个研究中心,纳入562名患者,随机接受丙泊酚TCI 或丙泊酚人工输注麻醉,评估主要终点(更倾向于使用“Diprifusor”TCI或人工输注)和 疗效终点(如诱导剂量和靶浓度)。
--
郑俊奕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30(02):114-7.
丙泊酚TCI 2-4mg/L 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A组 ( 2mg/L) B组 (3mg/L)
* 与A组相比,P<0.05
体外循环术 C组 (4mg/L)
心外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麻醉科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infusion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含量心电图呼吸功能肌松麻醉深度等数据调节用药tci装置连接了反馈指标实际监测指标与设定指标相比较控制tci数据和泵注速度自动达到适合的靶控浓度减少人为误差全凭静脉麻醉totalintravenousanesthesiativa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方法罗爱伦主编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后恶心呕吐率更低
P=0.01
P<0.001
P<0.001
P<0.001
tci的临床应用课件
![tci的临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4ec8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e.png)
TCI(靶控输注)是一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患者 的个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进行精确的药物剂量输注。
TCI的定义和原理
1 什么是TCI?
2 TCI的原理
TC I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和患者生理特征来预测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药 物剂量。
TC I基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借助数学算 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计算出适合的药物剂 量。
优点
• 个体化治疗 • 精确控制药物剂量 •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局限性
• 需要准确的患者参数 • 计算模型的精确性 • 药物特性和代谢变异性
TCI的主要应用领域
麻醉管理 镇痛治疗
临床研究 急救医学
TCI的实施步骤
1
收集患者资料
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肝肾功能等生理参数。
2
选择计算模型和药物参数
根据患者特征,选择适合的计算模型和药物药代参数。
TCI的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TC I将更 加精确和便捷。
精准医学
TC I将在精准医学领域发挥重要 作用,根据个体特征优化治疗方 案。
患者关怀
TC I的发展将带来更多个性化治 疗,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TCI在临床中的应用
全麻手术
TC I通过监测患者的指标,并根据患者对麻醉剂的代谢特征,提供个体化的全麻管理。
镇痛治疗
TC I可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药物反应性,实现镇痛药物的精确输注,提高镇痛效果。
临床研究
TC I可用于药物临床试验,通过精确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剂量-效应关系,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 性。
TCI的优点和局限性
3
进一步优化剂量
TCI靶控静脉输注临床应用
![TCI靶控静脉输注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5770d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6.png)
家庭护理
开发适用于家庭环境的TCI 系统,方便患者在家进行 自我管理和治疗,提高生 活质量。
05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采用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成功 救治一名因严重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 的患者。通过精确控制麻醉药物输注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案例二
法规监管
遵循医疗法规
在应用tci靶控静脉输注时,应遵 循相关的医疗法规和操作规范,
确保治疗行为的合法性。
药物监管
对用于tci靶控静脉输注的药物进 行监管,确保药物来源正规、质 量可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
求。
医疗责任与保险
为接受tci靶控静脉输注治疗的患 者提供医疗责任保险,保障患者
的权益。
社会影响
镇静治疗
总结词
TCI镇静治疗能够迅速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
详细描述
通过靶控输注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TCI镇静治疗能够迅速达到理 想的镇静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等需要深度镇静的场合。
麻醉治疗
总结词
tci靶控静脉输注临床应用
• 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概述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临床应用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优势与局限性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未来展望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实践经验与案
例分享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伦理、法规与
社会影响
01 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概述
技术定义
定义
优势
精确控制药物输注
减少药物浪费和过度使用
TCI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药物动力学 特性,精确调整药物输注速度,确保药物 在目标浓度范围内。
靶控输注TCI
![靶控输注TCI](https://img.taocdn.com/s3/m/f2c6616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9.png)
含有Diprifusor的输注泵病人来自麻醉医师输入病人一般资料
TCI的意义
微处理器控制输注泵 改变了按mg/kg/h计算剂量的概念 麻醉医生仅需要输入 病人的体重 病人的年龄 所需的血药浓度( 靶浓度 g/ml )
‘Diprifusor’ TCI 软件 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V
1
中央室容积
228 ml kg
–1
从中央室的排泄速率常数
k
10
0.119 min
–1
–1
–1
–1
各 室 间 分 布 速 率 常 数
0.114 min
0.055 min
0.0419 min
k
12
k
21
k
13
k
31
0.0033 min
–1
–1
*© University of Glasgow
k
e0
0.26 min
靶的选择
药品 给药量 给药速度 血药浓度 作用部位浓度 效应
控制点
1. 药品 2. 给药量和用药途径 3. 给药速度: 药量/时间
高血压
0.3
0.3
0.4
1.1
1.3
1.9
5.2
Continued ...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2%
4%
6%
8%
10%
12%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皮疹
迷惑
咳嗽
嗜睡
恢复延迟
心动过速
patients (n =)
Manual control
of ‘
Diprivan’
patients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输液泵问世
Kruger-Thiemer依据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提出靶浓度 给药的数学模式
Schwilder提出BET(bolus-elimination-transfer)方案 并应用于临床,使计算机靶控输注概念化
许多学者提出靶控输注的概念,并设计出多种计算机 控制软件用于靶控输注 Kenny Gavin推出第一个商业化的靶控输注泵 —— ‘Diprifusor’TCI
孟秀丽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45(3):474-9.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中体动少
P<0.05
68%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4-6 µg/ml
欧洲多中心研究,在6个欧洲国家29个研究中心,纳入562名患者,随机接受丙泊酚TCI 或丙泊酚人工输注麻醉,评估主要终点(更倾向于使用“Diprifusor”TCI或人工输注)和 疗效终点(如诱导剂量和靶浓度)。
行胃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 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手术开始30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 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 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刘铁成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2): 339-42.
与右美托咪定相比, 丙泊酚TCI 循环更稳定
普外科
ERCP
30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其中胆管取石术21例,胆汁引流术9例)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n=15)或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n=15)伍用舒芬太尼。记录不同时 点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监测生命体征,并统计术中体动发生率和舒芬太尼用量。
Servin FS. Anaesthesia. 1998;53 Suppl 1:82-6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麻醉苏醒更快
P<0.05 P<0.05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芬太尼 11.5ng/ml;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3.5-4.0 µg/ml+芬太尼 11.5ng/ml
周孝道等. 现代实用医学. 2014;26(04):475-76,489
与依托咪酯TCI相比, 丙泊酚TCI 术后恶心呕吐更少
P=0.019
乳腺瘤根治术
普外科
71%
选择60例良性乳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n=30),分别为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组 (P组),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2-3mg,E组患者静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设定的效应室浓度为0.3μg/ml; P组患者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效应室浓度为3μg/ml,两组在输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同时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0.1ng/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抑制、肌震颤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
开环TCI:
年龄、体重等,选择血浆或效应室浓度 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含量、心电图、 呼吸功能、肌松、麻醉深度等数据调节用药
麻醉医师分析调整麻醉深度
TCI技术分类
闭环TCI:
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反馈信号控制性能 TCI装置连接了反馈指标,实际监测指标与 设定指标相比较
控制 TCI数据和泵注速度,自动达到适合的 靶控浓度,减少人为误差
郑艇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27(3):272-4.
与七氟烷相比, 丙泊酚TCI 术后苏醒更快
P<0.05 P<0.05
胃癌根治术
普外科
丙泊酚TCI:麻醉诱导起始血浆靶浓度为1 µg/ml,当血药浓度达到预设值后再以0.5 µg/ml递增靶控浓度到患者意识消失, 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然后采用丙泊酚TCI麻醉维持。
理论:麻醉可控
实践:使用方便
获益:时时监控
TCI in anaesthetic practice New edition 2006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插管时循环更平稳
平均动脉压变化更小 心率变化更小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芬太尼 11.5ng/ml;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3.5-4.0 µg/ml+芬太尼 11.5ng/ml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后恶心呕吐率更低
P=0.01
P<0.001
P<0.001
P<0.001
麻醉监护室
外科病房
MCI:丙泊酚先1mg/kg,然后170 µg/kg/min 、130 µg/kg/min各10min,最后100 µg/kg/min维持+瑞芬太尼 先 1 µg/kg/min,然后0.5、0.25µg/kg/min;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4.0 µg/ml+瑞芬太尼 4ng/ml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维持循环更平稳
平均动脉压变化更小 心率变化更小
P<0.05
P<0.05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芬太尼 11.5ng/ml;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3.5-4.0 µg/ml+芬太尼 11.5ng/ml
Lugo-Goyttesiologí a 2005;28(1):20-6.
6
叶铁虎, 罗爱伦主编. 静脉麻醉药.第一版.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P263, 272
TCI安全性
目前仅有一篇来自西班牙的文献报道 了TCI副作用,原因为操作者设定了错 误的模式
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 2014;61:e27–30
靶控输注的临床优势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9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TCI) 或人工输注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和效应室靶浓度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 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基线变化在20%以内且无躯体和植物神经症状),比较丙泊酚TCI和人 工输注的临床效益。
Lugo-Goytia G, et al. Revista Mexicana de Anestesiologí a 2005;28(1):20-6.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节约麻醉药物用量
总体麻醉药物使用量更少
单位体重和时间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更少
P=0.007 P<0.001 P=0.005
P=0.001
MCI:丙泊酚先1mg/kg,然后170 µg/kg/min 、130 µg/kg/min各10min,最后100 µg/kg/min维持+瑞芬太尼 先 1 µg/kg/min,然后0.5、0.25µg/kg/min;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4.0 µg/ml+瑞芬太尼 4ng/ml
4
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
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方法
5
靶控输注 ── 静脉麻醉给药方式的革新
1853年 20世纪1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1968年 1981年 1990’s 1996年 Alexander Wood发明注射器 发明了机械输液泵
--
郑俊奕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30(02):114-7.
丙泊酚TCI 2-4mg/L 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A组 ( 2mg/L) B组 (3mg/L)
* 与A组相比,P<0.05
体外循环术 C组 (4mg/L)
心外科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60例行择期乳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人工输注组采用常规剂量 输注法,靶控输注(TCI)组给予丙泊酚4μg/ml和瑞芬太尼4ng/ml效应室浓度。评估两组的 血流动力学、恢复情况、术后恶心和呕吐及手术满意度。
-Yeganeh N, et al.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 2010; 20(6):785-93.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中BIS波动幅度小
P<0.05
35%
MCI:丙泊酚总量2mg/kg分多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 3 µg/kg;TCI:丙泊酚3 µg/ml+瑞芬太尼 4 µg/ml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160例择期行脊柱后凸矫正和脊柱侧弯矫正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和人工输注组。TCI组采用丙泊酚3μg/ml和瑞芬太尼4μg/L靶控输注,人工输注组采 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人工静脉注射诱导和维持。主要比较两组对全麻深度调控的便利性和 关键手术步骤脑电波双频指数(BIS)的波动幅度。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设备操作次数更少
P<0.05
58%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芬太尼 11.5ng/ml;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3.5-4.0 µg/ml+芬太尼 11.5ng/ml
Lugo-Goytia G, et al. Revista Mexicana de Anestesiologí a 2005;28(1):20-6.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9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TCI) 或人工输注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速率和效应室靶浓度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 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基线变化在20%以内且无躯体和植物神经症状),比较丙泊酚TCI和人 工输注的临床效益。
Lugo-Goytia G, et al. Revista Mexicana de Anestesiologí a 2005;2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