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感染类药物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感染类药物

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抗感染类药物药品说明书是临床医师开立药物的主要依据。

但随着循证医学的日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周期长,药品说明书更新慢等问题使许多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适应证、用量及用法远远落后于临床实际应用。

药物治疗是抢救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治疗手段。

而重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病情危重复杂,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需要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上述多种复杂因素均导致重症患者体内药物的分布、代谢、治疗反应等与普通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临床上许多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及用量依据主要来自于以普通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药物临床试验。

在重症患者治疗时按照普通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常常难以保证疗效。

以抗菌药物为例,有文献报道,19%~43%的成人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为超说明书用药。

因此,在重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超说明书用药常常无法避免。

其实,超说明书用药不仅在重症患者中常见,在其他学科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风湿性疾病、儿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均在各专科领域中发表了多个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专家共识。

目前我国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不健全,临床医师选择超说明书用药承担的风险更大。

本共识的宗旨在于提供常用且有参考价值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医学证据,不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审批程序等。

临床医师应该时刻评估重症患者的获益及风险,在遵循国家、地方政府及医院有关法规前提下,参考本专家共识的意见进行个体化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按照常规说明书可获得较好疗效时,应尽量避免超说明书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

本专家共识根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常用重症治疗的常用药物的超说明书用法进行部分总结。

本共识收录药品标准参考《2019广东省药学会超说明书用药目录》的收录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美国、欧洲、日本说明书收录;②《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③国际主流指南或共识收录;④Micromedex®有效性、推荐等级在Ⅱb、证据等级B级或以上;⑤本专业SCI的Ⅰ区期刊发表的RCT研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超广谱β-内酰胺酶(β)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但国内外缺少相关问题处理的指导性意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医学参考报·感染病学频道》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以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指导。

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相关概念1.β-内酰胺酶及分类: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其分类见表1。

2.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这些新的β-内酰胺酶被称为。

属于分类的A类和D类酶,按分类属2。

根据质粒所携带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主要有、、、型。

还有一些少见的型别,如、、、、、等。

引起临床感染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

二、产细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及发展趋势自1982年在英格兰首先发现产克雷伯菌后,产细菌的流行在世界各地广泛报道。

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又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2-4]。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克雷伯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其他常见产细菌有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属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

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细菌的发生率明显不同。

日本、荷兰等国家产细菌的发生率很低,而法国、印度等国家产细菌的发生率很高,可有高达50%以上的克雷伯菌属的细菌产生,而且具有较严重的耐药性。

我国大陆不同研究者报告的产细菌发生率各有不同,大肠埃希菌发生率大约在40%,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更低一些。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PPT课件

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PPT课件

2019/8/21
11
在已上市的 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 酶抑制剂复方中 ,以头孢哌酮 /舒巴 坦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抗菌作用 较强。应该注意 ,当细菌产生大量 β -内酰胺酶或同时伴有外膜蛋白丢失 时 ,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 剂复方的抗菌活性也会降低。
2019/8/21
12
3. 头霉素类 :体外研究显示 ,头霉素 类抗菌药物对于产 ESBLs细菌具有良 好的抗菌作用 ,可以作为产ESBLs细菌 的次选药物 ,也可以与氨基糖苷类抗 菌药物等联合使用。头霉素类药物包 括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需要注意到
是 ,头霉素类易诱导细菌产生诱导 酶 (AmpC酶 ) ,从而出现耐药。如果
2019/8/21
5
具体用药时应关注到如下因素 :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及目前关于
药物的首选与次选的推荐意见 ; (2)已经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
更换药物后的临床表现 ; (3)本院流行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 ; (4)减低耐药性出现的策略 ; (5)抗菌药物的价格。
2019/8/21
6
2019/8/21
7
2010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 所 (CLSI)M100 2 S20版《抗菌药物敏 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中 ,头孢唑林、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 孢他啶和氨曲南的判读折点发生改变。 新折点的优点在于 ,临床医生可以直 接根据新折点得出的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用药 ,而不需要人为改变药敏结果。
3. 对产 ESBL s细菌 ,青霉素类和头孢 菌素均耐药。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敏感 ,临床上也应 视为耐药 ,原则上不选用。
4. 应该注意到 ,产 ESBL s细菌可以在 治疗过程中发展而来。对最初分离敏 感的细菌 ,经 (3~4) d三代头孢菌素 的治疗后 ,有可能发展为耐药 ,因此 对重复分离菌株应重复进行药敏试验。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3)头霉素类: 可用于产 ESBLs 敏感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的选择或用于 降阶梯治疗,头霉素类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强 药物: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米诺 剂量:2.0g,q12h,静脉滴注
头孢西丁结构 头孢菌素类结构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
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
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有哪些?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
产酸克雷伯菌
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1)碳青霉烯类: 对产 ESBLs 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重症感染(重症脓 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首选 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及帕尼 培南 剂量: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0.5g,q8h或q6h,静脉滴注 比阿培南0.3-0.6g,q8h,静脉滴注
总 结
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体到临床医生和患者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感染的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该先明确细菌感染 的存在,因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的诊断需要 鉴别一系列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明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 的严重程度 2.感染病原学和耐药性的判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各种信 息判断引起感染的可能病原体,并结合高危因素、抗生素 暴露史和当地耐药监测结果评估可能病原体的耐药性;尽 可能获得合格的标本、合理解读培养结果,努力区分污染 、定植和感染的病原菌
G+菌
G-菌
革兰染色后:
革兰染色阳性菌(葡萄球菌)
革兰染色阴性菌(大肠杆菌)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
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应对共识

最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最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超广谱B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抱菌素及单环酰胺类等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B市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产ESBLs肠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 z enterobacteriaceae z ESBL-E)也成为急危重患者耐药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急诊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1)病情复杂,基础疾病和并发症多,病变可累及多个脏器,涉及多个专科。

(2)多为老年慢性病、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滞留在急诊接受治疗。

(3)病情危重,多需要有创抢救和治疗(机械通气、各种导管的留置,肾脏替代治疗等),操作远多于普通住院患者。

上述特点造成急诊患者ESBL-E感染发生率较高,为此ESBL-E感染急诊诊疗中国专家组结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德尔菲调查法制定共识,针对急诊ESBL-E感染患者诊疗密切相关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推荐。

L急诊ESBL-E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推荐意见1:急诊ESBL-E感染主要以泌尿道和血流感染为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鉴于ESBL-E感染率居高不下,对常规抗菌治疗无反应并伴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针对ESBL-E进行检测。

近年来,ESBL-E感染率在全球逐年增高,社区感染率增高是主要的特征之一,2012-2017年5年间美国ESBL-E感染率增长了53%o在一些欠发达落后地区形势更为严峻,ESBL-E的检出率持续呈较高水平,例如也门地区2014-2015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达33.8%o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没有常规检测ESBLS,以头泡睡胎耐药的数据替代),2018年我国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1.8%,2019年上半年的检出率是59.5%,与2013年的61.0%基本持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β-酰胺类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一、概述革兰阴性菌与少数革兰阳性菌对β-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是产生各种β-酰胺酶。

β-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部分β-酰胺酶,避免β-酰胺类抗生素被水解而失活。

因此,β-酰胺类抗生素/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简称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临床治疗产β-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我国临床使用的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工作者对该类制剂的特点了解参差不齐,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β-酰胺酶与产酶菌流行情况β-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β-酰胺酶种类繁多,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β-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与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其将β-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等;二、是根据β-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 分类法),将β-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包括A类、C类酶和D类酶)与金属酶(B类酶)。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1995年Bush等基于上述二种方法建立的分类方法,2019年Bush等又将该分类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表1)。

其中临床意义最大的是下列三类β-酰胺酶:表1 常见β-酰胺酶分类与特点,常见酶抑制剂抑酶活性1、ESBLs主要属2be\2br\2ber类酶,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与单环酰胺类等β-酰胺类抗生素的β-酰胺酶,其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水解能力弱。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

根据编码基因的同源性,ESBLs可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共5大类型。

2、AmpC酶属C类酶,通常由染色体介导,可以被β-酰胺类抗生素诱导。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解读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解读

细菌培养
无菌体液
无菌体液是指除血液、骨髓和脑脊液外的羊膜液、 后穹隆穿刺液、透析液、心包液、腹膜穿刺液和滑 膜液。
留取标本时,为防止无菌体液凝固,在无菌容器 内预先加入灭菌肝素0.5mg(可抗凝5ml标本),再 注入各种穿刺液,轻轻混合。
(非脓性的无菌体液、脑脊液,最好用血培养瓶增菌 培养)
细菌培养
2. 直肠拭子:无菌拭子插入肛门 2-4 cm,在肛门括约 肌处柔和地旋转拭子,可在拭子上明显见到粪便, 立即送到细菌室,患者不能自行采集;
除婴儿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性病原菌培 养。
细菌培养
眼、耳、鼻、喉标本 耳、鼻、咽部的细菌感染病原菌一般来源 于口腔。口腔中既有需氧菌也有厌氧菌,故其 周围组织器官的感染不仅考虑是需氧菌,也须 检查厌氧菌; 采集耳、鼻、咽拭子时易被正常菌群污染, 应在采集标本时注意。
但绝不可冷冻,宁可在室温中保存。 4. 采集足够量标本,标本不足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
细菌培养
标本的运送要求
1、常规性细菌学检验,要及时送到细菌室, 延 迟运送影响病原菌检出。
2、如疑似对低温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 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 如:脑脊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并
且绝不可以冷藏。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几个问题的解读
1、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细菌培养
脑脊液 1、CSF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培养标本绝不能冷
藏,每种检验需要最小量:细菌培养≧1ml,真菌 ≧2ml,抗酸杆≧2ml。 2、CSF的收集:第一管做细菌培养,第二管做生化或 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
尿液
1、最好留取早晨清洁中段尿 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用手分开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其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产ESBLs细菌可以发生垂直传播(克隆传播),也可以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将产酶基因水平传播给敏感的非产酶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耐药,及对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

任何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可能携带ESBL基因,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

其次,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酸菌、绿脓杆菌也可产生。

反复使用抗菌药物;留置导道: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经皮胃或空肠造瘘管、导尿管等;存在结石或梗阻:如胆道、泌尿道;既往曾有产ESBLs细菌感染;反复住院,包括护理中心;曾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 );老年人;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呼吸机辅助通气。

对产ESBLs细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耐药。

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敏感,临床上也应视为耐药,原则上不选用。

1、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敏感性很高,是首选药物。

用于产ESBLs菌的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如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经验性治疗)。

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等(其中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可用于中枢系统感染)2、头霉素类对产ESBLs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是次选药物。

临床上常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用。

代表药物: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用于产ESBLs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对重度感染不作为首选药物。

代表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其他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作为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联合用药之一。

喹诺酮类:产ESBLs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如尿路感染。

但产ESBLs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不断增加,限制了喹诺酮类药物在产ESBLs菌感染中的应用。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物展开治 疗 。若 患者 产 E S B L s 大 肠埃 希 菌感 染情 况 严 重 , 或 医院内发生产 E S B L s大肠埃 希 菌感染 大爆发 ,在控 制 中 可首选 联 合 治 疗 方 案 或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菌 药 物 展 开感 染
控 制 。 3 . 3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控 制 耐 药 菌 医 院 内交 叉 感 染 提 高 手 部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 1 4 例 ,男性 6 0 4例 ,女性 4 0例 ,年龄为 6~ 8 0岁。检 出产 E S B L s大肠 埃希 菌 主要 分布科 室 为 :重 症 医学科 3 2例 ( 3 0 . 8 %) ,泌尿外 科 2 9例 ( 2 7 . 9 %) ,普
外科 2 4例 ( 2 3 . 1 %) 。感 染 部 位 主 要 为 :泌 尿 道 3 2 例 ( 3 0 . 8 %) ,下 呼 吸道 3 0例 ( 2 8 . 8 %) ,结 果 见 表 1 。
依据 。方法 :分析产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患者情况 ,根据卫 生部 门制定 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 ,并按照感染患者抗菌药物 临床 的使用分类 。 结果 :检出 E S B L s大肠埃希菌 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 、泌尿外科 ,感染部位 主要为泌尿道 、下呼吸道 ,医院感染 病例 3 3例 ,占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3 1 . 7 % 。结论 :为 了有效防控感 染发生 ,应根据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感染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 ,有效减少病菌感染。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 1 加强检测
临床实验室应 加强检测 能力 ,提 高检测水
平 ,对分离得 到 的大肠 埃希 菌 ,均应 检测 是 否为 产 E S B L s 菌株 ,明确其耐药性 ,以便尽早采取 消毒 隔离措施 。产 E s — B L s 菌株能够 在药 物 治疗 期间 获得 ,通 常情 况 下 ,对 最初 分离具有 高度敏感性 的细 菌在 3— 4 d内对 三代 头孢 菌素很 可能产生耐药 性 ,故而 在重 复分离 菌株 检测 中 ,应 重 复展 开多次药敏试验 。 3 .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对 于产 E S B L s 大肠埃希菌 感染 的 治疗应根据 患者病 情严 重程度 、药敏试 验结 果 、抗菌 药物 应用方案予 以合理 确定 。若 患者 感染程 度较 轻或 为 中度感 染 ,则首先应选取氨苄西林/ 舒 巴坦 、替卡西林/ 克拉维 酸 、 哌拉 西 他唑 巴坦 、阿莫 西 克拉 维酸 等复 方 B一内酰 胺类/ B一内酰胺酶抑制剂 ,也可选取头孢 美唑 、妥布 霉素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的治疗进展引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ESBL-EC)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产生的一类特殊酶。

这种酶对广谱β-内酰胺类(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ESBL-EC感染的治疗变得异常困难。

治疗策略抗生素联合治疗传统的治疗ESBL-EC感染的方法是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

通过同时应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可以提高对抗菌的杀菌效果。

例如,可以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以增强疗效。

然而,抗生素联合治疗存在副作用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伴侣疗法伴侣疗法是一种治疗ESBL-EC感染的新方法。

该方法利用宿主体内的其他菌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无抗生素产生酶物质)能够抑制ESBL-EC菌株的生长。

目前,伴侣疗法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已取得一定突破,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新型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研发的不断进展,新型抗生素的出现为治疗ESBL-EC感染带来了新的机会。

某些新型抗生素对ESBL-EC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且与传统抗生素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对多重耐药的ESBL-EC感染具有一定疗效。

但是,新型抗生素的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ESBL-EC感染治疗策略。

通过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可以有效消灭感染的细菌。

目前,免疫治疗在治疗ESBL-EC感染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其临床效果。

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除了传统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外,伴侣疗法、新型抗生素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些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更多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加以确认。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使得ESBL-EC感染的治疗更加有效和安全。

---*以上是关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巴氏杆菌的治疗进展的文档。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肠杆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恰当治疗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制定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和提高我国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流行概况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细菌有变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细菌有变性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等。

各个国家和地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荷兰等国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率很低,而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高达50%以上的克雷伯菌属细菌产ESBLs。

我国大陆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很高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显示,2005至2010年住院患者中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从38.9%上升至56.2%;克雷伯菌从39.1%上升至43.6%;而奇异变形杆菌也从6%上升16%。

2012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55.3%和33.9%。

2008至2010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分别为9.67%和3.68%,占革兰阴性菌的第三位和第四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66.7%、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5.4%。

肠杆菌科细菌还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性加重、脓胸、纵隔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一、概述革兰阴性菌是我国细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

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细菌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部分β-内酰胺酶,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在临床抗感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耐药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种类和规格繁多,临床医师对该类合剂的特点了解不够,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较突出。

二、主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由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大类酶。

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根据β-内酰胺酶的底物、生化特性及是否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功能分类法(Bush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青霉素酶、广谱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根据β-内酰胺酶末端的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法(Ambler分类法),将β-内酰胺酶分为丝氨酸酶和金属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菌产生的大部分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三者均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为不可逆竞争性抑制剂。

三、主要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四、主要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表型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2. 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3. 碳青霉烯酶的检测: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组成原则⑴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吻合。

⑵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组方后毒理学试验表明合剂与单药相比毒性未显著增加,并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
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但国内外缺少相关问题处理的
指导性意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医学参考报·感染病学频道》编辑部组
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以对ESBLs相关问题的处理提供指导。

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相关概念
1.β-内酰胺酶及分类: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其分类见表1。

2.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
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其耐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第
3代及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这些新的β-内酰胺酶被称为ESBLs。

ESBLs属于Ambler分类的A类和D类酶,按Bush分类属2be。

根据质粒所携带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ESBLs主要有TEM、SHV、CTXM、OXA型。

还有一些少见的ESBLs型别,如PER、VEB、CMZ、TLA、SFO、GES等。

引起临床感染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阴
沟肠杆菌等。

二、产ESBLs细菌感染的流行因素及发展趋势
自1982年在英格兰首先发现产ESBLs克雷伯菌后,产ESBLs细菌的流行在世界各地广泛报道。

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又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2-4]。

在肠杆菌科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
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克雷伯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

其他常见产ESBLs细菌有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属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

各个国家和地区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明显不同。

日本、荷兰等国家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很低,而法国、印度等国家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很高,可有高达50%以上的克雷伯菌属的细菌产生ESBLs,而且
具有较严重的耐药性。

我国大陆不同研究者报告的产ESBLs细菌发生率各有不同,大肠埃希菌发生率大约
在40%,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更低一些。

产ESBLs细菌主要在医院内引起感染和流行,其中60%发生在大型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5-7]。

产ESBLs 细菌不仅引起院内暴发流行,还可以向院外传播,使流行范围扩大。

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
长(≥7d)、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导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
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60岁等都是导致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同型别产ESBLs细菌在全球流行情况差异很大[8-10]。

SHA-2和SHV-5呈世界流行;TEM-3在欧洲多见;在美国主要是TEM-10、TEM-12、TEM-26;CTX-M型ESBLs主要分布于东欧、南美和日本以及远东地区;
北美、亚洲和欧洲仍以TEM型和SHV型产ESBLs细菌最为多见。

总体上CTX-M型呈逐渐增多趋势,墨
西哥,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国家的报道增加。

目前我国发现的产ESBLs细菌以CTX-M型为主,SHV型次之,TEM型少见,但因不同省市、不同研究,其报告比例各不相同[4.11]。

三、产ESBLs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临床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等,均应检测是否产ESBLs。

出于对流行性、治
疗和感染控制方面的考虑,应该把从尿中分离的所有细菌进行ESBLs筛选。

推荐先做初筛试验,如初筛试
验阳性,再做表型确证试验。

对ESBLs阳性细菌,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做蛋白分析试验和基因诊断,以
确定ESBLs分型,并发现新的ESBLs。

1.初筛试验: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采用其中一种方法,选用头孢泊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
或头孢曲松至少2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推测菌株可能产ESBLs细菌。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差、易导致假阴性,只能作为ESBLs的初筛试验,还需进一步做确证试验。

2.表型确证试验:对初筛试验结果提示可能产生ESBLs的细菌,需要做表型确证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