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超广谱内酰胺酶

合集下载

超广谱内酰胺酶和AMPC酶进展

超广谱内酰胺酶和AMPC酶进展


氨曲南抑菌圈 ≤27mm

头孢噻肟抑菌圈 ≤27mm

头孢曲松抑菌圈 ≤25mm

=可疑产ESBL
质量控制 阴性对照 ATCC25922
阴 性对照 ATCC25922加有克拉维酸
(参考质控标准)
≤没有加克拉维酸抑菌圈 2mm

阳性对照 ATCC700603

头孢泊肟抑菌圈 9-16mm
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抑菌圈
N
criterion
tested 255
confirmed 182 Caz / Clav MIC 1/8 Caz MIC
unconfirmed 40 Caz / Clav MIC > 1/8 Caz MIC *** AmpC (?) 33 Caz / Clav MIC > 8 mg/l
* ESBL-r isolates have MICs > 1mg/l to one or more 3rd generation ? lactams ** Probability based on Chi-Square value that excess 2nd agent resistance among ESBL-r occurs by chance *** Possible plasmid-mediated Type I cephalosporinase (indifferent to clavulanate.)
Asia-Pacific Area(1998-99)a
Nation (no. tested)
% by species group:.
E Coli
Klebsiella spp
Japan(22)

超光谱β内酰胺酶

超光谱β内酰胺酶

超光谱β内酰胺酶超光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医学、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对超光谱β内酰胺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超光谱β内酰胺酶(Hyperthermophilic β-lactamase)是一种极端嗜热的β内酰胺酶。

它能够催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广泛的底物适应性。

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分子量一般在25-30 kDa之间,具有单个活性中心。

二、特性1. 极端嗜热: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最适工作温度一般在70 ℃以上,最高能达到100 ℃左右。

这使得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的特性,并能够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

2. 高度稳定:由于超光谱β内酰胺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稳定,使得它具有抗酸碱、酶解、凝固等多种性质。

3. 广泛的底物适应性:超光谱β内酰胺酶可以催化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同时,它还能催化一些无法被其他β内酰胺酶所催化的底物,如环毒素、咪唑类抗生素等,具有较好的底物适应性。

三、应用1. 医学领域:超光谱β内酰胺酶可以协助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治疗,提高抗生素的疗效,拓展了医生治疗细菌感染的选择范围。

2. 生物技术领域:超光谱β内酰胺酶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具,开发出更加高效的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3. 环境治理领域:超光谱β内酰胺酶在处理废水、污染土壤、清洁工业废气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有效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综上所述,超光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酶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探索,它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带领人类打开更多生物学宝藏的大门。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论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论文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摘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是一类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水解能力的特异性酶。

现阶段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已趋于流行性,并且其耐药率逐年增高,为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文就近几年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中药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esbls;细菌;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71-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guo wei-hua,ma yong-bin,chen si-min(1. panzhihua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anzhihua 610075, china,;617067)2.pharmacy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systemat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hengdu 610075, china)【abstract】extended-spectrum is a kind of composed mainlyof gram negative bacillus produ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beta lactam antibiotics have a high degree of hydrolysis ability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nzyme, and the production of esbls infections caused by bacteria has become popular and its resistant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rings great difficulti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extended-spectrum review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key words】esbls;bacterium;research progreess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一类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高度水解能力的特异性酶。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也称为ESBLs)是一类由质粒介导的2be类β-内酰胺酶,能水解氧亚氨基- β内酰胺抗生素,大多数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临床药师建议,根据加用甲基苯丙胺患者血友病感染指数增高情况,停用头孢菌素-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根据痰培养结果,建议放弃糠醛,继续使用美洛戊烷;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ESBLS引起的肺炎推荐继续使用头孢菌素舒巴坦治疗,同时停用醋曲沙明。

结果:医生遵循了临床药师的建议。

治疗后,患者体温、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痰培养结果为阴性。

胸部CT显示感染源较之前明显吸收。

出院后,经随访发现患者预后良好。

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第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特征: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菌株,则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铵盐)耐药。

实验室有专门的ESBL检测方法。

如果患者的药敏报告表明是产ESBL菌株,MIC>=2μg/ml,或CAZ=<22mm,ATM=<27mm,CTX=<27mm,Cro=<25mm,则说明该菌株产ESBL酶。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实验室报告“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也不推荐用于临床。

第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传播:导致ESBL出现和传播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过度使用。

如果ESBL产生的菌株出现在临床环境中,它们将在医院和不同病区之间传播,导致高临床死亡率和高可持续性培养,应引起应有的重视。

一旦ESBL产生菌株,应立即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治疗。

对于产ESBL菌株,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是首选治疗方法。

其次是选用头霉素类,如头孢美唑等,再次,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复方制剖,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如何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产生ESBL的细菌产生的诱导物被去除。

这些措施包括及时拔除各种侵入性导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使用抗生素以防止产生ESBL的细菌在医院内传播。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研究进展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研究进展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研究进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它能够水解青霉素、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且能被克拉维酸抑制。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

ESBLs基因由质粒介导,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在细菌间扩散,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目前,ESBLs已成为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1.ESBLs类型自1983年德国学者首次从臭鼻克雷伯菌中发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SHV-2[1]以来,ESBLs种类已超过200多种。

其类型可以分为TEM 型、SHV型、OXA 型、CTX-M 型、其它型等5类。

其中TEM 和SHV型酶是临床较常见的。

1.1 TEM 型ESBLs:最早发现的TEM-3型对头孢噻肟耐药[2]2005年发现的TEM-94[3]对头孢泊肟和头孢噻肟耐药。

还有小部分是抑制剂耐药性酶(IRT)。

2005年F.Robin等[6]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抑制剂耐药性酶TEM-109(CMT-5),它同时具有TEM-6的特性和TEM-33(IRT-5)对抑制剂的耐药性它代表了一种新型ESBLs的出现。

1.2 SHV 型ESBLs:SHV家族中第一个SHV型ESBLs是SHV-2。

SHV-2发生了Gly-238-Ser位点的突变,增加了对氧亚氨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和水解能力。

卢月梅等[4]同对新型β-内酰胺酶SHV-59的研究发现,其发生了A1a 134-Val和Pro 269-ku位点的变化,携带SHV-59基因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头孢噻肟中介,对其他药物均敏感。

1.3 OXA 型ESBLs:对酶抑制剂均耐药或仅低度敏感,特别是对青酶烷类抗生素(包括苯唑西林及相关复合制剂)有高度水解活性[5],主要涉及铜绿假单胞菌[6]和鲍氏不动杆菌[7-8]。

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与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固有耐药是由细菌染色体决定,代代相传的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改变代谢途径,自身对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具有不被杀灭的抵抗力。

这种获得性耐药大多由质粒介导,少数由染色体介导[1]。

β—内酰胺酶可由质粒介导或染色体介导而产生,分别称之为质粒介导酶(plamid-mediatedβ-lactamase)和染色体介导酶(chromosome-mediatedβlactamase)。

超广酶β-内酰胺酶(ec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单氨类抗生素如氨曲南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2]。

目前临床分离产ESBLs菌不断增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也时有报道[3、4],其难治性愈来愈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所以,弄清产ESBLs细菌的种类、生物特性、了解产ESBLs细菌在医院内的易感因素及流行概况,对选择适当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及探索新药研制途径均有重要意义。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展概况与β-内酰胺酶自1929年发现青霉素,1940年将其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至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见表1),为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用于临床的各类抗生素近200种,其中仅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达130多种。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很多,如产生各种各样的酶,水解、钝化相应抗生素;细胞壁通透性下降或排泄力提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等等[1],但是β-内酰胺酶仍是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5]。

β-内酰胺酶分类主要有Richmond &Sykes分类、Bush分类和分子分类三种[6、7]。

(1)Richmond &Sykes分类:1973年Richmond &Sykes对来源于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进行了分类。

两种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

两种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

两种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指由质粒介导产生的能赋予细菌对多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的一类酶,该酶能被棒酸等抑制剂抑制。

由于许多产生ESBLs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ESBLs较高。

我们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E-test法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了比较测定,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菌株实验用大肠埃希菌50株,其中产生ESBLs25株,ESBLs阴性25株。

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确认均采用 Vitek32系统,为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大肠埃希菌(Ecoli)质控菌株为ATCC25922、产ESBLs酶Ecoli为ATCC35218。

1.1.2 药敏纸片头孢三嗪、舒普深、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棒酸(20μg/10g)、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

1.1.3 MH肉汤和MH琼脂1.2方法1.2.1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标准实施。

1.2.2 双纸片协同试验按常规氏片扩散法在MH上涂布好受试菌,先在平板中心贴上阿莫西林/棒酸纸片,而后在其上下左右贴30μg片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纸片,各纸片中心距复合剂纸片中心为30mm或20mm,35℃卵育18~20h。

结果解释,如周围4个药敏纸片中有任何一个抑菌环在靠近复合剂纸片一侧的边缘出现扩大或加强,说明该菌产ESBLs。

1.2.3 E-test法E-test法试剂条含有两个梯度浓度,一端是头孢他啶(0.5~32μg/ml),另一端是头孢他啶(0.125~8μg/ml)+4μg/ml棒酸。

如单独头孢他啶MIC与头孢他啶+棒酸MIC比值>提示菌株产ES- BLs。

4种方法检测结果菌株有差异,重复试验,仍是相同结果,才作为统计数据。

2.结果2.1双纸片协同试验25株中检出23株产ESBLs的菌株,有2株产ESBLs菌株未被检出,25株ESBLs阴性株中,有1株假阳性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总结一什么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SBLs是细菌在持续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被诱导产生活跃的及不断变异的β-内酰胺酶,扩展了耐受第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氨曲南等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能力。

常见的产ESBLs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等。

二耐药性及传播途径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一类β-内酰胺酶菌,能水解含氧亚氨基的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并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所抑制,致使产ESBLs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

产ESBLs细菌可以发生垂直传播(克隆传播),也可以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将产酶基因水平传播给敏感的非产酶细菌,形成多重耐药。

ESBLs对β-内酰胺类及三代头孢高度耐药,达100%,并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也有较高的耐药率。

这可能与产ESBLs的菌株还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有关。

三抗菌药物的选择对产ESBLs细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耐药。

即使体外试验对某些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敏感,临床上也应视为耐药,原则上不选用。

1、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敏感性很高,是首选药物。

用于产ESBLs菌的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如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经验性治疗)。

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等(其中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可用于中枢系统感染)2、头霉素类对产ESBLs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是次选药物。

临床上常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用。

代表药物:头孢西丁,头孢美唑。

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用于产ESBLs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对重度感染不作为首选药物。

代表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其他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作为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联合用药之一。

浅述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浅述超广谱β-内酰胺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O-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
院内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11% 2% 6% 4% 15% 19% 14%
大肠埃希菌 (356) 铜绿假单胞菌 (233) 肺炎克雷伯菌 (176) 鲍曼不动杆菌 (178) 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52) 其他(74) 洋葱伯克霍尔德 菌(19) 肠杆菌属 (141)
起始充分对症治疗的产ESBL肠杆菌感染患者其14天病死率显著下降
14天病死 率
数据来自Paterson DL等2004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起始充分治疗即起始使用
的抗菌药物对病原体敏感
1.送标本培养尽可能获取病原学依据,转为目标治疗
2.监测症状、体征、血液、痰等指标变化
肠杆菌科为病原体感染
YES 2.病情危重判断
纸片扩散法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判断标准
抑菌环直 径≥5mm
头孢噻肟 + 克拉维酸

头孢他啶 + 克拉维
肉汤稀释法
MIC≥3个倍比稀释度
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 核苷酸序列分析
目录
ESBL的定义及分布 ESBL流行概况
ESBL实验室检测及基因型确定
ESBL药物治疗选择 ESBL的预防
大肠埃希菌ESBL(+)
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磷霉素 替加环素等
产ESBL肠杆 菌感染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地位

轻中度感染: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需加大剂量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g/3g,q8h;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6h

其他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不推荐使用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概述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概述
ESBL
传播性
ESBL 的制造能力是由细菌的基因所控制, 它可经由染色体传给下一代,但真正可怕的 是这类基因可经由质体 (plasmid) 或跳跃 子 (transposon) 传播给另一株不同种的细菌。 藉由这种能力,ESBL 基因可在细菌间快速 传播。 若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会在病人和医院之 间及不同菌株间相互传播,导致临床高死亡 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他因素。
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氨 基糖甙类部分有效
第三代头孢菌

ESBL
微生物学分类 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氏菌属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 —绿脓杆菌 一不动杆菌 一嗜麦芽有食单胞菌
ESBL 关于抗生素
耐药抗生素
出现
治疗
ESBL
青霉素类 应用第三代头 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停
பைடு நூலகம்
孢菌素治疗是 导致产ESBLs 单环酰胺类抗 菌株出现及传
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头 孢哌酮、头孢曲松等)及单环酰胺类抗
生素(氨曲南)进行治疗。
生素(氨曲南) 播的主要因素, 对付产ESBLs菌株,目前最有效的 此外,尚有其 抗生素为碳青霉烯 类(泰能),其次,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

·1246·超广谱13一内酰胺酶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措施魏晓阳文仲光【摘要】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被证实对广谱的p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

ESBLs主要在常见的院内病原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被发现。

因ESBLs表达导致的耐药性迅速增加,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严重和持续的威胁。

本文综述了ESBLs的分类、产生菌、耐药机制、检测方法、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等。

【关键词】超广谱p内酰胺酶;流行;防治Epidemicconditionandpreventivemeasuresofextended-spectrnmbeta-lactamasesWElXiao-yang·wENZhong—guang.DepartmentofRespiratoryMedicine,theFristAffiliatedHospitalof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

Beijing100037,(3dna[Abstract]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conferresistancetOabroadrangeofcommonlyused争lactams,includingthird—generationcephalosporinssuchasceftazidime.ESBLsposeaparticularlyacutethreat,becausetheyarefoundprimarilyincommonnosocomialpathogens,suchasEscheriehiacoli,Klebsiellapneumoniae.Therapidemergenc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duetoESBLexpressionposesasignificantandongoningthreattOpublichealth.Thisarticlereviewstheclassification,producingpathogens,antimicrobial-resistantmechanisms,detection,epidemiologicalprofile,riskfactorsandinterventionmethodsofESBLs,andpreventivemeasures.[Keywords]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pidemic;Prevention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含氧亚氨基的p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被p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抑制的一类p一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β-内酰胺酶是一种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目前已经在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中广泛分布,也被称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

这类酶可以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指定药物失去治疗效果,成为当前医疗领域常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来源之一。

因此,针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一大医学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类细菌感染的药物非常有限,而且使用这些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因此,对于这类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从多个角度和途径入手,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一、基于细菌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在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尽管目前药物选择十分有限,但是基于细菌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仍是必要的一步。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抵抗性情况,以便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治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药物仍然是主要选择,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于不同的病原菌和临床情况其疗效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确的药物选择。

二、联合用药的应用目前,联合用药是临床上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一个主要策略之一。

联合用药可以通过增强药物的疗效和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或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等进行治疗。

然而,目前联合用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如果联合用药的药物种类和用量不当,可能会导致疗效副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增加,甚至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

因此,在联合用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药物,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在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常常会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导致该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

本文主要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1. 变态反应素M (Avibactam)变态反应素M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变态反应素M联合头孢他啶钠已经获得FDA批准,可用于治疗成人患有复杂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疾病的患者。

研究表明,变态反应素M联合头孢他啶钠的治疗效果优于仅使用头孢他啶钠的方案。

2. 甲硝唑 (Metronidazole)甲硝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感染和阴道葡萄球菌感染等疾病。

研究表明,甲硝唑可以通过抑制大肠埃希菌培养基的生长,从而减少大肠埃希菌与阴道滴虫的共存。

此外,甲硝唑还可以提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等抗生素的敏感性。

3. 非β-内酰胺抗生素由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常常出现多重耐药,因此使用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广谱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亚胺培南 - 西普他唑和头孢泊肟等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等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

总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治疗的挑战正在日益增加,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使用变态反应素M,甲硝唑和非β-内酰胺抗生素等药物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传播。

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从而有效地遏制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1000字)。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及研究进展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及研究进展

综述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及研究进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酶,由于作用底物广泛而称之,并可在菌株间转移和传播[1、2]。

ESBLs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尤其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

肺炎克雷伯菌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由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有发生[3]。

自1983年在德国首次报道分离出SHV-2型ESBLs以来,全世界许多地方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4]。

目前,产ESBLs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有增加的趋势,产ESBLs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难题。

1.ESBLs的定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酶,由于作用底物广泛而称之[5]。

有人将ESBLs 理解为以下几条: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抑菌圈缩小,但并不一定在耐药范围;加入克拉维酸可使其抑菌圈扩大;临床对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和头孢类)耐药,但对碳青霉素类药物敏感;由质粒介导,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

2.ESBLs的耐药机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点: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透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如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的作用下降;与抗生素结合靶位(亲和力)的改变,使抗生素的作用下降;其他,如主动外排系统等。

对于ESBLs的近年来发现,其多种耐药性的产生与其质粒编码的ESBLs有直接关系。

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ESBLs菌增加很快。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内酰胺酶(β-lactamase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酶,可以水解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等。

β-内酰胺酶产生的主要来源是细菌基因的水平转移和突变,已经成为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持续造成严重卫生问题的革兰氏阴性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ESBLs可耐受目前临床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氨基酚甲氨苄、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ESBLs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泻、败血症和外伤感染等,并常常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

治疗多依赖于碳青霉烯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这仅仅是改善了治疗效果,而不是根治疾病。

对ESBLs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合理应用抗生素。

良好的医疗卫生措施是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的最佳策略,然而如遭遇感染,合理用药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将有效的抗生素应用于针对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检测,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药理学原理,可以减少抗生素产生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少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二是探寻新型抗生素。

目前,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中,除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还有其他的抗生素类别可以应用。

如氨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四环素类等,虽然这些药物在治疗ESBLs感染时使用的机会较少,但它们对细菌产生的选择压力也比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要小。

此外,还有一类叫生物制剂的治疗手段,如细菌溶解素(lysin)和噬菌体(phage)等,它们可分别通过降解细胞壁和杀死感染细胞来达到控制感染的效果。

但这些治疗方法还在研究阶段,其成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