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3 算法案例-孙子问题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出m 结束
算法设计语句:(伪代码) 10 m←8
20 While Mod(m,3)≠2,or Mod(m,5)≠3,or Mod(m,7)≠2
30 40 m←m+1 End While
50
Print m
巩固运用 1.写出下列符号的结果 int(2) int(3.2) int(-0.2) mod(1,2) mod(3,2)
韩信何以很快知道队伍的人数?
23+22×105=2333
算法设计结构:(自然语言)
S1:输入一个初始值m;
S2:下述条件之一不满足,使m的值增加1后, 再返回S2,直到都满足为止: (1)m被3除后余2;
(2)m被5除后余3;
(3)m被7除后余2;
S3:输出m。
算法设计结构:(流程图)
开始 m←a Mod(m,3)≠2 Mod(m,3)≠2 Mod(m,3)≠2 m←m+1
2.一个三位数,如果每一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 它本身,则称之为“水仙花数”.设计一个算 法,找出所有的水仙花数,用伪代码表示.
回顾反思 解决不定方程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使用循 环,从小到大搜索即可。关键是判断的条件 要用到整除的一些性质和记法,如用int(x) 表示不超过x的整数部分,用mod(a,b)表示 a除以b所得的余数等,这些术语和符号初 次接触,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孙子问题相当于求关于x,y,z的不定 方程组: m=3x+2 的正整数解.
m=5y+3 m=7z+2
Baidu Nhomakorabea
m被3除余2,即:m-int(m/3)×3=2 或mod(m,3)=2 m被5除余3,即:m-int(m/5)×5=3 或mod(m,5)=3 m被7除余2,即:m-int(m/7)×7=2 或mod(m,7)=2
如m=8,被3除余2,5除余3,7除余1,不符;
如m=9,被3除余0,不符;
如m=10,被3除余1,不符;
如m=11,被3除余2,被5除余1,不符;
如m=12,被3除余0,不符;
如m=13,被3除余1,不符;
如m=14,被3除余2, 5除余4,不符;
可验证得:m=23 满足条件的m还有其它的解吗? 因为3×5×7=105 23+105 23+2×105 都是本问题的解。 23+3×105…
几个有关整除问题的运算符号:
Int(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Mod(a,b)----表示a除以b所得的余数,称b为模。
Int(9/5)=?
Int(19/5)=?
Int(29/5)=? Mod(29,5)=?
Mod(9,5)=? Mod(19,5)=?
算法设计思想:
首先,让m=2开始检验条件,若三个条件中有一个不 满足,则m递增1,一直到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为止。
《孙子算经》
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翻译: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 余2,问这个数是几?
三三数之剩二: 2,5,8,11,14,17,20,23,26,29,32,35,***,3x+2 五五数之剩三: 3,8,13,18,23,28,33,38,43,48,53,58,***,5y+3 七七数之剩二: 2,9,16,23,30,37,44,51,58,65,72,79,***,7z+2
用现代符号表示为: N≡2[mod3]≡3[mod5]≡2[mod7],其最小正 数解是23
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可以推广成解一次同余式 组的一般方法.奏九韶给出了理论上的证明, 并将它定名为“大衍求一术”。这个问题的 通用解法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秦九韶 (公元1202-1261年)南宋,数学家。他在1247年(淳 佑七年)著成『数书九章』十八卷.全书共81道题,分为九大 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 建类、军旅类、市易类。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总结了前 人在开方中所使用的列筹方法,将其整齐而有系统地应用到高 次方程的有理或无理根的求解上去,其中对「大衍求一术」﹝ 一次同余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等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 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算法案例1
中国剩余定理
孙子问题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 造了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的概念及其 运算,在代数学、几何学等方面,我国在宋, 元之前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 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多元一次 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 最先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 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寓理于 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