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家--杨宪益
杨宪益与戴乃迭:中西合璧的伉俪
妹杨敏如与罗沛霖在重庆 同时举 行婚礼 , 巾大校长罗家 她 。 当经过一段 时间的审问之后 , 狱方问他有什么要求 , 伦与南开校长张伯苓为两对新人证婚。 教育部次长杭立 他说 : “ 不知道老婆怎么样。 这两年我挨斗 , 她情绪不好 , 武是戴乃迭父亲庚款基金会 的同事 , 也被邀请 。婚后不 我 怕 她 出什 么 事 , 会不 会 自杀 。 ” 回答 是 : “ 没有 自杀 。 ” 他
类组织 , 因为这使她想起纳粹的盖世太保 。这话传到学 伍” 的阶段 , 江青 的这一讲话迅速被付诸行动。 外文局的 校 当局耳 中, 当时的英语系主任 张沅长怀疑她是英 国共
密搜 查 他们 的 住 所 。
一
个外 同专家先行被捕 , 如今 , 厄运 在这个夜晚降临到
产党的特务。学校 当局乘他们夫妇上课的当儿 , 多次秘 他们头顶 。 夜深人静 。 正在此时, 有人敲门, 原来是来逮 捕他们的。4年的 [ 人 l 禁生活从此开始 , 而单人 【 人 】 禁带来 戴乃迭晚年在 她未完成的 自传里说 : “ 数年之后 , 中 的是 让人 难 以忍 受 的孤 独 和寂 寞 。 央大学迁 回南京 , 更 名为南京大学 。学校里发现一张黑 杨宪益与戴 乃迭被关押在 同一监狱 , 但 两人却无缘
危 险 的 自由主 义分 子 。戴 乃 迭也 如此 , 一 次有 学 生 问戴 在中国 ̄ t g J ' b 围人可能是特务 , 有 的甚至早在_ 二四十年代 乃迭 对 三青 团 的看 法 , 她 直 率地 说 , 她 从 来 不 喜 欢 这 一 便 被 派遣 到 中 国 。此 时 “ 文革 ” 正处 在 所谓 “ 清理 阶 级 队
了基 石
历尽 波折 终 于成婚
1 9 4 0年 某 日, 杨 宪益 在 牛 津 大 学 的 宿舍 开 了一 个 早餐 会 , 正 式 宣 布 他 与 戴 乃迭 订 婚 的 消息 。 此前 , 戴乃 迭 的母 亲 明确 表示 反 对 。 戴 乃迭 是 位有 独 立 主 见 的女 性 , 不 为
翻译大家——杨宪益PPT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杨宪益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成就 和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杨宪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翻译成就上, 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一起,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传播 。他们与外国作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培养翻译人才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担任多个高校翻译专业的教授和导师,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杨宪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VS
提高翻译质量
杨宪益认为,提高翻译质量是提高文化交 流水平的关键。因此,他主张在翻译过程 中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包括对 原文的理解、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对文化 背景的了解等。同时,他也主张在翻译过 程中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以确保译 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04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观
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翻译要与时俱进
杨宪益认为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语言变化 ,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化的精髓。
培养翻译人才
杨宪益认为培养翻译人才是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应该 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05
杨宪益的文化交流贡献与影 响
杨宪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杨宪益致力于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他翻译 的《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在西方世界广受欢迎,为中国文学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 声誉。
03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传奇】杨宪益简介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传奇】杨宪益简介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出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
杨宪益去英国留学是自费,他和在牛津大学留学的学者向达、吕叔湘、钱锺书、杨绛等交往密切,他们称他为“小杨”。
戴乃迭的父亲戴乐仁(J.B.Tayler)是来华传教士,曾在天津新学书院教书,后在燕京大学做经济学教授。
戴乃迭出生在北京,从小对中国就有直观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她还经常跟杨宪益说起小时候烤山芋的事。
戴乃迭曾说,在中国长大的外国孩子通常都说一口跟当地中国人一样流利的中国话,但我们不幸却是个例外。
戴乃迭的母亲不允许她和她的哥哥姐姐跟中国孩子一起玩。
她小时候没有学中文,五六岁以后,就回英国读书了。
戴乃迭在牛津大学认识了杨宪益,她一生的道路改变了。
戴乃迭回忆她和杨宪益初次相见的印象:“起初我几乎被他吓一大跳,眼睛细长,脸色苍白,但彬彬有礼。
他对祖国的热爱打动了我,在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他自己绘制的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
”爱情是没有办法躲避的,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一切,后来,戴乃迭干脆改学中文,成为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当时,杨宪益在墨顿学院的一位朋友也在追求戴乃迭,三人经常一起学习法文,最终戴乃迭选择的还是“才华横溢的杨”。
1940年,杨宪益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了。
他接到了吴宓和沈从文的信,邀请他回西南联大教书。
听说杨宪益要带一个英国姑娘回来结婚,杨家乱成一团。
杨宪益出生在天津名门,父亲是中国银行行长,其祖父杨士燮共有兄弟八个,其中四位在晚清时做过翰林。
杨家的这些反应,来自当时的社会压力和人们的偏见。
戴乃迭的母亲也强烈反对,严厉地警告她:“你跟一个中国人结婚会后悔的。
”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戴乃迭的婚礼与杨敏如(杨宪益之妹)、罗沛霖的婚礼同时在重庆举行,他们还在《大公报》上双双刊登了结婚启事。
婚礼上,戴乃迭按照婆母的意愿,身穿绣满龙凤花纹的短袖丝质旗袍。
杨宪益
杨宪益,1914年生。
安徽泗县人。
1940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希腊拉丁文及英国文学荣誉学士、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重庆、贵阳、成都大学教师,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编辑。
1949年后历任北京外文局《中国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
著有文史论文集《零墨新笺》,译著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罗兰之歌》、《萧伯纳戏剧集》,中译外文作品《楚辞》、《史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百余种。
文革中经受牢狱之灾,唯一的儿子精神失常,死于自己点燃的烈火中。
乃迭在牛津是第一个选修中文的学生,1999年底病逝于北京。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
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福建是近代中国翻译家的故乡。
这里有1702年就旅居法国,后来获法国皇家文库中文翻译家称号的译坛先驱黄加略;有“倡西学之始,开新学之路”,最早组织翻译班子译“夷书”的林则徐;有操五国语言,应对如流,让碧眼虬髯者,自惭不及的外交翻译家罗丰禄;有东学西渐第一人陈季同;有译界之王林纾,他译介的西洋小说之多至今无人出其右;有译界楷模严复,一百多年前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译学研究;有掀起凡尔纳热潮的译坛伉俪陈寿彭与薛绍徽,薛绍徽还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有学贯中西,被西方人尊为东方文化“圣哲”的辜鸿铭;有“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文学、翻译大师林语堂;有著名的文学家兼翻译家郑振铎、谢冰心、许地山、杨骚、梁遇春等;有首次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多篇著作译成英文的许孟雄教授;有将中国现代散文译成英文的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教授,他的两册《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汉译英的典范,他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至今还在各高校使用;有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东亚语文教授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郁正,他的《葵晔集》和《待麟集》是译介中国古典诗词的力作,在西方有广泛的影响;有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翻译家凌青和五、六十年代外交部翻译“五朵金花”之一罗旭;有集作者、学者、译者于一身的文学、翻译大师余光中教授;有《英语世界》的创始人、主编并翻译过福尔摩斯探案等西方名著的陈羽纶;有《中国翻译》原主编、翻译家林煌天先生,他主编的《中国翻译词典》是介绍翻译的百科全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译林》的创始人和主编、译林出版社首任社长、翻译出版家李景端教授,近年他在翻译打假维权方面所做的贡献,译界有口皆碑;有著名普希金翻译家并获得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普希金奖章的冯春先生;可谓译才济济,群英荟萃。
杨宪益自传内容
杨宪益自传内容
杨宪益的自传内容涵盖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包括他的出生、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婚姻生活以及他在中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杨宪益自传中的内容:
1. 出生和家庭背景: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是家里的长子。
他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官员,母亲则出身于名门望族。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描述自己对家庭的期望和责任,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影响。
2. 求学经历:杨宪益的求学经历丰富。
他曾在天津私立育青中学、私立育才中学以及国立青岛大学就读。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提到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天赋,以及他在学校中遇到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 翻译事业:杨宪益是中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和夫人戴乃迭一起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厢记》等经典名著。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详细描述自己的翻译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和戴乃迭的合作经历。
4. 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宪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关进监狱多年。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坦诚地描述自己在那个时期的遭遇和心路历程,以及他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看法。
5. 婚姻生活: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婚姻生活是他自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始终相互支持。
在自传中,他可能会详细描述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守的过程,以及他们对彼此的影响和贡献。
总的来说,杨宪益的自传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他的个人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他在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
通过阅读他的自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背景。
最新翻译大家——杨宪益培训资料
一、生平简介
1、学习生活 2、感情生活
二、他的妻子 三、主要著作
1、翻译作品 2、自著作品
四、翻译策略
生平简介
杨宪益,于1915年1月12日生于天津, 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 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 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 产生了广泛影响。2009年11月23日早上 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在北 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Goodness knows how much silver we’ve squandered on doctors to cure this illness of mine.
杨宪益夫妇为了使句子符合口语化,根据意思 增加了goodness,这样就更加体现口语那种轻微 的抱怨和无奈,使句子更加顺口。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 了戴乃迭(Gladys Tayler),这个比他低一年级、出 生在中国的英国姑娘。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戴 乃迭的婚礼在重庆举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半世纪 的情缘与生活,可以说历尽了艰辛——他们在“文革” 中共同蹲过监狱。
他的妻子——戴乃迭
他的妻子——戴乃迭
直译,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表达出原文意思。 使译文最大化的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杨 氏夫妇为了保存原文风姿,尽可能的传达出中国 语言和社会文化,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 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The moon waxes only to wane, water brims only to overflow. 例:远水解不了进渴。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逝世时间:2009年11月24日作者:看世界分类: [ 墙旮旮 - 零碎的其他 ]永久地址:/user/kanshijie/20091124809911月23日电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杨宪益1915年生于天津。
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
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24岁译《离骚》惊动周恩来23日下午,居住南京的杨宪益先生的小妹杨苡女士对记者介绍说,杨宪益患的是颈淋巴癌,不久前曾治疗过,这次又复发,但已经晚了。
杨宪益从幼年起就不是一个用功读书的人,在留学英国牛津时,干尽调皮捣蛋的事,但他的文采和聪慧在牛津却有口皆碑。
杨宪益
意译
例:“一则是天缘,一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译文:“It’s partly fate, and partly a case of ‘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相爱的人看到对方就觉 得漂亮,“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是英语中对等的习语。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夏夜即事》)
Hawkes译:a willow-breeze through crystal curtains blows,in pool-side kiosks light-clad maidens fit, Or,dressed for bed,by open casements sit.(归化)
杨、戴译:In lake pavilions everywhere flutter silken fans,and the blinds are rolled up on the vermilion tower,as she finishes her evening toilet.(异化)
例: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例: “…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 耳旁风。”(《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译文:“But it’s no use our talking, we just waste our breath.”
“耳旁风”比喻建议不被采纳,白说。 “Waste our breath”是英语中白费口舌的固定用语。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
◎ Integr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emphasizing the later one.
翻译名家简介-杨宪益
http://
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Taylor) 1940年,当杨宪益(25岁)带着戴乃迭(时年21岁)回国时, 戴乃迭的母亲对戴乃迭的警告:你跟一个中国人结婚会后悔的。
你们的婚姻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将来你们的孩子也会后悔得想
自杀。
十年浩劫,杨宪益和戴乃迭以外国特务的罪名被分别监禁,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8.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 9.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
10.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
11.宋明平话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 12.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 13.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 14.汉魏六朝小说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Well-known Translators 杨宪益
杨宪益
(1914─ )
安徽泗县人。其自传体 《漏船载酒忆当年》上说自 己出生于1915年1月10日, 阴历1914年11月27日。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这一关竟然是四年。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杨宪益回忆起自己被拒捕的经过时说:他们把我拷起来… 押到车上时,我就往后张望,看看车开到哪里了。他们命令我
说:不许张望!于是我就不张望。我低着头,不一会儿就睡着
Copyright © by QJXY All rights reserved.
杨宪益戴乃选译定风波赏析
杨宪益戴乃选译定风波赏析杨宪益是中国著名学者、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广泛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
在他的翻译生涯中,他曾翻译过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等。
在他的众多翻译作品中,杨宪益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对杨炯的《定风波》的译文。
《定风波》是唐代诗人杨炯的名篇之一,描绘了杨炯在定风波中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杨宪益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诗意,同时又将其翻译得极为准确、流畅。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
《定风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落木千山天远大,川原风波壮士家。
杨宪益的译文中,他采用了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传达出来。
他以豪情壮志的笔触描绘了北风卷地的景象,描绘了将军角弓不得控的英勇形象,同时也描绘了瀚海阑干的壮丽景色。
他的译文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定风波中的风雪和壮丽景色。
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不仅是对原作的忠实再现,同时也是对诗歌的完美诠释。
他的译文不仅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诗意,同时又将其翻译得极为准确、流畅。
通过他的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到杨炯的《定风波》这一经典之作。
杨宪益戴乃选译的《定风波》是一篇极具诗意和艺术价值的翻译作品。
他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完美地传递给读者。
通过他的译文,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北风卷地的豪情壮志和瀚海阑干的壮丽景色。
杨宪益的翻译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翻译家的才华和功力。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杨宪益(1915.11―2009.11)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他与夫人戴乃迭的译作(中译英)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各门类,约1000万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
他享年95岁,人生经历将近一个世纪,既有辉煌成就,亦有坎坷磨难,充满传奇色彩。
笔者从他丰富的人生历程中撷取几个片断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从富家少爷到革命同志杨宪益出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祖父是一名地位颇高的清朝地方官,父亲是天津中国银行行长,几位叔祖都是袁世凯以及许多北洋高官的同僚。
父亲虽不是高官,但和早期的中国北洋政府首脑们关系密切。
他是这个豪富家庭中惟一的公子,从小就穿着袁世凯赠送的、象征王公身份的清廷丝质黄马褂。
父亲有三房妻室,他母亲是第二位夫人。
他还有一个异母妹妹(是父亲第三个妻子所生)以及两个亲妹妹杨敏如和杨静如。
杨宪益5岁时,父亲因患伤寒而过早去世,给寡妻们留下一笔丰厚的财产。
父亲去世后,只有七八岁的他就须穿戴整齐,以父亲的名义出席董事会。
父亲给寡妻留下的巨资都存在银行里,后被两个叔叔哄骗拿去做投机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再加上家里仍维持着高标准开支及遭到仆人们的大肆偷盗,家产便被挥霍掉了。
到1949年解放时,杨家的房产、田产已卖罄,银行存款化为乌有。
杨宪益生肖属虎,母亲在生他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白虎星是凶星,但“算命先生”说,这个梦既是凶兆又是吉兆:这个男孩将是家中惟一的男丁,克父伤子,而他在经历重重磨难后将会成就辉煌。
他在自传中曾说:“我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否算得上辉煌,但是我确实是母亲惟一的男孩,而且我5岁时父亲就病逝了。
在过去的生涯中,我确实经历了重重磨难。
所以,那位算命先生尽可以说他的推算大致不差。
”由于杨宪益是独生子,母亲怕他遭绑架或遇意外,在他12岁以前不许出门上学,在家跟家庭塾师学习,读儒家经典和旧体诗。
他十一二岁时就读了许多古代笔记小说和明清通俗传奇。
翻译大家——杨宪益-课件
主要著作——翻译作品
1947年《老残游记》(长篇小说)
1953年《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
1954年《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
1956年《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1957年《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
1976年《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1978—1980年《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1979年《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1981年《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
《卖花女》 《奥德赛》《伊利亚特》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 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翻译策略
忠实与通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杨宪益认为,译者要忠实于原文原作者的思 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作性工作。译者的工作 就是尽可能的忠实的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在忠实 的前提下,译者尽可能的做到通顺,使目标语的 读者读懂。在通顺辅助下的忠实才是真正的忠实, 才真正具有文学价值。 例: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
Thank You!
数阅
学读
使使
人人
精充
细实
;;
博会
物谈
使使
人人
深敏
沉捷
;;
You made my day!
伦 理 使 人 庄 重 ; 逻 辑 与 修 辞 使 人 善 辩 。
写 作 与 笔 记 使 人 精 确 ; 史 鉴 使 人 明 智 ; 诗
歌
使
人
巧
慧
;
我们,还在路上……
杨宪益翻译思想及语言运用评价
杨宪益翻译思想及语言运用评价杨宪益,文学家与翻译家。
该文通过对杨宪益翻译作品所体现出的翻译思想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虽然杨译的作品确实存在些许问题与不足之处,但是从整体上的翻译效果以及其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与文化传播作出的贡献来说,杨宪益确是中国难得的翻译家与学者。
一、杨宪益的翻译思想评价杨宪益一生从事翻译工作,在他演讲与出书序言中谈过自己对翻译的一些看法,即翻译要坚守严复的“信达雅”三准则,做到忠实与通顺;翻译的可译性。
后人又在其翻译的作品中总结了另外两个翻译思想:归化与异化结合,异化为主;直译与意译结合,直译为主。
下面我就将对这四个翻译思想逐一进行举例说明评价。
(一)、坚守严复“信达雅”三原则,重忠实与通顺“信”“达”“雅”是由思想家严复提出的。
杨宪益认为,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三个字。
总的原则是对原作的内容,不许增加和减少。
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表达原作的神韵。
译者要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尊重原作者的创造性工作。
针对杨宪益的忠实与通顺,下面以《卖花女》中杨宪益译本来分析:The bystander:You be careful:give him a flower for it. There’s a bloke here behind taking down very blessed word you’re saying.The flower girl:I aint done nothing wrong by speaking to the gentleman. I’ve a right to sell flowers if I keep off the kerb.—杨译如下:旁边的人:你留点神:给他一支花。
后面有个人可把你说的话全给记下来了。
卖花女:咱跟那位先生说句话不能算是作坏事呀。
咱卖花也不犯法,又没在人行道上。
—《卖花女》讲的是语言学家希金斯与友人打赌,说可以将来自下层社会的语言极其不标准的卖花女伊莉莎训练成贵妇的故事。
陨落的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
陨落的中国翻译大家杨宪益著名文学翻译家杨宪益本周于北京过世,享年93岁。
杨先生译著极广,同时也是一个有良知的爱国知识分子,即便在最恶劣的时代里,也保持着智慧、正直和趣味。
杨宪益最为西方所熟知的,是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
他和夫人戴乃迭一起,将时间跨度达两千年的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
其中最值得记住的作品包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选,明朝故事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及伟大的清代小说《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他们翻译的鲁迅作品选也让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再现于英语世界。
杨宪益也将一些西方经典译介给中国读者,包括荷马史诗《伊里亚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罗兰之歌》和萧伯纳的戏剧。
杨宪益作为一代富于学识和眼界的中国学者,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西方中国研究的发展。
杨出生于天津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家庭。
其父在杨五岁时过世,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自小受尽宠爱和呵护。
他在私塾中接受了大量传统教育,直到12岁时进入教会学校——天津英国新学书院。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毕业后负笈牛津,并在那里结识了戴乃迭,成为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文学毕业生。
杨1940年和戴乃迭一起回到中国,在很多知识分子纷纷逃离的战时日据地区教书。
他们生活不易,杨的家产流失,授课报酬也很微薄。
战后,他们和两个孩子一起,搭舢板沿长江而下到了南京。
新中国建立以后,杨宪益被新政府视作受尊敬的知识分子。
但是,他的海外关系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让也让他颇受其苦。
五十年代中期,杨宪益被降职。
但他和戴乃迭对新的政权仍抱有极大希望,依然敢说敢言。
和许多当时的干部一样,他们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六天,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他们何以如此高产。
作为从外文出版社领取薪俸的专家,除了翻译古典名著和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也需要承担宣传文学的翻译工作。
在业余时间,杨宪益为报纸杂志写了很多西方文学的入门介绍,并翻译西方古典作品。
他们也继续以非凡的勇气自由地阅读、思考、讨论,坚持着他们都信奉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
杨宪益
关汉卿杂剧选 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
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 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
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
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
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
史记选 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
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
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
主要著作自著作品
翻译作品
人物轶事与英国才女珠联璧合
24岁译《离骚》惊动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
与夫人合译全本《红楼梦》
钱钟书欣赏他的诗
帮助四千件甲骨文送交南博
杨宪益谈英语学习
最后的士大夫、洋博士兼革命者白虎星照命
《离骚》可以翻译吗?
煤油与壮阳药
酒气最香的囚犯
红宝书撕掉了一页
最后的士大夫
人物周刊对话杨宪益 生平简介
此外他还写有英文自传体《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漏船载酒忆当年》,于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印刷10000册。
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时代_名人故事
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时代也许我们永远不该轻谈霍克思与杨宪益之译本孰优孰劣。
当我们多少了解了一些译者的命运时,就更不该妄加评判。
11月23日,95岁的杨宪益病故于北京;此前的7月31日,86岁的大卫·;霍克思(DavidHawkes)在牛津去世。
短短5个月内,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红楼梦》英译者先后亡故。
20世纪70年代,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GladysMargaretTaylor)合译的《红楼梦》与霍克思译的《石头记》几乎同时出版,三人皆因此获致巨大声誉。
后人或会猜测杨家与霍教授之间存在着某种竞争关系,当年必如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高手对决,非要分出个雄雌。
然而这并非事实:杨霍分居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又因冷战隔绝,故而各译各的,对对方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什么竞争的压力或发奋的动力。
相反,霍克思与杨宪益英雄相惜,两家人日后亦结下厚谊。
杨宪益先生晚年在海外出版英文自传《白虎星照命》(WhiteTiger),即是由霍克思的女婿、接续译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汉学家闵福德(JohnMinford)作序。
两本《红楼梦》译本,两种情境但杨译与霍译并非不可对照甚至对比。
事实上,30年来,述及两种译文比较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不仅事关翻译技巧,对译本背后传达出的文化背景乃至意识形态亦多有论及。
有人说杨宪益采直译,霍克思取意译。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两人当然都是直译,只是意趣不同。
概括地讲,杨译简练,但略显苍白,文采不足。
霍译虽饱满、耐读,却也有落口罗嗦与过度之嫌,有时甚至自由发挥、添枝加叶。
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副教授张南峰在所著《中西译学批评》一书中,举《红楼梦》焦大发酒疯一段,将两译对照,指出,杨译过于整齐,有些字眼太“严肃”,“令焦大显得像正气凛然的英雄,而不大像口吐狂言的酒鬼”,霍译有些段落虽“在字面上离原文较远,但这种俚俗的语言和人物性格相当配合”。
霍甚至煞费苦心,将中式度量单位转换成英制,为此不惜调整数字,亦别出心裁,在字体和字号上多变花样。
杨宪益英译《琵琶行》中的审美感知与想象
杨宪益英译《琵琶行》中的审美感知与想象杨宪益是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其对《琵琶行》的英译被广泛认为是一次成功的翻译尝试。
在他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审美感知与想象的精准把握。
《琵琶行》是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著名长篇叙事诗。
杨宪益在其翻译中巧妙地表达了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世界。
在杨宪益的翻译中,他运用了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结构来准确表达白居易原作中的意境。
他不仅注重了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还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巧妙运用英语中的修辞手法,他使原作中的意象和情感在读者心中得以生动再现。
此外,杨宪益还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为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述了古代中国的景色、音乐和人物,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唐代的长安城中。
他的翻译在传递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承载了独立的艺术价值。
通过《琵琶行》的英译,我们可以看到杨宪益对于审美感知和想象的深刻理解。
他不仅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译成另一种语言,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注入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体验。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创作。
杨宪益的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感知与想象方式。
通过他的翻译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他的翻译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文学作品,还启发了我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表达的思考。
总而言之,杨宪益在《琵琶行》的英译中展现了对于审美感知和想象的精准把握。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达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世界。
通过他的翻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所传递的美感和情感。
杨宪益译《祝福》赏析
杨宪益译《祝福》赏析译者杨宪益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翻译家,曾先后将鲁迅、曹禺、巴金等人的作品以英文译成外文,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所翻译的《祝福》被称为“最精确的版本”,杨宪益把夏衍的原著中那些非常个性化的语句及人物独具特色的形象性格也忠实地再现出来。
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审美感受,使得这篇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焕发了新的光彩。
夏衍早年一直从事左翼文化运动,写了大量通俗易懂而富于战斗性的小说、散文、诗歌,并翻译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建国以后,夏衍的文学创作生涯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夕,他虽然没能参加“四人帮”炮制的文艺理论批判小册子,但他对社会主义文学的认识仍停留在战争时期。
他的一些作品,如《包身工》等,仍保留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印记。
文革开始后,夏衍的文学创作逐渐衰退,因此,在他晚年重操旧业翻译英文文学名著的时候,决定用自己擅长的文言文翻译英文作品。
《祝福》这篇小说讲述了祥林嫂的不幸命运。
她的悲剧是由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
本来像祥林嫂那样天真淳朴,体魄健全的女子,如果肯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劳动妇女,完全可以找到一个丈夫,过一种比较正常的家庭生活。
但是,封建宗法礼教及其帮凶们残酷地迫害和摧残着女性,特别是妇女,把她们逼向了绝境。
祥林嫂死的原因也在于此。
不仅仅如此,她还丧失了最后一点点人的尊严,任凭卫老婆子和那些卫道士怎么责骂和折磨,她始终不肯吐露真情。
即便是在那样的处境下,即便是在行刑之际,她依然在维护着自己最后的尊严——宁愿以死抗争,而不是向敌人低头。
就是这样一位曾经饱尝了人间疾苦的弱女子,在她临死之前所遭受的却是比一般人更为难以忍受的折磨,她受尽了世人的唾弃。
可见,一切罪恶都源于封建礼教,而封建礼教的一切残忍手段都是针对妇女的。
《祝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它冲破了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开创了以悲剧结尾的新路。
杨宪益很好地传承了鲁迅风格中的忧郁沉重和强烈深刻的悲剧精神。
在“祝福”一章中,他对人物心灵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并在人物与环境的互相烘托中突显了主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同时也是整个旧中国的悲哀。
对翻译家杨宪益的了解
这是翻译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发表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了解的翻译家实在是少,不过我很喜欢著名翻译大师杨宪益,对他本人有一定的了解。
只可惜,这位蜚声中外的翻译大师最近因淋巴癌晚期溘然辞世,愿杨老一路走好!杨老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
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他的译著整齐地排满书架,蔚为大观。
学界慨叹,我第一次听说杨老先生是在高中的语文课上。
老师在给我们上《离骚》一课时,由于其个人崇拜,提到了第一个敢于将《离骚》翻译为英文的杨老,并滔滔不觉地讲述起杨老的传奇故事,我深受感动。
由于好奇,后来陆陆续续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和书籍,发现他竟然翻译了《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当时很难以想象《红楼梦》也可以翻,便马上想办法买了其译作,尽管最后没能坚持看完,但还是对杨老的翻译底及文化功底深感敬佩。
说实在的,喜欢杨老的作品是从欣赏他本人及感叹其传奇人生开始的。
●成就--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爱情——译界伉俪恩爱一生●个性——淡看权势这个男人不一般他西方人读懂了《红楼梦》他让西方人认识到《资治通鉴》……他与妻子戴乃迭—英国才女珠联璧合。
在相濡以沫将近六十年的岁月里,他们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老残游记》,以及全本《儒林外史》、《红楼梦》,达百余种。
杨老曾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夫妇两人事业上和生活上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一个中西文化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独特范例。
他们夫妇毕生致力于中国典籍和文学作品翻译,他们的译作译文准确、生动、典雅,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在中外翻译界创造了奇迹,使他们双双获得了“译界泰斗”的美誉,他们不仅创造了翻译史上的奇迹,更用一生成就了一个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
杨宪益(1915年1月12日- 2009年11月23日),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
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生于天津。
据自传体《漏船载酒忆当年》,他出生于“甲寅年冬月二十七”,即公历1915年1月12;阴历仍为甲寅年(1914年)冬季,未到乙卯年(1915年)春节。
学习
1934 年在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墨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抗日战争时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
《译余偶拾》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
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1943年4月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
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
在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译余偶拾》于2006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印刷6000册)。
翻译《红楼梦》
1953年调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
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熊猫丛书”系列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
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
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此外他还写有英文自传体《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漏船载酒忆当年》,于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印刷10000册。
2009年11月23日早上6时45分,这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主要著作
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1947,中华书局
零墨续笺(随笔集)1950自印赤眉军(中篇小说)1957,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译余偶拾(随笔集)1983,三联书店
翻译作品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1947,南京独立出版社英国近代诗抄1948,中华书局离骚(楚辞)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屈原(话剧)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雪峰寓言与戴乃迭合译,,1953,外文出版社唐代传奇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王贵与李香香(诗歌)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白毛女(歌剧)与戴乃迭合译,1954,外文出版社长生殿(戏剧)与戴乃迭合译,1955,外文出版社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1956,人文出版社宋明平话选与戴乃迭合译,1956,外文出版社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与戴乃迭合译,1957,人文出版社牧歌(诗歌)古罗马维吉尔著,1957,人文出版社汉魏六朝小说选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关汉卿杂剧选与戴乃迭合译,1958,外文出版社阿里斯多芬喜剧二种古希腊阿里斯多芬著,1959,人文出版社地心游记(长篇小说)法国凡尔纳著,与闻时清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1959,外文出版社故事新编(短篇小说集)与戴乃迭合译,1961,外文出版社野草(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76,外文出版社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1978—1980,外文出版社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1979,外文出版社奥德修纪(史诗)古希腊荷马著,1979,译文出版社呐喊(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彷徨(杂文集)与戴乃迭合译,1981,外文出版社三部古典小说节选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聊斋故事选与戴乃迭合译,1981,《中国文学》杂志社卖花女(戏剧)英国肖伯纳著,1982,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古罗
马喜剧三种古罗马普劳图斯等著,1985,中国戏剧出版社汉魏六朝诗文选与戴乃迭合译,1986,《中国文学》杂志社
人物周刊对话杨宪益
人物周刊:回望一生,您对命运抱何态度?
杨宪益:我无所谓,我不信命运这些东西。
不过大家都说,算命的还算得有点道理:我幼年丧父,我儿子后来也去世
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所以在香港他们把我的一个自传叫《白虎星照命》。
人物周刊:在您的自传里,算命先生出现了不止一次。
你骑着阿拉伯马在埃及沙漠夜游的时候,有一个会算命的向导凭你在他掌心里做的记号道出了你的未来。
他说:“在大西洋有一位美丽的金发少女正在为你憔悴,你们尚未相遇,但不久将会见面。
”这和您后来的经历很相似。
杨宪益:对,这事就发生在我认识我爱人之前一两年。
很奇妙,但我还是不相信命。
人物周刊:乃迭这个名字很美,这个中文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杨宪益:那是我翻译的,就是简单的音译。
她名字叫Gladys,把它翻成中文,就变成乃迭了,没什么特别含义。
我从小是冷冷清清一个人,家里只有我一个男孩。
乃迭,就是希望家里人多一点,热闹、兴旺一点。
人物周刊:说说《红楼梦》吧,跟《离骚》可不可翻的问题一样,《红楼梦》翻成另外一种语言,可能难度也很大吧?里面那些多谐音的伏笔、暗示、隐喻……
杨宪益:也有可以解决的,在英语里找到相对应的,能翻译的就翻译,解决不了的就加一个注解。
当然,能解决得了的只是少数。
毛主席当时的意思是《离骚》应该翻不了,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翻。
人物周刊:您妹妹说:“我哥哥最高兴的事,就是别人说没有戴乃迭他翻不了那么好。
”是这样吗?乃迭对于您的翻译事业帮助非常大是吗?
杨宪益:我说这个是因为她的英文应该是比我好,毕竟她是英国人,小时候在中学也是一个好学生,从小就读许多莎士比亚。
我刚刚开始中翻英的时候,那时她的中文还不行。
我就先翻译初稿,她给我改改,加加工。
我们两个人在翻译上的合作都是这个样子,后来一直都是这个模式。
以后她的中文也可以了,有时候她自己一个人翻译。
我就看一看有没有错误。
人物周刊:戴乃迭的性格是怎样的?你们俩一辈子都很默契?
杨宪益:我们两个人从没有因为什么问题红过脸。
不过,我儿子去世以后我们俩都很悲伤。
她的身体、心情就一下子恶化了。
人物周刊: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解放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都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比如蹲监狱、扫厕所、游街……您的朋友梁宗岱、钱钟书、杨绛等都有过类似经历。
杨宪益:我算运气比较好的。
我被关了4年,可是我那4年还比较舒服,跟我蹲一间牢房的有三十几个人,都跟我关系很好,管我们的人也算客气,平时没有打骂。
幸亏我被关起来了,在外面可能受冲击更大,有人被打了,有人死了,我很多同事都是这样——我如果不是坐牢,也许就死了。
人物周刊:所以您入狱前精神压力比较大,那段时间好像有点分裂的先兆反应,比如幻听和幻觉,到了监狱里倒没有了。
杨宪益:没有进监狱以前状态是不大好的,(对“文革”的事情)比较有情绪。
比如说,过去我很佩服周恩来,见过几面,一直很欣赏他。
可是我在被关以前,有人请我去吃饭,看一个什么节目,我带着乃迭和孩子一起去的,我们坐的地方正好在周恩来后面。
当时他想要跟我打招呼,结果呢,我硬把头转过去了,不理他,跟他也没有招呼,假装不认识他。
后来想想,挺后悔的,周恩来其实一直对我们很好的。
人物周刊:我其实特别想了解,戴乃迭作为一个外国人,亲身经历了中国解放以后的那么多事情,她对这个国家、这块土地、这个执政党的态度。
杨宪益:乃迭对共产党基本上是拥护的,我也是。
以前毛主席还邀请我见面、喝酒,有三四次,乃迭都赞成。
实际上,作为一个外国人,乃迭,还有她的父母亲,对中国都是很好的。
人物周刊:您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每天都做些什么?
杨宪益:现在生活没有什么事情,早上起来看看电视。
看完电视,有的时候,朋友来了,我们说两句话。
从前的朋友多半都是和我岁数差不多大。
后来我认识了年纪比我轻一些的,黄永玉我们也认识,关系还好,他给我画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也不收藏,我的东西丢得很厉害。
这幅对联“自古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王世襄写给我的,他是我大妹妹杨敏如的同学。
(沉默片刻)我的朋友现在也少了,都走了。
朋友像我这个年龄的,不是死了,就是病得比我还厉害,很少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