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3课寄情山水

第1课寄情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中国山水画作品中那份独特的情趣和意境。本课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意境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勾、皴、染、点”的含义以及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与探讨”“比较与感悟”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教学难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课前准备】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日渐丰富,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大部分是喜欢美术的,他们渴望美,欣赏美,创造美。绘画表现力有所提高,信心大增,但由于技法跟不上认识的提高,产生厌学情绪。

《寄情山水》这节课知识量很多,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这些内容难度较大。另外,有大部分学生都是刚接触有关国画的知识,虽然前两节课中已经涉及到国画课程,但是学生对这样的课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先观看祖国山河的视频,让学生先体会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使学生产生对山川风景的热爱情感,为下面重难点的学习做好铺垫。

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课所面临的困难和重要性。本课有难到易逐层加深对意境的理解,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展示作品不同的意境之美,指导学生更加正确地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效果分析】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本课,以观看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对祖国山川风景的热爱情感,看到祖国的大美河山油然而生自豪感,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本节课教授内容较多,而且不容易理解,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我采用了对比法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比如,魏晋与隋唐作品的对比,隋唐与五代作品的对比,北宋与南宋作品的对比,同一时期的近现代两幅黄山图作品的对比,以及现代画家黄永玉的两幅作品的对比,这里都采用了对比法教学,学生很快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交流讨论,循序渐进的解决本课重难点。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展示作品不同的意境之美,指导学生更加正确地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本节课与自己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1、在知识的讲解上存在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效率不高,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

3、知识面较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4、设计的问题面过大,个别学生还没能真正体会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教材分析】

本课《寄情山水》题目较大,知识量也多,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这些内容难度较大。所以把此课分成两节内容。第一节是感受山水意境,它属于欣赏评述类型课。第二节是山石、云与水的画法,属于造型表现课。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中国山水画作品中那份独特的情趣和意境。

本课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意境的理解。

这节课借助祖国山河的视频资料导入,让学生体会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使学生产生对山川风景的热爱情感,进而结合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了解“勾、皴、染、点”的表现现技法,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及空间处理的三远法。通过欣赏、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展示作品不同的意境之美,指导学生更加正确地把握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表现技法“勾、皴、染、点”的含义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教学难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第1课寄情山水评测练习

练习1:找出与作品意境相对应的诗句?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练习2:说出与作品意境相对应的诗句?并说出作品的构图方法?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采用平远法构图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采用高远法构图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课标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本节课《寄情山水》题目较大,知识量也多,在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