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对仗、平仄、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3. 分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内涵,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相关古代诗歌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诗歌,了解诗歌背景。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平仄等。
2. 提问: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 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2.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其语言风格特点。
三、诗歌分析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
2. 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各组分享分析结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谈谈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代诗歌。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语言鉴赏教案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五章《诗歌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等三个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修辞技巧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意象美和修辞美的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三个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兴趣。
2. 讲解:分别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a. 韵律美: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如平仄、对仗等。
b. 意象美: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c. 修辞美:讲解《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技巧,如夸张、对偶等。
3. 实践: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静夜思》的韵律、意象和修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体诗,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a. 韵律美b. 意象美c. 修辞美2. 《登鹳雀楼》分析3. 《静夜思》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从韵律、意象、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深度与答案的指导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能够独立赏析简单的古诗词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2)学会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分析古诗词;(3)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诗词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3)独立赏析古诗词作品。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中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深入分析;(2)如何准确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古诗词为例,进行分析讲解;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背景等;3. 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2. 基本概念:(1)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介绍意象、炼字、修辞等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分析讲解;(2)引导学生从意象、炼字、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2)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赏析心得和感悟。
5.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写在作业本上;(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一、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3. 示范: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案(后续章节待补充):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修辞、节奏。
3. 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2. 难点: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等。
2. 提问:同学们对古代诗歌有哪些了解?二、讲解1. 教师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包括意象、修辞和节奏。
2. 举例说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如山水、花鸟等。
3.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讲解古代诗歌的节奏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三、示范1. 教师以一首古代诗歌为例,展示欣赏方法和技巧。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四、练习1. 学生自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体会其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围绕“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展开,通过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对仗等;2. 掌握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能从语言层面分析诗歌的美感;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平仄、对仗等语言特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典诗词,引导学生关注其语言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对仗等,结合具体诗词进行分析。
a. 平仄:介绍平仄的定义,以《静夜思》为例,分析其平仄规律。
b. 韵律:讲解韵律的基本知识,以《登鹳雀楼》为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c. 对仗:阐述对仗的概念,以《春望》为例,解析其中的对仗技巧。
3. 实践环节:分组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讨论其语言特点,并分享心得。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从语言层面鉴赏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平仄、韵律、对仗。
2. 鉴赏方法:从语言层面分析诗歌美感。
3. 课堂例题:教材中的一首诗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一首课外诗歌,让学生课后鉴赏,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哲学、道德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2. 教学案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古代诗歌,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让学生实地了解古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提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 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诗、词、赋、散文等不同体裁的特点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意境、情感、音韵等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题目、分析意象、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等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和鉴赏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 实践活动法: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鉴赏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准备1. 教材:精选古代诗歌文本,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的代表作品。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4. 作业布置:提前准备相关的写作和鉴赏作业,以便于课堂讨论和反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首著名的古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和鉴赏方法。
3. 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4.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读和鉴赏一首古代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写作和鉴赏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古代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诗歌的音韵美。
2. 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第一章:诗歌的语言特点1.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带来的音乐美。
1.2 诗歌的形象性让学生理解诗歌通过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形象并进行欣赏。
第二章:诗歌的语言技巧2.1 比喻让学生了解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比喻带来的意境和情感。
2.2 拟人让学生了解拟人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拟人带来的生动和形象。
第三章:诗歌的情感表达3.1 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诗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情感效果。
3.2 情感的深度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深度可以体现在细腻和深沉的表达上。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深度带来的情感冲击。
第四章:诗歌的意境创造4.1 意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是诗歌中的艺术空间。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感受意境的优美和宽广。
4.2 意境的创造手法让学生了解诗歌通过意象和情感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意境的创造手法。
第五章:诗歌的语言风格5.1 语言的简洁性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简洁性是诗歌的独特之处。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简洁性带来的美感。
5.2 语言的独特性让学生了解每位诗人的语言都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诗人语言的独特性。
第六章:诗歌的语言游戏6.1 重复与变化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重复与变化是增强语言效果的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重复与变化带来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6.2 对仗与排比让学生了解对仗与排比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对仗与排比带来的韵律美和强调效果。
第七章:诗歌的语言游戏7.1 双关与谐音让学生了解双关与谐音是诗歌中常见的语言游戏。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双关与谐音带来的幽默与深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朗读、解读、品析、想象等。
3. 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词语运用、表达技巧等。
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2. 古代诗歌意象和情感的领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代诗歌案例和教学PPT。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按照教学PPT的内容,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语言艺术。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4.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古代诗歌,拓宽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2. 组织古代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开展古代诗歌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语言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掌握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会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代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讲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两个古代诗歌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七、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平仄对仗押韵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1)准确描述诗歌的语言特点。
(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阐述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过程与答案要求。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意象、韵律、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3.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3.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四、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2. 欣赏古代诗歌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意象、韵律、节奏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意象、韵律、节奏等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1)意象:古代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如山水、花鸟等,具有象征意义。
(2)韵律:古代诗歌的音节、停顿、重音等,形成一定的音乐美。
(3)节奏:古代诗歌的韵脚、对仗等,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2. 意象、韵律、节奏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1)意象:丰富诗歌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
(2)韵律:使诗歌具有音乐美,增强审美效果。
(3)节奏:突出诗歌的韵律美,表现诗人的情感。
【案例分析】1. 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意象、韵律、节奏等在诗歌中的作用。
【课堂讨论】1. 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1)关注诗歌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品味音乐效果。
(3)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提高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加深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语言的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一些典型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二章: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会欣赏其音韵之美。
2.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韵律与节奏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3.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风格4.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语言风格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五章:诗歌的修辞手法5.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5.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六章:诗歌的抒情手法6.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学会欣赏其情感之美。
6.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外在形式。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基本特点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3. 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平水韵、律诗、绝句等4. 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流派介绍5. 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韵律与节奏,以及鉴赏方法与技巧。
2. 难点:对古代诗歌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韵律与节奏,以及鉴赏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风格。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外在形式。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尝试鉴赏古代诗歌,培养其实际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古代诗歌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古代诗歌样本: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涵盖不同流派、风格等。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定义与基本特点讲解古代诗歌的概念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讲解意象、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具体诗歌,展示不同语言风格的特点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介绍平水韵、律诗、绝句等韵律知识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感受韵律与节奏的魅力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流派介绍讲解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的重要性介绍主要诗歌流派及其特点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直译、意译、感悟等教授如何运用方法与技巧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积极程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学会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5. 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语言风格、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古代诗歌样本、参考资料。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2. 古代诗歌的特点:a) 语言优美、含蓄、凝练;b) 形式固定,如绝句、律诗、词、赋等;c) 富有意象和情感,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1. 语言风格分类:a) 豪放派:豪迈、奔放、激昂;b) 婉约派:含蓄、柔美、委婉;c) 清新派:清新、自然、朴素。
2. 举例分析: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三、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 意象: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
2. 修辞手法:a) 比喻: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b)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特征;c)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点。
四、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1. 情感表达方式:a) 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b) 间接抒情:通过描绘景物、人物等来间接表达情感。
2. 情感分类:a) 喜悦:表达作者的快乐、欣喜之情;b) 忧伤:表达作者的悲伤、失落之情;c) 愤怒:表达作者的愤怒、愤慨之情。
五、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年代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第一章:诗歌的语言特点1.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1.2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1.3 诗歌的隐喻与象征1.4 诗歌的排比与对仗第二章: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2.1 比喻的使用2.2 拟人的修辞2.3 夸张的手法2.4 对比的运用第三章:诗歌的语言风格3.1 婉约与豪放3.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3.3 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3.4 幽默与讽刺第四章:诗歌的语言审美4.1 诗歌的音乐美4.2 诗歌的形象美4.3 诗歌的情感美4.4 诗歌的思想美第五章:诗歌的语言解读与欣赏5.1 诗歌的朗读与感受5.2 诗歌的解读与分析5.3 诗歌的欣赏与评价5.4 诗歌的创作与实践第六章:诗歌的词汇与意象6.1 诗歌中的核心词汇6.2 诗歌的意象创造6.3 词汇与意象的结合6.4 意象的隐喻与象征意义第七章:诗歌的抒情技巧7.1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7.2 抒情的手法与表达7.3 抒情与描写的关系7.4 抒情与议论的结合第八章:诗歌的结构与布局8.1 诗歌的开头与结尾8.2 诗歌的层次与段落8.3 诗歌的转折与高潮8.4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安排第九章:诗歌的语言与文化背景9.1 诗歌与历史事件的联系9.2 诗歌与地域文化的关联9.3 诗歌中的传统意象与文化象征9.4 诗歌创作与时代精神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练习10.1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10.2 诗歌鉴赏技巧的运用10.3 诗歌鉴赏的误区与纠正10.4 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结合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补充说明: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朗读时音节的强弱、长短和停顿,而韵律是指诗歌中押韵的规律和节奏的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听读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通过实例分析来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补充说明:这些语言表达技巧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经典诗句来展示这些技巧的具体运用,并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实践来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材选用《诗经》、《楚辞》等经典篇目,重点解析《卫风·木瓜》和《离骚》中的语言特色。
详细内容包括《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楚辞》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如赋、比、兴和象征、隐喻等。
2. 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的赋、比、兴和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诗经》、《楚辞》选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3. 实践情景引入:选用《卫风·木瓜》和《离骚》进行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4. 例题讲解:详细解析《卫风·木瓜》和《离骚》中的赋、比、兴和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7. 课堂拓展:介绍古代诗歌的其他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赋、比、兴象征、隐喻2. 《卫风·木瓜》与《离骚》的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卫风·硕人》《离骚》(节选)2. 答案:《卫风·硕人》中运用了赋、比、兴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美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离骚》(节选)中的象征、隐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深入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介绍古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鉴赏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1.2 诗歌语言特点:简练、形象、音韵美。
1.3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2.1.1 简练:以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
2.1.2 形象: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生动的意象。
2.1.3 音韵美:注意平仄、押韵、对仗等音韵规律。
2.2 鉴赏方法2.2.1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内涵和作用。
2.2.2 理解意象:通过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2.3 感悟意境:整体感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2.3.1 李白的《静夜思》2.3.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三、教学内容3.1 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3.1.1 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实例进行分析。
3.1.2 学生自主分析诗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2 鉴赏方法的学习3.2.1 讲解鉴赏方法,以实例进行分析。
3.2.2 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4.1 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4.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句。
5.2 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诗歌文本材料。
6.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6.3 准备说明: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行,PPT内容丰富且清晰,诗歌文本材料准确无误。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讲解鉴赏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学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古代诗歌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古代诗歌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展示一些古代诗歌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和分析给定的古代诗歌,观察和总结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理解程度。
对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古代诗歌文本: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古代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像资料。
笔记本电脑:用于查找和展示相关资料。
六、教学拓展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代诗歌,运用所学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
2. 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诵或表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能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创作和改编,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1)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
(3)探讨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含蓄、婉约、豪放等。
2.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1)解读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物、节令变化等。
(2)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探讨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例如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朗诵音频。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结合具体诗例进行说明。
(2)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讨论参与度、分享交流的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文本和图片等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学目标: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培养“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的审美及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语言的分类和特点。
2、理解并掌握诗歌语言的风格。
3、掌握诗歌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语言内容(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大漠、边关、古道、烽燧;夕阳、落红、柳絮、杨花;子规、猿啼、寒蝉、乌鸦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
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有的“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有的“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孟郊);有的自诩为“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杜荀鹤);有的则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有的则“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方干)。
在汉魏以前可摘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①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②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③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④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⑤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⑥七言炼第五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⑦七言炼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⑧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数量词例1,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2,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例3,“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支开”,使“一支”与“早”意丝丝入扣。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例4,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
通过描写一片飞花,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
例5,许浑的《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中,“一声”“万点”,一“鸣”一“栖”,一闻一见,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
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
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
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动词例1,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例2,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都是炼字。
它们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例3,杜甫的《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句,“湿”字驳落,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分别以“润”、“老”、“嫩”“落”补缺,都不及“湿”字鲜明生动。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王勃《郊兴》)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5,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6,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例7,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4、形容词例1,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
“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
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
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例3,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还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于句首与句末的运用。
例4,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郭彦深就说“‘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之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悉在四字中”。
例5,《诗经》早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黄山谷《咏雪》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例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炼形容词置于句首或句末的,如杜甫的“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翠干危栈竹,红腻小湖莲”“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是形容词炼于句首,有如现代的印象派绘画,首先捕捉的是色彩鲜明的印象。
王维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形容词炼于句末的范例。
而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李商隐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也是炼形容词于句末,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又以表冷清的“寂寞”形容之,炼字而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含情深婉。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
又如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和风雨联系到了一起,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