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毒分类和命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NV推荐病毒分类的8条标准:
(1963年国际微生物学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
1、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2、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3、病毒粒子的结构; 4、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7、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8、流行病学特征。
被子植物 线虫 昆虫 鱼类 鸟类 哺乳动物
270000 15 000 950000 19 000 9 198 4 170
320 000 500 000
84
20 3
8 000 000 24 000 9 500 4 300
12 80 ~ 100 ~100
本章要点
• 了解病毒分类的现状 • 病毒分类与其它微生物分类的区别
• 名称的改变、新名称以及分类单元的设立 应正式提交给ICTV常务委员会,在作出决 定之前, ICTV分会委员会和研究小组应进 行充分的协商
• 新名称的选用应考虑国家和地区敏感性问题
病毒的命名
词尾: 属名:-virus 科名 -viridae 亚科名-virinae 目:-virales
类病毒: -viroid
“Species”:一个基本分类单元,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
3、病毒的命名不统一
植物病毒曾使用:
1、俗名法
寄主俗名+症状特点+“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2、目录法
寄主俗名+“病毒”+在寄主上发现的顺序 TMV Tobacco virus 1 TEV Tobacco virus 7 (etch 蚀纹)
类群 病毒 细菌 真菌 藻类
已知种 5 450 6 660 72 000 40 000
估计种 400 000 100 000 1 500 000 400 000
已知种占 的比例%
生 物 资 源 种 类
• 仅从1994年的不完全统计,已有新发现约40种病毒对人
1.3 6.7 5 10
类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40 000 200 000 原生动物 • AIDS、疯牛病、肝炎、感冒、SARS;
5、分类阶元只有在病毒代表种的特性得到充分了解和在公开出 版物上进行过描述,以致于明确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并使其 分类阶元与其他类似的分类阶元相区别时,才能确定; 6、当病毒种有明确的科、而分属末确定时,这一病毒种在分类 学上称为该科的未确定种(unassigned species)。
病毒命名的一般规则:
ICNV的宗旨:
1、建立一个国际公认的病毒分类系统 2、为各分类组群确定一个国际公认的 名称 3、通过举行会议、出版报告、交流病 毒学家关于病毒分类和命名的最新 结果
二、关于病毒密码程式cryptogram
196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建立“编码子委员会”
核酸类型 核酸分子量 病毒粒子外形 寄主种类
2、病毒最新分类系统:
2005年第8次分类报告(1259页): 5450个病毒 最大特点:进一步明确了“种”作为病毒分类系统中的 3个目; 最小分类阶元,在每一个确定种下面列出了至少1个、 73科、11亚科; 至多几十个不同的分离物以及它们在 GenBank 上的登 录号,增加了许多反映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关系的系统 289属 树图,并将原子分辨率的粒子三维结构插入到相应的科 1950种 /属中,使读者对病毒粒子空间结构有更详细的了解。
3、拉丁双名法
寄主属名+病毒 TMV Nicotiana virus
4、病毒命名的一般规则:
病毒命名不是采用Linnaeus创立的双名法. 地名、人名(如Rous、EB) 症状或病理特征(如花叶、登革热、脊髓灰质炎) 病毒粒子形态(如弹状、丝状、纺锤状) 宿拼字、字母、数字(如T4) 为了使病毒命名能够统一,ICTV在原有的病毒分类 和命名规则的基础上,于1996年8月在耶路撒冷召开 的第十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公布了病毒分类和命名 38条规则。1998年在ICTV常务委员会的提议下,又 批准了41条新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一般规则、种 的规则、属的规则、科的规则…书写规则…)
第四章 病毒分类和命名
P 21~43
第四章 病毒分类和命名
• 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 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 病毒的定义随着分子病毒学的发展而不断延伸 • 类病毒、卫星病毒、朊病毒的发现丰富了病毒 学的内容 • 病毒分类学是随着病毒学尤其是分子病毒学的 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逐渐走向成熟。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 只寄生于植物
4. 1970~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改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 1973) ;
第三届国际病毒学代表大会, ICTV报告特点:
从实际工作出发,首先按宿主分五大类; 病毒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仍是重要依据;
• 只寄生于无脊椎动 • 只寄生于细菌
(1) 存在明显的不调和态度 (2) 脊椎动物病毒分类与其他病毒分类差别显著 (3) 需同时应用专门知识并采取共同途径 (4) 制定病毒学工作者愿意采用的病毒名称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3. 1966~1970
Wildy 任ICNV主席,第一次报告——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描述并划定43个属(或相当于属的组、群)及其他成员; 《病毒学论文集》第5卷 采用了密码进行分类(每个密码包括4对符号); 通过了“国际病毒命名法则”,共18项。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Nomenclature of Viru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Nomenclature of Virus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1973年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
:
核酸链类型 核酸含量
:
核衣壳外形
:
传播方式/传播介体
R/1
:
2/5 :
Leabharlann Baidu
E/E
:
S/O
RNA/SS: 200万Da/5% : 截头杆状/截头杆状: 种子植物/确切介体不详
R/1 : 2.3/5+ 0.6-1.3/5 :
E/E : S/Ne (TRV)
1977年终止
三、病毒分类进展及最新分类系统
1、病毒的命名与分类仍然很乱,不够统一 • 命名: 地名(马尔堡,布尼亚)、人名(Rous, Epstein&Barr) 症状或病理特征(花叶,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等) 病毒粒子形态(弹状、丝状等) 宿拼字、字母、数字(Bromo, T4, ΦX174) • 分类: 动物病毒分类等级——科、属、种 植物病毒——组、亚组、种
(1951年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
1、形态和复制方法 2、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免疫学性质 4、对物理、化学因子的敏感性 5、自然传播方式 6、与寄主、组织或细胞的关系 7、包括内含体形成的病理学 8、症状学
病毒分类的国际组织机构
2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 • 病毒命名筹备委员会(PCNV) 1963 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 1966
2、病毒最新分类系统:
1999年第7次分类报告:3个目、64科、233属
• • • • • 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 3科 dsDNA 单分子负链RNA目mononegavirales 4科 -ssRNA 套病毒目nidovirales 2科 +ssRNA 未确定目 55科 未确定目、科(独立属) 29属 亚病毒感染因子:subvirus 卫星病毒 satellites 类病毒 viroids 2科 朊病毒 prions
4、病毒命名的一般规则:
1、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并普遍适用于所有病毒; 2、国际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order)、科(family)、亚科(sub family)、 属(genus)、种(species)分类阶元; 3、ICTV不负责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病毒种以下的血清 型、基因型、毒力株、变异株和分离株的名称由公认的国际 专家小组确定; 4、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构建的杂种病毒在病毒分类上不予 考虑,它们的分类由公认的国际专家小组负责;
建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Nomenclature of Virus)
3. 1966~1970 Wildy 任ICNV主席期间,组织国际间的协
作,发表ICNV的第一次报告
4. 1971~ 今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工作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三、病毒分类进展及最新分类系统
1、病毒“种species”的定义:
A virus species is defined as “a polythetic class of viruses that constitutes a replicating lineage and occupies a particular ecological niche” • 构成一个复制谱系——系统进化特性(共同祖先) • 占据特定的小生境——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地理 分布、寄主范围、致病机理等 • 具有多个分类特征——多原则分类
三、病毒分类进展及最新分类系统
• 95年以前植物病毒不设目
• 95年采用科、属、种分类系统 • 1991年ICTV第5次报告设1个目: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 1999年第7次分类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 种,设3个目
• 不是所有病毒都必须隶属某个目,在没有适当目的情况 下,科可以是最高的病毒分类等级
• 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病毒分类和命名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二、关于病毒密码程式 三、病毒分类进展及最新分类系统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1. 1961以前 各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出或建立一些分类
系统,进展缓慢,缺乏国际间的协作;
2. 1962~1966 借助国际微生物学术会议(1966, 莫斯科),
1. 1961以前 植物病毒分类法
(1) Johnson &Hoggan 提出的分类标准(1935):
病毒传播方式及昆虫介体 自然的寄主植物范围及鉴别寄主 在活体外的存活期 致死温度 症状特点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1. 1961以前 植物病毒分类法
(2) Hansen (1956):
增加了科、属、种、群名词的词源;
设立七个小组委员会。
ICTV 八次报告(2005年7月),不断修改。
病毒分类的国际组织机构
1 病毒命名分会委员会(SCNV) 1951
Subcommittee on Virus Nomenclature
巴西 里约热内卢: 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议
SCNV推荐病毒分类的8条标准:
毒属:多角形包涵体 毒属:折光性和多态性的包涵体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2. 1962~1966
成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制定4项基本方针:
(1) (2) (3) (4)
必须明确列出病毒的组(或属) 提出这些组的代表成员(种) 提出各组(或属)的名称 探讨利用密码进行分类的方法
存在问题:
Tobamovirus
• 按规范的分类学惯例,病毒目、科、亚科、属的认 可名称,均用斜体印刷,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 • 种的名称用斜体印刷,第一个词的首字母需大写, 除专有名词或专有名词的一部分之外,其他词首字 母一律不大写。 Tobacco mosaic virus
强调拉丁双名法的属名应反映出寄主类别、传播 方式及病毒颗粒形态,分4目: 蚜传病毒目(Aphivirales) 叶蝉传病毒目(Cicavirales) 无介传病毒目(Invirales) 介传传病毒目(Xenovirales)
• (1)外胚层 • (2)外胚层 一、病毒分类与命名的沿革 • (3)中胚层 • • (4)外胚层 • 1. 1961以前 • (5)内胚层 • • (6)中胚层 动物病毒分类法 • • (7)血流感 • (1) 根据组织胚胎学与病毒的组织亲和性,将脊椎 • (8)致肿瘤 • 动物病毒分为8个类群 • (2) 临床及流行病学分类法(根据病毒传染途径、 • 侵染部位及所致的症状分10群) (3) 昆虫病毒分类法(根据病害类型、包含体有无及 • • 形状分4~5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