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寒假作业: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寒假作业: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在△ADC中,AD=10,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cosADC=AD2+DC2-AC22ADDC
=100+36-1962106=-12,ADC=120,
ADB=60.
在△ABD中,AD=10,B=45,ADB=60,
由正弦定理得ABsin ADB=ADsin B,
AB=ADsin ADBsin B
=10sin 60sin 45=103222=56.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则an=a1+(n-1)d.
由a1=1,a3=-3,可得1+2d=-3,
解得d=-2.
从而an=1+(n-1)(-2)=3-2n.
(2)由(1)可知an=3-2n,
所以Sn=n[1+3-2n]2=2n-n2.
由Sk=-35,可得2k-k2=-35,
即k2-2k-35=0,解得k=7或k=-5.
又kN*,故k=7.
由(1)知PQ为棱锥P-DCQ的高,而PQ=2a,△DCQ的面积为22a2,
所以棱锥P-DCQ的体积V2=13a3.
故棱锥Q-ABCD的体积与棱锥P-DCQ的体积的比值为1.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I)根据频数分布表,100名学生中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2小时的学生共有
6=2+2=10名,所以样本中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2小时的频率是.
从该校随机选取一名学生,估计这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少于12小时的概率为.
(II)课外阅读时间落在组的有17人,频率为,所以,
课外阅读时间落在组的有25人,频率为,所以.
(III)估计样本中的100名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在第4组.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将(0,4)代入C的方程得16b2=1,b=4,
由e=ca=35得a2-b2a2=925,
即1-16a2=925,a=5,
C的方程为x225+y216=1.
22.解析:消去参数t,得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2x+1; =22sin4即=2(sin +cos ),
两边同乘以得2=2(sin +cos ),
得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1)2+(y-1)2=2,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
d=|2-1+1|22+12=2552,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所以直线l和⊙C 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