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混合设计与因素设计
第一节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第二节 因素设计(factorial design)与交 互作用 第三节 自然组设计(natural-groups design)
第一节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一、组内设计(within-group design)与 组间设计(between-group design) 二、混合设计的类型 三、选用设计类型的考虑
被试 1-2 3-4 5-6 7-8 1 J K L M 实验顺序 2 K M J L 3 L J M K 4 M L K J
2×2因素的混合设计
组 B1 B2 被试 1-4 5-8 9-12 13-16 实验顺序 A1B1——A2B1 A2B1——A1B1 A1B2——A2B2 A2B2——A1B2
三、选用设计类型的考虑
1、我们首先要考虑所采用的自变量是否需要 特殊的设计才可以有效地操纵。 2、其次,我们就是要考虑经济、方便、数据 处理的准确度等。
第二节 因素设计与交互作用
一、因素设计 二、因素设计的安排 三、交互作用的意义
一、因素设计
因素设计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因素)的实验 设计,它的特点是将实验中的每个变量的多个水平 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 因素设计的最简单形式就是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每 个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这就是2×2因素设计,这 种设计共有四种可能的组合。 因素设计一般使用两个或三个因素,每个因素有2-6个 水平,因素过多或水平过多都将使实验变得十分复 杂而难以进行,并且结果也难以合理地解释。
IWS-CWS
在这种混合设计中,由于两个变量都属于被试内设 计,因此只有一个被试组。 例如前面提到的记忆广度和呈现速度(A1、A2)及 记忆材料类型(B1、B2)之间的关系。其中呈现 速度(A1、A2)可以采用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来施 行,也就是一半被试先接受A1,另一半被试先接 受A2。而材料类型则采用完全被试内设计(B1、 B2)。在这个设计中,哪一个因素采用何种处理 是可以随意换的,但是在某些实验中情况可能就 会复杂一些。
三、交互作用的意义
1、交互作用 一个实验同时操纵两个自变量的主要目的 就是想要知道两个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 是否有交互作用。如果一个自变量对行 为的影响会因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改变 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这两个自变量具 有交互作用。否则,我们就说这两个自 变量没有交互作用。
假设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双自变量实验(A、B),每一个自变 量都有两种水平(1、2)。下面是实验做完后得到的每种实验 条件的平均值。在左边矩阵图中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右边是另 一种假设的结果。
RG-MG
一开始,先将被试分为两个随机组,一组接受A1处理, 另一组接受A2处理。然后再把A1组的被试分成两个 配对组,A2的被试也分成两个配对组。A1的其中一 组接受B1处理,另一组接受B2处理。A2的两个组也 是如此。 很明显,我们的配对程序不可以破坏原来的随机分组。 但实际上这种设计通常不会被采用,因为如果终究要 对被试进行配对的话,那通常会在一开始就将被试 进行配对分成四组,这样就演变成配对组设计了。
2、交互作用的意义
在右边的实验中,如果我们将A因素作为静态变量 (static variable)一直保持恒定。如果我们正好选 择了A2作为恒定水平,那么这个实验我们就会得到B 因素和因变量无关的结论;如果我们选择A1作为A变 量的恒定水平,那么我们就会认为B因素和因变量具 有直接关系。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有两个实验室同时都在研究B因 素的效果。一个实验室将A因素的水平固定在A1水平 上,而另一个实验室将A因素固定在A2水平上。结果 两个实验室将得到关于B因素的相反的结论。
一、发展变量
主要是指年龄。对于年龄增加而带来的行 为改变,有时很难确定其因果关系,这 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同,很多相关的条 件都会发生改变,因此要想确定自变量 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很困难的。
例:想测量两组被试的学习能力,一组为30岁被试, 一组为60岁被试。如果有差异,我们可以说年龄是 导致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吗? 例:某孤立小镇,某一年出生200名新生儿,随机分成 200 两组,一组在30岁时接受学习能力测试,另一组在 60岁时接受测试。所有被试都一直居住在该小镇并 都至少活了60年。这个小镇在60年间文化、社会、 经济、环境一直保持恒定,并不受外界影响。如果 这时发现两组有差异,我们可以说年龄是导致学习 能力差异的原因吗?
从上例可以看到,在两个实验中可能有许多不同之处可能造成实 验结果的误差,因此如果我们认为某个因素可能是关键因素, 就可通过进行多因素的实验来对其进行检验和澄清。 其次,当学术理论预测两个因素具有交互作用,这时就需要通过 多因素实验来检验。 有时观察者观察到两个自变量具有交互作用,也需要通过多因素 实验来进一步确认;或研究者认为某个交互作用很重要,也会 通过多因素实验来得到它。 另外,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在例子中用直线来表示两点的结果仅是 为了说明问题,不表示在实验中可利用一个因素的两种水平就 确定一个函数关系。实际上要建立一个函数关系,一个变量至 少要具有三个以上的水平变化。其变化范围要尽量涵盖该变量 的整个分布范围。
二、因素设计的安排
因素设计既可以按照组内设计也可以按照 组间设计进行,混合设计也常作为因素 设计的一种设计方式。 例:三种不同的(组间、组内、混合) 2×2因素设计例释。
2×2因素的组间设计
被试 1-8 9-16 17-24 25-32
组(实验条件) A1B1 A1B2 A2B1 A2B2
2×2因素的组内设计
第三节 自然组设计
自然组设计(natural-groups design): 依据被试的某种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来加以 分组的设计。 自然组设计一定是独立组,但不是随机分派被试或配 对分派。并且组与组之间不是等组。 研究被试某种特质时通常采用自然组设计。 由于自然组设计中对变量的操纵是自然帮我们做的, 因此在自然组设计的实验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 因果关系的解释就受到很大限制,原因在于自然改 变某自变量时可能同时也改变了其它的变量。
RG-IWS
同样,第一步仍是形成两个随机组,一个接受A1,另 一个接受A2。而B自变量两个水平可以用任何方法安 排给两组的所有被试,只要所有的被试数据合起来 能够平衡渐进误差。 例如我们研究记忆广度和呈现速度(A1、A2)以及实 验材料的关系(B1、B2)。先安排两组随机组被试 分别接受两种速度变量(A1、A2),而两组内所有 的被试都接受数字串和字母串的变量处理(B1、 B2)。我们可以对B自变量采取交互平衡的方式排列 字母与数字的顺序。
缺点:由于被试轮流做所有的实验,因此被试 的练习和疲劳等因素可能会造成实验条件之 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实验顺序可能会影响实 验结果。 克服方法:完全平衡、不完全(拉丁方)平衡、 ABBA交互平衡、区组随机、完全随机。
3、组间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由于每一个被试只对一种实验处理进行反应, 因此一个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实验条件。 组间设计特别适合某些实验条件之间存在较大影 响的心理学实验。 缺点:组间设计的缺点在于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 被试可能在各方面是不等同的,实验结果容易收 到被试变量的影响。 克服方法:随机分配被试、匹配被试。
例:
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相比,病人的平均错觉程 度远大于正常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精神 病变导致了这种错觉的加大?为什么?
三、交互作用和竞争假设的消除
例:把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阅读能力好,一组差。研究者在 研究中发现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常常分不清某些字母,特别是 把C看成O,把R看成B,把F看成P。看起来似乎他们常把未封 闭的字母看成是封闭的,这种现象称为闭合现象。因此,研 究者假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比能力好的学生更容易有闭合字 母的倾向。
二、静态变量
对于一些静态的被试变量我们也很难得出 因果的关系。 例:Jones(1972)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盲童和 正常儿童相比较,在运动感觉的准确性 上要好于正常儿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 眼盲是造成运动感觉好的原因?
所有的自然组设计都不能明确地定出因果关系。 所有的自然组设计都不能明确地定出因果关系。 每当我们将两组的差异归因于被试变量的不同 我们都应该小心, 时,我们都应该小心,看一看被试变量还有 没有我们没有发现的不同点。 没有我们没有发现的不同点。当我们把被试 按照一个不同特征分组时, 按照一个不同特征分组时,可能把其它不同 的特征也包括进去了。 的特征也包括进去了。
A1 A2 B1 10 18 B2 6 14 16 30
28 20
A1 A2 B1 18 11 B2 4 11 22 22
29 15
在左边,我们认为两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之所以下这样的结 论是因为B因素的效果在A1和A2上都相等:一个变量的效果 没有因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发生。在矩阵图中,纵行或 横行的总和表示A变量或B变量各自的效应,这通常称为主效 应(main effects)。为了得到对B变量的最好预测,我们要 横跨整个A自变量,因为主效应是总和另一个自变量的两个 水平而得到的自变量效果,所以对于这些自变量效应所下的 结论要比一般单一变量实验得到的结果更具普遍性 在右边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A1的条件下,B1和B2的表现有 很大不同,但是在A2时,B1和B2的表现则相差无几。所以, 一个自变量的影响程度随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平而定,表明两 因素具有交互作用。图中的线交叉通常表明存在交互作用。
二、混合设计的类型
1、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通常包括两个自变量。混合设计 不同于其他设计的地方在于它的第一个 自变量使用一种设计处理,另一个自变 量则采用另一种设计处理。
2、混合设计的类型 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设计分别为:随机组 (RG)配对组(MG)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IWS)完全被试内设计(CWS)。这 四种设计的组合方式共有16种,但实质 上属于混合设计的只有6种。
问题:
1、这种解释是否可靠呢? 2、有没有另外的解释? 3、如何加以验证?
验证实验1:闭合阈限测验
另外的解释:
阅读能力差的读者不能区分相似字母间的 细微差别
验证实验2:字母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
作业1:
研究者认为态度会影响知觉。某地区进行选举, 又A、B两位候选人。研究者分别选取了三组被 试,其中一组支持A,第二组支持B,第三组中 立。然后让这三组被试分别看A的演讲3分钟, 并说看完后有测验。研究者在看完后出其不意 地让被试估计演讲的时间长度。结果发现第一 组的被试对时间的估计要短于第二组,第三组 则介于两者之间。 1、此结果是否可以支持态度影响知觉的观点? 2、如果不行,如何改进才能使实验更严谨?
RG-CWS 这种设计和上例一样,只是所有被试的数据都 采取完全平衡的方式来平衡,每一位被试的 数据都不受渐进误差的影响。
MG-IWS 使用此种设计时,先要有互相配对的两组被试。 一组分派到A1,另一组分派到A2。然后两 组都接受B1和B2的处理。
MG-CWS 除了B1和B2有多次试验,并使每一位被试的 渐进误差都被平衡掉。其他和MG-IWS类似。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某一阶段选 出一些在发展变量上不同的被试进行测量研究。这 种研究有实用价值,但是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developmental study):在某一发展变量 的不同阶段测量研究同一被试。这种研究是被试内 设计,克服了横断研究的一些弱点。但是还是有一 些问题存在。 (1)被试的选择漏失。 (2)连续测量的渐进误差。
一、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
1、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 (1)组内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 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组间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 量的不同水平上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组内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由于同一被 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一个被试与自身是完全相 等的,因而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结为被 试之间的差异,因而,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较容易达到统计 上的显著水平。 (2)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和记忆中的遗忘都是最为 理想的。 (3)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 以从每一个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
第一节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第二节 因素设计(factorial design)与交 互作用 第三节 自然组设计(natural-groups design)
第一节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一、组内设计(within-group design)与 组间设计(between-group design) 二、混合设计的类型 三、选用设计类型的考虑
被试 1-2 3-4 5-6 7-8 1 J K L M 实验顺序 2 K M J L 3 L J M K 4 M L K J
2×2因素的混合设计
组 B1 B2 被试 1-4 5-8 9-12 13-16 实验顺序 A1B1——A2B1 A2B1——A1B1 A1B2——A2B2 A2B2——A1B2
三、选用设计类型的考虑
1、我们首先要考虑所采用的自变量是否需要 特殊的设计才可以有效地操纵。 2、其次,我们就是要考虑经济、方便、数据 处理的准确度等。
第二节 因素设计与交互作用
一、因素设计 二、因素设计的安排 三、交互作用的意义
一、因素设计
因素设计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因素)的实验 设计,它的特点是将实验中的每个变量的多个水平 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 因素设计的最简单形式就是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每 个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这就是2×2因素设计,这 种设计共有四种可能的组合。 因素设计一般使用两个或三个因素,每个因素有2-6个 水平,因素过多或水平过多都将使实验变得十分复 杂而难以进行,并且结果也难以合理地解释。
IWS-CWS
在这种混合设计中,由于两个变量都属于被试内设 计,因此只有一个被试组。 例如前面提到的记忆广度和呈现速度(A1、A2)及 记忆材料类型(B1、B2)之间的关系。其中呈现 速度(A1、A2)可以采用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来施 行,也就是一半被试先接受A1,另一半被试先接 受A2。而材料类型则采用完全被试内设计(B1、 B2)。在这个设计中,哪一个因素采用何种处理 是可以随意换的,但是在某些实验中情况可能就 会复杂一些。
三、交互作用的意义
1、交互作用 一个实验同时操纵两个自变量的主要目的 就是想要知道两个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 是否有交互作用。如果一个自变量对行 为的影响会因另一个自变量水平的改变 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这两个自变量具 有交互作用。否则,我们就说这两个自 变量没有交互作用。
假设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双自变量实验(A、B),每一个自变 量都有两种水平(1、2)。下面是实验做完后得到的每种实验 条件的平均值。在左边矩阵图中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右边是另 一种假设的结果。
RG-MG
一开始,先将被试分为两个随机组,一组接受A1处理, 另一组接受A2处理。然后再把A1组的被试分成两个 配对组,A2的被试也分成两个配对组。A1的其中一 组接受B1处理,另一组接受B2处理。A2的两个组也 是如此。 很明显,我们的配对程序不可以破坏原来的随机分组。 但实际上这种设计通常不会被采用,因为如果终究要 对被试进行配对的话,那通常会在一开始就将被试 进行配对分成四组,这样就演变成配对组设计了。
2、交互作用的意义
在右边的实验中,如果我们将A因素作为静态变量 (static variable)一直保持恒定。如果我们正好选 择了A2作为恒定水平,那么这个实验我们就会得到B 因素和因变量无关的结论;如果我们选择A1作为A变 量的恒定水平,那么我们就会认为B因素和因变量具 有直接关系。 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有两个实验室同时都在研究B因 素的效果。一个实验室将A因素的水平固定在A1水平 上,而另一个实验室将A因素固定在A2水平上。结果 两个实验室将得到关于B因素的相反的结论。
一、发展变量
主要是指年龄。对于年龄增加而带来的行 为改变,有时很难确定其因果关系,这 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同,很多相关的条 件都会发生改变,因此要想确定自变量 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很困难的。
例:想测量两组被试的学习能力,一组为30岁被试, 一组为60岁被试。如果有差异,我们可以说年龄是 导致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吗? 例:某孤立小镇,某一年出生200名新生儿,随机分成 200 两组,一组在30岁时接受学习能力测试,另一组在 60岁时接受测试。所有被试都一直居住在该小镇并 都至少活了60年。这个小镇在60年间文化、社会、 经济、环境一直保持恒定,并不受外界影响。如果 这时发现两组有差异,我们可以说年龄是导致学习 能力差异的原因吗?
从上例可以看到,在两个实验中可能有许多不同之处可能造成实 验结果的误差,因此如果我们认为某个因素可能是关键因素, 就可通过进行多因素的实验来对其进行检验和澄清。 其次,当学术理论预测两个因素具有交互作用,这时就需要通过 多因素实验来检验。 有时观察者观察到两个自变量具有交互作用,也需要通过多因素 实验来进一步确认;或研究者认为某个交互作用很重要,也会 通过多因素实验来得到它。 另外,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在例子中用直线来表示两点的结果仅是 为了说明问题,不表示在实验中可利用一个因素的两种水平就 确定一个函数关系。实际上要建立一个函数关系,一个变量至 少要具有三个以上的水平变化。其变化范围要尽量涵盖该变量 的整个分布范围。
二、因素设计的安排
因素设计既可以按照组内设计也可以按照 组间设计进行,混合设计也常作为因素 设计的一种设计方式。 例:三种不同的(组间、组内、混合) 2×2因素设计例释。
2×2因素的组间设计
被试 1-8 9-16 17-24 25-32
组(实验条件) A1B1 A1B2 A2B1 A2B2
2×2因素的组内设计
第三节 自然组设计
自然组设计(natural-groups design): 依据被试的某种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来加以 分组的设计。 自然组设计一定是独立组,但不是随机分派被试或配 对分派。并且组与组之间不是等组。 研究被试某种特质时通常采用自然组设计。 由于自然组设计中对变量的操纵是自然帮我们做的, 因此在自然组设计的实验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 因果关系的解释就受到很大限制,原因在于自然改 变某自变量时可能同时也改变了其它的变量。
RG-IWS
同样,第一步仍是形成两个随机组,一个接受A1,另 一个接受A2。而B自变量两个水平可以用任何方法安 排给两组的所有被试,只要所有的被试数据合起来 能够平衡渐进误差。 例如我们研究记忆广度和呈现速度(A1、A2)以及实 验材料的关系(B1、B2)。先安排两组随机组被试 分别接受两种速度变量(A1、A2),而两组内所有 的被试都接受数字串和字母串的变量处理(B1、 B2)。我们可以对B自变量采取交互平衡的方式排列 字母与数字的顺序。
缺点:由于被试轮流做所有的实验,因此被试 的练习和疲劳等因素可能会造成实验条件之 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实验顺序可能会影响实 验结果。 克服方法:完全平衡、不完全(拉丁方)平衡、 ABBA交互平衡、区组随机、完全随机。
3、组间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由于每一个被试只对一种实验处理进行反应, 因此一个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实验条件。 组间设计特别适合某些实验条件之间存在较大影 响的心理学实验。 缺点:组间设计的缺点在于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 被试可能在各方面是不等同的,实验结果容易收 到被试变量的影响。 克服方法:随机分配被试、匹配被试。
例:
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相比,病人的平均错觉程 度远大于正常人。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精神 病变导致了这种错觉的加大?为什么?
三、交互作用和竞争假设的消除
例:把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阅读能力好,一组差。研究者在 研究中发现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常常分不清某些字母,特别是 把C看成O,把R看成B,把F看成P。看起来似乎他们常把未封 闭的字母看成是封闭的,这种现象称为闭合现象。因此,研 究者假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比能力好的学生更容易有闭合字 母的倾向。
二、静态变量
对于一些静态的被试变量我们也很难得出 因果的关系。 例:Jones(1972)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盲童和 正常儿童相比较,在运动感觉的准确性 上要好于正常儿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 眼盲是造成运动感觉好的原因?
所有的自然组设计都不能明确地定出因果关系。 所有的自然组设计都不能明确地定出因果关系。 每当我们将两组的差异归因于被试变量的不同 我们都应该小心, 时,我们都应该小心,看一看被试变量还有 没有我们没有发现的不同点。 没有我们没有发现的不同点。当我们把被试 按照一个不同特征分组时, 按照一个不同特征分组时,可能把其它不同 的特征也包括进去了。 的特征也包括进去了。
A1 A2 B1 10 18 B2 6 14 16 30
28 20
A1 A2 B1 18 11 B2 4 11 22 22
29 15
在左边,我们认为两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之所以下这样的结 论是因为B因素的效果在A1和A2上都相等:一个变量的效果 没有因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发生。在矩阵图中,纵行或 横行的总和表示A变量或B变量各自的效应,这通常称为主效 应(main effects)。为了得到对B变量的最好预测,我们要 横跨整个A自变量,因为主效应是总和另一个自变量的两个 水平而得到的自变量效果,所以对于这些自变量效应所下的 结论要比一般单一变量实验得到的结果更具普遍性 在右边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在A1的条件下,B1和B2的表现有 很大不同,但是在A2时,B1和B2的表现则相差无几。所以, 一个自变量的影响程度随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平而定,表明两 因素具有交互作用。图中的线交叉通常表明存在交互作用。
二、混合设计的类型
1、混合设计 混合设计通常包括两个自变量。混合设计 不同于其他设计的地方在于它的第一个 自变量使用一种设计处理,另一个自变 量则采用另一种设计处理。
2、混合设计的类型 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设计分别为:随机组 (RG)配对组(MG)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IWS)完全被试内设计(CWS)。这 四种设计的组合方式共有16种,但实质 上属于混合设计的只有6种。
问题:
1、这种解释是否可靠呢? 2、有没有另外的解释? 3、如何加以验证?
验证实验1:闭合阈限测验
另外的解释:
阅读能力差的读者不能区分相似字母间的 细微差别
验证实验2:字母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
作业1:
研究者认为态度会影响知觉。某地区进行选举, 又A、B两位候选人。研究者分别选取了三组被 试,其中一组支持A,第二组支持B,第三组中 立。然后让这三组被试分别看A的演讲3分钟, 并说看完后有测验。研究者在看完后出其不意 地让被试估计演讲的时间长度。结果发现第一 组的被试对时间的估计要短于第二组,第三组 则介于两者之间。 1、此结果是否可以支持态度影响知觉的观点? 2、如果不行,如何改进才能使实验更严谨?
RG-CWS 这种设计和上例一样,只是所有被试的数据都 采取完全平衡的方式来平衡,每一位被试的 数据都不受渐进误差的影响。
MG-IWS 使用此种设计时,先要有互相配对的两组被试。 一组分派到A1,另一组分派到A2。然后两 组都接受B1和B2的处理。
MG-CWS 除了B1和B2有多次试验,并使每一位被试的 渐进误差都被平衡掉。其他和MG-IWS类似。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在某一阶段选 出一些在发展变量上不同的被试进行测量研究。这 种研究有实用价值,但是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developmental study):在某一发展变量 的不同阶段测量研究同一被试。这种研究是被试内 设计,克服了横断研究的一些弱点。但是还是有一 些问题存在。 (1)被试的选择漏失。 (2)连续测量的渐进误差。
一、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
1、组内设计与组间设计 (1)组内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 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组间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 量的不同水平上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组内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由于同一被 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每一个被试与自身是完全相 等的,因而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差异不能归结为被 试之间的差异,因而,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较容易达到统计 上的显著水平。 (2)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和记忆中的遗忘都是最为 理想的。 (3)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 以从每一个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