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听课心得笔

记评课记录

公开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听课及评课记录

执教:崇文实验学校徐远文

班级:崇文实验学校四(3)班

地点:崇文实验学校四(3)班

教学流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篇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2、欣赏恐龙和鸟的图片。你们看了这些图片,会想到哪些词呢?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中也有很多词语是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请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用什么词语来描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也找了一些词语,请看——

课件出示词语:凶狠、笨重、迟钝、茹毛钦血、轻灵、敏捷、轻盈、无彩斑谰、凌空翱翔

A、自由读、齐读

B、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一生提出:谰字不理解。师无法确定,让生课后查字典。

生:茹毛饮血是什么意思。一生解答,师在生回答的基础上整理:原始人没有火,生吃食物。

C、那么你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学号,请学生读词。其他同学认为他已经读出词的意思,就跟读。

(红梅即时小思:“茹毛饮血”能读出它的意思来吗?应选择性地让学生读几个词,如轻灵、凶狠。)

(大明课后点评:一、导入板块,新颖别致,词语的呈现方式非常巧妙。这篇课文值得积累的词也只是这两类,一类是描写鸟的轻盈,一类是描写恐龙的笨重,难读的词语如茹毛饮血。而这些词的呈面方式又非常巧妙,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的,而是先通过一组鸟和恐龙的图片,让学生说一些词语,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这样的词语,在找的基础上最后呈现出课文中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是师生共同营造出来的,非常好。不过,这儿也有不足之处,已经让学生去课文中找词了,那么就应该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找到的词,而不是直接呈现老师找的词。教师直接出示,这样有强加的意思。

二、教师的适当示弱也是一种优势。在理解词语时,当学生提到五彩斑斓的“谰”是什么意思时,教师顺势就整个词的意思进行了解说,并且又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说,单独“谰”字是什么意思,老师也不太清楚,同学们可以下课查

字典。在这儿,老师并没有显出一种很强的架势,硬要不懂装懂,而是如实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又教给学生对这个疑点进行探究的方法——查字典。所以说,老师有时适当示弱也是一种优势。接下来的读出词的意思就不需要了。读词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非常难,怎么读?“轻灵”难道读得轻一点,“凶狠”难道读得低沉些?除非是赵本山这样的人,才可能读出词语的意思来。虽然以前也有人用过这一招,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但是现在已经不提倡了,还把它翻出来用?)

4、引出第一段。凶狠、笨重的恐龙与轻灵、敏捷的鸟儿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生活习性上,我们都觉得它们两者之间怎么样?(生;不可思议)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毫不相干)。

(大明点评:通过这个两个板块的设计,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情境。学生从图片上、词语上,感受到了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然而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认知冲突,于是他们很强烈地感受了一个词——不可思议,从而引出中心问题:这两种毫不相干的动物,是如何演变得呢?这个中心问题的得出是水到渠成。)

三、了解恐龙演化过程

1、第几自然段写了恐龙如何飞上蓝天的呢?(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恐龙飞向蓝天的

过程是怎么样的。

2、生自由读。

3、交流演化过程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种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2)根据板书说一说恐龙的演化过程。指名说,自由说。

(大明点评:梳理演变过程,教师采用板书进行梳理训练,这种教学方法简洁明快,很方便,很有价值。但程序上有问题,应先让学生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其它人学着他的样子再练说。)

四、品读句段,体会语言特点

1、抓住“形态各异”,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条理性。

(1)你想看看这个庞大的恐龙家庭族吗?课件展示恐龙图片。

(大明点评:此处应先让学生划一划句子。再出示图片,然后让学生将文本

与句子找一找对应关系。这样的过程,图片的作用才能

体现出来,才更能促使学生对抽象的文字有形象的理解。)(2)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恐龙?

(3)书上有一段话描写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找到读一读。这是一个长句,由几个分句组成。

(4)再读,体会作者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A、生动性

①生:这些分句,前后对比很强烈。师:那我们就合作读一读,把前后的对比很大读出来。

②生:这段话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如几十米、数十吨。师:几十米,,二十米有多少长?三班与四班合起来还不够它那么长。

(红梅即时小思:这儿师可举一些具体的恐龙长多少米的例子,这样让学生体会更深。)

B、条理性

一生答:有些是写它的行走方式,有些是写他的体型,有些是写恐龙的性格。课件出示:行走方式、体形、性格。学生分组合作读,一组读一类。这样写起来就显得很有条理。

(大明点评:这儿教师用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很好,因为这是一个很长的句子,只有充分读,才能回答老师后面提的这个问题:“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关注语言形式。后面教师采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来体现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我觉得此处还

可以让对读的形式更丰富些:可以采用图文对应读的方式,师可以改变顺序,如可先出示第三句对应的图片,这样既培养学生图文对应的能力,还可以初步落实背诵的目标;还可以男女对读,在一句分句中,男的读前半分句,女的读后半分句,增强对比性;还可以师生对读。)

2、仿写

(1)这么庞大的恐龙家族,哪里是这么一段话能说完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大家族,请你仔细观察,一会儿请你也学着书上的样子,写一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上自己的句子,或者像课文上一样用上分句。

(2)交流。其他同学听一听,他们写得是否也像书上那样既有条理,又生动呢?

(大明点评:仿写这个环节我建议可以去掉。首先教师出示的图片够不成对学生的视觉刺激;第二,书上把好写的内容都写掉了,把难的留给学生写,难度太大;第三,作为第一课时,容量太大了,后面还有这么多内容,如何处理?)

3、体会用词“其中一支”。

那么多恐龙是否都飞上了蓝天了呢?文中哪个词告诉你?(其中一支)

4、抓住“推测”,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用词准确性。

(1)这只不过是科学家的推测。什么是推测?科学家做了哪些推测?请你从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