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与“学中做”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中学”与“学中做”的选择
1、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历经了苏联的精英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文革间的以工农业生产为背景的课程和“工农兵”大学生模式、以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 课程为基础的模块课程模式、以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CBE模式为基础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以德国双元制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和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的“1221”高职教育模式为中国高职教育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工程技术教育模式形成了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其理念至今在左右本科以上的工程教育。文革间,基础教育的内容变成了“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水泵)的《工农业生产知识(机电部分)》、以化肥为内容的《工农业生产知识(化学部分)》、以农业作物为内容的《工农业生产知识(农业部分)》等课程。高(中)等工程技术教育的学生是推荐的工农兵学员,教学内容是与工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学科理论为体系的教育模式成为工程技术教育的大中专课程模式。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久,劳动部培训司引进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课程。从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改变了课程理念,形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应从工作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存储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和职业教育按其工作步骤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模块的叠加来完成的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在这之后引入了能力本位CBE课程,其课程特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知识点、技能点,包括态度的分析非常详尽,对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界定和综合之后形成的课程开发表(DACUM),在学校层面的开发比较容易实现。我国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项目课程”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的课程。
1991年我国引进了德国的“学校+企业”的双元制课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逐步形成。近几年来,在双元制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引入我国,因此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主流。学习领域(Lernfeld)课程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其职业行动领域包括职业学校的学习领域、培训企业的工作和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跨国研究,并于2004年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2008年5月,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立。目前CDIO模式在本科工程教育和部分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和发展。
2009年7月7日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尧学的“1221”高职教育模式为我国高职教学模式指明方向。“1221”高职教育模式,第一个1是一个开放的、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平台;第一个2是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再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第二个2是两个证明学生能力和水平的证书。一个是学历证(今后还有学位证),二是职业资格证;第二个1是要把学校办成一个终
身学习的培训基地。既是终身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为社会服务的基地。
纵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轨迹,课程模式可以归纳为“单纯学”—“学中做”—“做中学”三大步的进程,培养模式在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
2、“学中做”是我国职业教育措施的主体,“做中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
“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线,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的教学过程。其课程体系特点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具有与理论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做中学”是指以工作项目或典型任务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训练相关技能。其课程体现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特点。学习领域课程模式、CDIO模式和项目课程是“做中学”理念的典型代表,之前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全部推行的是“学中做”理念。
世界上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和学校加企业的模式三大职业教育模式。学校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得职业教育严重脱离了职业实践。从就业的目标来看,也使得职业教育成为一种过度知识化的教育。我国主要采用的就是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关注技能性、针对性、实践性。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导致学生在一个企业接受培训参加工作后再想转到另外一个企业就非常困难,制约了个人生涯的发展。德国人提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因此,我国积极推进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或“产学结合”等措施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空间。以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和CDIO模式为背景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和CDIO模式实施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包括学校和企业的文化背景、职业教育体制保障条件(如政府、产业界的支撑,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实践条件(企业无积极性、校内经济实力不足)、教师实践能力素质等。所以目前能够实施“做中学”的课程仍是少数,多数院校大多数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仍在实施“学中做”措施。
二、走出误区,避免生搬硬套
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于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针对经验层面的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策略型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关系,避免生搬硬套,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1、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元素
职业技术教育是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技术,一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二是指“技术装备”。目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强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全方位培养,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和教师出现了注重技能和能力元素,轻视知识元素,违背了技术教育和心理学规律。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