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放派藏书家藏书思想和实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开放派藏书家藏书思想和实践研究

摘要:古代私人藏书家分为保守派藏书家和开放派藏书家,保守派主张将藏书秘而不宣,而开放派注重藏书的利用,

对藏书进行流通借阅,为更多的爱书之人提供阅读的机会。还

利用藏书刊刻和著述立说, 为典籍的保存、传播、利用和保证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藏书家;藏书思想;藏书实践

古代私家藏书和官府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一起构成古代藏书四大体系,在保存典籍和传承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私人藏书家系爱书、惜书之人,故大部分藏书家主张将自己的藏书秘而不宣,好自矜啬,束之高阁,所藏秘籍不轻易示人,不仅导致典籍残缺湮没,而且阻碍学术的发展。然而仍有一部分开放派藏书家尽可能让藏书发挥作用,开馆供读者借阅、公开出借。并且还利用藏书进行刊刻和著述立说,从而使许多高质量的古籍得以保存下来,在保存典籍和保证文化连续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注重流通借阅

开放派藏书家不仅重视收藏书籍,而且意识到藏

书聚难散易,欲使书籍永无散失就要与天下万世共读 之,同时认识到书籍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要性,认为 藏书不应该是私人财产。

福建明末著名藏书家徐勃在著作《藏书》中提到 海盐姚书祥分析藏书家 “知秘惜为藏, 不知传布为藏” 的四个原因,徐勃指出“秘惜为藏”的弊端,其云: 彼谣不知世变靡常,聚必有散。一旦三灾横起,流 烂灭没,无论藏者且累著作、姓名一并抹煞,是藏有 加于亡。”还认为别人来借书对自己也有很大好处, 《 观 书三益》中提到陈贞铉云:“客来观书, 病懒时颇厌其 烦,然有三益,不可以厌烦而废。贱性善忘,经目辄 忽,独对客搜寻之事,虽阅年能记,一益也;览所不 及,庋休便蠹,因客披搜,二益也;习懒成病,偶因 客至,整书忘疲,亦古人运甓之意,三益也。 ”有很多 人都得益于这样的开放派藏书家的藏书,而最终能够 学有所成。如曹学 ?缡敲鞔 ?著名的诗人,其曾辑录一 本选诗,底本主要是来源于徐勃的藏书。

林“将自己的藏书供人阅读,凡与

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

清代赵氏“

同学之 食以鼓舞之 清代孙衣言在《玉海楼藏书记》说: “乡里后生, 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皆可已就我

雨聚笠,宵续灯,读书其家,谷林解衣推 。”

周永年的《儒藏说》:"官私之藏,著录亦不为不多,然未有久而不散者。则以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也,愿与海内同人共肩斯任,务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日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他们的藏书思想都指出了藏书的目的在于流通,这些图书共读、互通有无的思想对后来藏书家的藏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注重刊刻典籍

清代张海鹏所说,藏书不如读书,读书不如刻书, 读书只能使自己受益,而刻书不仅可以弘扬作者之精神,而且可以嘉惠后来人。古代私人藏书家刊刻书籍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了传播文化,以达到保存文化的目的,使作者精神“能公诸人”,以弘扬作者精神;二是以藏书表示风雅,刻书用来炫耀;三是把自己本人和祖先的著作刻印,以传久远。

开放派藏书家刊刻藏书大都为了发扬学术,保存和传播文化而并非为牟利,所以不惜工本,他们重视对底本进行考证、校讎、补全,以达到较好的刻印质量,甚至还为每本书撰写序跋,这不仅是尊重作者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实事求是、追求完美的重要体现。所以,很多藏书家既是校勘家、刻书家,还是版本家。

据《天禄琳琅书目?茶晏诗》称,两宋私家刻书以“赵、韩、陈、岳、廖、余、汪”七家最有名起,

。“如陈他收藏了大批的唐诗,以其为底本大规模地刊印唐

诗的集子,我们现在能看到唐代诗集,陈起的功劳最大。王国维曾评价:“今日所传明刊十行十八字本唐人专集、总集大抵皆出陈宅书籍本也。然则唐人诗集得以流传至今,陈氏刊刻之功为多。”

刊刻藏书有利于流布泽人、保存古籍、嘉惠后人。如果锓板精善,雠校无讹,传布寰宇,可以嘉惠后人,所以他很追求底本的完善和刻印质量的完美,既可以使作者精神发扬光大,也可以求沾溉后人,这是“仁人爱物”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三、注重著述立说有很多藏书家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治学。清代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不肖之异者,无它,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藏书而不知读书,犹弗藏也。读书不知研精覃思,随性分所近,成专门绝业,犹弗读也。”

宋代晁公武的著作很多,仅见于书目记录的就有《昭德堂稿》60卷,《稽古后录》35卷,《通鉴评》10

卷等。对于《易》、《诗》、《书》和《春秋》他分别撰写了《易诂训传》18 卷、《毛诗诂训传》20卷、《尚书诂训传》46 卷和《春秋诂训传》30 卷。

明代徐勃的著作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农业等各个方面。从《福建文献书目》、《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以及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系统中从明万历到清道光所版刻图书的4.58 万条记录中查到有关徐勃的著述有30 多部,除此之外在《徐氏红雨楼书目》中查找有关徐勃的著作16 部,大部分是乡邦文献,在《福建通志》中找到40 部,还有散见于明代文集中的,除去重复的共有60 多部。

这些藏书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著作,是因为他藏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

生以读书为乐,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藏书,这些都是他“藏以致用”的重要体现。

四、结束语

在中国的藏书文化中,藏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藏书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开放派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向好学者敞开,为许多爱书读书之人提供阅读的机会,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他们对藏书进行辛勤地整理,保证了刊刻的质量,并在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

同时他们还善聚善读,

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著作,很好地处理 了藏和用的关系,充分地发挥了藏书的作用,他的藏 书思想和藏书活动在中国藏书文化中留下了不朽的一 笔。

参考文献:

[1]

(明)徐勃撰:《徐氏笔精》 .1956 年抄本 [2]

李希泌,张淑华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 料(春秋至五四前后) .北京: [3]

任继愈.中国藏书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4] 林英.《中国藏书家通典》评介 .图书与情报, 2006(4)

作者简介:毛健( 1968.12),女, 高级讲师。 中华书局, 1982 中文教育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