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城市化》说课稿.docx

人教版必修2《城市化》说课稿.docx
人教版必修2《城市化》说课稿.docx

《城市化》地理说课稿

(人教版)

必修 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城市化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

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可以理解为对一、二节的呼应和升华,本节的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和不同的空间结构,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提炼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课改理念、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我们教学过程中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②.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③.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

施。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家乡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培养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课的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可通过读图分析、图文转化、案例呈现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搜集城区的各种资料,运用多媒体设备,各种课程

资源互相补充,协调统一。

二.学法指导

心理特征及调节

高中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基本以可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上本校生源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活的阅历少,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偏面,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老师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明确的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基础

城市化发生在我们身边,前面又学习了一系列城市特征,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没有接触过“城市化”这个专用名词,对城市化的一系列特征仍存在较大的疑惑。

知识建构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

通过读图绘图实施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在教学中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本课的城市化的加速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开始的,主要加强与相关历史知识的联系)。

学习方法指导

针对上面两个实际,本课采用结合乡土,案例呈现,通过分析图表等资料,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地理问题。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及依据:依据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理论和瑞士思想家、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资料分析法、自主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本课城市化定义教学中联系本地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创设情景。

案例分析法:通过安溪城区面积和人口的变化启发学生得出城市化的概念;

通过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一案例让学生讨论得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及地区

差异。

资料分析法:通过读图表、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演绎归纳出地

理特征,是学生一项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要考查一项重要内容,本课资料丰富,

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好素材。

自主探究法:读图 2.20 和图 2.21 填表,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上归纳出地理

知识,地理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

(1)自制多媒体课件,利用我们学校教室已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有利条件采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自制的八十年代的安溪城区地图和今天的安溪城区地图

(3)学具:地图册、课本等,事先印发的学案(略),包括学生上课要完

成的图表、课堂练习、学生学习目标评估和自我分析题目。

四.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针对本节课目标要求及内容的需要,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新课学习;课堂小结;教学效果反馈。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依据

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及意图结合乡土,联系安溪城区近年来

的变化,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展示:八十年代安溪城区地图(图

引入1)和今天的安溪城区地图(图2)

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新课(见附图)

一.提问:比较两图,得到什么规律?学生观察两图后回城答问题。

结论:城区面积扩大市

运用情景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有用地理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观

展示:安溪城区面积和人口的变新

化表格 ( 资料来源于安溪人民政府公

众信息网 )

的2010

时间(年) 1980 1995 2005

( 规划 )定面积

0. 86 6.81525

2

( km)

课义2.56万

、人口 ( 人)15万30万

万多城市人口

要<12123045

比重 %

提问: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城区

的面积、人口及城市人口比重有何变

化?

归纳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

城镇的过程。即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学

域城市化

指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

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过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化呢?城市化

渡的动力(推力和拉力)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结论:城市用地规模

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

市人口比重上升。

提问:归纳城市化的

三个标志。

结论:城市用地规模

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察,提高学

生运用图

表获取地

理信息的

能力,自己

得出城市

化的概念。

帮助学

生形成

知识网络,

使知识

系统化。

自然过

渡,转入下

一个问题

2. 首先,指出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

学生读图,并联系已 依 据 建 城 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 学过的人口迁移知识和 构 主 义 理 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各自的生活实际,各抒己 论,通过自 新 化

引导学生读图 2. 18,联系生活

见,阐述人口向城市迁移 主学习,联 的 实际,然后归纳出城市化的推力和 的驱动力,引导学生归纳 系 生 活 实 动 拉力分别有哪些?

出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 际,温故知 力 注意不可强求答案与课本相同,

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 新,加强知 及

应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诱导发散性 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 识 的 前 后 课 城

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

联系,建构 市 提问:城市化好还是不好?并阐

学 生 的 知 化 述理由。

识系统

的 意 教 义

过 承转:城市是区域经济中心, 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 联系相关历 渡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史知识,激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发学生求知

到底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我们接下来探讨本节课 欲

最重要的问题: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

1.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世 城市化 发 达 国 发展

水平(%)

世界

中国家

1800

市 1825

化 1850

的 1875

进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 1)学生看书和读 通 过 学

图, 分组讨论,补充完 生讨论、读

成右表(在学案中完

图 分 析 和

成): 图文转换,

( 2)学生在不完整 既 培 养 了

的“世界城市化水平的 合 作 学 习

提高图” ( 课前准备 的意识,又

好 ) 上添绘 1950 年、 锻 炼 了 图

1975 年、 2000 年的数 文 转 换 的

据, 同时思考不同类型 能力,引导

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

学 生 从 空

点并填表格(下表)。 间 尺 度

概括 城 市 化

的 过 程 和

特点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快速 1950 年后城 城市化发展 发展时期 市化速度

差异的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归教师根据学生填写情况,进行针对性

纳的归纳总结,以肯定为主,但要实事求

总是。

二.导读填表:学生读图 2. 20,引导学世引导读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学生自主完成表格(下表)生学会使用新探究。明确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图表、数字界

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等资料,从城

提问: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时间尺度归市处于哪个阶段?纳城市化的课化过程和特点的

教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P34 的活动安排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个活

读图 2. 20,提问:比较英、美、比较英、美、日、动,加强学日、巴西、印度等国的城市化的开始时巴西、印度等国的城生对发展中

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国家和发达

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活动内容是对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国家的城市

图内容的再一次运用)同?它们各处于城化差异有了教师归纳: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化的哪个阶段?更深的理城市化水平属于中期阶段甚至初级阶解。

段,大多数发达国家城市城市化水平属

于后期阶段。

英、美、日、巴西属于后期阶段,

印度属于初级阶段。

补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见课本第

37 页活动)

二.案例导读: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学生读案例回答依据案世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例教学法界1.归纳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英国城市化进程可设计,培养新城开始时间、城市化迅速阶段、郊区城市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学生自主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改进阶段性,阶段分别发生在什么学习的能化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时间?力、搜集和课的 2 .英国城市化过程有哪几个表现?2.英国城市化过程处理信息进有哪几个表现?的能力,让程城市数目增加、城学生获得教市用地规模扩大、城成就感,激

市人口比重增加发学习兴

趣。

课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城市建构知识堂化,学习了世界城市进程的地区差异和系统,帮助小时间进程两个特点。学生形成结知识网络。

课收集本地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后进行资料整理与分的动手能作析,引导学生进一步力

业理解城市化过程与特

点。

教学效果反馈课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知识点加堂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强,并让学练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经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收到成习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功的喜悦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过不妥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

4、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目标【学习目标评估】:

评估掌握基本掌握不太理解不理解

和自

城市化的定义

我分

析世界城市化进程

的地区差异

世界城市化进程

的阶段及特点

【自我分析】:

1、我这节课的参与状态是()。

A、积极参与;

B、还可以,大部分参与;

C、没有兴趣,没怎么参与

2、我这节课与小组内的同学的交往情况是()。

A 、组内成员积极交流研讨;B、交流研讨了一些

C、我们没怎么沟通思想

3、我这节课的思维状态是()。

A 、一直很活跃; B、比较活跃; C、停滞状态不佳

4、我这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评价()

A、自认为都会了;

B、少数不懂;

C、多数都不明白通过学习

目标评估和学生的自我分析,使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课堂效果,以便今后改进教学方法,也让学生得到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体验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感觉

[ 板书设计 ]

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定义及动力

1.定义:

人口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2.动力及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

附图 1

八十年代末的安溪城区

附图 2

今天的安溪城区

附录:

第三节城市化学案

一. 读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将下表补充完整:

城市化

水平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根据所填写的数据添画下图缺失部分:

根据所绘图像的特征完成下表: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快1950 年后城市化发展

速发展时城市化速差异的原因

期度

发达国

发展中

国家

二.读图2.20 完成下表

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问题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三.课堂练习: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经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过不妥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

4、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学习目标评估】:

掌握基本掌握不太理解不理解

城市化的定义

世界城市化进程

的地区差异

世界城市化进程

的阶段及特点

【自我分析】:

1、我这节课的参与状态是()

A、积极参与;

B、还可以,大部分参与;

C、没有兴趣,没怎么参与

2、我这节课与小组内的同学的交往情况是()。

A 、组内成员积极交流研讨;B、交流研讨了一些C、我们没怎么沟通思想

3、我这节课的思维状态是()

A 、一直很活跃; B、比较活跃; C、停滞状态不佳

4、我这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评价()

A、自认为都会了;

B、少数不懂;

C、多数都不明白

附图 1

八十年代末的安溪城区

附图 2

今天的安溪城区

附表 1

安溪县城区的面积和人口变化情况

时间1980 年1995 年2005 年2010 年

( 规划 )

面积1525

(km2)

人口万 6 万多15 万30 万

( 人)

注: 资料来源于安溪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教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学习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三、学习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学习课时 2 五、学习过程

【一展身手】 1.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后代出现白豚鼠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若杂合黑豚鼠一胎生出4只豚鼠,则出现3黑1白的可能性为 A.减数分裂时,基因重组;100% B.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分离;27/256 C.受精作用时,基因重组;3∶1 D.基因突变;3∶1 2.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 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A.11/18 B.5/9 C.4/9 D.3/5 5.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择 A.甲猫B.乙猫C.丁猫D.戊猫 6.牛的黑色(B)对红色(b)是显性。良种场现有两栏牛,A栏全为黑色,B栏既有黑色又有红色。A、B栏牛是亲子代关系,来场参观的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有的说B栏是A栏的亲代,有的说B栏是A栏的子代。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B为A的杂交后代,则A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B为______。 (2)若A为B的杂交后代,则B栏中牛的基因型为______,A为______。 (3)若B为A栏的亲代,B栏中牛除具有相对性状(黑、红)外,还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B A B D B 6 (1)Bb Bb、bb (2)BB和bb Bb (3) 黑、红个体全为纯合子黑、红种牛为双亲的一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合集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 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