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老子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
思 想
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四 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讲 《 老 子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
》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与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从〈吕氏春秋〉推测〈老子〉之成

书年代》)、刘节(《古史考存》)

甚至认为成书于秦汉之间;而更多

学者则论定成书于《庄子》之前,

也即不晚于战国中期。

迄今比较普遍的看法:老子是春

秋末战国初人;而《老子》成书于

战国初、中期,可能是其后学所记,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庄子·天下篇》:


多相同。
与 【相异】立场不同:司马谈站在道家

立场,《汉志》则完全站在儒家立

场。故司马谈对道家不置恶辞,而

《汉志》则批评“放者”“绝去礼

学,兼弃仁义”。

一、老子和《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有一个问题似可

确定:其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

早。据《史记》本传,孔子曾向他

问礼;同样说法早见于《礼记·曾

子 二、道的内涵和特征
》 与
三、自然、无为
老 四、贵柔尚下




绪言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
讲 《 老 子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
》 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

也。合于尧之克攘(古让字),
老 《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
子 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

二、“道”的内涵和特征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

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与 老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

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

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

之子,象帝之先。四章
第 四 讲
老 子
4. 道 为 最 原 始 的 有 生 机 的 母 体
(“可以为天下母”、“万物之宗”)

5.道体独立并且周行不止(“独

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虽难以感官明确把握,但

它却有实用实效:
讲 《
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虚而

不屈,动而愈出。五章
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 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十三章
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二十五章
讲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

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

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

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

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五十一章
子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

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
第 第四讲
四 讲
《老子》与老子思想










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

讲 《
老子注(魏·王弼注,诸子集成本)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中华书局)
子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中华书局)
》 与
老子注译及评介(陈鼓应撰,中
华书局)





【讲授提纲】
四 讲
绪言:《汉志》说道家
《 一、老子和《老子》

子问》(四次),《庄子》之《天

地》、《天道》、《天运》、《田

子方》和《知北游》各篇,以及

《吕氏春秋·当染》。

但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人,

如汪中、梁启超、冯友兰、范文澜、

罗根泽、侯外庐、杨荣国等。

关于《老子》其书,梁启超

(《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

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末期;顾颉刚
思 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
想 任清虚可以为治。

【三个含义】

(一)道家出于史官,故能洞

察古今成败存亡之道,提出自己的

社会政治思想;

(二)具体指实道家思想乃是

一种“君人南面之术”;

(三)道家思想本有“合于”
与 老 子 思 想
儒学之处,只是有的“放者”偏独 发展,“独任清虚”而弃绝仁义礼 学。
《汉志》道家论之于司马谈
《论六家要指》说道家,有继承也 有很大不同。
第 【继承】采纳司马谈道家为一种统治

术之说,对“采儒墨之善,撮名法
讲 《 老 子
之要”的看法也有所汲取(所谓
“合于”儒术之类),并且,对道家 性质特征的概括——“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与司马谈的“以虚
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之说,也颇

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老 子 思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章


三、“自然”“无为”

【自然】
讲 《 老 子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 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 足,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
》 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七章
老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
子 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
思 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
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 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

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

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十四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

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二十五章



1.道是无形的东西(“惟恍惟惚”)

2. 道 产 生 于 一 切 有 形 物 之 前

(“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

帝之先”)

3. 道 虽 无 形 , 但 确 是 实 存 物

(“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
》 与
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湛兮似 或存”)

大真人哉!

《天下篇》之总结:

贵柔、处下、无为
讲 《 老 子 》 与
现代很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 度总结过老子的思想体系,但似乎 都不能令人满意。盖因老子思想玄 虚而散漫,想整理出一个切合原义 的体系并不容易。

比较好的方法:(一)从古
子 思 想
今公认的概念入手去理解其基本思 想;(二)老老实实地把他的思想 分为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

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

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

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

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

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

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

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

于人,可谓至极。老聃乎!古之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