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整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整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整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任务驱动感知教材】

阅读课本内容填空

1.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

3.使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带电状态的过程叫起电过程。常见的起电方式有、和等。(1)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的金属球跟另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者必定带上等量同种电荷;(2)摩擦起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3)感应起电:不带电的导体在靠近带电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带电体的作用而重新分布,使导体的两端出现异种电荷。思考:起电过程是不是产生了电荷?绝缘体能感应起电吗?导体能摩擦起电吗?

4.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思考:绝缘体为什么不导电?

5.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电子的比荷:电子的与电子的之比。

6.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发生正负电荷湮没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仍然不变,所以电荷守恒定律也常常表述为:。

【教师指导要点精华】

带电体靠近验电器,金属箔为远端,出现与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同种电

荷相排斥,金属箔张开;当带电体远离验电器时,金属箔合拢。

3.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情况(两球不同时没有此结

论)

(1)用带电荷量是Q 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金属球接触后,两球均带Q/2的电荷量,电性与原带电金属球电性相同。

(2)用带电荷量Q 1与带电荷量Q 2的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则每个小球所带电荷量Q 1’=Q 2’=(Q 1+Q 2)/2,电性与两球原来所带电荷总量的电性相同。

4.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典型例题 释疑解惑】

例1、请你归纳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起电的方法?这些起电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解析: 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法。这些起电方法的共同特点是(1)起电过程中都是负电荷在转移;(2)起电过程中电荷量是守恒的。

拓展:为什么起电过程中都是负电荷在转移呢?因为正电荷被束缚在原子核内,不能随便移动。

例2、图1-1-1所示,A 、B 、C 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 球带正电,

A 、

B 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1)如何使A 、B 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 、B 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

解析 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可以轻松解决本题。(1)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 与B 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 ,则B 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 与B 接触一下,A 和B 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B ,则在B 端感应出负电荷,A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 或B

则A 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 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 以后再把A 与B 分开,则A 和B 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 紧密靠拢,让C 靠近A ,则在A 端感应出负电荷,B 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 与B 分开后,则A 带负电B 带等量的正电。 拓展: 把AB 紧密靠拢,让C 接触A 或B ,然后移去C 。再把A 与B 分开,则A 、B 都带等量正电。其它的方法读者可以进一步思考。

例3、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绝

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2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

A.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解析:b带电后,由于静电感应,a的近b端和远b端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b对a的吸引作用大于排斥作用。a、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相互排斥。故选项B 正确。

拓展:本题中如果a的表面不是镀有铝膜,则a的近b端和远b端不会分别出现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但是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正确的选项仍是B。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要平均分配电量,故两球均带

q=(q1+q2)/2=[(+6×10-8)+(-2×10-8)]/2C=2×10-8C,带正电。

拓展: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再平均分配电量时,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将剩余电荷除以2即为每个金属球所带的电量。

【自主探究分享交流】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3.如图1-1-3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

象是(C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4.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

5.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e=1.6×10-19C)( )

A.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6.如图1-1-6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

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B )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7.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 ×10-5C?(电子电荷量e=1.6×10-19C)

8.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3q的的电量,另一个带-9q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

9.当带电塑料尺子吸引一小纸片,当尺子接触到纸片时,有时纸片会很快地飞开,这是为什么?

【互动求知巩固拔高】

10.如图1-1-4,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

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B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11. 如图1-1-5,小球质量分别为m

、m2,带同种电荷,电量分别

为q1、q2,将它们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于同一点O,此时两细线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则必有(A )

A.m1=m2

B.q1=q2

C.m1=m2 q1=q2

D.不能确定

12.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A和B 接触,

再将带负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然后把导体A、B分开,再移去C,则( )

A.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导体A带正电,B带负电

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C得到负电荷

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故

A、B带等量异种电荷

13.静电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几乎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并吸附

到电极上。现有三个粒子a、b、c从P点向下射入由正、负电极

产生的电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则()

A.α带负电荷,b带正电荷,c不带电荷

B.α带正电荷,b不带电荷,c带负电荷

C.α带负电荷,b不带电荷,c带正电荷

D.α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

1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量为—q,现要使A、B所带电荷量都为q/4,应该怎么办?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1、2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1) 【典型例题】 【例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 、 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 、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 、 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上正电。即电荷在物体之间转移。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致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上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即电荷在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转移。 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可能被创造。 【答案】B 、C 【例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 附近,有一个绝缘金属球b ,开始a 、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在使a 带电,则:( ) A 、a 、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住后不放 C 、b 立即把a 排斥开 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解析】当a 带上电荷后,由于带电体要吸引轻小物体,故a 将吸引b 。这种吸引是相互的,故可以观察到a 被b 吸引过来。当它们相互接触后,电荷从a 转移到b ,它们就带上了同种电荷,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们又将互相排斥。 【答案】D 【例3】两个相同的带电导体小球所带电荷量的比值为1∶3,相距为r 时相互作用的库仑力的大小为F ,今使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放到相距为2r 处,则此时库仑力的大小为: A 、F 121 B 、F 61 C 、F 41 D 、F 3 1 【解析】设两个小球相互接触之前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3q , 由库仑定律得:F =3kq 2/r 2 由于两个导体小球完全相同,故接触后它们的带电情况完全相同。 若它们原来带相同性质的电荷,则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均为2q ,于是有 F 1=k (2q )2/(2r )2=3 1F 若它们原来带相异性质的电荷,则接触后的它们的电荷量均为q ,于是有 F 2=kq 2/(2r )2= 12 1F 【答案】A 、D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电的知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学习的内容: 1、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如何使物体带电? ——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很多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有电荷 2、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它们是谁命名的?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命名的,他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 1、物体带电 很多物体经过摩擦以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有电荷 2、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

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 2.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3.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 A.真空中两个带电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B.真空中任意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C.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真空中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应用库仑定律 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5.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6.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它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 A.可能变大B.可能变小 C.一定不变D.不能确定 7.两个半径均为1cm的导体球,分别带上+Q和-3Q的电量,两球心相距90cm,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现将它们碰一下后,放在两球心间相距3cm处,则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 A.3000F B.1200F C.900F D.无法确定 8.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带正电的点电荷,其电量Q1>Q2,点电荷q置于Q1、Q2连线上某点时,正好处于平衡,则[ ] A.q一定是正电荷 B.q一定是负电荷 C.q离Q2比离Q1远 D.q离Q2比离Q1近 9.如图1所示,用两根绝缘丝线挂着两个质量相同不带电的小球A和B,此时,上、下丝线受的力分别为T A、T B;如果使A带正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练习题作业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_ 一,单项选择题 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 .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 B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M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 端验电箔张开,且M 端带正电 B.只有N 端验电箔张开,且N 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不可能只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 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分开 C.b 立即把a 排斥开 D.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5.将不带电的导体A 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 接触后,在导体A 中的质子数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6.有A 、B 、C 三个塑料小球,A 和B ,B 和C ,C 和A 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7.关于电荷量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1.6×10-9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 8.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在导体上离电荷近的一端带______ , 离电荷远的一端带________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9.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_ _____;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 __,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____ _;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______. 10.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则绸子所带电荷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绸子得到电子带负电___;用羊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___负电荷___,其原因是____. 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 Q B=-9.6×10-9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金属A、B电荷量分别带多少?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练习题

第一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_ 一,单项选择题 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 .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 B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 .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 ,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 靠近导体的N 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 端验电箔张开,且M 端带正电 B.只有N 端验电箔张开,且N 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 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不可能只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 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 带电,则 A.a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分开 C.b 立即把a 排斥开 D.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5.将不带电的导体A 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 接触后,在导体A 中的质子数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6.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 带正电,则 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7.关于电荷量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1.6×10-9C,这是因为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是1.6×10-19C 8.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在导体上离电荷近的一端带,离电荷远的一端带,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9.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一个电子的电量为,一个质子的电量为;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______. 10.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则绸子所带电荷为________,其原因是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 ,其原因是_ . 1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10-9C, Q B =-9.6×10-9C。让两金属小球接触,金属A、B电荷量分别带多少?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答案:ACD C B D C C BCD 8.异种电荷同种电荷 9.1.6×10 -19C -1.6×10-19C 1.6×10-19C 整数倍 10.负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

最新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 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 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 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实验指 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 为元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m q .电子的比荷为kg C m e e /1076.111?=.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物体带电+1.60×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 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 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 后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 性的电荷,故C 正确.可以采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两导体球带电,而使棒的带电荷量保持 不变,故D 错误. 3.“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和“中和”反映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 图1—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基础巩固 1.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解析: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对外不显电,故A错.M、N摩擦时电子从M转移到N,故M带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2.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解析:任何起电方式都不能创造电荷,也不能消灭电荷,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C、D正确,B错误.在摩擦起电中,是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相互摩擦,克服阻力做功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接触起电中,是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后电子从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或从不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在感应起电中,是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近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时,使不带电的物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A正确. 答案:B 3.(双选)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结果 解析:一个物体不带电并不是内部没有电荷,而是由于正、负电荷一样多,从而对外显示电中性.当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对外显示带正电;当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时外显示带负电故A、B错误.物体带电实质就是得失电子,即电荷移动,故C正确.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

5.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习题精选(人教版选修3-1)(有答案)

第1章 1电荷守恒定律 1.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是( )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接触起电 D .感应起电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3.地毯中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 ) A .增大地毯的强度和韧性 B .避免人走时产生静电 C .将人走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 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 .-Q B .Q C .2Q D .4Q 5.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 A .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B .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 .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 .橡胶捧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 A .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 .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 .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 .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7.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 -15 C ,丙物体带电8×10-16 C .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 -16 C 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8.如下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甲、乙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9.M 和N 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 带正电1.6×10-10 C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 .在摩擦前M 和N 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 转移到N C .N 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 D .M 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10.如下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 .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 .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11.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荷量为23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13 e ,e 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12.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 (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为多大?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 第1章静电场第0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能准备]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 电,获得电子的带 电. (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 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 的电荷. (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 转移到不带电 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 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 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10-19C.实验指出,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 ,或者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 电荷.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 用实验测得的. 5.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m q .电子的比荷为kg C m e e /1076.111?=. [同步导学] 1.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起电,任何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在同一隔离系统中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总量不变. 例1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 C .物体带电+×10-9C ,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0-19C 解析: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带电荷量一定为e 的整数倍,故A 错,B 、C 、D 正确. 如图1—1—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 都带电的是 ( )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导体球但不与导体球接触,从而使导体球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甲球左侧感 应出正电荷,乙球右侧感应出负电荷,此时分开甲、乙球,则甲、乙球上分别带上等量的异 种电荷,故A 正确;如果先移走带电棒,则甲、乙两球上的电荷又恢复原状,则两球分开后 不显电性,故B 错;如果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则甲、乙两球会同时带上和棒同性的 图1—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 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 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 量叫元电荷,用e 表示,e =1.60×10-19 C 。 4.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它们把总电荷平均分配。设两个小球的电荷量分 别为q 1和q 2,则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q 1+q 22 ,q 1、q 2包含了电荷的电性。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法 (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如图1-1-1所示,将带电体C 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 、B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 、B 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 、B 分开,然后移去C ,则A 和B 两导体上分别带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时作业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基础夯实 1.(2013·曲阜师大附中高二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就是电子(或质子)本身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造出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的过程 D.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答案:BD 解析:元电荷是表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而不是电子本身,故A错,B对。由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C错,D对。 2.(2013·汕头高二月考)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A.6.2×10-19C B.6.4×10-19C C.6.6×10-19C D.6.8×10-19C 答案:B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C 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B 正确。 3.(2013·北京市育园中学期中)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

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根据静电感应现象的规律,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B 项正确。 4.(2013·潍坊高二检测)导体A 带5q 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 带q 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 导体的带电量为( ) A .-q B .q C .2q D .4q 答案:C 解析:两个完全一样的导体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要平分总电荷 量,所以q B =5q -q 2 =2q ,故C 对。 5.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 2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带电量有可能是 B. 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C. 物体所带电量可能很小,可以小于元电荷 D. 经过摩擦使某物体带正电是因为产生了额外的正电荷 2. ( 2分 ) 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 子 B. 元电荷就是质子 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D.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3. ( 2分 )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 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 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 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 4. ( 2分 )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和,将两小球接触之后再分开,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 A. , B. , C. , D. , 5. ( 2分 )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的带电量一定是 B. 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 C. 点电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 型 D. 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是点电荷6. ( 2分 )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 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 C. 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个电子 D. 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 C电子 7. ( 2分 ) 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两板接上电压,板间有一个带电液滴质量为 ,处于静止状态,则油滴上有元电荷数目是 A. 30 B. C. D. /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 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 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 量叫元电荷,用e 表示,e =×10-19 C 。 4.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它们把总电荷平均分配。设两个小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则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 q 1+q 22,q 1、q 2包含了电荷的电性。 电荷及三种起电方法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的正电荷 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 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 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法 (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 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如图1-1-1所示,将带电

体C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A、B,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 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图1-1-1 [重点诠释]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方式 内容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产生及条件两种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不带电导体靠近带电体 时 导体与带电体接触 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 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 体相同电性的电荷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 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自由电荷在带电体 与导体之间发生转 移 实质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2.电荷的分配规律 接触起电时,两个一般物体最终的电荷量的分配很复杂,大多靠实验才能确定,但有一种情况能确定电荷量的分配,即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的情况: (1)若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量平分; (2)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同种电荷,则总电荷量平分; (3)若两个带电导体球带异种电荷,则电荷量先中和再平分。 [特别提醒]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时各自的带电荷量可用公式Q A′=Q B′= Q A+Q B 2 计算,Q A、Q B含有表示电性的正负号。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 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电荷 1. 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 ①.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②.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问题一: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1. 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问题二:思考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思考b: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 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a. 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 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2. 接触带电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例 2.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 -8 C的电量,另一个带 -2×10 - 8 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例 3:使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小球与一个带有电荷量Q的导体大球接 触,分开后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 。今使小球与大球反复接触,每 次分开后都给大球补充电

高二物理教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认识元电荷,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实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掌握电荷的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 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 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出示练习题(利用多媒体) 【例一】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C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甲乙 答案:BC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另外还可以让物体接触带电。 教师: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引入: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1.电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 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

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标解读 1.知道常用的起电方法和各种起电方法的实质.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观察的分析. 3.知道元电荷的概念及其数值. 4.知道电荷量的概念. 课前自主学习 一?电荷 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外的电子靠质子的吸引力维系在原子核的附近,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2.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则带有等量的负电荷.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毛皮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3)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这种带电方式称为接触起电.两完全相同的物体接触,会将电荷量平分.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3.起电过程的实质:微观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出了电荷. 三?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即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10-19C,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3.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带电体的比荷,电子的比荷为=1.76×1011 C/kg. 知识梳理图 课堂互动探究 一?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1.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1 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1.互吸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2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的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319-ee C表示,。量叫元电荷,用=×10.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它们把总电荷平均分配。设两个小球的电荷量分4qq+21qqqq包含了电荷的电性。,别为和,则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21212 电荷及三种起电方法 [自学教材]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三种起电方法 (1)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 (2)摩擦起电: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感应起电:把一带电物体靠近导体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如图1-1-1所示,将带电CABAB、去靠近相互接触的导体体、,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ABCA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和,则分开,然后移去、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 了等量异种电荷。 1-1-1图 ][重点诠释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方摩擦起感应起接触起内容导体与带电体接触不带电导体靠近带电体两种不同绝缘体摩擦时产生及条件时时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导体上带上与带电现象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荷体相同电性的电荷体“近异远同”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自由电荷在带电体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原因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正(负电物体吸引(排与导体之间发生转发生电子得失移远离斥)而靠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