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战后国际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5、《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认为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A.欧洲共同体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七十七国集团
10、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中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B.法国、德国C.欧共体、加拿大D.欧洲联盟、俄罗斯
1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战后国际关系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一)、理论的产生
1、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它包括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等三个方面。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其意义(学生个人完成)
(二)、实践——巴黎公社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临时政府投降并镇压人民。
2、1871年3月18日革命成功公社成立。
3、措施(学生个人完成)
4、失败原因:
客观——寡不敌众
根本原因——法国经济的发展还没达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主观原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理论的指导;缺乏工农联盟。
8、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这里“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9、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是
2、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所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
3、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1)原因:内因——
外因——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3)、影响:
3、西欧和日本崛起的影响(略)
(三)、不结盟运动
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2、标志:
3、内容:原则和宗旨:
反对:主张:
4、意义:
C.巴黎公社的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2、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3、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
苏联: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政集团出现)。
(5)、评价:(略学生自己完成)
2、冷战中的热战(略学生自己看书)
(二)、世界的多极化
1、欧洲的联合
(1)、背景:二战造成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各国改革,生产发展,走向联合。
(2)、过程:(略学生自己完成)
(3)、影响:(略)
2、日本崛起
5பைடு நூலகம்教训:
(1)、要有成熟的社会条件。
(2)、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3)、要建立工农联盟,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三)、十月革命
1、背景:(1)、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2)、一战爆发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过程:
(1)、《四月提纲》提出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并以和平的方式夺权。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18、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C.理论有益于史学研究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25、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四)、两极格局的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苏联解体
2、世界形势及原因: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原因:
3、表现:局部战争,恐怖主义,民族、宗教和地区冲突。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美国——
欧洲——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2)、影响:
课堂练习
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
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1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二、国际关系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冷战:
(1)、冷战:1947年——1991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战争)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
(2)、背景: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人民。和平夺权方式已不可能。
(3)、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苏维埃政权建立:1917年11月7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3、意义:(自己完成略)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15、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A.没收地主土地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C.实现土地国有化D.减轻封建剥削
16、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它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探索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被压迫民族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D.广大第三世界联合反对霸权主义的道路
17、“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经济全球化B.欧洲一体化C.世界多极化D.贸易自由化
23、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材料中所说的“新的力量”是指
①西欧的联合②日本的重新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猖獗
7、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共产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暴露。
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产生。
阶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
理论——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
个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
3、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
20、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①欧洲联盟成立②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③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④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3)、概念的理解:地区——欧洲。其他地区发生的问题都是冷战的影响;
时间——从1947杜鲁门主义提出到1991年苏联解体;
手段——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包括:经济、政治、外交、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等方面。
(4)、表现
美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达到政治上控制欧洲的目的)、柏林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一、选择题
1、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里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好找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22、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欧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这段文字反映了英国对哪一趋势的消极态度?
21、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