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幽默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子》的幽默风格

对《孟子》散文艺术的幽默风格的研究,学者关注较少,仅少数专家点到为止。详细讨论了《孟子》散文的比喻和引人入彀的幽默手法,并与苏格拉底风格作了比较研究。

标签:孟子;比喻;引入入彀;幽默;苏格拉底式讽刺。

孟子不仅以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其文章议论风发,文辞华赡,气势磅礴,奔放不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是极富感染力的文学散文。郭沫若将其列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之首’钱基博、游国恩、袁行霈、徐北文、褚斌杰、谭家健、郭预衡等现当代专家的文学通史、断代史、散文史都对孟子散文评价颇高,胡念贻、谭家健、李泽厚等人的评孟之文也论之甚深,赞许颇多;但像郑振铎那样注意到孟子“比喻赡美而有趣”、像刘大杰那样指出《孟子》文章在说理论事时,“偶尔举例取譬,时时露出一种幽默”,“显示出散文的活泼和机智的,尚不多见。何况即使他们,对孟子幽默特点也只是点到辄止,一带而过。所以本文对孟子散文的幽默特征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探索。

孟子生当战国中期(约前372~前989),其时天下更加混乱,“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对此,孟子走上了与他人唇枪舌剑的主战场,其多辩、在辩论中多阳性幽默的特点也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孟子的幽默不及庄子阳刚阴柔,始终表现为方法及形式方面,而不像庄子那样在人生观方面也是幽默。诚如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中所说:“孔子既殁,孟子犹能诙谐百出,逾东家墙而搂其女子,是令时士大夫所不屑出于口的,齐人一妻一妾之喻,亦大有讽刺气味,然孟子亦近于郁剔,不近于幽默。理智多而情感少故也。”但“诙谐百出”就是幽默之一种,虽不同于语堂先生最喜欢的孔子、陶渊明的幽默,仍不失为有个性,有存在价值,值得研究借鉴。

孟子在辩论和行文中使用的幽默方法,主要是二种:巧妙比喻和“引人人彀”。

受孔子及当时时代的影响,孟子明道论理亦深于取象,时用比喻。尽管当时以寓言说理已蔚成风气,孟子却信守孔门规矩,不去使用寓言,而只是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评人论事,如拔苗助长、月攘其鸡,皆是信口道来,十分贴切自然。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痛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戴盈之日:“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己,何如?”孟子日:“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日:‘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聪明反被聪明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宋人自以为是聪明人,可是他拔苗助长的后果却是苗枯萎了。还有一些事与此很相似,当然也与此事同样荒唐:—个人每天要偷邻居的十只鸡。有人便劝他改掉这个毛病,可他竟然说,“那就少偷点吧,今后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会慢慢地改掉了。”既然知道这是不义之举,为何还不立即停止呢?从逻辑推理角度说,这些日常生活中事例的道理都是非常简单可笑、无可争议的。孟子以小喻大,用于养气、征税的议论,遂使后者这类有争论余地的严肃事物也带上了明晰有趣的色彩。

孟子有时还将不亚于今日微型小说的完整幽默故事作为比喻,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也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日:“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I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I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一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一”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这简直是一场辛辣的讽刺剧,分五场:一、齐人对妻妾夸口;二、妻妾怀疑;

三、妻子的追踪和真相败露;四、妻妾羞愧、哭骂;五、齐人再次无耻夸耀。真相既已败露,蒙在鼓里的齐人仍在得意洋洋地夸口,可谓滑稽荒唐、无耻丑陋之极。后来明人撰《东郭记》传奇、清蒲松龄写《东郭箫鼓儿词》,更把这一题材扩展为一出封建时代的官场现行记。这可以说是对孟子这段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孟子最擅长用的手段之一,用古人形象化的说法就是“善设机巧,引人人彀”,论辩中往往采取诱敌深入因势利导的欲擒故纵方法,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加之严密的逻辑推理,引导对方。使其渐人彀中,陷论敌于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使其无可置辩,甘心折服。即通过巧妙的发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由此争取到论辩的主动。甚至不辩已胜。《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孟子的善问即令人称绝。农家代表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妻飨而治”,这与儒家强调贤人君子的治民、教化作用是相左的,所以当师从儒家转而信奉农家的陈相津津乐道地把许行的主张复述给孟子时,孟子十分光火,回击势在必行;而要驳倒农家的主张,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立说是最有效的途径。于是孟子从陈相刚刚陈述的事实边上开始了他“引人人彀”的发问: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否。”“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日:“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

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各行各业,本来就不是能一边耕地一边同时干的,陈相在孟子步步追问下说出的这句“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与他们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岂不正相矛盾、而这恰恰就是孟子所要的结果。当《梁惠王上》中陈相已经替孟子说出他想说的话后,也就再无论争的余地,接下来便只有乖乖听孟子滔滔不绝渲染“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的份了。那著名的五十步笑百步段子更是令人叫绝:

粱惠王曰:“寡人之与国也,尽心焉耳已。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你承认在战场上往后逃了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不大,本质上同样是战场溃逃吗?那么你的国家并不比别的国家更富强一些,不也同样道理么?而在战场后退五十步笑话那个向后逃跑了一百步的人,岂非好笑?孟子让梁惠王从满腹委屈的表功到承认自己同所笑的邻国的虐民政策没甚两样,就多了一种戏弄的味道。

以上可以说是被动答问时的精彩驳论。在主动攻击性的立论中同样巧妙和屡试不爽:

孟子谓齐宣王日:“王之巨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日:“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粱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人且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像齐宣王这样不作为不称职者,就该撤职查办,至少应引咎辞职让贤。但孟子没有自己用三段论推出结论,而是故作不知,一再就十分浅显的问题发问请教,让对方按设计好的程序不情愿地、尴尬地承认,甚至自己讲出来:一个臣子去楚国游前把妻子托付朋友照顾,回来见妻室儿女在挨冻受饿,对这种朋友该怎么办?宣王毫不犹豫回答,与他绝交。接着,按照这个思路又问,司法官不能治理境内士民事物,对这种官应该怎么办?齐宣王再次毫不犹豫回答:撤掉他。不负责的朋友应取消资格,不称职的官员应撤除职务,那么对“四境不治”的诸侯国王当然也要撤掉了,但当孟子这样问他时,他只好叉开话题逃避正面回答。同样,孟子按设计好的程序先问用木棍与刀杀人有何区别,再问用刀与用政治杀人有何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