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分类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1.2 命名方法
属名+种名加词+定名人+定名年份
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表示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由微生物构造,形状或由科学家命名; 种名:为拉丁文形容词,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字首小写, 为微生物色素、形状、来源或科学家姓名等。
一紫二碘三脱 色四复染。 紫为阳, 红为阴
34
1.2 鉴别霉菌 菌丝细胞大小、颜色; 有无横隔;有无细胞结构的分化。
35
36

酵母细胞的性状、大小以及酵母细胞所 产生的孢子的性状、特点和数目等。
37
38
39
液体有无浑浊,浑浊程度; 有无浮膜,浮膜性状; 有无沉淀,沉淀性状;
44
分类依据
(一)通过核酸分析鉴定微生物遗传型 1. DNA碱基比例的测定 某一特定种的DNA碱基组成是恒定的。GC含量 以碱基全部克分子中G和C的摩尔百分数表示: G+C G +C +A +T
×100% =(G +C)mol% 所得数值范围从23~75 • 种内各株可差2.5~4.0% ;若相差< 2%为同种。 • 不同种相差5%以上;若相差> 10%为不同属。
1
微生物分类学: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多种 分类单位或分类群的科学。 从原有的按微生物表型进行分类的经典分类学发 展到按它们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进行分类(微生 物系统学) 分类:将有关个体的大量资料经科学的归纳整理 或反映生物进化规律的自然分类系统。 鉴定:检测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多种性状特征,查 找分类系统进行归类命名。 命名:为新发现的微生物按国际命名法给出一个 学名。
1995年,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Rd KW20),首次报道全基因图谱 现今已有50多种报道
48
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肽桥,肽尾 2. 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 (1)阿拉伯糖、半乳糖;(2)马杜拉糖 (3)无糖;(4)木糖,阿拉伯糖 3. 磷酸类脂的成分分析 4. 枝菌酸的分析 5. 醌类的分析 6. 气相色谱
种:微生物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 大群表型特征(形态和生理方面)高度相似、 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 别的菌株的总称。
16
微生物的命名法
• 1.2 变种(Variety)

变种:一个微生物的种的某种特性已起了 明显的变化,这种特性的改变是与过去人 们在自然界中分离获得的菌种所描述的特 性相比较而确定的,而且这种变异的特性 又是比较稳定的,这种变异的菌株称为变 种。
1.4 种的分类地位举例
10
微生物的命名法
名称为两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区性的俗名(common name) 学名(scientific name):国际通用
大众化,简明,不确切,易重复

拉丁词;斜体;手写时下加下划线
11
1.1.1 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采用植物命名法则; 目前已广泛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分类;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aus)于1753年创 立;

4

生物学上的分类按照自然分类法,根据外 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确定亲缘关 系;
微生物种类繁多,不能完全按照亲缘关系 进行分类; 目前分类系统中较多人为因素。

5



1.4 现存的分类系统 克拉西里尼科夫氏分类系统; 伯杰氏分类系统(Bergey); 普雷沃氏分类系统(Prevot)。
目前尚无法统一,导致微生物分类有很大 的人为性和暂时性。
6
7
1.1 7级分类单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or Division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8
1.2 种的概念: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19
菌株的特性:
(1)菌株实为一个物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客观反映;
(2)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3)菌株与克隆的概念相同; (4)不同菌株间,不作为鉴定用的小性状不同; (5)遗传性型的标志,变异后为新菌株; (6)菌种后应标以菌株名称;
20

1.6 群(Group or Series) 两个不同种的微生物之间一些介于两种 菌种之间的过度类型,在亲缘关系上比较 相近的一些菌种。
种: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 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 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9
微生物的命名法 1.3 新种: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 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学
发表文章时,确定为新种,在学名后加sp.nov (species nova)或nov.sp。
(2)列出相似度矩阵 每两个菌株配对,计算相关系数,填入相似度矩阵 中,按高低重新排列 (3)将矩阵图转化为树状谱 表元或表观群,不能作严格分类单元
51
52
1.
经典分类法:将形态、结构特征作为初 步特征,再比较生理、生化特征,采用 双歧法整理结果,进行分类。 数值分类法:根据数量特征进行分类, 可根据50~60个或100以上,用电脑进行 计算统计。 遗传分类法:主要依据GC含量及DNA 杂交试样为依据

40
(一)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 微生物能否利用一些有机化合物或无 机化合物作为分类依据,测定不同微生物 利用不同碳源和氮源的能力。 (二)代谢产物的特殊性 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机能不同。
41
(三)生活环境的适应特殊性 生长适应的温度范围,呼吸的类型, 生长速度以及环境耐受能力。 (四)抗原构造的特异性 血清反应
2
(一)微生物的分类问题 1.1 研究微生物分类的意义


研究微生物进化和发展的规律,明确它们 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获得一个比较科学 的分类系统。 借助微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菌种鉴定
3

1.2 微生物分类存在的障碍 微生物结构微小简单; 微生物容易变异;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难研究地理 分布。
45
分类依据
原理:根据DNA解链的可逆性和碱基配对的专一性。 若同源性70%以上为种的水平,20%以上可能是属的水平
46
分类依据
优点: (1)普遍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2)生理功能稳定且重要 (3)含量高,易提取 (4)编码基因稳定 (5)序列保守 (6)相对分子量适中
47
4. 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
1.
49
2000年前由Adanson(植物学家)提出 与电子计算机联系紧密,又称电子计算机分类学 OUT(操作分类单元): 待研究的菌株和有关典型 菌种的菌株 相关系统Ssm(简单匹配相关系统): 以被研究菌株 间共同特征的相关性为基础 特点:至少50个特征,越多越好
50
步骤:
(1)计算两菌株间的相关系数 a+d Ssm= a+b+c+d a Sj= a+b+c
如:Escherichia coli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学名时,后面可将属名缩写成 一至三个字母。 如:E.coli
13

1.1.3 名称不确定
只提到属,不提那一个具体的种,属名后 加Sp. or Spp. Sp.表示单数, Spp.表示复数。
14
微生物的命名法
15

1.1 种(Species)
1925年第二版
1930年第三版
1957年第七版
1974年第八版
1934年第四版
1939年第五版
1994年第九版
23
微生物形态 生理特性 抗原特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

24
(一)个体形态特征 1.1 鉴别细菌 菌体细胞的性状、大小及排列特点; 菌体有无运动性,鞭毛的数量和着生部位; 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位置; 有无荚膜; 内含物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革兰氏染色反应;
25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26
1. 球菌(coccus)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27
28
29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轴丝形成 形成前芽孢 前芽孢隔膜形成 前芽孢发育成熟 芽孢形成
芽孢囊裂解
30
1.1.4 有无荚膜;
31
32
33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1min。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21
(一)Bergey氏分类系统纲要 1. 《伯杰氏手册》简介
建立一个于与动、植物同等位置的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把许多具 有细胞形态,但核结构不完整,细胞结 构也与真核生物的细胞不相同的低等有 机体都归属于这一界。
22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1923年第一版 1948年第六版

42
五 生活史 六 寄生特异性 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寄生的对象是有选择 的,具有特异性。

43
(一)经典的鉴定指标
(1)形态特征:大小,排列,分化,结构,染色等
(2)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长的物理环境(酸碱 度,温湿度),菌落,菌苔,液体 培养特征。 (3)代谢特征: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方式。如:I.M.Vit (4)化学组成特征:细胞主要特征性化学成分的鉴定 如:细胞壁成分、细胞内含物 (5)抗原特征:抗原成为化学组成的一个特殊方面,微 生 物具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抗原。 (6)生态特征: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自然界的分布、致 病性等
17
1.3 亚种或小种(subspecies, subsp, ssp):
指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 的种,有时称小种。
18
1.4 型(form): 一般特性很难加以区分,某种特殊的特 性可以区分。 如:结核菌的人型、牛型、禽型。
1.5 菌株或品系(strain):
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差异较小,但有时这种差异很重要 论文中要说明菌株类型
2.
3.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