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古诗两首》(1)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22 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要点重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宋代诗人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
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
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教案
22古诗两首教案《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材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
前两句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
后两句是进一步地告诫儿子,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这首诗告诉人们,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哲理性较强的诗,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理解诗意,明白诗中蕴含的道理,还要让学生感受诗歌文字与意境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课力求落实以下理念:以读促悟,营造诗歌氛围;拓展积累,引导想象,丰富诗歌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思路: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实以上的教学理念,本课努力设计出一节诗的课堂,全课主要分为三个版块:(1)走近陆游,导入新课。
通过读陆游的诗,走近爱国的陆游,再导入他关爱孩子,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2)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提供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细读品味,赏读古诗。
以这首诗为本,扩散开去,用更多的诗句等帮助学生感受诗意,体会哲理,使这首简短的诗变得丰富起来,并教会学生学诗的方法,让其在自主的感悟中享受学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走近陆游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一定会背诵许多古诗,能给大家背一两首你喜欢的吗?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这几天,老师读到一位诗人的诗作,摘抄了几句,想和大家一起欣赏出示陆游的名句,师生一起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1、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
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介绍陆游,然后补充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情况,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
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设计思路读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读诗能使人灵秀。
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
小学语文:22、《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22 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这两首都是哲理诗。
可以采用“三读”的方法。
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
1、会读。
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读懂。
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
3、读通。
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
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
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
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南宋)
古人/学问/ /无遗力,
少壮/工夫/ /老始成。
纸上/得来/ /终觉浅,
绝知/此事/ /要躬行。
保留。
古人学问无遗力, 无遗力:用尽全部力量。 少壮工夫老始成。
时间。 才。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 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 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 时才能有所成就。
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一丝不苟
、孜孜不倦 的精神;持②之一以个既恒有
,
又有
书本的人知,识才是真正有学实问践的经人。验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
是 古人学问无;说遗明力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 是 少壮工夫。老与始“实成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
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你会区分“工夫”和“功夫”的不同用法吗?
因为。 流动的水。
要问这池塘里的水 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 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 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 水。
整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借半 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 体会。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 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 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yÙ
冬夜读书示子聿
指示、训示、教育。
南宋·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南宋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诗词全集《剑南诗 稿》共八十五卷,收录诗词九千三 百多首。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 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诗篇大多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激情和 昂扬的战斗气息,在思想上、艺术 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 “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 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 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 诗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_苏教版 (共16张PPT)
【诗句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 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 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 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 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 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 不凡的真知灼见。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山阴人。12岁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 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 成就为最。
【读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句诗并说说带 点字的意思。
示:教导。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自由朗读古诗,说说全诗的意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解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 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 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 践。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句诗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 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 自实践才行。
【记一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交流自学情况
(1)第一个要求,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全诗,指读)
(2)理解一、二句诗意
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
补充: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澈透明。“徘徊”是什么意思?
诗中指谁在哪儿来回地走?
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吗?
好美的景致呀!真让人喜欢。读好这首诗?
三、解诗题
诗句的意思也理解了,那么,我们这首《观塘有感》也学完了(师强调“观塘有感”),“观书有感”
师:可是我们刚才一直在欣赏诗中描绘的方塘美景呀!这诗中可一个书字也没有,怎么能叫“观书有感”呢?
理解:观书:读书,也就是作者读书之后的感想。
这方塘美景与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1、讨论: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冬夜”——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
②“示”——指示、训示。
③“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2、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指导读好诗题。
3、启发谈话:
在冬日寒冷的夜晚,陆游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冷气逼人,他却浑然不顾,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一气呵成写下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我们学的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教
学
环
节
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熟读古诗。
②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③教师激励:会读诗的同学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让人听着感觉舒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④再次听读检查。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熟读成诵以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而理解古诗就要先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全诗的主旨。(出示全诗,点击关键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new)
22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能解释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意境的优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明白从读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两课时1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①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谁?]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②读了这两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名言?]4诗意: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1知识点详解2①书籍资料浩如烟海,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在年轻时就要肯下工夫,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轻易成功。
这两句可以让我们想到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悬梁刺股的苏秦、孙敬……3②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深刻地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启示我们,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5[③这两句只是在写方塘吗?]诗意: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似的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观书有感,诗人有何感想?]诗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一诵读古诗,导入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积累了哪些?请同学们先来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5③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
22、冬夜读书示子聿设计意图:习作教学、古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一直令我头疼,所以我想先试开一节古诗公开课,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古诗教学的方法。
《冬夜读书示子聿》切中明理,诗中的“老”和“少”形成对比。
突出做学问的艰辛不易,“知”和“行”形成对比,体现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与“行”,两个对比,互为补充,把道理说的真切透彻。
古诗教学重在读中悟,如果逐字逐字地翻译,会破坏古诗的语言魅力。
所以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读通、读懂、读好。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1个生字“聿”,能解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并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全诗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内涵,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读书要从小开始努力和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个课时一、谈话导入,知诗人1、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位爱国诗人,谁还记得?通过之前的学习,谁来谈谈你对陆游的认识。
3、过渡: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知诗人是古诗学习的前提)二、解诗题二、解诗题1、齐读课题,教学“聿”聿是哪些生字的一部分?(津、律、建,肆等)解释子聿是人名,是陆游的小儿子2、解诗题回顾《示儿》中示字的意思,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示子的意思:指示、教导、教育、训斥3、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课题的意思,再次让学生读课题。
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陆游用冬夜读书时触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4、你脑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插图)结合课题和文中的插图,你脑海中仿佛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小结: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陆游在书桌前教导子聿。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观书有感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观书有感苏教版传授内容:(苏教版六上第22课)《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倘佯。
问渠哪得清这样?为有源头活水来。
传授目标:1.能正确、娴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风景,明白活水敷衍方塘的重要性。
3.明白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明白不断念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本性化的审美情趣。
传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风景,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传授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标题的干系,明白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明白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预习积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一本书像一艘船,领导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穷广阔的海洋——凯勒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凡念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念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传授历程:一、课前交流交流念书名言。
二、课题导入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下面看看写了什么感想和怎么写感想的?三、吟诵,相机理解字词1.自学,要求做到:凡念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2.检读。
读正确、通畅,读出节拍。
检读正确:相机理解与写字:鉴,西席范写,学生描红,一学生上黑板临写。
检读节拍:相机理解倘佯。
(古诗有声律美,存眷声调,读起来就抑扬抑扬;相机点拨古诗的韵味“压韵”,再读。
)四、理解这首诗,吟诵这首诗,领会诗歌意境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展开传授:标题写观书有感,我们却没有找到一本书,却看到了——一方塘。
这是怎样的一方塘?——清。
请学生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池塘?在诗中圈出一个能概括池塘特点的字。
预设:“方”“清”……辨析:哪个最适当。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无遗力”“老始成”“躬行”“鉴”“徘徊”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及插图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诗人对读书的感想,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1.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2.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意境,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看图、想象、讨论、交流、吟诵、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古诗意思从而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借助拓展练习,训练学生读写结合、模仿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及诗人相关资料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背诵古诗导入1.导入:大家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习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请同学们背诵一首自己最喜爱的古诗。
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习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利用所学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生无限热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 (1)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中关键字“示、无遗力、始、终、绝知、躬行”等词的意思,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理解题意。
1、古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内涵深刻,蕴藏了许多艺术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
今天要学习的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一首古诗,乃是压轴之作,在学习之前先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一些诗句。
2得高,才能看得远。
也指追求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努力。
)3理?(全面观察,客观分析。
用一句俗语说,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像这样表面讲的是一件事、一处风景,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的诗,叫作哲理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哲理诗。
5、【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
指名读“聿”这子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一起读读他的名字。
指名读诗题,齐读。
6、这“示”字是启示、教导的意思。
谁能说说诗的题目了告诉我们什么?(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
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7、看看,通过读诗题,我们就知道了时间、人物、事件这些信息,诗题可谓高度凝练概括。
8、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诗题9、学习古诗,一定要琢磨诗题,它有时可以告诉我们很多。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诗人陆游的文字回到多年前那个寒冷而又温暖的冬夜,倾听一位父亲的读书感悟。
二、渲染情境,读出诗韵。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打开书162页,先来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2、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陆游74岁时,在一个寒冷的冬晚,乐此不疲地研读诗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2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学会运用古诗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情趣。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古诗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内容准确。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诗的意境。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代入诗人的角色,体验诗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等易混淆的部分。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分析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意象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使之能够独立分析、评价古诗的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学会用古诗传递美好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进入六年级上册阶段,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尚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精选优质PPT课件 苏教版
读第二句诗,理解“终”“绝 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句诗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 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 自实践才行。
【记一记】
示:教导。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 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 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 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 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 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 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句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 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 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 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 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 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 不凡的真知灼见。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 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 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 诗人陆游的诗呢?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山阴人。12岁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 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 成就为最。
【读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六班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设计思路《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班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训练儿子子聿:做学问肯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学问,又有实践阅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本诗的教学有三大版块组成:一是诵读积累;二是感悟领略了并有所体会;三是拓展延长。
采纳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同学经受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终引导同学探讨陆游为什么要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读书是怎样地不遗余力?在争论中,同学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解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详细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学问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指导同学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关心同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四、教学难点:领悟学问和实践的关系,明的确践的重要性。
五、教学预备:《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法作品、投影仪、《悬梁刺股》Flash六、教学过程(一)﹑轻松谈话,奇妙揭题。
今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它是顾老师的一个同学写的,几年前,这个同学就特殊喜爱观赏字帖,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特别难看。
有一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恍然大悟,从今,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就能写出今日这样的作品呢!1.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有这么奇妙吗?赶快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一星期( 工夫),不仅学会了跳绳, 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个。 2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功夫)。 3 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 工夫 玩吧! 4 李小龙的中国(功夫 ),世界闻名。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 。 “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陆游
始:才。
诗句理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拓展延伸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这首诗告诉我们: 要在青少年时及早努力,
不要耽误时机,以致老大无成,空自后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观 书 有 感
朱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解说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 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 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 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 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小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 定要有 孜孜不倦 、 持之以恒 的 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
……
成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不遗余力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陆游
到底、毕 竟、终究
书本知识。
有限,肤浅。 躬:亲自。 躬行:亲自 实践。
绝:极, 最。 绝知:深 入透彻地 理解。
◆[诗歌大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 朗读诗歌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 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 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 智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开 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 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 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练习: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 上吗?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 。 所写: 不识庐山真面目,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 如诗中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这正是: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无花空折枝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 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正是 : , 。
自己的心智 的读书体会。他用那池水清澈的方塘来比喻__ 书中的内容 。 _ ,用“天光、云影”来比喻_______________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才能使 说明只有__________________ 心智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因此,这是一首____________ 借景喻理 的诗 。
朗读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gōng fu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学习。 诗中指做学 问的意思。
陆游
不遗余力、 竭尽全力、 全力以赴……
浙江慈溪市海茂电子有限公司于 _____________ 1998年创立,由于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 术和设备,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严 _____ 格质量管理。只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就 ________ 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很大成功,年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并仍不断发展。 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 在这篇文章里“源头活水”是 什么? “清如许”指什么?
……
雪光读书;车胤家 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 书。 韦: 熟牛皮;韦编: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 联起来;孔子为读 《周易》而多次翻断 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 子。
陆游
青少年 时代。
少壮 少壮工夫老始成。
(做事)所 耗费的时间 。
冬夜读书示子聿
我选择,我快乐
工 夫
功 夫
1 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
读准字音
yù jiàn pái huái
子聿
鉴
徘徊
yÙ
冬夜读书示子聿
示:指示、训示、教育
子聿:指陆游的小儿子。
南宋·陆游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 学家、爱国诗人。12岁能诗文,一生笔耕 不辍,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 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 以诗的成就为最。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古诗小结
《冬夜读书示子聿》写的是诗人陆游用 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做学问一 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 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 有学问的人。
有关实践的名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熹 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 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歌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4、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 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 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 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 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古诗总结: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 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需要不断读 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 更加敏锐。
陆游
遗:保留。 无遗力:用 出全部力量, 一点也不保 留
车胤囊萤
古 人 学 孙康映雪 问 无 遗 力
牛角挂书
匡衡 凿壁借光
李密
苏秦悬梁
孙敬刺股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孙康家贫,冬夜映
悬梁刺股 (孙敬 苏秦) 囊萤映雪(车胤yì n 孙康) 凿壁借光(匡衡) 闻鸡起舞(祖逖tì) 牛角挂书(李密) 韦编三绝(孔丘) 程门立雪(杨时)
习澄 ( 写 新明 借 了 知, 景 作 识就 喻 者 ,要 理 微 才不 ) 妙 能断 。 难 达读 暗 言 到书 喻 的 新。 人 读 境不 的 书 界断 心 感 。学 灵 受
• • 这 首 诗 表 面 描 写 景 物 , 实 际
中 心 思 想
源头活水
• 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 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 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鉴 : 镜子。 徘徊:来回闪动。 渠 :方塘。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诗歌大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 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 水塘,不停地闪动。
诗句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外链接
纸上谈兵
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议论军事,头头 是道,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当时不少人都夸 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可是 赵括并没放在心上。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去长平抵挡。廉颇 采取修筑工事坚持防守的方法,使秦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 这时秦国使用了反奸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挑拨赵 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召回了廉颇,派赵括去代替他 的职务。 赵括一上任就轻率地改变了战术,在秦军的引诱下,出 兵迎战,结果几十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平日熟读兵法的 赵括这时毫无办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带着军队拼 死突围。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人全军覆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持之以恒
• 1.《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做学问 持之以恒 的精神,一 一定要有孜孜不 倦 、 个既有书本知识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 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个道理让我想到 朱熹 说的一句名言 了________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_ • ____________ 。 2.《观书有感》用__ 暗喻 _ 的表达手法写出了作者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教育家、哲学家,是 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 又一位大思想家。他的一
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诗用鲜明的形 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 含蓄,具有哲理。
• 朗读诗歌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人有哪些呢?
少壮工夫老始成:
曹雪芹 《红楼梦》 10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司马迁 《史记》 13年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30年 李时珍 《本草纲目》 30年 谈迁 《国榷》 被盗 30多年 马克思 《资本论》 40年 郦道元 《水经注》 一生
借景喻理、借物明理的诗
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