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愈来愈严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犯罪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行为心理等多个方面。
为了防止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干预。
首先,家庭教育是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因素。
由于父母亲工作外出,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其心理健康和社会价值观念难以得到良好的培养。
因此,农村家庭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心,通过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爱,陪伴和培养他们,以及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其次,农村学校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场所。
校方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并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留守儿童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校方还要统筹协调亲师合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三,农村社会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
农村社区应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途径,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城乡接合的支持和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融入社区生活,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降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不无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控制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各个方面的合作,实现广泛的参与和全民的行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村人口的向城镇流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在农村成长,而不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状态的特殊性,容易受到犯罪问题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犯罪倾向。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关系较为疏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导致他们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较大,家庭教育和社会监管不到位,缺少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行为模范,容易受到不良习气和社会不良影响的诱导和引导。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强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和引导作用。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关心,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还可以通过设立父母专项培训班,让父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加强社会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活动,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活动和专题讲座,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危害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加强社会监管。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机制和制度,加大对他们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全和身心健康。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注,提供适当的精神和物质支持,降低他们走向犯罪的概率。
加强社区警示力量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干预不良行为。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资助和教育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受到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大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原籍,由此便衍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其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影响。
留守的青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及思想认识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异常。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道德状况,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目前社会各界给予了农村留守儿童高度的关注,然而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置在原籍的,未能在正常家庭结构下成长的农村未成年子女。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并非单指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而是广义上的犯罪,包含因未成年人未达到法定年龄而刑法认为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2004年公安部调查显示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及情感上的交流,导致了部分儿童心理产生了问题,同时又受到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不良思想与文化的冲击,逐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据一份调查显示,广西宾阳县2004年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共46人,其中农村未成年人刑事犯1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10,(6):13-16.罪31人,占全县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67.3%。
浙江省苍南县破获了一个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的“五街帮”犯罪团伙,涉案300余起,其中包括绑架、抢劫、强奸、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陷入不良社会环境,甚至出现犯罪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表现1. 肇事肇祸。
由于长期缺乏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缺乏遵守道德和规则的意识,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发生冲突和矛盾,甚至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2. 迷恋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攻击性、侵犯性行为。
3. 早恋堕胎。
长期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情感支持,容易陷入早恋,甚至导致未成年怀孕和堕胎事件。
4. 受骗上当。
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辨识能力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传销组织和网络诈骗的侵害,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受到身体伤害。
1. 家庭缺席。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甚至丧失家庭安全感。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3. 社会封闭性。
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相对封闭,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社交和沟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心理压力大。
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生活,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交流,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1.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帮助父母提高育儿水平,减少家庭矛盾,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2. 完善教育体系。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配备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
4. 增加社会关爱。
社会应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通过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生活扶持等服务。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是指那些在农村地区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被迫独自生活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犯罪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农村地区十分普遍,给留守儿童本身、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隐患与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进行浅析。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对于其犯罪倾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通常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关爱,导致孩子们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中。
他们容易被负面的社会影响所引导,很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留守儿童可能经常面临生活上的困难与挑战,缺少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容易产生一种叛逆心理,从而采取不良行为来寻求关注与满足自身需求。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是导致其犯罪现象的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通常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培养。
他们的学习成绩经常较为落后,对未来的发展缺乏实际的规划与目标。
缺乏教育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陷入误入歧途的境地。
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在农村地区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一方面面临的是家庭的物质困境,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差距与歧视,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留守儿童选择犯罪的可能性。
如果社会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支持去改变留守儿童的命运,他们很容易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通过增加农村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社会应加大对家庭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也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予以保护,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是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问题。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被迫留守在家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
这种“留守儿童”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面临诸多困境,其中犯罪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压力等方面,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和现状。
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无疑是直接导致其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长期的孤独和无助也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十分低下,缺乏关注和照顾,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恶感,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同龄人、老师等形成敌对态度,极易陷入攀比、逞强、抢劫、偷盗等不良行为。
除了家庭背景,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都相对不足,这使得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缺乏家庭监督,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也受限,他们易受到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也为其犯罪行为埋下了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也是其易犯罪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内心充满着无尽的焦虑和恐惧,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他们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往往没有正确的应对方式,容易产生极端和暴力的行为。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应当重视对孩子的关爱和监督,尽可能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造成了严重影响。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他们由于生活环境的单一、监护不足等原因,往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展开探讨。
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缺乏关爱和监护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关爱和监护。
在没有监护人的陪伴下,留守儿童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恶作剧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压力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主要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来承担。
但是由于老年人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陈旧,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基于以上成因,针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促进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减少父母长期外出的现象。
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意识和教育水平,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体系。
二、加强学校教育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二家庭,应该更加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组织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教育辅导等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度过空闲时间,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四、完善法律保护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制度,加大对性侵、虐待等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惩治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监护,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2、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等财产型犯罪较为突出。
3、犯罪年龄低龄化不少留守儿童在 14 岁以下就开始有违法犯罪行为,且初次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
4、团伙犯罪增多留守儿童往往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引导,容易在同龄人中寻找归属感,从而形成犯罪团伙。
二、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和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3、社会关爱不够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4、自身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导致他们通过违法犯罪来寻求刺激或发泄情绪。
三、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影响1、对个人的影响留守儿童一旦违法犯罪,将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学业中断、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
2、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3、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返乡期间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农村留守少年的犯罪特征
各类案件占比情况
03
暴力犯罪占比较高
侵财犯罪较为突出
其他类型犯罪不容忽视
由于农村留守少年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 部分少年容易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因 此暴力犯罪在农村留守少年犯罪中占比较 高。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部分农 村留守少年存在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思 想,因此侵财犯罪如盗窃、诈骗等也较为 突出。
农村留守少年的犯罪特征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2-04
目录
• 农村留守少年现象概述 • 犯罪特征之一:年龄与性别分布 • 犯罪特征之二:作案手段与类型 • 犯罪特征之三:时间地点选择偏好
目录
• 犯罪特征之四:团伙化倾向明显 • 心理特征及社会影响因素剖析
01
农村留守少年现象概述
留守少年定义与背景
和老少边穷地区。
02
分布情况
留守少年面临主要问题
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少年的学 习缺乏有效监督和指导,导致学习成绩 普遍较差,辍学率较高。
心理问题
留守少年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 。
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少年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 能力,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
年龄与性别对犯罪影响
年龄越小,留守少年犯罪的危害性越大 ,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我控
制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女性留守少年在犯罪中更容易成为受害 者,被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需
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男性留守少年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和攻 击行为,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和危害性 。
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留守少年,需要 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教育措施,以降低犯 罪率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未成年人。
近年来,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现状及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其犯罪的有效措施。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与现状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在我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统计,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往往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其中,以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最为常见。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往往存在缺失或失能的问题。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监管;离异家庭则使孩子承受着家庭破裂的心理压力。
这些因素使得留守未成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学校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和心理辅导。
同时,学校周边环境复杂,易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同时,城市中的一些不良文化、网络游戏等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家庭方面:父母应尽量留在孩子身边,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监管。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应委托有责任感、有爱的亲友或专业机构照顾孩子。
同时,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及时给予引导和教育。
2. 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儿童,其中一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犯罪行为。
这一现象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引发了人们对留守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缺失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往往存在缺陷,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存在不足,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导致孩子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不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一些不良青年团伙的拉拢和诱导,也使得一些孩子陷入犯罪的泥潭。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其自身成长产生严重影响。
犯罪行为会使其失去信任、友谊和尊严,给其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同时,犯罪记录也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对家庭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
家庭成员的失望、痛苦和愤怒会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同时,为了挽救孩子,家庭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代价。
3. 对社会的影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犯罪行为也会降低社会信任度,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四、应对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尽量留在孩子身边,给予关爱和引导。
对于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形成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
长此以往,儿童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关注度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度不足,缺乏关爱和帮扶措施,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犯罪。
3. 社会环境恶劣: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贫困环境中,受教育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类型1. 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由于长期缺乏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在不良环境中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
2. 暴力行为犯罪:长期处于缺乏父母监管的环境中,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甚至参与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
3. 不良行为犯罪:长期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吸烟、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治措施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包括提供心理辅导、教育资助和爱心关怀等服务。
2. 家庭教育加强: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快回到家庭,亲自教育和关爱孩子。
3. 增加社会关爱力度:通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
4.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远离违法犯罪。
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分析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犯罪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问题日益凸显。
这群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时间独自留守的孩子,常常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包括犯罪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存在,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社会问题的产物。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留守儿童和青少年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心理成长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空缺和缺失。
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教育指导,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此外,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往往在同龄人中感到孤立和沉寂,容易陷入不良的社会群体,受到犯罪团伙的勾引和利用。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状况也成为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在城市工作,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大多依靠祖辈或他人照料,缺乏正规的教育与培养。
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灵成长和价值观念的塑造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走上犯罪的歧途。
第三,经济困难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诱因。
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导致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
他们常常缺少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满足感,不惜违法犯罪,以获取快速的经济回报。
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外部原因。
农村社会结构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服务不健全,社会治安不稳定,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和侵害,增加了犯罪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关爱体系,增加家庭温暖和教育指导。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加强对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问题和治理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问题和治理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他们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则被迫留在了农村。
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诸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进而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犯罪行为。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犯罪的类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背后的原因,如家庭教育缺失、社会环境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治理对策,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期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发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关注,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现状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和趋势。
从犯罪类型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涉及的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侵犯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犯罪上。
这些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管,容易形成孤僻、叛逆的性格,进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敌意。
同时,一些留守儿童还可能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生存压力,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留守儿童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遭受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支持的不足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犯罪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的社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支持。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家庭的照顾和社会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陷入犯罪的漩涡。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犯罪现状1. 心理问题导致犯罪倾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社会环境问题助长犯罪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缺乏社会关爱和监管。
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留守儿童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涉足赌博、盗窃、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缺失也助长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3. 受到他人侵害导致犯罪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留守儿童的孤独和无助,进行性侵犯、拐卖等犯罪行为,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和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解决方案1. 完善监护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政府部门应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辅导和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开展心理疏导和治疗工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预防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沼。
4.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建立留守儿童保护机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应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共同建立留守儿童保护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留在家乡,缺乏有效监护的未成年人。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爱是导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使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引导,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缺陷,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导致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留守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其犯罪行为。
四、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应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关爱。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 改善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4. 提供支持与帮助: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减少其犯罪的可能性。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外打工,导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缺乏监督和关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通常由年迈的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他们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家庭关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侵害。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留守儿童的孤独和脆弱心理,对他们进行传销、诈骗等不法活动,导致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监督和关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成为犯罪的易发人群。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家庭关爱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与此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对自身行为和情绪的认识能力较弱,容易陷入错误的行为抉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欺凌和诱导,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教育,一些留守儿童对社会的认识和规则意识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成为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督。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组织开展各类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教育资源。
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关于留守儿童引发的犯罪问题分析
犯罪增多,呈低龄化趋势近几年来,留守少年儿童犯罪有增多趋势,16岁到18岁阶段少年犯罪占总案件的比例,2008年为10%,2009年为13%,2010年达到17%。
参与违法犯罪留守少年儿童常常出入游戏厅、网吧、赌博场所等,多有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恶习,在物质利益驱使下,他们往往为满足钱财欲望盗窃、抢夺他人财物,一旦遇到反抗,就会诉诸暴力。
一些留守儿童10岁至12岁开始出现逃学、好争斗、小偷小摸等行为,随着辍学后走上社会,逐渐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13岁左右就会实施违法犯罪活动,17岁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
总体上看,留守少年儿童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实施违法犯罪的留守少年儿童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居多,法纪意识差,多为“法盲”。
办案民警说,一些留守儿童认为只有杀人放火属于犯法,却把盗窃、抢劫、强奸等行为当做简单的犯错误,并没有意识到其后果有多严重。
缺乏管教,过早流入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三道“安全网”,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往往处于“家里管不住、村里没人管、学校没法管”的状态。
2009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处于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
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审判长欧阳文说,“隔代教育”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却大多忽略沟通交流,孩子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这对其成长是很不利的。
[page]农村地区学校受办学条件、思想意识、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教学工作能开展好就算不错了,很难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
走上社会之后,留守儿童受到的各种诱惑大大增加。
目前不少乡镇都开设有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
在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未成年人接触不健康内容的机会增多,很容易受迷惑和误导,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以法保障,构建保护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教育、监护制度与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
留守儿童儿童犯罪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儿童犯罪调研报告留守儿童儿童犯罪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儿童犯罪问题,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其犯罪情况、犯罪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10个留守儿童的个别访谈。
三、调查结果1. 留守儿童犯罪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发生各类儿童犯罪现象,尤其以盗窃、斗殴和非法集会等为主要表现。
其中,52%的留守儿童有过盗窃行为的经历,35%的留守儿童曾参与过斗殴,还有25%的留守儿童参与过非法集会。
同时,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犯罪率高于女性。
2. 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监护和教育: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合适的监护和教育,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2)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缺乏应有的安全感,这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倾向,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3)社会认同感缺失: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社会认同,留守儿童往往感到孤独无助,这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恶劣环境和不良同伴的影响,从而陷入犯罪的圈子。
3. 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措施为了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几个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监护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4)加强社会支持和关爱: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组织相关活动,提供关爱和正能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系和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
史雨蒙(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摘要:许多留守少年家在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后,成为迷途的羔羊。
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父母远离家乡,导致不少孩子的情感变得脆弱,对衣食住行照料不周让孩子情感荒漠化;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导致他们缺少亲情关怀,还有社会关照链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为他们日后成长埋下悲剧的种子。
如果处理失当,留守儿童问题或将成为社会重大隐患。
关键词:留守儿童;犯罪;防治措施1 概述留守儿童1.1 留守儿童的概念中国经济的发展促生了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而由于户籍以及入学等条件的约束,许多务工者只能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the“left-behind”children)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1.2 留守儿童的规模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
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2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象2.1 留守儿童犯罪趋势据《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1》披露,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为2.78亿,其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就有5800万,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0%。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最发人深省、并令人震惊的有两个数字:一是留守儿童5800万;二是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70%。
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而衍生出的一个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导致后患无穷。
2.2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一是家庭亲情缺失。
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农村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一般将孩子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中,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履行监护职责,部分单亲、再婚家庭甚至对孩子放手不管。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留儿童完不成学业,得不到很好地教育,以致过早辍学而流入社
会。
二是学校教育缺陷。
由于大部分学校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法制教育、道德培养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农村留守儿童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心理防线脆弱,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一不小心便走入极端,甚至引发刑事犯罪。
三是社区疏于管教。
由于受组织建设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村社区在留守儿童管理教育方面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留守儿童在农村社区里基本上是“散养”,农村又缺乏健康的娱乐活动,闲散在家、无所事事的留守儿童即容易脱离社会的管教。
2.3 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一是犯罪的暴力性。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艰苦,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富起来,贫富差距拉大,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以满足钱财欲望为主,因此,财产型犯罪较多,且暴力化倾向明显。
二是激情犯罪占重要比例。
留守儿童缺乏对事物应有的分辨能力,同时又处在盲目模仿、心理因素极不稳定这一特殊的生长发育期,一时兴起,便实施犯罪行为。
三是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由于留守儿童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而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3 控制和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对
策建议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直接源自农民工问题,而农民工的产生是我国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模式。
农村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因此,作为农民工问题副产品而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应实行综合治理,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使他们真正得到关心、爱护教育。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沟通工作。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闸门,农民工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在从有利于孩子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监护人;及时充分地保持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努力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是学校应更加注重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教育。
学校教育好坏直接决定着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成败。
学校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问题留守儿童更要关心爱护,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及时帮教,促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三是实行有效的司法预防。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羁押、预审、起诉、审判、辩护、管教“一条龙”工作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及侵扰学校、学生的案件和教唆、胁迫、引诱农村留守儿童的违
法犯罪活动;加强和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遵照党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侧重于教育,着眼于感化,立足于挽救,特别是在案件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司法保护;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留守儿童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共同帮教,重点做好对后进留守儿童、轻微违法犯罪留守儿童的教育挽救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的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是全社会的事。
因此,我们应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并充分发挥政府及各社会组织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参考文献:[1]赵丽.《8岁留守女童遭性侵后称“我没爸”其父当场自杀》.法制日报. [2]张宁.《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70%》.201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