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陶行知思想的教学做合一图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陶行知思想的教学

做合一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谈谈陶行知思想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教育家,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是南京晓庄学院的开创人。他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贫穷艰苦的农村建立了晓庄学院。为当时许许多多的下层人民带去了知识,带去了希望。作为晓庄的一份子,我觉得无比自豪,更觉得自己身上有一份责任要传承陶行知思想,并且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我想谈谈我对陶行知思想的一些看法。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我们处处均应以“做”为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但不是只剩下一个“做”字,把“教学做合一”理解为只有实践是一种曲解,“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在水里学,水里教。否则,教自教,学自学,那么肯定教不会也学不成。

我们不得不承认陶行知思想的先进性,前瞻性。因为他的教育思想可以说到现在还是中国教育的目标。他的教育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是与时俱进的。纵观我们现今的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之一。学校学的知识与工作实际有差距,理论与实践有距离。很多大学生都感慨大学四年学的还不如工作一年获得的多。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

的教育没有把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方面,老师按照书本教,可能他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没有遇到过实际中的问题,很难对学生传授实际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更是处在象牙塔中,很难实际接触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那个领域。只是在大四实习时得到锻炼的机会。但是这对我们来说是远远不能应付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的。所以我觉得陶行知思想的精髓对我们来说是很受益的,我们要明白书也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既然生活教育的“做”要使用多种工具达到改造生活的目的,书便是需要而又不唯一的一种工具。我们一定要把书读活了,千万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我希望我们能秉承陶行知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一、在做中教,教育方法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三、教学做合一,教与学互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传承。

令人可喜的是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就比如我们学校,专业是小学教育的我们每一年都有去小学见习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向那些经验丰富的一线小学教师学习请教,与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相处,学着怎么教他们,管他们,怎样和他们交流沟通,做好朋友。你会发现,原来书本上的那些理论都是与实际相关的。很多小学生的行为都是有他的原因的。就好像我遇到的低年级生,他们非常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总会来告诉我这个同学怎么了,那个同学怎么了。在没学教育心理学时我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可是后来学到了这方面知识,我就懂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说6~8岁的小

孩处于权威阶段,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他们单方面的遵守权威。而老师在他们眼里就是权威,所以总会跟你“打小报告”,希望由你这个“权威”去评判。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似乎也更加能懂得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真正内涵。

有人曾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书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所以我希望每个师范生都能研读一下他的作品。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真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也很感激很欣慰我们学校能为我们开设这一节课,有这么好的老师引导我们了解陶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