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
李清照的诗词内涵
李清照的诗词内涵李清照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女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笔触,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以女性视角为主线,将个人情感与生活琐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在她的词中,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如梦令》中,她以“溪亭日暮”为背景,勾勒出一幅与爱人共游的溪边日暮图。
“沉醉不知归路”展现了词人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展现了她与爱人的亲密和欢乐。
这首《如梦令》是在她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之后所写。
李清照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离别之情也是李清照词中的重要主题。
在《醉花阴》中,她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无法与爱人团聚的离别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和浓云,还有那燃烧的瑞脑香,仿佛一瞬间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幽静而又充满愁绪的境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几句,巧妙地表达了她在重阳佳节时,独守空房的孤独和寂寞。
那份对远方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都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字里行间。
除了爱情和离别,李清照的词中还经常表现出孤独和感时伤事的情感。
在《声声慢》中,她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氛围为主线,描绘了自己凄凉、惨戚的心情。
她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词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生活中的苦闷和无奈,也折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李清照的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她以细腻、感人的笔触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她不仅是个才情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个深刻感悟生活和人性的思想者。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其清丽、豪放、含蓄、真挚而著称,影响深远。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她的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了她对生活、情感、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她在词中多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绘雨夜酒醉的情景,表达了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同时,她对人生的感悟也深刻而真挚,比如《如梦令》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她对人生长久美好的祝愿,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珍视。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体现了她对情感的细腻和真挚。
她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憧憬和痴情,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绘雨夜酒醉的情景,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她对离别和相思的描写也充满了深情和真挚,比如《如梦令》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最后,李清照的词作反映了她对自我情感的表达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她在词中表现出对自我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绘雨夜酒醉的情景,表达了她对自我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同时,她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也贯穿于她的词作之中,比如《如梦令》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她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她对生活、情感、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结李清照的词学思想
总结李清照的词学思想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和散文家。
她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学思想贯穿于她的词作中,表现出了她对于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本文将总结李清照的词学思想,并探讨她对于艺术创作的见解和个人状态的表达。
李清照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诗词创作和散文中。
她以自然和真实为主题,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
她对于人生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感悟。
她认为时间是不可逆转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人的命运则由天意决定。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表达了她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可奈何的态度。
她还在《如梦令》中写道:“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时间的看重和珍惜。
李清照对于爱情的思考也是她词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主张真爱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休言半纸无限情,都把相思栽培。
”这句表达了她对于真爱的追求和珍视。
在《如梦令》的最后几句中,她写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词体现了她对于爱情的复杂和变化的理解。
李清照的词学思想还体现在她对于自然的关注和倾诉上。
她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于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对影成三人,故事又两重。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自己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的描绘。
她还在《如梦令》中写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于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的无奈和悲伤。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学思想总结为对于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她通过对于时间和命运的感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她对于爱情的思考主张真爱是相互的,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她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矛盾和复杂情感。
她的词学思想体现了她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对于艺术创作的见解。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品中充满了她的心情独白和情感抒发。
笔者在阅读李清照的词作品时,深刻感受到她的情感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乡愁等多种感情,下面从几篇典型的词作品入手,来分析李清照的情感。
首先看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中写到了李清照和她的情人的相处,情人不再前来,让李清照心中苦涩。
整首词情感委婉动人,写出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词开头就表达出“愁如何,春去也”的感慨,情感深挚且苦涩,充满了人生的抑郁。
中间提到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反映了她的思绪在回忆过往的美好时,总会不经意的被伤感所影响。
结尾处,“去时终须去,终须去”句显得强调,表达出李清照在爱情的面前,对于情感的无奈和绝望,这首词流露出的情感深处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其次是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和好友的离别之情,墨江的风景,也成为她内心情感的衬托。
李清照以醉心的态度去捕捉朋友留存所有的痕迹,以样样留馀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友情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内心的孤独之感。
这首词中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给人留下深深的感觉,令人更加肃穆的理解了她与友人、自然风光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勾勒出了不可或缺的亲密关系。
最后是一首以乡愁为题材的词:《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对于离开家乡、陌生环境下的酸楚苦涩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她深知离故国之乡、远离亲人亲友难免会有些许失落,但却意识到她只能坚实的向前,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人间。
这样的情感直抵灵魂深处,更加晓畅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
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虽离故乡远离亲人,但是她对于生活的细腻洞悉教人生有所感悟,使人心生由衷的感触。
总的来说,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所给人的情感印象是深沉、缥缈、纯洁的,她通过笔端所描绘的人物命运,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世界。
李 清照词中隐含的情感是什么
李清照词中隐含的情感是什么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珠,她的词作犹如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心灵画卷,承载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要探寻李清照词中隐含的情感,就如同走进一座幽深的花园,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多以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主题,情感基调轻快活泼。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俏皮、无拘无束的少女形象,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那欢快的心情跃然纸上。
此时的李清照,生活无忧无虑,情感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李清照的情感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的婚姻生活,起初甜蜜美满,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相互欣赏。
在这段时光里,她的词作流露出夫妻间的浓情蜜意和相思之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把对丈夫的思念写得缠绵悱恻,那无法排遣的相思之情,如丝如缕,萦绕心头。
但命运的波折接踵而至,北宋的灭亡,金兵的入侵,让李清照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一时期,她的词作中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故土的思念。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深刻地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在乱世中的无奈。
不仅如此,李清照在中年时期还经历了丈夫的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通过一连串的叠词,将内心的孤独、凄凉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失去了挚爱之人,她的世界仿佛陷入了黑暗,情感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对往昔的追忆。
李清照的后期词作,还蕴含着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
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第一篇: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她的词作语言朴素通俗,感情深沉真挚,风格清丽婉约。
李清照的词以表现自我为中心,抒写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在遭遇婚姻困扰之后的愁苦和在承受家国沦丧重创之后的种种深哀巨痛。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思想意蕴李清照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词作语言朴素通俗,感情深沉真挚,风格清丽婉约,得到历代词评家的高度赞赏。
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写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清代沈谦也有这样的赞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就连对李清照颇有微辞的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不得不承认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然而这样一位堪称千古绝唱的女性,这样一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词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在深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人面前,显然是不合流俗的,加之她的晚年又遭遇了丧夫亡国之痛,这些都为她的人生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也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
从她的词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精神的苦闷,内心的寂寞和对自己不幸人生的感叹。
易安词就是一位旷世才女的一曲曲人生悲歌。
一、追求人生价值而不得的苦闷与无奈。
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且以博学名闻朝野,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擅诗文,“工词翰”。
加之李格非思想开明,从不轻视和束缚女性,因此李清照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并生活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之中,而李清照又天姿聪颖,好学上进,因此造就了她的文学才能。
婚后,李清照依然生活在书卷气甚浓的官宦之家。
丈夫赵明诚是太学生,爱好文学,喜欢收藏金石字画,由于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他们在学术上相互勉励、促进。
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
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
《清明》这首词,出自南宋著名作家、词人李清照的笔下,讲述了一个积淀深厚、思想丰富的生活场景,以阐释其人生观念。
李清照把“清明”这个节日视为一种大自然所提供的美好向往,她在词中写到:“淡淡的春色,一横绿的片苔,不依山险,有情就在人间”,用“淡淡的春色”抚慰大自然,“一横绿的片苔”象征着清明的草木,所有的天然之物充满了生机,让繁华的世界温柔了起来。
在这里,李清照做出淡致美好的向往之情,把繁华的都市中抛起一切奢望,将心里狂喜的音乐与芳草之美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天然体验。
词中,李清照描绘了一种洒满阳光的庆典景象:“钟声一回催发秋意,桃红柳绿映着来人”。
李清照用一种优美而感性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清新春光融入到词中,彰显了自然的和谐和微赠,与此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哲学思想。
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就是得当的节制、享受自然、品悠哉闲的生活,这也是她对生活的热忱与寄托,是她对每个人的期望和希冀。
李清照借由词中完美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美好的人生追求,助力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意识到每份情感的珍贵,从而更好地实践价值观和生活理念。
论李清照词的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
古典文学漫步词肇始于隋,起于民间,至北宋,已堪称一代文学,产生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婉约词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始终占据了宋代词坛的主流。
其风格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语言圆润。
横跨两宋的“婉约词宗”李清照,以其杰出的艺术才华,汲本源而作意创新,举大纛而斐然独立,著有《漱玉词》。
清人沈谦赞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01]一、压倒须眉的词学论著———《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在屏居青州期间完成的,集中反映了李清照的词学思想,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㈠从“诗之余绪”到“别是一家”在李清照之前,词尚处在诗的附庸阶段。
李清照在《词论》中指出词人必须弄清词是“别是一家”,与诗很不一样,必须自立门户。
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李清照冷静分析词坛名家的创作,笔锋涉及欧阳修、苏轼、柳永、黄庭坚等16位誉满国中的文学巨匠和朝廷重臣。
种种批评击中要害,建树独特。
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词的本质的确定和流弊的匡正,李清照几有‘女娲补天’之功。
”[02]㈡对词之为体要义的建树《词论》的另一卓越贡献,是从文体特征出发,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即:协音律、重铺叙、贵典雅、有情致、尚故实。
《词论》重点论述了词的音乐性问题。
李清照认为诗文只讲究平仄即可,而歌词则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关于诗词之间在题材上的差异,《词论》虽无直接论述,但进一步强调了词在情致、铺叙、典重、妍丽、丰逸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基本确定了词的题材所涉及的应或是伉俪亲情,或是离怀别苦,或是私生活方面的隐衷。
“南宋雅词作家,几乎完全遵循李清照提出的法则进行创作,他们对歌词的体认和论述,也都是从《词论》发展而来”。
[03]二、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和思想价值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少女情怀、闺中欢娱、自然风光、离别相思的描绘和抒发。
词的形象动人,情感深挚。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她的词作无疑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常常被束缚,她们不得自由发声,难以被看做独立思考的个体。
然而,李清照却通过她的词作,勇敢地表达了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在《如梦令》一词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常记”、“沉醉”、“误入”等词语表明了她对于自身经历的深刻回忆和感受,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表达。
李清照以她独特的视角,将女性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一剪梅·舍去思量斑斑泪》一词中,她写道:“镜中衰鬓已先斑,不管黄昏陌上谁揽长衫。
”这里的“思量斑斑泪”、“镜中衰鬓”等描写了女性在面对岁月的残酷和变迁时的失落和无奈。
通过这样的描写,李清照将女性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他们对于女性境况的共鸣和思考。
另外,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包含了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
尽管古代女性地位较低,权利有限,但李清照并不满足于此。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她写道:“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青阿阿几时休。
”这其中的“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等词语暗含了对于女性权利的追求和思考。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能够改变女性的命运,实现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的丰富内涵。
她以独立思考和独特视角,呈现了女性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细腻体验。
她的作品中也隐含了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和追求。
通过研究李清照的词作,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她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古代女性在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的词作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
一、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1. 真挚感人: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实,不做作,贴近生活。
她能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真挚而纯粹的情感,令人动容。
2. 抒发离愁:“千里共婵娟”,这句经典开篇使得李清照在表达离别之情时显得格外凄美动人。
她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来抒发对亲友远去或者爱侣分离所带来的伤感之情。
3. 唯美浪漫:李清照擅长营造优美、富有幽香氛围的场景,并将自然景色与个体感受相结合,形成了既具体又抽象、既客观又主观的艺术形象。
4. 技法独特:李清照常用对仗、借物抒情、婉转表达等技巧,使她的词作更具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她也善于使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词作的文化底蕴。
二、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1. 唱吟人生:在李清照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体验与领悟。
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经历,她将自己对世事沧桑以及爱情离别之感悲凉而淡泊地展现出来。
2. 叙述女性命运: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李清照用笔赞美了古代女子们勇敢坚毅地面对困境,并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生活的愿望。
她关注着妇女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女性所处位置和心理状态。
3. 思考宣泄:在快意恩仇之余,李清照也有不少伤怀忧国之辞。
这些作品表达了她对时事政治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国家疾苦的担忧。
三、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意义1. 文学成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诗人。
她用自己细腻动人的文字,创造了许多经典之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遗产。
2. 社会价值:李清照通过自己的词作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处境,提高了妇女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
同时,也启迪着后来者对于个体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3. 传承发展: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词人之一。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含蓄婉约、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围绕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展开探讨。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中融入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她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崇和对家国情怀的关注。
她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句,表达了对儒家伦理观念的推崇和对家国的忠诚之情。
这些词句不仅表现了李清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了佛家禅意。
在她的词中,常常透露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领悟。
她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等句,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虚幻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这种超脱尘世的佛家禅意,使得李清照的词作更加深邃动人,引人深思。
最后,李清照的词作中还蕴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在她的词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
她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超然态度。
这种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使得李清照的词作更加超脱尘世,意境深远。
综上所述,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融汇了儒家思想、佛家禅意和道家哲学思想。
她以清新脱俗、含蓄婉约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尊崇、对人生无常的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内涵。
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
李清照的诗思想感情总结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
她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赏和倾慕。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家国和悲凉命运的独特诠释,表达出她绵长而深沉的思想和丰富多彩的感情。
李清照的诗思想主要集中在爱情和生活哲理两个方面。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诠释。
她以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渴望和失落。
她清晰地意识到婚姻并非爱情的终点,而是关系的起点,她的诗中呈现出对婚姻不完满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许。
她的诗中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又有对人生苦难和辗转反侧的思考。
在李清照的诗思想中,也有非常浓厚的生活哲理。
她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背景,借用鲜活的形象和意象来表达她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她关注人性的善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琐事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她对于社会现象和人伦关系的深刻洞察。
她的诗中融入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如“玉树临风千夫指,罗衣何事两相愁”、“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这些诗句常常令人产生共鸣和沉思。
李清照的感情表达非常丰富多彩,她既有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也有对爱人的深情和依恋。
她的诗中充满了对日常琐事的感慨和对不幸遭遇的痛苦。
她描绘出自己在流离失所、身心疲惫中的痛苦神情,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抱怨。
她的情感非常真实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真挚、悲凉、激情和洞察。
她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追求和思考;她的诗中流淌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绪,表达了对生命的抱怨和对命运的无奈;她的诗中充满了激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她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活的思考让她的诗作具有思想深度和内涵。
李清照的诗思想和感情表达展示出了她作为女性词人独特的魅力和才情。
她的作品虽然主题局限于个人的情感和命运,但却蕴含着超越时空和性别的普世价值和深刻哲理。
简述李清照词的思想蕴涵。
简述李清照词作的思想蕴涵。
南渡以前,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写,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
《如梦令》二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寂寞的生活和抒发相思忧郁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南渡以后,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后期的词作,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强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如:
《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
简述李清照词的思想蕴涵
简述李清照词的思想蕴涵李清照(公元1127年2月12日—公元1281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生于济南章丘明水镇。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早年与父亲离异,家境落败后回归章丘,并筑草堂于故居,故居现存有漱玉词碑。
李清照工书画,通音律,善诗词。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她既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又善诗赋,兼通音律。
还长于散文,并著有词论的作品。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经历了宋朝盛衰的女性。
作为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杰出代表,她将婉约派发扬光大,被尊为婉约派集大成者。
她的《漱玉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她的艺术风格,擅长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词史上少有的高度。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以词的成就最高。
与其它一些女性相比,李清照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走自己的路,追求个性解放,在生活上不拘小节,能做到率真、自然。
她是我国古代罕见的女作家,有卓越的文学才华。
她早期的作品如《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等词,展现了她对人生的某种思考和感悟。
但大多数作品,则是在她南渡之后所写,主要抒发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感。
李清照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功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在词中寄托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唱出了时代最强音,处处都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辉。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清照即与丈夫参加了抗金斗争,曾经担任朝廷礼部员外郎的赵明诚,因为受奸臣所害,被罢官免职。
后来,赵明诚在济南做官,夫妻俩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可惜的是,在一年夏天的中午,赵明诚正在院子里睡午觉,突然有人向他报告,说家里进了盗贼,李清照匆忙起床,穿上男装,让丫环给她找来胡乱穿在身上的衣服,只带着贴身的首饰和自己的一件大衣走出家门。
几个时辰后,家里的事情办完了,丈夫问她一个人怎么办,她笑着说:“我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没过几天,赵明诚在外面办事时,偶然间听到了敌军入侵的消息,急忙赶回家里,准备了几天的行装,收拾停当后,毅然投入到了抗金的队伍中。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爱情主题探析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爱情主题探析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深受后世赞誉,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其中,她以爱情主题著称。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宋代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爱情主题及其特点。
1. 李清照的爱情观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她对于爱情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她认为爱情是一种真实而纯粹的感情,能够带给人们温暖与快乐。
同时,她也深知到爱情的种种困扰与痛苦。
2. 李清照的恋人形象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恋人形象。
有时候是一个温柔体贴、深情款款的男子;有时候则是一个迷离多变、难以捉摸的男子;还有时候是一个消失不见、只留下思念与悲伤的男子。
这些恋人形象展现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的多样理解和表达。
3. 李清照的爱情表达方式李清照的词作中,她通过细腻而含蓄的文字,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思念和感悟娓娓道来。
她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怀等,表达出自己对恋人的眷恋之情。
她的词作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饱含着真挚动人的情感。
4. 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爱情主题李清照在其词作中探讨了许多与爱情相关的主题。
比如失去爱人后的无尽思念、面对分离与离别时所产生的悲伤和苦闷、以及对于世俗礼教束缚下错误之恋所造成的挣扎等等。
这些主题体现了李清照对于不同类型爱情不同层面理解和反思。
结论通过对李清照词作中爱情主题进行探析,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宋代文学史上所占据重要地位。
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于爱情的思考与感悟娓娓道来。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她深深扎根于封建社会中女性身份所带来的限制和困扰,也反映出她对于人生、情感和自我价值等问题的独立思考与追求。
注:本文字数已超过2500个字。
李清照的词艺与思想
李清照的词艺与思想介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她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富有创新,而且在意境上深邃动人。
同时,她的思想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的词艺和思想,带您深入了解这位伟大女词人的创作和思想世界。
词艺的创新情感表达的丰富多样性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她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将自己的情感状态生动地表达出来。
她的词作中既有伤感忧郁的抒情,也有欢快豪放的描绘,展示了她丰富的感受世界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例如,她在《如梦令》一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请留犹能说,片帆何处系。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词以婉约之美展现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盼,让人感到深深的伤感。
语言技巧的独特运用李清照的词作在词牌选择、字句运用等方面都展示出了独特的语言技巧。
她善于运用对仗、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她在《如梦令》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和“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使词作的语言韵律更加流畅。
另外,她还善于运用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醉花阴》一词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对比突出了西湖和西子的美丽,让人们对这幅景色有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古今融合的特色李清照的词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古今的风格,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她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使得她的词作既充满了古代文化的底蕴,又具有现代感。
例如,她在《如梦令》中运用了古代词牌,如《如梦令》,同时在内容上又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生的痛苦。
这种古今融合的风格使得她的词作更富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
思想的抒发对人生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深刻地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她通过对离别、别离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例如,她在《武陵春·春闺怨》一词中写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
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
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
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
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
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
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
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李清照的词学观
李清照的词学观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品以其浓郁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而闻名。
李清照的词学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真实感情:李清照的词作品凝聚了她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她坚持以真实、质朴的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虚假的情感。
2. 注重抒发个人情感:李清照的词作品大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题,她表达了对爱情、生活、世事的思考和感受。
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借词来倾诉内心的喜悲哀乐,抒发自己的心情。
3. 倡导自然与真实之美:李清照的词作品中强调自然之美和真实之美,她认为词应该描绘真实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虚构或夸张的东西。
她善于观察自然,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追求艺术创新和表现力:李清照的词作品中常常包含新意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她善于运用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通过新奇的表达方式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对词的感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学观注重真实情感的抒发,追求自然与真实之美,倡导艺术创新和表现力。
她的作品以其独到的触觉和情感的深入触动了后世词人和读者,并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思想意蕴探析【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她的词作语言朴素通俗,感情深沉真挚,风格清丽婉约。
李清照的词以表现自我为中心,抒写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在遭遇婚姻困扰之后的愁苦和在承受家国沦丧重创之后的种种深哀巨痛。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思想意蕴李清照作为婉约词的代表作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词作语言朴素通俗,感情深沉真挚,风格清丽婉约,得到历代词评家的高度赞赏。
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写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清代沈谦也有这样的赞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就连对李清照颇有微辞的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不得不承认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然而这样一位堪称千古绝唱的女性,这样一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词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在深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人面前,显然是不合流俗的,加之她的晚年又遭遇了丧夫亡国之痛,这些都为她的人生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也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
从她的词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精神的苦闷,内心的寂寞和对自己不幸人生的感叹。
易安词就是一位旷世才女的一曲曲人生悲歌。
一、追求人生价值而不得的苦闷与无奈。
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且以博学名闻朝野,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擅诗文,“工词翰”。
加之李格非思想开明,从不轻视和束缚女性,因此李清照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并生活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之中,而李清照又天姿聪颖,好学上进,因此造就了她的文学才能。
婚后,李清照依然生活在书卷气甚浓的官宦之家。
丈夫赵明诚是太学生,爱好文学,喜欢收藏金石字画,由于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他们在学术上相互勉励、促进。
加上公公赵挺之官居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这不可多得的学习条件,使年轻好学的李清照大开眼界,于是她“遂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然而李清照的所作所为以及她所表现出的特殊才华却正与当时的社会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李清照所生活的宋代,正是封建礼教变本加厉控制女性的时代。
那个时代,女性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经济地位,没有与男子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机会,有的是封建礼教对她们的束缚,是各种清规戒律对她们的禁锢。
例如《女论语·立身章》对女子就作了这样的规范:“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
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生活在这样重重的枷锁之下,女性已完全丧失了自由,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
而绝大多数女性也就在这种压迫之下丧失了自我,她们已经甘于自己的处境,麻木不仁,无欲无求。
但是李清照由于不同寻常的出身以及文学对她的影响,使她与众多平凡女性迥然不同。
可以说家庭给了她健康成长的空间,文学开阔了她的视野,文学也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
在易安词中有些作品反映了李清照对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
李清照虽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但她却并不甘于平庸,甘于寂寞,她有魄力、有思想、有主见。
这一点在她的诗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李清照对文学创作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她对前辈词人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等都提出了批评,她认为词应该“别是一家”。
由此可见李清照不苟同于人、恃才自负的性格。
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题八咏楼》)以及“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等都写得极有气概,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她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也流露出她对自己不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不能像男儿一样为国家效力的一种遗憾。
她不仅要在文学上与“须眉”争胜,也渴望在政治等其他领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渔家傲》一词就充分表达了作者这一强烈愿望: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描写神奇瑰丽的梦境,表现她不安于那个社会给妇女安排的囚徒般的生活和命运,要求冲破牢笼,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
从这首词我们也可以看出,词人不满足于仅仅以诗词的“惊人句”名世,而要追求更高远的人生境界,实现妇女的社会价值。
然而李清照的才华以及她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都是与她所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观念相违背的。
例如关于她的爱情词,宋代的王灼就大加讥评:“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王灼《碧鸡漫志》)因此李清照卓越的才能、活泼开朗的个性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及各种清规戒律的压制和束缚,她的努力、她的呐喊得不到支持,得不到回应,她只能无奈地生活在时代与世俗编织的罗网之中。
二、遭遇婚姻困扰和创痛的愁苦与辛酸。
李清照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和甜蜜,但也饱尝婚姻的困扰和创痛。
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只要细心的人都会发现,其作品中一是写“酒”的词多,二是写“愁”的词多,而这些作品又多是她的婚后之作。
她的饮酒词数量之多,所占比例之高,都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作家。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共收易安词57首(包括存疑之作),在已被确认的45首词中与酒有关的就有24首之多,约占其全部存世作品的五分之三。
另外,李清照抒写愁绪的作品数量也非常多,其中直接点出“愁”字的就有十几首,占其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他诸如“泪”、“怨”、“恨”等字在她的词中也屡见不鲜。
“愁”与“酒”往往是形影相随的,借酒消愁是自古及今人们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那么李清照究竟有什么愁事,让她如此难以释怀,而至终生以酒为伴?结合词人的生平及婚姻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夫妻别离使李清照饱受相思之苦。
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由于二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李清照曾经享受到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但是由于赵明诚多在外地为官,夫妻聚少离多,李清照经常是空闺独守,自然少不了一怀愁绪。
因此李清照反映相思之苦的作品数量较多。
比较典型的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饱受相思之苦的内心世界的大胆表白。
上片通过描绘秋光秋景作为离别的衬托,把离人的设想、感受和动作刻画得细腻真切而又曲折委婉。
下片直抒胸臆,“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体现了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和深为相思所苦的无奈。
其次是无子的缺憾使李清照备受孤独和寂寞的煎熬。
对于一个已婚的封建社会的女性来说,既然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机会,那么丈夫和孩子便是她的整个世界,相夫教子便是她的工作和事业。
然而遗憾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却始终未有儿女。
丈夫不在身边,又无子女相伴,而且可能还要忍受婆家的嫌怨,这种孤独和寂寞怎能不让李清照备受煎熬呢?而赵明诚的冶游、纳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婚姻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一方面李清照抒写孤独寂寞、思夫情怀的作品甚多,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等;另一方面有的作品也流露出词人的怨苦与怨恨,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也是抒写离愁,但其中蕴含的愁苦意绪之浓郁,心情之悲苦,却远远超过了《醉花阴》等词。
词的上片通过层层铺叙写出女主人公因为害怕离别、不愿离别的种种表现,下片写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丈夫要走的事实,从此之后自己又只能面对“楼前流水”“终日凝眸”,女主人公内心的万千哀愁和丝丝怨恨蕴含于字里行间。
再次是夫死家散使李清照尝尽了人世的辛酸。
如果说祖国山河的破碎和家乡的沦陷使李清照饱受磨难,那么丈夫的去世则是对她最致命的打击。
因为前者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遭遇,而赵明诚之死却使她几乎失去了整个世界。
因此对丈夫的怀念、对自己凄凉晚年的哀叹构成了李清照后期作品的主旋律。
代表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情景交融,把女主人公心境的凄惨、处境的凄凉写到了极致,这也是李清照在失去丈夫之后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清照并不和谐的婚姻生活正是易安词悲剧色彩的又一根源。
三、承受家国沦丧的深哀巨痛与故园之思。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难”不仅使宋王朝山河破碎,也使李清照在一夜之间由一位闺阁才女变成流离失所的难民。
李清照亲身感受了由于统治集团的无能和金兵铁骑的蹂躏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李清照的词作在感伤个人不幸命运之余更添一层由于家国沦丧而带来的深哀巨痛,饱经磨难的词人结合个人的身世飘零去反映时代的动荡不安,通过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去抒发现实的山河之恸,用对日常生活的独特的、细微的感受去表现她深沉的故国之思。
如《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下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不消。
此词中,作者睹物生情,从梅花的凋残,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发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深沉的呼喊。
李清照对故乡的思念,代表着千百万流落他乡的中原人民的共同心声,这在《添字采桑子》一词中则表现得更为深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作者以含蓄的手法,表现其因战乱而客居他乡的那种寂寞凄苦心境。
那阴满中庭的芭蕉,那声声点点的雨声,在背井离乡的“北人”听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再如李清照的另一名篇《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