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概论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什么是地方自治
由于国民党和当地产生省籍矛盾,地域歧视严重;并且蒋介石要把台湾作为反共基地,所以要稳定大多数台湾人,必须实行地方自治。

通过举行地方选举,县市议会、县市议员由县市公民选举;还有局部开放地方政权,拉揽台籍人才主管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甚至提拔少数台籍精英到上层党政军政部门任职的办法
最终与台湾地方派系出现合作关系,促进了政治的稳定,整合精英,调和了省籍冲突,愈合了二二八创伤。

同时,地方人士得到参政的合法条件途径和方式,对国民党产生制衡作用。

地方自治和戒严体制等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交替使用,形成了二元政治结构。

2、什么是党外
定义:在台湾政治发展的,相对于具有一党独大地位的国民党而言也对于不太大的花瓶,不具有政治组织形态,却发挥着反对派作用的政治团体。

1.区别于大陆党外人士,专指国民党之外但是涉及的阶级特别多,有许多参与政治的渠道2.与持异政见者不同,不是特定个人,而是一个人数众多、有一定势力的群体
3.与反对党不同,台湾没有一个固定的政党,反共势力为社会和法律所承认
4.党外与国民党的两个花瓶政党不同,它们基本上是问政而不参政。

党外有独立的鲜明的政治人格,靠的是自身实力。

3、政治革新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1.解除戒严。

代之以“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

2.开放党禁,恢复结社权,但必须维持着“遵宪、反共、反台独”三原则
3.充实民意代表机构。

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象征。

当年在大陆选出的第一届中央民意代表机构代表大部分已经凋谢,许多民代委员在海外未去台湾,潜存法统危机。

4.地方自治法制化:党外要求制定《省县自治通则》,并未实现,但是省长直选,台北和高雄两个院辖市直选实现。

5.党务革新
6.改善社会风气
意义:
i. 国民党一党独大体制转向一党优势,多党竞争和多元制衡体制转变,国民党由支配型政党,向多党竞争过度转变
ii. 台湾进入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新阶段,民进党以其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第二大党而非仅仅事实上突破党禁。

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竞争和较量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iii. 民主化必然带来本土化,而本土化又与维持法统存在矛盾,为以后政治留下了不稳定因素。

iv. 改变了国际形象,为推行实质外交,与大陆争取民主支持提供了条件。

4、台湾的民意代表机构
原来的民意代表机构有:国民代表大会,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和考试院。

在戡乱时期,民意代表机构换次不换届,采取增额选举的办法填补名额。

六次修宪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被废除,国民代表大会重新选举。

五权宪法向着三权分立的方向发展:三个议会部门权力向立法院一边倒,议会功能强化,国大不再是常设议会,被虚化或者废止,检察院原有议会功能转给立法院,不再是民意代表机构,考试院功能萎缩,立法院成为西方意义上的议会。

5、邓六点的内容和意义
“邓六点”
1台湾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经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

成为第三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制度可以不同,但是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 不赞成“完全自治”,“完全自治”是指两个中国,自治要有一定限度,不能损害祖国统一的利益。

4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制度,可以有其它省市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权力:司法权、立法权、终审权可以不到北京,保留军队不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去台湾,不仅军人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党证军权由台湾人自己管,中央政府给台湾留出名额。

5 和平统一不是大陆吃掉台湾,也不是台湾吃掉大陆,“三民主义”统一大陆是不现实的。

6实行和平统一的现实方法是举行国共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是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年代,奉行解放台湾的政策,想用武力和谈判取得统一。

邓小平宣布了和平统一的政策基础放弃了解放台湾的政策,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谈判对象是台湾当局。

代表着新时期的对台政策。

问答题
1。

宪政改革的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1.92年实质修宪,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改变总统选举为直选,总统权力大大
增加。

调整府院关系,确立单一国会制,冻结台湾省政府功能(包括省长和省议员的选举)。

2.台湾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五权宪法向着三权分立的方向发展:三个议会部门权力向
立法院一边倒,议会功能强化。

国大被虚化或者废止,检察院原有议会功能转给立法院,不再是民意代表机构,考试院功能萎缩。

3.提升了台湾民主化程度,国民党和民进党互相制衡,政党政治和民主政治相配合。

但是
隐含着族群矛盾。

李登辉刻意制造族群矛盾,挑动了台湾和大陆的对立。

4.民主化伴随着本土化,国民党政权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用台湾籍人士来担任,五院院长大
部分由本省籍人士担任
5.本土化和民主化的关系。

本土化超越了民主化。

蒋经国迟迟不废除动员戡乱时期,力图
维持外省人的优势,不让本土化超越民主化。

“中华民国在台湾”是宪政的基础,有意识的让本土化超越民主化,这是对中华民国法统的极大冲击
6.李登辉借宪政之机,膨胀个人的权力范围,总统直选确立了由总统自上而下的权力机构。

7.国民党的分裂,中生代不满意李登辉成立了“新党”。

宋楚瑜被国民党开除,造成了国
民党的第二次分裂。

2。

一国两制的主要思想内容
十六字方针: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这是针对台湾的。

一个中国是实现一国两制的基础;反对台湾独立的活动,这是台湾问题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两制共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发展,谁也吃不掉谁.叶九条和邓六点强调:82年宪法31条提供了法律保证.
高度自治:不能提"台人治台",港人澳人只是相对于当局而言,只在那个地区生活的人,但是台
人针对的就是中国人,迎合了台独的主张,表示不同于大陆其他一般地区,享有比他更高的自
治权利,"司法权,立法权,终审权可以不到北京,党政军经财自行管理"也可以同外国签订经贸
文化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保留军队,充分拥有自治权,主权要统一.
和平谈判:通过谈判,符合两岸人民根本及长远利益,也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解决台湾政治定位等问题.谈判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外力.
3。

结合课堂所学,对“胡四点”的看法。

胡四点,2005,3月: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一个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这是我们台湾问题出现50多年以来,我们一贯的最基本的立场,这个立场是连续的,决不可能改变。

第二个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为什么?前面也都讲到在9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2000年陈水扁执政以后,由于“台独”势力恶性膨胀,两岸关系非常严峻,台海局势也是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两岸民众非常关心,国际社会也非常关心。

我们明确地表示,我们坚持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会放弃。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来争取。

第三条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

解决两岸关系,我们靠什么?就是靠两岸民众的感情,两岸民众在这个问题上的愿望,所以我们从来都说寄希望于台湾民众,而不因为岛内台湾势力的膨胀而有所减弱。

最后一条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这是问题的关键。

“台独”活动有一些人是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大陆会不会承认“台独”怎么样?这一点说的非常清楚,决不妥协,实际上也正是这样做的。

从这个讲话发表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这四条在我们对台工作当中,在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当中,可以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讲话不久,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当中得到了充分全面的体现。

概括来说:策略微调、凸显新意、空间大开,胡四点开启两岸新时代。

07年秋季试题
一简答(8分一个)
1 简述和平土改
2 什么叫党外(这个题年年考···)
3 什么叫二元政治结构
4 1949—1979对台政策
5 简述“胡四点”的内容
二问答(三选二,30一个)
1试述台湾经济的特征
2试述1986年政治革新的内容和原因
3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认识
1、什么是政府继承?
: 2、什么是党外?
: 3、论述“革新保台”的内容。

: 4、论述高雄事件(美丽岛事件)的经过及意义。

: 5、什么是“宪政改革”?
: 二、问答题(选做2题,每题30分):
: 1、试析台湾(经济)模式。

: 2、试评述80年代政治革新。

: 3、试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要点及意义。

一、简答(每道8分)
1、什么是反共戒严体制?
2、简述和平土改的三部曲。

3、什么是革新保台?
4、台湾的民意代表机构是什么?
5、“邓六点”的内容和意义。

二、论述(每道30分,三道题选两道)
1、谈谈台湾威权政体下的二元政治结构及其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2、宪改及其对台湾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3、一国两制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