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原电池是化学电源的雏形。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锌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答案】B

【分析】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Cu,阴离子移向负极Zn,据此解答。

【详解】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正确;

C. Zn、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负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

D. 原电池中,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

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

【答案】D 【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

A 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 不选;

B 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 不选;

C 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 不选;

D 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 可选; 故答案选D 。

3.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 正确;

B .NO 为无色,NO 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 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 错误;

C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 错误;

D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

m n

气体总质量(气体总物质的量) 。

4.CaCO 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 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4~6分钟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答案】A

【详解】

A.该曲线斜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即二氧化碳产生速率,由图可知,2~4min内斜率较大,因此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故A项结论错误;

B.同A项原理可知,反应4~6min平均反应速率最小,故B项结论正确;

C.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氢离子浓度变化使反应速率降低,由图象可知,0~2min 反应刚开始,温度较低此时反应速率由氢离子浓度决定,2~4min速率最快,2~4min温度对反应速率起主要作用,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故C项结论正确;

D.反应4min后,温度较高,但此时反应速率降低,是因为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降低,故D项结论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错误的是A项,故答案为A。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是同一反应,所以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数值是相同的

B.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C.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min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1mol/L

D.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者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答案】B

【详解】

A.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则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体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即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表示的意思是:时间1min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物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d>b D.b>d>c>a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

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

故选:B。

7.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做动力源,已知液态肼与液态 H2O2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肼(N2H4)分子中含有4molN-H键

B.该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如图所示

C.该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其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B

【详解】

A.肼结构式为,1个肼分子中含有4个N-H键,则1mol肼中含有4molN-H键,故A正确;

B.如果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为吸热反应,不符合,故B错误;

C.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反应时放出大量热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故C正确;D.氮气和水都无毒,所以其产物无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

8.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g )+3H 2(g )

Δ

催化剂

2NH 3

(g ),在10s 内N 2的浓度由5 mol/L 降至4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NH 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 ) B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增加H 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 .反应足够长时间,N 2浓度降为零 【答案】B 【详解】

A .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3:2,设容器的体积为VL ,2 N 的浓度由5mol/L 降至4mol/L ,变

化了1V mol ,所以3NH 变化了2

V

mol ,V (3NH )=2

V 10V

(mol/L.s)=0.2mol/(L·

s),选项A 错误;

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选项B 正确;

C .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降低温度虽然平衡可以向右移动,但会降低反应速率,选项C 错误;

D .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N 2浓度不可能降为零,选项D 错误; 答案选B 。

9.反应3A (g )+B (g )═2C (g )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为:①v A ═1mol/(L?min) ,②v C ═0.5 mol/(L?min), ③v B ═0.5 mol/(L?min),三种情况下该反应速率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答案】C 【详解】

都转化为A 表示的反应速率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①v A =1 mol/(L?min);

②v C =0.5 mo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 表示的反应速率v A =0.5 mol/(L?min)×

3

2

=0.75 mol/(L?min); ③v B =0.5 mo l/(L?min),由3A(g)+B(g)═2C(g),则转化为A 表示的反应速率v A =0.5 mol/(L?min)×3=1.5 mol/(L?min); 显然③>①>②,故选C 。

10.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CO 2 ? 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

A .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 错误;

B . “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

22CO O 2CO 点燃

,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

2CO+CuO

Cu+CO 高温

,也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

C .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 正确;

D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CO 2 ? H 2CO 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故D 错误; 故选C 。

11.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X(g) Y(g)+Z(s)

(乙)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

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其中能表明(甲)和(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甲乙均有固体参与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正确; 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说明各组分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正确;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

④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⑤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综上,正确为①②③,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2.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深埋入地下B.丢弃C.回收利用D.烧掉

【答案】C

【详解】

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则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故答案为C。

13.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 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流向电极a

B.电极b 是正极,O2-由电极 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 4 mol

【答案】C

【详解】

A、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故A错误;

B、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2-,而电极a需要O2-作为反应物,故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故B错误;

C、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故C正确;

D、1mol O2得4mol电子生成2mol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

2mol,故D错误;

【点晴】

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的原电池原理应用。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电子在外电路转移,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

CH4+2O2=CO2+H2O,正极反应为:O2+4e-=2O2-,负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主要理解电池电解质不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是固体,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是本题的关键。

14.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 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v(D)=0.2 mol·L-1·s-1

B.z=3

C.B的转化率为75%

D.反应前与2 s后容器的压强比为4∶3

【答案】C

【详解】

2s后A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A为2mol×50%=1mol,则

2A(g)+3B(g)2C(g)+zD(g),

开始(mol)2 2 0 0

转化(mol)1 1.5 1 0.5z

2s(mol) 1 0.5 1 0.5z

A.v(C)==0.25 mol·L-1·s-1=v(D),故A错误;

B.因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A可知,z=2,故B错误;

C.B的转化率为×100%=75%,故C正确;

D.反应达2 s时,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为n A+n B+n C+n D=1 mol+0.5 mol+1 mol+1 mol =3.5 mol。故反应前后的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3.5,压强比为4∶3.5,D项错误;

答案选C。

15.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

C.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D.若再充入1 mol H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

【答案】C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向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C正确。

16.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 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a=l,b=2 B.a=2,b=1 C.a=2,b=2 D.a=3,b=2

【答案】D

【分析】

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 (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讨论分析判断得到a、b的取值。【详解】

X(g)+a Y(g)?b Z(g)。

起始量(mol) 1 a 0

变化量(mol) 0.5 0.5a 0.5b

平衡量(mol) 0.5 0.5a 0.5b

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

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

4

,即反应后气体

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3

4

,则得到;(0.5+0.5a+0.5b):(1+a)=3:4,计算得到:

2b=a+1,依据选项中的取值分析判断,a=3,b=2符合计算关系。

故选D。

17.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②④⑤

【答案】A

【分析】

根据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来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详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符合特征(1),正确;

②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说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转化量的关系,不符合,错误;

④NO 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 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正确; ⑤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该体系的ρ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答案选A 。

18.一定条件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 + 3Y(g)

2Z(g),若X 、Y 、Z 起始

浓度分别为c 1 mol/L 、c 2 mol/L 、c 3 mol/L (c 1、c 2、c 3均大于0),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0.08mol/L ,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c 1:c 2 = 1:3

B .当4v (X)正= v (Y)逆时,该反应还在向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

C .c 1可能为0.1

D .X 、Y 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B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由于反应过程中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物的平衡量之比必然也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反应达平衡时X 、Y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 、0.3mol/L ,X 、Y 的平衡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起始量之比一定也等于1:3, A 和D 正确;因为有起始投料与平衡量相同的可能,所以C 正确;当4v (X)正= v (Y)逆时,因为3v (X)正= v (Y)正,所以v (Y)

> v (Y)正,该反应还在向逆反应方向建立平衡,B 不正确,选B 。

19.可逆反应()()

()2232SO g O g 2SO g 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 1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1t 时充入()3SO g

B .维持温度、压强不变,1t 时充入()3SO g

C .维持体积不变,1t 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1t 时充入一定量Ar 【答案】B 【分析】

在t 1时刻,改变条件后,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

A.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1t 时充入()3SO g ,1t 时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故A 不选;

B. 维持温度、压强不变,1t 时充入()3SO g ,1t 时逆反应速率增大,且体积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 选;

C. 维持体积不变,1t 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 不选;

D.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1t 时充入一定量Ar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故D 不选; 故选:B 。

20.氯化钾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原因是( ) A .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水合作用 B .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扩散作用 C .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热效应

D .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 【答案】D 【详解】

A .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A 错误;

B .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B 错误;

C .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扩散过程吸收能量、水合过程释放能量,故C 错误;

D .氯化钾固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所以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故D 正确; 选D 。

二、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进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将5.4g 的铝片投入500 mL 0.5 mol·L -1的硫酸溶液中,下图为反应产生氢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1)下列关于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下同);

①a → b段产生H2加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

②b → c段产生H2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

③c以后,产生H2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

(2)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 mL 1 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 mL 0.5 mol·L-1硫酸的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盐酸中c(H+)的浓度更大

②Cl-有催化作用

③SO42-有催化作用

④SO42-有阻化作用(使反应变慢)

⑤Al3+有催化作用

(3)要加快铝与硫酸溶液制H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①加入某种催化剂;②加入蒸馏水;③将铝片换成铝粉;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 mol/L;

⑤;⑥ _。以上方案不合理的有;请你再补充两种合理方案,填入空白⑤⑥处。【答案】(每空2分)(1)③ (2)②④

(3)方案不合理的有②④);合理方案如:升高温度,加入少量CuSO4溶液,合理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1)铝的物质的量是5.4g÷27g/mol=0.2mol,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5L×0.5mol/L =0.25mol,则铝过量。①铝表面含有氧化铝,因此o→a段发生的是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a → b段产生H2加快是由于其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①正确;

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 c段产生H2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②正确;③c以后,产生H2速率逐渐下降是由于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③错误。

(2)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 mL 1 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 mL 0.5 mol·L-1硫酸的快,由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阴离子,所以可能的原因是Cl-有催化作用或SO42-有阻化作用(使反应变慢),答案选②④。

(3)①加入某种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②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③将铝片换成铝粉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 mol/L,在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是⑤升高温度,或利用原电池,即⑥加入少量CuSO4溶液。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装置如图所示:

甲. 乙.

实验一:探究电极的构成。图甲中,①A 、B 两极均选用石墨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②A 、B 两极均选用铜片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③A 极用锌片,B 极用铜片,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④A 极用锌片,B 极用石墨,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1)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溶液的构成。图甲中,A 极用锌片,B 极用铜片,①液体采用无水乙醇,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②改用硫酸溶液,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 极上有气体产生。 (2)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图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将锌、铜两电极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3)结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对该同学的实验,有同学提出了如下疑问,请你帮助解决。

(4)在图甲装置中,若A 为镁片,B 为铝片,电解质溶液为NaOH 溶液;负极为________(填“A”或“B”);电流计的指针应向________(填“右”或“左”)偏转。 【答案】电极是两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溶液是电解质溶液 构成闭合回路 B 右 【详解】

实验一:当两个电极相同时,不能够形成原电池,不同时则可以构成原电池,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极必须是两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故答案为:电极是两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实验二:无水乙醇是非电解质,此时不能够形成原电池,而使用电解质溶液硫酸溶液时,可以构成原电池,这表明溶液必须是电解质溶液,故答案为:溶液是电解质溶液; 实验三:乙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够形成原电池,表明必须构成闭合回路才能够构成原电池;由于Mg 不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Al 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在甲图装置中,若A 为镁片,B 为铝片,电解质溶液为NaOH 溶液,则Al 为负极,电流计的指针应向右偏转;故答案为:构成闭合回路;B ;右。

23.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2Fe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22H O ,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 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

控制p 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 K 或313 K (其他实验条件如表所示),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3-1c/10 mol L ?

22H O

2Fe +

①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98 3

6.0

0.30

② 探究温度对讲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 ___ ___ ___

___

298 10

6.0

0.30

(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p CP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请根据图中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 s 内的反应速率:

()v p-CP =_______1-1 mol L s -??。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 法所用试剂22H O 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 等于10时,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要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

【答案】313 3 6.0 0.30 探究溶液的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68.010-? 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有机物p CP -不能降解 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约为10 【分析】

对比实验的基本思想是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否则无法确定影响因素,则可以在温度相同时,变化浓度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或者在浓度相等时,变化温度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详解】

(1)实验①是对照实验,由控制变量唯一化可知,与实验①相比,实验②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313 K T =,其他条件与实验①相同;实验③是探究溶液pH 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313;3;6.0;0.30;探究溶液的pH 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由图可知,在50~150 s 内,()3

1

0.81p 0 m l CP o L c ---?=??,则降解反应速率

()41

6118.010mol L p CP =8.010 mol L s 100s

-----??-=???v ,故答案为:68.010-?;

(3)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过氧化氢的浓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

(4)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pH 10=时,()

p CP c -不变,说明反应速率为零,该条件下有机物p CP -不能降解,故答案为:有机物p CP -不能降解;

(5)由图可知,溶液pH 10=时,有机物p CP -不能降解,则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是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pH 为10的溶液中,使反应停止,故答案为: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pH 约为10。

24.i.可逆反应 A(g)+B(g) ? C(g)+D(g)。下列依据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ii.“碘钟”实验中,3I -+2-

28S O =-3I +22-4SO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

3I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 t 来度量,t 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 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 t 1= 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 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 显色时间 t 2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22.0 s

B .22.0 s ~ 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探究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0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详解】

A.该反应为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压强始终为不变量,因此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不选;

B.未指明反应容器体积是否改变,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不选;

C.反应物A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生成C和D均为正反应方向,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选;

答案选C;

(1)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出c(I-)、c(2-

28

S O)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显蓝色所需时间越

少,故实验目的应是探究反应物I-与2-

28

S O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对比数据组①和②,可以看到,c(2-

28

S O)不变,c(I-)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

半,即反应速率加快了一倍;对比数据组②和③,可以看到,c(I-)不变,c(2-

28

S O)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即反应速率也加快了一倍;对比数据组③和④,可以看到,

c(2-

28

S O)增大到2倍时,c(I-)变为1/4倍时,反应时间增大了一倍,即反应速率减慢了一

倍;对比数据组①和③可以看到,c(I-)和c(2-

28

S O)均增大到2倍时,反应时间为原反应时

间的1

4

,即反应速率加快了4倍。可见两个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是:

反应物浓度每增加一倍,反应时间就减少一倍,对于两个反应物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可得出结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对比实验①和⑤,实验⑤的c(I-)为实验①的4倍,而c(2-

28

S O)保持不变,则由此可计算实验⑤的反应时间应为实验①反应时间的

1 4,即t1=88s×

1

4

=22.0s;

(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显蓝色所需时间减少,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22.0s,即答案选A;

(4)根据以上分析比较可得到的结论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点睛】

本题通过陌生情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浓度),解决该题应注意:①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理解直接测量与实验目的间的逻辑和数学关系;②理解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的运用。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取同质量、同体积大小的锌片、同浓度盐酸(过量)做了下列平行实验:

实验①:把纯锌片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如图所示:

实验②:把纯锌片投入到含FeCl3的同浓度工业稀盐酸中,发现放出氢气的量减少。

实验③:在盐酸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生成氢气速率加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实验①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②放出氢气的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随反应进行,盐酸的浓度减小,反应速度减慢 Fe3+氧化性大于H+,所以锌先与Fe3+反应,故氢气量减少

【详解】

(1)纯锌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t1~t2速率加快;后期c(H+)起主导作用,随着反应进行c(H+)降低,t2~t3反应速率减慢;

(2)Fe3+氧化性大于H+,所以锌片先与FeCl3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锌,导致与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减少,生成氢气量减少。

26.(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了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丙试管中进行)。

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3个装置中,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4)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下列各图中,可表示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可能是放热反应某些物质(如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故不是放热反应 I、II 放热 B

【分析】

(1)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2)若M溶于水放热,则大试管中的气体膨胀;

(3)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I、II装置中若乙、丁内气体温度变化,有明显的现象;

(4) 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说明温度升高,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详解】

(1)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放热,装置Ⅰ中乙内气体膨胀,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

(2) 某些物质(如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化学反应,则不是放热反应;若M溶于水放热,则大试管中的气体膨胀,烧杯中产生气泡,所以烧杯中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可能是放热反应;

(3)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用I装置实验,乙内气体膨胀,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若用II装置实验,丁内气体膨胀,烧杯中产生气泡;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出气体,若用Ⅲ装置实验,烧杯中产生气泡,不能证明反应放热,故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装置是I、II;

(4) 取适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说明温度升高,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注意掌握探究反应热效应的常用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的评价能力。

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汇编含答案与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汇编 Ⅰ—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2017?天津-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解析】发生的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A.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A选; B.发生原电池反应,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发生电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和焓变;原电池与电解池;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本质为解答关键,注意能量变化的形式,题目难度不大。 2.(2017?江苏-8)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 +H2O(g)═CO(g)+H2(g) △H1=a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H2=b kJ?mol﹣1 ③CO2(g)+3H2(g)═CH3OH(g)+H2O(g) △H3=c kJ?mol﹣1 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d 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0.5CH3OCH3(g)+0.5H2O(l)的△H=d/2kJ?mol﹣1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H=(2b+2c+d ) kJ?mol﹣1 【答案】C 【解析】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知,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故A正确;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则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由反应④可知,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CH3OH(g)═0.5CH3OCH3(g)+0.5H2O(l)的△H≠d/2kJ?mol﹣1,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2+④得到2CO(g)+4H2(g)═CH3OCH3(g)+H2O(g),则△H=(2b+2c+d) kJ?mol﹣1,故D正确; 【考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的特点、反应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3.(2017?江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2(g)+3H2(g)?2NH3(g)的△H<0,△S>0 B.地下钢铁管道用导线连接锌块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C.常温下,K sp[Mg(OH)2]=5.6×10﹣12,pH=10的含Mg2+溶液中,c(Mg2+)≤5.6×10﹣4 mol?L—1 D.常温常压下,锌与稀H2SO4反应生成11.2 L H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答案】B C 【分析】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H<0,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S<0,故A错误; B.导线连接锌块,构成原电池时Zn为负极,Fe作正极被保护,则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故B正确; C. pH=10的含Mg2+溶液中,c (OH—)=10﹣4 mol?L—1,c(Mg2+)≤5.6×10—12/(10—4)2=5.6×10—4 mol?L﹣1,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Vm≠22.4L/mol,则不能利用氢气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及转移电子数,故D错误;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及熵变;原电池;难溶电解质Ksp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反应热与焓变、原电池、难溶电解质Ksp的计算等,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④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4.(13分)(2017?北京-26)TiCl4是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TiCl4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TiCl4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 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2017年2月,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倾泻而出,火山灰遮天蔽日。读图1“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 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地核 2. 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A. ①增加 B. ②减少 C. ③增加 D. ④减少 北京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3. 开设屋顶农庄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 减少土壤污染 B. 缓和热岛效应 C. 削弱紫外辐射 D. 增强雨岛效应 读图2“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4-6题。 4.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 冷空气过境 B. 水循环 C. 热力环流 D. 大气受热过程 6. 自然界中为该类地理现象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壳运动 D. 地球引力 图3为“冬季、夏季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B. 冬季、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均最小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谷地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8.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夜间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底 D.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4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9-10题。 9.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10. 图乙中可能吹海风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11. “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是对山谷地区夜雨多的形象写照。其主要原因是山谷地区 A. 夜晚气温高于白天气温,气流上升 B.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C.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D. 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低,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附15套高考模拟卷〗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考考前提分仿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是一个正整数,在的展开式中,第四项的系数为,记函数与 的图象所围成的阴 影部分面积为,任取,,则点 恰好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2.双曲线()22 22:1,0x y C a b a b -=>左、右焦点为F 1,F 2,直线3y b =与C 的右支相交于P ,若 122PF PF =,则双曲线C 渐近线方程为 A . 3 2y x =± B . 23y x =± C . 5 y x =± D .25y x =± 3.已知3 4 13a ??= ???,12 13b ??= ? ?? , 1 2c π=,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c b a >> 4.若,x y 满足0 1026x y y y x +≥?? +≤??≥-? ,则x y -的最大值为 A .4 B .2 C .1 D .0 5.已知函数()2 3sin 22cos 1f x x x =-+,将()f x 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 2 倍,再把所得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123g x g x ?=-,则12x x -的值可能为( ) A .2π B .34π C .π D .3π 6.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则“”是“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论依据是: 设实数x 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b a 和()* ,,,d a b c d N c ∈,则b d a c ++是x 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 3.14159π=L ,若令31491015π<<,则第一次用“调日法”后得16 5 是π的更为精确的过剩近似值,即3116 105 π<<,若每次都取最简分数,那么第三次用“调日法”后可得π的近似分数为( )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06化学反应与能量(详解版)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向4.0 L容器中充入0.70 mol SO2和0.40 mol O2,4 s末测得剩余SO2 0.30 mol,则v(O2)为() A.0.10 mol·L-1·s-1 B.0.025 mol·L-1·s-1 C.0.50 mol·L-1·s-1 D.0.012 5 mol·L-1·s-1 答案:D 【解析】Δn (SO2)=0.7 mol-0.3 mol=0.4 mol 则v(SO2)==0.025 mol·L-1·s-1 故v(O2)=1/2v(SO2)=0.012 5 mol·L-1·s-1。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选C。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在化学键变化过程中一定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和物质的变化,故只有C项错误。 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化学知识。A项,在该装置系统中,有四种能量转化的关系,即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C项,相当于用光能电解水,产生H2和O2,实现燃料(H2)和氧化剂(O2)的再生;D项,在反应过程中,有能量的损耗和热效应的产生,不可能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完全转化。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 C.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D.若再充入1 mol H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 【答案】C 【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向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C正确。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 A.Ba(OH)2与 NH4Cl 固体混合B.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实验室制备氢气 【答案】D 【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 【详解】 ΔH小于零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A.Ba(OH)2?8H2O晶体和NH4Cl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 B.氯化铵受热分解得氨气和氯化氢,属于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 C.碳酸钙高温受热分解得二氧化碳和碳酸钙,属于吸热反应,选项C不符合; D.实验室制备氢气是利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D 符合; 答案选D。 3.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

2019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且,则可以是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所以得到且,根据选项可以确定a的值. 【详解】 解:因为,且集合, 所以且, 根据选项情况,由此可以判定只能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集合间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这一隐含的条件. 2.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相同的函数是 A.B. C.D. 【答案】D 【解析】可以判断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单调增函数,从定义域角度可以分析出选项A、B、C均不能成立,由此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 所以得到为奇函数, 又因为恒成立, 故在R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选项A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B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C的定义域为,不成立, 选项D的定义域为R, 由于, 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又因为, 所以为单调增函数, 所以,选项D满足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函数性质要遵循“定义域优先”的原则,特别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函数的单调性则可以通过图像、导数等等方法进行判断。 3.已知分别为三角形ABC三个内角的对边,且,则三角形ABC中为 A.B.C.D. 【答案】C 【解析】因为, 所以,即 选C. 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 4.设满足约束条件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B.

第一章 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旋冰讲义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了解焓、焓变、反应热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理解反应热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5.理解燃烧热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6.理解中和热。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形式较多,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 (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H2和I2、S、P等不活泼 的非金属化合,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 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 能量。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 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 中能量的相对大小。 (图示) ∑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E (反应物)<∑E (生成物)——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小结:能量公式化 E (反应物)=E (生成物)+Q (能量守恒定律) Q>0为放热反应;Q<0为吸热反应 知识点二: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热量 。 (2)表示符号: Q 。 (3)单位: (或 )。 (4)计算方法:?H =E (反应物的键能)- E (生成物的键能) ?H =E (生成物的总能量)- E (反应物的总能量) △H<0, 为放热反应; △H>0,为吸热反应。 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 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 反应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放热 反应 吸热 反应 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吸热 能 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杭州公办重点小学排名

杭州市公办重点小学: 第一位:学军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求智巷6号(求智校区)/杭州西湖区古墩路,耀江文鼎苑旁(紫金港校区) 对口中学:13中 学区房小区:文二新村求智巷西溪河东下宁巷崇文公寓中大文锦苑求智社区日晖新村(马塍路以西)下马塍居民区 第二位:天长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孝女路4号 对口中学:杭六中、杭十中、惠兴中学 招生范围:湖滨街道所辖的东坡路社区、吴山路社区、岳王路社区。 第三位:胜利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近江住宅区(滨江四区)富春江路199号 对口中学:开元中学(原杭州第五中学) 钱塘学区:望江街道所辖的耀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 杭州市胜利小学(赞成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钱江路与望江路路口 赞成学区:望江街道所辖的近江东园社区、近江西园社区,紫阳街道所属的海潮社区中赞成林风楼盘一期、二期、三期、春江名苑 第四位:求是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8号 对口中学:浙大附属初中 招生范围:1、东至玉古路(含玉古路东侧的求是南村、青石桥、玉古路139号和外东山弄61、62幢),南至玉泉景区收票处至“山外山”主干道,西至石虎山、青芝坞,北至西溪路(浙大玉泉校区北围墙止)。 2. 东至曙光路,南至浙大路,西至玉古路,北至求是路。 杭州市求是(星洲)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西湖区紫荆花路288号 对口中学:翠苑中学文华校区 招生范围:东至古墩路,南至文二西路,西至紫金港河,北至余杭塘河。 杭州市求是(竞舟)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竞舟路221号 对口中学:西溪中学 招生范围:东至丰潭路,南至文二西路,西至古墩路,北至文一西路。 杭州市求是(和家园)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家园小区 【学区范围】和家园小区、西穆坞社区。 第五所:文三街小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上宁巷3号 对口中学: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十三中 学区房: 沈塘新村邮电新村武林巷马塍路小区文三新村上宁新村武林门新村文三路103号院文天社区世贸丽晶城宝石苑世贸丽晶城初阳苑世贸丽晶城栖霞苑世贸丽晶城望湖苑世贸丽晶城玉泉苑世贸丽晶城 第六位:安吉路小学(九年一贯制)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19号 招生范围:安吉社区、环西社区、戒坛社区及灯芯巷社区的武林路210号—264号双号、灯芯巷32号、狮虎桥路38号、狮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卷(全国通用) (1)

专题突破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9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芒硝可用于光—化学能的转换 B.发达国家采用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法不能有效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 C.利用微生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水,是制取氢气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D.太阳能、可燃冰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可以再生,是最有希望的未来新能源 2.(2019河北衡水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E反应物ΔH2

D.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0.5 mol H2SO4与0.5 mol Ba(OH)2反应一定放出57.3 kJ热量 4.(2019甘肃静宁一中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1 kPa时,2H2(g)+O2(g)2H2O(l)ΔH=-572 kJ·mol-1,则H2的燃烧热ΔH=-572 kJ·mol-1 D.500 ℃、30 MPa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在此条件下将1.5 mol H2和过量N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 kJ C.若将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 5.(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阶段Ⅰ中,H2O2是氧化产物 C.每生成1 mol O2,阶段Ⅱ中转移2 mol电子 D.反应的两个阶段均为吸热过程 6.(2019山东山师大附中高三模拟)25 ℃、101 kPa时,有以下能量转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Ⅱ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 ΔH=-282.9 kJ·mol-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三)讲义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三) 考点五能源 1.概念: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煤、石油、天然气。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不能再生。 (2)新能源 ①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 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粉碎成粉末,使液体喷成雾状等。 (2)开发新的能源 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深度思考 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 ①回收再利用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等资源 ②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 用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⑤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A.①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使用填埋法处理的措施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③不正确。 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①当化学键键能越大,断开时所需的能量就越多,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也越多。 ②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总键能E1)断裂时,吸收能量E1,在形成化学键变成生成物(总键能E2)时,放出能量E2。整个过程中,反应体系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ΔE=E1-E2 . 2、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能量,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能量。 据图可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总能量 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3、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遵循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或吸热反应(热能转化成化学能)。 (E反: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生:生成物具有的能量): 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表现形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小于反应物总键能 由1、2联系得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图示

5、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注意:有热量放出未必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变化。某些常见的热效应:放热:①浓硫酸溶于水②NaOH溶于水③CaO溶于水,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③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反应中化学能除了可以转化为热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用于电池中电能的生产源,由此制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1、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做原电池的内电路,并参与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杭州市一二三级重点中学名单

浙江省一二三级重点中学名单(杭州) 一、省一级重点中学 杭州市: 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二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学军中学 杭州第四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杭师院附属三墩高级中学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杭州外国语学校萧山中学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余杭高级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富阳中学 富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富阳市新登中学桐庐中学临安中学 临安昌化中学临安市於潜中学淳安中学严州中学 二、省二级重点中学 杭州市: 杭州市源清中学杭州西湖高级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分校杭州市第四中学分校 杭州第七中学杭州第九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三、省三级重点中学 杭州市: 杭州余杭中学杭州市塘栖中学建德市寿昌中学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 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民办)余杭区瓶窑中学淳安县威坪中学桐庐分水高级中学(原桐二高) 临安市天目外国语学校(民办)杭州市长征中学杭州市第十中学富阳市大源中学 富阳市场口中学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杭州市夏衍中学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桐庐富春高级中学(桐三高、四高合并)淳安县汾口中学

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名单(面向杭州城区招生) 1.杭州外国语学校 2.杭州高级中学 3.杭州第二中学 4.杭州第十四中学 5.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6.杭州第七中学 7.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8.杭州市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 9、余杭高级中学 10、富阳中学 包含: 杭二中东河校区, 杭高钱江校区, 杭四中吴山校区, 杭十四中康桥校区, 学军紫金港校区, 浙大附中丁兰校区 11.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12.杭州学军中学 13.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14.杭州第四中学 15.杭州市源清中学 16.浙江省萧山中学 17.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18.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中学

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 焰上加热, 铝不能滴落下 来,好像有一层 膜兜着 铝熔点高,没 能熔化 B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口上方有 白烟生成 H2、Cl2化合 生成HCl 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 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都有气体产生 前者生成氢 气,后者生成 氧气 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 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 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6%的H2O2溶液 试管中产生气泡 的速率较快 相同条件浓度 大H2O2分解 速率快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错误; B.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错误;C.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错误; D.两支试管中只有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d>b D.b>d>c>a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 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 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 故选: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

北京市重点中学排名表

北京市重点中学排名表 北京市重点初中前十名列表(初中排名) 一、北京四中(西城区) 二、人大附中(海淀区) 三、北师大实验中学(西城区) 四、北京二中(东城区) 五、北大附中(海淀区) 六、北京80中(朝阳区) 七、北京八中(西城区) 八、北京五中(东城区) 九、师大附中(宣武区) 十、师大二附中(西城区) 以下是十名以外的学校 北京101中(海淀) 汇文中学(崇文) 首师大附中(海淀) 景山学校(东城) 北京15中(宣武) 育英中学(海淀) 北京12中(丰台) 北京161中(西城)

育才中学(宣武) 北京161中(西城) 北京35中(西城) 北京22中(东城) 八一中学(海淀) 北京13中(西城) 苹果园中学(石景山) 牛栏山一中(顺义) 潞河中学(通州) 北京10中(丰台) 北京14中(宣武) 北京十一学校(海淀) 大峪中学(门头沟) 北京171中(东城) 东直门中学(东城) 密云二中(密云) 八大处中学(石景山)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朝阳)陈经伦中学(朝阳) 北京66中(宣武) 北京109中(崇文)

北方交大附中(海淀) 北京55中(崇文) 北京25中(东城) 崇文门中学(崇文) 北京159中(西城) 北京63中(宣武) 北京156中(西城) 北京31中(西城) 鲁迅中学(西城) 北京19中(海淀) 西城区外语学校(西城)北京市重点高中前十名列表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三,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五,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六,北京市第四中学 七,北京市第二中学 八,北京市回民学校 九,北京市第五中学

前十名以外的学校(高中) 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北京市第十中学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北京市八大处中学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北京市第九中学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北京市丰台第二中学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 一、建构知识网络 化学知识零碎,要注意按照知识得内在联系站在全章得角度,重新审视、整合知识,借组图表把零散得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如本章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下框图: 二、整合重点知识 1、常见得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1)常见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C+H2O 高温 CO+H2,④C+CO2 高温 2CO。 (2)常见放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燃烧,③中与反应,④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⑤铝热反应。 2、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得原因 (1)微观角度 化学反应得本质就是旧化学键得破裂与新化学键得形成,断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断开化学键吸收得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得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 (2)宏观角度 一个确定得化学反应完成后就是吸收能量还就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得总能量与生成物得总能量得大小关系。若E(生成物)>E(反应物) ,反应为吸热反应;若E(生成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