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基本概念一课过知识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ΔH=Q p。

(5)反应热、活化能图示①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还有发光、放电等。

②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③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 +O 2=====点燃CO 2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知识点二燃烧热、中和热、能源1.燃烧热2.中和热(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中和热的测定①装置②计算公式(以50 mL 0.5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为例)ΔH =-0.418(t 2-t 1)0.025 kJ·mol -1t 1——起始温度,t 2——终止温度。

宁波市宁波中学(一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宁波市宁波中学(一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A.a>b>c>d B.b>c>d>a C.d>a>b>c D.a>b>d>c 2.5.6 g铁粉与100 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溶液②改用200mL 0.5mol/L的盐酸③加NaCl溶液④CuSO4固体⑤加CH3COONa固体⑥加NH4Cl固体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②⑤3.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2可知ΔH=ΔH1+ΔH2=ΔE2-ΔE1B.反应中加入Pt2O+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C.由图2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1molN2O和1molCO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和1molN2的总能量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A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I-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然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C在盛有漂白粉的试管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证明硫酸具有还原性D 将3 LSO2和1 LO2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充分反应,产物先通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验证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A.A B.B C.C D.D5.已知:①S(g) +O2(g)= SO2(g) △H1②S(s)+O2(g)=SO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全部为热能B.相同条件下,1 mol S(s) 比l mol S(g) 燃烧更剧烈C.两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表示,△H1<△H2<0D.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都比生成物的总键能小6.对丙烷进行溴代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结果:2CH3CH2CH3+Br2127−−−−→光,℃CH3CH2CH2Br(3%)+CH3CHBrCH3(97%)+2HBr已知:正丙基结构简式CH3CH2CH2-、异丙基结构简式(CH3)2CH-,反应机理中链转移决速步为RH+Br·→R·+HBr,其反应势能变化如图所示。

2021春(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

2021春(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

2021春(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新教材)必须第二册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反应2 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2为0.6 mol·L-1,用Y2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Y2)=0.1 mol·L-1·min-1,生成的c(Z)为0.4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X2+2Y2===2XY2B.2X2+Y2===2X2YC.3X2+Y2===2X3Y D.X2+3Y2===2XY32、如图所示,对于A生成C的反应,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C.A物质比C物质稳定D.该反应肯定很容易,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d(OH)2+2Ni(OH)2充电放电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A.Cd B.NiO(OH) C.Cd(OH)2D.Ni(OH)24、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

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N上有气体放出B.M为负极,N为正极C.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5、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6、在反应C(s)+CO2(g)2CO(g)中,不可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增大的措施是()A.增大压强B.升高温度C.增大CO2的浓度D.增加碳的量7、我国锅炉燃煤采用沸腾炉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在于()A.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B.减少炉中杂质气体(如SO2等)的形成C.使化学反应更容易进行D.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 min内氮气的物质的量由20 mol减少到8 mol,则2 min后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等于0.6 mol·L-1·min-1B.小于0.8 mol·L-1·min-1C.大于0.6 mol·L-1·min-1D.小于0.6 mol·L-1·min-19、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选项 A B C D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反应开始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开始后,温度计的水银像信息针筒活塞向右移动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柱不断上升4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是()11、如图为锌、铜水果电池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Zn-2e-===Zn2+C.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D.电子由锌片沿导线流向铜极12、.镁燃料电池具有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燃料易于储运等特点。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C(s、石墨)=C(s、金刚石)△H= +1.9 kJ·mol-1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答案】A【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多,所以C(s、石墨)=C(s、金刚石)△H= +1.9 kJ/mol,正确;B.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二者的转化是化学变化,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多,物质所含有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弱,所以金刚石的稳定性弱于石墨,错误;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能量、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知识。

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十分重要。

(1)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甲醇:CO2(g)+3H2(g) CH3OH(g)+H2O(g)上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若将6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

则加入催化剂的曲线是(填:a或b);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2)= mol/(L·min)。

(3)在CO跟O2的反应中,破坏1molCO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 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bkJ,形成1molC=O键释放的能量为ckJ。

则1molC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能量为kJ。

【答案】(1)(1分)放热(2)(2分)b 1/8 (或0.125)mol·L-1·min-1(3)(1分)2c-(a+b/2)【解析】(1)由图可知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由Zn电极流出,经KOH溶液流向正极O-+=Fe2O3+5H2OB.正极反应式为2Fe24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答案】D【解析】【详解】A.电子由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锌极经导线流向K2FeO4极,A错误;O-+8H2O+6e-=Fe(OH)3+10OH-,B B.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Fe24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C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OH-向负极迁移,D正确;答案选D。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详解】A.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B.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H2O2+2e-=2OH-,故溶液pH值增大,故C正确;D.溶液中Cl-移动方向与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B【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

2.能用化学键解释某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5.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6.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7.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实验探究(1)向Mg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将20 g Ba(OH)2·8 H2O晶体粉末与10 g NH4Cl晶体混合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

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时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冰凉,烧杯与木片间有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化学反应存在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主要原因(2)从物质储存化学能的角度理解宏观解释放热反应示意图吸热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①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反应物所具有的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释放出来。

②吸热反应可以看成是 热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被生成物所“储存”。

4、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1)利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树枝杂草 ↓化石能源时期——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太阳能、氢能、核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①一是其短期内 不可再生 ,储量有限;②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 SO 2、NO x 、CO 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A、B、C、D均是气体,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A的正反应速率与C的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处于平衡状态B.当A、B、C、D的浓度相同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反应物的总键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2.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B【解析】A、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B、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正确;C、根据题给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D、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铵盐发生的吸热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3.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 2CO(g)、2CO(g)+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答案】A【解析】A.C燃烧产生CO2气体是放热反应,:C燃烧产生的产物CO气体放出热量,CO燃烧也是是放热反应,可见物质的燃烧程度不同,放出的热量就不同,不能说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错误;B.由于2CO(g)+O2(g) ===2CO2(g)是放热反应,故56 g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C. 2C(s)+O2(g) ="=="2CO(g) 是放热反应, 则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D.由于化学反应2C(s)+O2(g) ="==" 2CO(g)、2CO(g)+O2(g) ===2CO2(g)都是放热反应,可见,物质的燃烧程度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就不同,正确。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2HI(g) H2(g)+I2(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 c(I2)
(4)反应速率υ(H2)=υ(I2)=0.5υ(HI)
【详解】
A. 0~t1min内X与Y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为:(0.15-0.06)mol/L∶(0.11-0.05)mol/L=3∶2,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Z一定是生成物,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t3~t4阶段改变的条件只能是降低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故C错误;
(5)c(H2)∶c(I2)∶c(HI)=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A.(1)(2)(5)(9)(10)B.(2)(6)(9)C.(6)(7)(10)D.全部
B.溶解过程中只发生了扩散作用
C.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热效应
D.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
【答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A错误;
B.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故B错误;
C.氯化钾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扩散过程和水合作用,扩散过程吸收能量、水合过程释放能量,故C错误;
D.氯化钾固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接近,所以溶液温度变化不显著,故D正确;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答案解析)(1)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探究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A.用KMnO4表示溶液褪色时间段反应速率,v(实验3)≈1.5×10-3 mol·L-1·min-1B.a<12.7,b>6.7C.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大于v(实验3)D.通常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均会加快反应速率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A B.B C.C D.D3.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铝熔点高,没能熔化B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H2、Cl2化合生成HCl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有气体产生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A.A B.B C.C D.D5.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2021版《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人教版)复习教师用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Word版含答案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吸热E1-E2肯定低(2)减小 减小 不变
二、常考题点分组练
题点(一)能量变化的图示分析
1.(2021·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看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A.H2O (g)=== H2(g)+ O2(g)ΔH=-485 kJ·mol-1
2.(2021·海南高考·节选)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1 mol N2,其ΔH=______ kJ·mol-1。
解析:依据图像可知N2O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氮的反应热为(209-348)kJ·mol-1=-139 kJ·mol-1。
答案:-139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3)0.3 mol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解析:选C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间为极性共价键。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

完整版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

完整版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讲义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2D(g)。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4 B.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B的转化率为4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为0.8 mol·L-1,物质的量为1.6mol3A(g)+B(g) xC(g)+2D(g)起始量(mol) 3 1 0 0变化量(mol) 1.2 0.4 1.6 0.8平衡量(mol) 1.8 0.6 1.6 0.8依据上式分析计算:A、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4,故A正确;B、2min内B的反应速率=0.4mol/(2L·2min)=0.1 mol·(L·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 错误;D、 B的转化率=0.4mol/1mol=0.4,即 B的转化率为40%,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反应发生变化,该物理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题关键: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进行分析,结合题中各量列式计算判断;A、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B、根据平衡浓度的变化量求出速率;C、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D、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 gNaOH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 ____________ 热量。

(2)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____________热量。

(3)用1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57.3kJ,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测得苯(l)的标准燃烧热为3265kJ/mol,写出苯(l)燃烧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8.65KJ;(2)11.46KJ;(3)小于,醋酸是弱酸,在反应过程中因电离会吸收能量,使测得反应热减小。

(4)C6H6(l)+O26CO2(g)+3H2O(l) ΔH=-3625KJ/mol【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产生1mol的水时放出热量是57.3kJ,现在n(NaOH)=20g÷40g/mol=0.5mol,所以其完全反应产生水放出的热量是0.5mol×57.3kJ/mol=28.65KJ; (2)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因为n(OH-)=0.2mol,所以放出热量是0.2moL×57.3kJ/mol=11.46KJ;(3)用1mol醋酸稀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4)实验测得苯(l)的标准燃烧热为3265kJ/mol,则苯(l)燃烧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6H6(l)+O26CO2(g)+3H2O(l) ΔH=-3625KJ/mol。

【考点】考查燃烧热、中和热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和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迁移应用 (1)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必须是金属吗? 提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也可以是一种金属 与一种可导电的惰性材料(如非金属石墨等),在燃料电池中,电极材料均不 发生反应,故两极均可用惰性材料。 (2)原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作正极的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吗? 提示:不一定。在原电池中的两极可以都是活泼金属(如Zn-Fe-稀硫酸,Zn作 负极), 也可以都是不活泼金属 (如Cu-Ag-AgNO3溶液,Cu作负极), 也可以是 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如Cu-C-AgNO3溶液,Cu作负极)。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课程标准】 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意义。 【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锌铜原电池实验中的宏观现象,探究这些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实质变 化,从而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揭示原电池装置的本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通过分析原电池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认识到化学变化中会发生物质的变化及电 子的转移,但电子的得失是守恒的。整个原电池反应中原子和能量也是守恒的。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A.Cu 为正极,电子沿导线从 Zn 流向 Cu B.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Zn-2e-===Zn2+ C.SO42-向 Cu 极移动 D.若有 1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5 mol 气体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负极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 【解析】选 C。A.Zn 比 Cu 活泼,Zn 为负极,Cu 为正极,电子沿导线从 Zn 流向 Cu,A 正 确 ;B. 负 极 发 生 失 电 子 的 氧 化 反 应 ,Zn 为 负 极 , 电 极 反 应 式 为 Zn-2e-===Zn2+,B 正确;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SO42-向 Zn 极移动,C 错 误;D.Cu 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若有 1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5 mol 氢气,D 正确。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3.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2NH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N2、H2、NH3共存B.N2与NH3的浓度相等C.容器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4.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2可知ΔH=ΔH1+ΔH2=ΔE2-ΔE1B.反应中加入Pt2O+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C.由图2可知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1molN2O和1molCO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和1molN2的总能量5.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考点二:化学反应与电能 知识复习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一).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
理论基础
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 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并使其间的电子 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电流 。为了使用方 便,还需要把可产生的电能 以化学能 的形式储存起来。 化学电源 就是这样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将
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中, H+ 离子向铜片(正极)移动, SO42-离子向锌片(负极)移动。
原电池反应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 原电池是一种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的装置。
1.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导电粒子流向
氢氧化钡
玻璃片和烧杯底黏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状。
晶体与氯 化学
化铵反应 B方a(O程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式
结论 该反应为__吸__热______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上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负极反应:还原剂-ne-=氧化产物 正极反应:氧化剂+ne-=还原产物 ④书写技巧:若某电极反应式较难写出时,可先写出较易写的电 极反应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用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的电 极反应式,即可得出较难写的电极反应式。
四.电池的污染与回收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2.用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C>A>B>D C.A>C>D>B D.B>D>C>A 3.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推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u质量减少B.Zn用作负极C.电子由Cu并经导线流向Zn D.该装置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A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I-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少量氯水,然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Fe2+C在盛有漂白粉的试管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证明硫酸具有还原性D 将3 LSO2和1 LO2混合通过灼热的V2O5充分反应,产物先通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验证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A.A B.B C.C D.D5.反应2NO2(g)O2(g)+2NO(g),一定条件下,将NO2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
A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A错误;
B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大于0,则可能为0.25mol/L,故B正确;
C项、SO3、SO2浓度均为0.2mol/L,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能是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SO3、SO2浓度不会均为0.15mol/L,故C错误;
故选: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甲、乙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均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A.该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互为可逆反应
B.充电时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放电过程中,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答案】C
【详解】
A.对电池充电是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使其逆向进行,而放电是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二者进行的条件不同,充、放电也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二者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D.SO3为0.4mol/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案】B
【分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若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3 mol/L、0mol/L,若该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mol/L、0.1mol/L、0.4mol/L,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以此来解答。
D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的浓度一定小于0.4mol/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可逆反应,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为不完全转化性,学会利用极限转化的思想来分析物质的最大浓度,但实际浓度一定小于最大浓度是解答关键。
5.电动汽车以锂电池提供动力,锂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研究的前沿科技。某锂电池的电池反应为:xLi+Li3-xNiCoMnO6 Li3NiCoMn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原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Li+向电池的正极移动,故C正确;
D.充电时,电池上标有“-”的电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故D错误。
都有气体产生
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
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
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错误;
A.a>b>c>dB.a>c>d>bC.c>a>d>bD.b>d>c>a
【答案】B
【分析】
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详解】
a、b相连时,a为负极,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金属活动性a>b;c、a相连时,c上产生大量气泡,c上发生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上发生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金属活动性a>c;c、d相连时,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c作负极d作正极,金属活动性c>d,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即b是正极,d是负极,活泼性d>b,所以a、b、c、d4块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c>d>b,
B.生成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错误;
C.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错误;
D.两支试管中只有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速率快,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铝熔点高,没能熔化
B
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
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
H2、Cl2化合生成HCl
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