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中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陋的中国人”

摘要:乡土小说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界的基本风貌。鲁迅和赵树理作为乡土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不约而同的对落后农民形象进行了剖析和关照,这两位作家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既有一脉相承的传承性,又各有特色,是同与异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鲁迅赵树理落后农民形象对比

乡土小说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主流,构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界的基本风貌。“鲁迅和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以往整个文学史上分别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最高点,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全部热情去表现农民历史命运的两座高峰。”本文拟从比较分析的角度,通过分析鲁迅和赵树理的写作特点,探究二人在描写落后农民形象上的传承性和差异性。

一、鲁迅与赵树理笔下落后农民形象的相似性

(一)对封建思想捍卫者的严厉批判

《祝福》中的柳妈是一个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形象。然而她对自己的不幸以及造成自己不幸的原因却无知无觉,仍真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所宣扬的一切东西,并自觉地化身为封建思想的宣扬和捍卫者。体现了作者对杀人于无形的封建幽灵的严厉批判。

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同样对一系列封建思想的捍卫者进行了辛辣讽刺。“二诸葛”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的农民,同时也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忠诚捍卫者。虔诚的迷信几乎成了二诸葛

认识事物、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准和信条。赵树理对农村中存在的封建残余意识,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与鲁迅在描写柳妈等落后人物的传承性一目了然。

(二)对愚昧国民的辛辣讽刺

在鲁迅刻画的落后农民形象中,愚昧无知的阿q的形象,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典型形象。作为“人肉的筵宴”中的“被吃者”,阿q受尽了别人的奚落与欺凌,具有天然的革命性。而阿q口中所谓的“革命”,纯粹是为了宣泄一己之私愤,报一己之私仇而已。不难预见,即使阿q式的革命成功了,阿q们成为了革命的胜利者,世道也不会为之改变,甚至会更加暗无天日。

陈小元是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中的典型形象,曾几何时,他也是苦大仇深的劳苦农民,住在阎家山的贫民窟——村东头老槐树下的土窑里,受尽欺压。而一旦时来运转,成了村武委会主任,便很快腐蚀变质了。可以这么说,阿q和陈小元具有鲜明的内在传承性,阿q就是得势前的陈小元,而陈小元则是得势后的阿q。

(三)对落后女性的人性关照

鲁迅对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的血泪人生是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猛烈抨击和无声控诉。鲁迅对为封建意识所戕害以及欲反抗而不得的广大农村妇女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人性关怀。

赵树理有对愚昧落后女性的批评教育,有对深受压迫女性的关爱同情,更有对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型女性的褒奖夸赞。孟祥英是小说《孟祥英翻身》中受尽旧社会欺凌侮辱的翻身农妇形象。民主政权的到来使其获得了应有的人格尊严。作者号召广大农村妇女摆脱封建传统的枷锁,投身革命和建设的大潮中去。

二、鲁迅与赵树理笔下落后农民形象的差异性

(一)从不觉悟到觉悟

愚昧的阿q直到被杀头也没搞懂所谓的“革命”的真正含义,祥林嫂在死的前一刻还在担心到了阴司会不会受到惩罚。鲁迅笔下的这些落后农民形象自始至终都是未觉悟的旧农民。隐约体现了鲁迅之于广大中国乡土的绝望情愫。与鲁迅笔下清一色的不觉悟的形象相比,赵树理笔下的愚昧不觉悟的农民正在翻天覆地的革命洪流中,步履蹒跚地跟着时代的脚步努力前行。《传家宝》中思想守旧的李成娘最终毕竟认同了儿媳金桂,老秦最后也毕竟融入了阎家山的胜利。赵树理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定将破除旧习惯、旧传统、旧思想,大步迈向新的征程。

(二)从悲剧结局到喜剧结局

鲁迅对农民的情感与态度是复杂而深沉的,这其中既有“爱之愈深,恨之弥切”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性,又有对几千年传统专制集权统治下形成的农民身上愚昧、驯顺、苟安、迷信等民族种性的悲凉与愤慨。因此,鲁迅描写落后农民的小说往往是悲剧性的,阿q 被杀头、祥林嫂饿死街头、闰土从天真可爱的小英雄变成呆板木讷

的木偶人……

与鲁迅笔下清一色的悲剧结局不同,赵树理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命运一概是圆满的喜剧结局。他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意味对落后农民形象进行讽刺和教育。《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通篇都是对落后反动思想和势力的讽刺嘲笑,最后以人民胜利为结局。

(三)从反封建主义到反封建主义、反官僚主义、反个人主义鲁迅出生于正统的封建家庭,接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和摧残。反封建的意识在他心中尤为强烈。因而,鲁迅笔下的落后农民形象无一不是封建思想的阶下囚。在对闰土、祥林嫂等人物进行刻画时,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劳苦农民的同情,更是对封建主义的无声控诉与批判。

赵树理和鲁迅描写落后农民的动机是不同的,鲁迅是要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唤醒民众起来推翻这吃人的社会。而赵树理则是为了“劝人”,通过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使其同旧传统决裂,改造旧生活,走向新生活。因而,他不但反封建,还反官僚、反个人主义,更反对一切落后的、不良的、不利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意识。

小结:

无论是鲁迅对落后农民的痛加贬斥还是赵树理对落后农民的辛辣讽刺,归根到底都体现了鲁迅和赵树理对中国前途的隐忧与期望。他们用严峻的目光正视和剖析中国农民身上的种种蛮风陋习,将最真实、最直观的农民形象奉献给大家。描写了我们这个民族在

本世纪所经历的沉重灾难及其艰辛与壮丽。

参考文献:

[1]李明.殊途同归的民族精魂——对鲁迅与赵树理创作的一种比较考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林铭.解读“农民意识”——鲁迅、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比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作者简介:刘贺(1988-),男,河南滑县人,东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