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古诗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言词语和文学常识;了解创作背景;掌握绝句诵读节奏;体会诗歌主旨;学会欣赏古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解读古诗的方法;学习通过不断吟诵理解诗歌所蕴的情感及其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情怀,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品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绝句朗读节奏、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古诗解读法
课前预学
一.识记文言词语。

解释加粗词。

飞来山上千寻()塔,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识记文学常识。

上网查找有关王安石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填朝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封荆国公,世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他写有一句名诗,其中有一个字经过几十次修改锤炼,该名句是,那个字是“”。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三.了解绝句基础知识。

上网查找有关绝句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课堂研讨活动
一.学习绝句的朗读节奏。

1.自由朗读下列各首绝句,边读边悟边划分节奏,然后思考绝句的朗读节奏规律。

五绝: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七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绝的节奏停顿规律是:或
七绝的节奏停顿规律是:或
2.学习《登飞来峰》节奏。

自由朗读《登飞来峰》,边读边划分节奏。

订正后,按照朗读节奏连读两三遍。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根据朗读节奏并结合所了解的写作背景,自由朗读,边读边完成下面填空。

1.充满奇趣是此诗的特点之一,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山峰是飞来的,多么奇怪之事!而峰上还建有塔,奇上加奇。

这塔竟又超出人的想象――有千寻之高。

寻是古代度量单位,成人两臂向两则伸直,从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长度就是一寻。

“寻”字就是两手叠加的样子,是一个会意字。

当然诗人在此运用了手法,从的角度突出山、塔之奇,呈现了一种之美,同时也与下一句互相映衬。

2.“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是在五更,也就是凌晨四五点钟,此时光线还较昏暗,但站在“千寻塔”顶,此时竟能看见“日升”。

这比之前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塔之,其峭拔之势再胜一层。

而“”两字则透露出诗人此时其实并未登上塔顶,却因此产生了攀登塔顶的强烈兴趣――真的如此吗?我非登上去瞧瞧不可!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按唐人的写作思路,一般来说这三、四两句应该紧承上两句写登顶所望之雄阔景象,但宋人却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思路:以入诗,所以王安石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将应写的景象和应抒的情感都作了“”,这倒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遵循诗歌的跳跃特性,直接去谈论站在塔顶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

“”既是写实,是诗人在塔之最高层所见之物;又是虚指,比喻奸佞小人。

面对“浮云”,诗人的态度是“”,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它。

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里的“”主要是标举一种道德上的高度,也表现诗人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坚信自己所要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因此诗人才能具有如此压倒一切的勇气。

诗歌这样来结尾,不能不说是一种出人意表之奇。

经过这么层层推进和提升,诗人那、的形象便已凌然于纸上了。

三.根据对诗意的初步理解,再读诗歌。

(也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看谁对诗意把握得准确)
四.知人论世,把握诗句的深刻含义。

1.根据大家所了解的王荆公的生平和此诗的写作背景,谁能进一步解读“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深刻含义
2.王安石写此诗时只有三十一岁,还只是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且已卸任;其变法活动是48岁时开始的。

你能根据这一信息,进一步谈谈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吗?
五.比较阅读。

1.同是登高,陈子昂登幽州台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愤懑,而王安石登飞来峰却激发了雄心壮志,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何异同之处?
课前预学参考答案:
一.答案: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寻是个会意字,上手下手,即两手张开成一字形,从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离即为一寻。

缘:因为
二.答案:半山,北宋,王安石变法,文学,王荆公,春风又绿江南岸,绿
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绍兴,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

这一年王安石三十一岁。

三.参考答案: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
1.答案:五绝: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七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绝的节奏停顿规律是:二一二或二二一
七绝的节奏停顿规律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三或二二二一
2.答案: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
1.答案:夸张,高,灵动峭拔.
2.答案:高,闻说
3.答案:议论,留白,浮云,不畏,最高层,孤高傲岸、不可战胜
三.略
四.
1.答案: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2.答案: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五.
1.答案:可以围绕个人遭遇、个人心怀理想、所处时代特征等展开讨论。

2.答案:相同之处:站得高,看得远。

都表达了诗人俯视一切困难,勇于追求梦想的英雄气概!豪迈不羁,高傲俯视世间的浑浊,处于绝顶。

不同之处:‘会当……’有一股子英雄气概,所向披靡,无所畏惧,一定要达到目的。

‘不畏……’另有一种明智,不受环境影响,不为假相迷惑,能跳到局外,保持清醒,看问题不随波逐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