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有哪些
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又有着怎样的特征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基于人类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人的精神文化存在方式。
思维方式在基于实践活动的同时,又不断的影响着实践方式,成为科技、政治文化以至于包括人们生存生活方式在内的一切实践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然而,思维方式是结构的存在,知识、观念、语言、思维旨趣,思维方法和思维情感等等相互影响、相辅相承,构成了思维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整体。
思维方式的实质上就是全部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期起作用,稳定的文化心理特征。
“它整合了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历史上不同思想团体、流派,尽管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可能势同水火,但在思想的根基处却是一致的“。
[①]哲学的思考是人生体验的系统总结,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文化系统中的根基。
把思维方式理解成一种文化与哲学的双重存在。
哲学思维方式在整个思维方式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哲学层面上审视传统思维方式及其文化构成。
因而本文着重揭示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实用理性,朴素的辩证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中的缺失。
一: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人本来合一,物我本属一体。
人生的最高理想是达到天人一体的境界。
天人既无二,于是亦不必分别我与非我。
我与非我原是一体。
不必且不应将我与非我分开。
于是内外之对立消弭,而人与自然相融为一体。
西方思维的历史中总有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斗争,视外在的自然为人的对立物,而去探索。
才有真正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中国人刚不认为宇宙为外在的而认为宇宙本根与心性相通,研究宇宙即是研究自己内外本为一理。
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不分内外物我的。
从而向了内省式的思维特征。
王阳明格物致知,对着竹子格了三天三夜而不可得。
他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
天人合一中的一意义即是天人相通。
发端于思孟学派。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性是天之所命,是人道之根源。
道由性出,性由天授。
天是道的本源。
孟子说:“尽其心者,行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人之性即人之本质。
人之性受于天,也就是人之本质在于天之本质。
天人合一之观念到宋明理学而大成,是为理学之根本观念之一。
其实宋明理学的一在人合一已经消去了原始的自然本体论。
而天已经变成了精神,心性。
建立了一种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
[②]二: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天人合一是整体思维的根本点,但是天人合一与整体思维又有所区别。
整体思维是从天人合一观念中转化而来天人合一,天地本原作为本质的思维特点。
生发出了整体思维。
因此将这两个思维特征分别为两点叙述。
它自人类童年时代起,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周易》最早提出了整体论的初步图式,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统统纳入由阴(一一)阳(一)两艾组成的六十四卦系统。
《易传》进一步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的整体观,和空间方位、四时运行联系起来,以“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有机论为其轴心,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论的思维,为整个传统思维莫定了基础。
道家所说的“混沌和“朴,也是原始未分化的整体。
三:实用理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务实性极强。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经世致用,没有对纯知识的追求。
在巾国学术思想史上从未出现过“为学术而学术。
因此中国先人对自然的关注不是知识性的追求,而是满足于日常需要的实用技术。
他们认为自然界不是认识研究的客体,不是认识的核心,一切认识都围绕着人而旋转。
没有从容的抽象思辨,也没有厌弃人世的追求解脱。
人们共同的认识目的是人伦关系,探究社会伦理与人事的实际。
故而中国伦理哲学之发达,而宇宙论之哲学则嫌不足。
四:朴素的辩证思维;中国哲学承认变化之规律。
对变化与对立统一很有研究。
变化即物极必反。
变化的原因即在于对立统一。
虽然有循环论的弱点,但是又不仅是循环论。
易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平与陂对立,不平必有陂。
往与复对立,对立之中有统一。
老子的辩证法非常复杂而有系统。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恶,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对立的,是相互依赖而存在。
“反者道之动。
“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道的变化。
到宋明理学的阴阳变化虽各有不同解释。
但都承认变易的道理。
五:逻辑思维中的缺失:中国传统中缺少逻辑思维。
只是重顿悟而轻证明,重归纳而少演绎,长于综合而短分析,思维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从中国的汉字中就可以发见一些特征。
比如原始汉字的“察,左边是肉,右边是一只手,手托着肉是什么呢?祭祀!上面有个“宝盖,三尺之上有神明,看着你有没有好好祭祀,这就是“察! 逻辑的思维是可以被抽成很单纯明确的东西的,而中国的这些隐喻模糊的东西却是多义的、多元化的。
神明看着你手捧着肉的祭祀,这里面的含义是远远要比西方的字母文字丰富的多,也就模糊的多。
中国也没有近代西方意义上系统的哲学,所谓的中国哲学其实它的系统完全是西方化的因为中国哲人那里没有系统的论证,没有系统的论文。
所谓的哲学只是学者平时的言行总结,从,到一些学者的言行录。
形式逻辑没有产生有在中国,那是因为中国人只是注重归纳法的运用而少演绎。
杨振宁先生说易经中少推演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总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儒家思维为基础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维品格。
传统的思维方式给中国二千年的科学政治文化,行为模式,民族性格带来了言不完的优点和缺点。
最终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艰难的前进。
以至今天。
一、整体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二、直观思维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
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