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交响乐《田园》。
2、了解贝多芬。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了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尽管出生于音乐世家,而且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提琴,但贝多芬并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其早期作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一生作品虽然不太多,全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是交响音乐,家喻户晓的作品有《英雄》、《命运》《田园》、《月光》、《春天》。
2、作者简介:乔治·桑(1804~1876),19世纪法国女作家。她以妇女问题为主要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她认为爱情和婚姻问题关系到妇女的解放,她把这个问题看得高于一切。
其主要的创作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在《悼念乔治·桑》中,对其作了高度评价:“她用‘善良’点燃了文明的圣火,迎来了真正的光明;她是真理、正义的化身,在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本世纪的光荣、法兰西的骄傲。”
在乔治·桑的作品中,女性对于独立自由的追求是一个个性的主题。
3、欣赏《田园》,聆听交响乐《田园》
第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7—1808年。贝多芬酷爱大自然,他在维也纳时,常到郊区的森林、草地或河边的榆树下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他还经常聆听乡村乐师的演奏,收集奥地利民谣。《第六交响曲》正是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在乡村引起的愉快感情或乡村生活的某些情趣”(作者语)。整部作品情景交融,格调清新,音乐语言优美多姿,具有鲜明生动的民间特点。全曲共由五个鲜明生动的民间特点。全曲共由五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都有小标题。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觉”,奏鸣曲式,充满和谐纯朴、明朗愉悦的田园风味,展现了一幅恬静和平的乡村画卷: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充满民歌风味主部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部主题动机发展而来,描绘出辽阔无边的田野风光。整个乐章贯穿了安宁平静的气氛。
第二乐章“溪边景色”,奏鸣曲式。低音弦乐奏出潺潺的溪水声,在此背景上出现小提琴演奏的主部主题,断断续续音调使人联想到作者坐在溪边凝神静思的情景。副部主题是一个美丽温暖的乐句,情绪变得活跃起来。尾声中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分别模仿夜莺、
鹌鹑和杜鹃的鸣叫声,使乐曲更添情趣。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是一首快乐的乡村舞曲,可分三部分:开头是活泼的三拍子舞曲,表现了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中间是三拍子的农民舞曲,粗犷健壮,富于农村气息;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集会达到高潮时,突然传来雷鸣声,人们匆匆离去,集会被打断。
第四乐章“暴风雨”。弦乐低音部的震音表现出远方的雷鸣,突然乐队以全奏的音响营造出乌云笼罩的恐怖气氛,低音提琴混浊的音响如狂风呼啸的一般,音乐逐渐发展到高潮。这时从高音区迸发出的半音阶段进行及不协和和弦描绘出一场大雨倾盆而下的景观,长号和定音鼓更加强了暴雨的声势……音乐逼真地刻画出这一威力无比的现象。但暴风雨很快过去,雨过天晴,田野里传来了牧笛声。
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愉快和感激的情绪”。暴风雨后,天空架起一道彩虹,树梢上缀满水珠,草地散发出阵阵清香。乐曲从柔和的牧笛声开始。接着小提琴引出宁静甜美的第一主题,这是一支牧歌式的感恩歌,表达了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幸福、安宁的感觉,没有丝毫夸张和虚假。第二主题活泼愉快,仿佛人们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吸取了新的力量。整个乐章充满舒适安谧的氛围。尾声的赞美歌好像是农民在为幸福美满的未来祈祷、祝福。
4、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文章写出了作者感受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至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一个美丽温暖的乐句,情绪变得活跃起来。尾声中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分别模仿夜莺、鹌鹑和杜鹃的鸣叫声,使乐曲更添情趣。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是一首快乐的乡村舞曲,可分三部分:开头是活泼的三拍子舞曲,表现了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中间是三拍子的农民舞曲,粗犷健壮,富于农村气息;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当集会达到高潮时,突然传来雷鸣声,人们匆匆离去,集会被打断。
第四乐章“暴风雨”。弦乐低音部的震音表现出远方的雷鸣,突然乐队以全奏的音响营造出乌云笼罩的恐怖气氛,低音提琴混浊的音响如狂风呼啸的一般,音乐逐渐发展到高潮。这时从高音区迸发出的半音阶段进行及不协和和弦描绘出一场大雨倾盆而下的景观,长号和定音鼓更加强了暴雨的声势……音乐逼真地刻画出这一威力无比的现象。但暴风雨很快过去,雨过天晴,田野里传来了牧笛声。
第五乐章“牧歌,暴风雨过后愉快和感激的情绪”。暴风雨后,天空架起一道彩虹,树梢上缀满水珠,草地散发出阵阵清香。乐曲从柔和的牧笛声开始。接着小提琴引出宁静甜美的第一主题,这是一支牧歌式的感恩歌,表达了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幸福、安宁的感觉,没有丝毫夸张和虚假。第二主题活泼愉快,仿佛人们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吸取了新的力量。整个乐章充满舒适安谧的氛围。尾声的赞美歌好像是农民在为幸福美满的未来祈祷、祝福。
4、读课文,理清脉络结构。
文章写出了作者感受贝多芬《田园交响乐》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至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