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投资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 让央企敢投不乱投
立中央企业境内外投资的负面清单,为中央企业投资划 红线。负面清单之外的其它投资项目,由中央企业按照 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自主决策、自担责任。列入“禁止 类”的投资项目,央企一律不得投资投资
冷却塔
ty9125htvv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民币。央企境外投资如何监管?黄丹华表示,境外投资 要求更为严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更加强 调聚焦主业。原则上央企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 确需开展非主业投资的,应报国资委同意
后采取与具有相关主业优势的中央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优势互补降低投资风 险,减少无序竞争。其二,更加强调境外风险防控。考 虑到境外投资风险高发的特点,《中央
等等。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设定投资收益底 线管投向之外,还要管程序。此次出台的两个《办法》, 对企业投资程序规范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一是通过制度 来规范程序,企业要从决策程序、管理
流程、风险管控、责任追究等10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投资 管理制度,明确程序。二是完善信息系统加强过程管控, 央企所有投资项目都要登记在册,实现对投资活动的动 态监测和管理。三是强化责任追究。
求。按类别将投资项目划分为“禁止类”投资项目和 “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列入“禁止类”的投资项目, 中央企业一律不得投资;列入“特别监管类”的投资项 目,中央企业需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审核
把关程序。据了解,负面清单主要包括:不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投资项目列入禁止类;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 序和管理制度的投资项目列入禁止类;项目资本金低于 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投资项目列入禁止类
国资委设定央企内外投资红线
Financial Management 财务管理·综合532017年第1期门应当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无条件配合,对于财务管理部门在统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需要及时给与解释,并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无法解释的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应当逐级上报,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风险处于无法管控状态;最后,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应当以防范风险为主,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当定期进行,学习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处在风险可控的状态之中。
(六)严格控制发票管理风险的发生在全面推广“营改增”之后,进项税在抵扣增值税时,需要使用国家税务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并且,这是进项税抵消的唯一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税务发票内容也就随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财务管理工作也相继做出了调整,对于增值税发票的管理要求明显高于“营改增”之前,而增值税发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也较以往有所增加。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增值税发票事务,除此之外,在增值税发票产生、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均要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明确责任,提高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增值税发票的重视程度。
(七)加强对企业合作伙伴的财务管理监督与合作伙伴的经济业务往来,离不开增值税发票的开具,这就要求企业在合作伙伴的财务管理监督方面给与密切关注。
在选择企业合作伙伴时,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企业应当选择财务状况较好的合作伙伴,只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合作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降低因财务问题导致合作风险的出现;其次,企业合作伙伴必须具备提供增值税发票的能力,这是由于增值税发票能够抵消一定税额,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助于企业利润的提高;最后,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时,应当选择征信情况较好的合作伙伴,通过行业调查,对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财务风险评估,相互选派财务管理人员进驻公司参与财务管理与履行监督义务,增加两者之间财务透明度,避免因财务管理相对独立导致的风险。
建立负面清单!国资委发文划定央企投资红线
建立负面清单!国资委发文划定央企投资红线国务院国资委今日(1月18日)公开发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4号)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5号)。
新修订的两个央企投资监管办法,要求针对央企境内和境外的投资项目,要分别建立负面清单,划定投资红线。
其中要求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
对于禁止类项目的,央企一律不得投资。
对于特别监管类项目,央企应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
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由央企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自主决策。
办法要求央企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的内容保持相对稳定,并适时动态调整。
两个办法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强调依法监管,厘清国资委与央企权责边界。
准确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对该由国资委履行的投资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监管;对应由央企自主作出投资决策的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责任。
二是强调全方位监管。
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优化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强化投资监管联动。
三是强调全过程监管。
强调事前加强规范、事中注重监控、事后强化问责。
四是探索创新监管,试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
明确出资人投资监管底线,划定中央企业投资行为红线。
负面清单内容保持相对稳定,并适时动态调整。
为提高境外投资监管的针对性,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国资委延续了制定专门境外投资监管办法的做法。
在保持监管理念、监管方式与境内办法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更加强调战略规划引领、坚持聚焦主业,更加强调境外风险防控、保障境外资产安全。
新修订的两个办法施行后,《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8号)同时废止。
以下是两个办法全文:《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中央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更好地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中央企业投资负面清单
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一、禁止类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
2.未按规定履行政府审批程序的投资项目。
3.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投资项目。
4.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投资项目。
5.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投资项目。
6.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投资项目。
7.非主业投资超过国资委认定的非主业投资比例的投资项目。
8.投资预期收益低于5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投资项目。
9.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投资项目。
10.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新购土地开展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1.未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非主业投资项目。
2.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投资项目。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一、禁止类1. 未按规定履行完成必要的审批程序的境外投资项目。
2. 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境外投资项目。
3.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境外投资项目。
4.投资预期收益率低于投资所在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境外投资项目。
5.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6.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境外投资项目。
7.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境外投资项目。
8.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境外投资项目。
9.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1.投资额在20亿美元(含)以上的境外特别重大投资项目。
负面清单
名词释义所谓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
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与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是,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领域的投资。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利用正面清单来确定覆盖的领域,而负面清单则用来圈定在这些开放领域清单上,有关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问题的限制,这种做法也被目前不少国家采用,从而有效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手段,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部分敏感产业。
内容简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
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
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不适用负面清单。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除列明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禁止(限制)外商投资国家以及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限制)的产业,禁止外商投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项目,禁止从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
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并购、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境外投资者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出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参照负面清单执行。
2022大监督手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负面清单》
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负面清单(一)集团管控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1、在批准和组织实施重大经营投资事项时违反规定程序或超越权限做出决定;2、在批准和组织实施重大经营投资事项时违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有关规定;3、对国家有关集团管控的规定未执行或执行不力从而致使发生重大资产损失影响集团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4、对集团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或虽发现但没有及时报告、处理,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5、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造成重大资产损失且对集团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6、国家有关监管机构和上级单位对经营投资有关重大问题提出的整改工作要求,拒绝整改或拖延整改。
(二)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1、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职责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2、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处理;3、未按规定对单位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和授权委托书等进行法律审核。
对法律审核意见中提示的重大风险,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4、未执行国有资产监管有关规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危机;5、恶意逃废金融债务;6、瞒报、漏报、谎报或迟报重大风险损失事件,指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造成帐实不符;7、违反知识产权审批及管理相关规定。
(三)工程承包建设方面违反相关规定1、违反“六不揽、七严禁”规定承揽项目;2、违反规定无合理商业理由以低于成本的报价中标;3、未按规定对合同标的进行调查论证或风险分析;4、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签订或变更合同;5、未按规定程序对合同约定进行严格审查,存在重大疏漏;6、未按规定招标或规避招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7、违反规定分包;8、违反合同约定超计价、超进度付款。
(四)资金管理方面违反相关规定1、违反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权限筹集和使用资金;2、违反规定以个人名义留存资金、收支结算、开立银行账户;3、设立“小金库”;4、违反规定集资、发行股票或债券、捐赠、担保委托理财、拆借资金或开立信用证、办理银行票据等;5、虚列支出套取资金;6、违反规定超发、滥发职工薪酬福利;7、由于财务内控缺失或未按照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发生资金挪用、侵占、盗取、欺诈等;8、违反规定对外提供融资、开展融资租赁及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五)转让产权、上市公司股权、资产等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1、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授权范围转让;2、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违反相关规定;3、隐匿应当纳入审计、评估范围的资产,组织提供和披露虚假信息,授意、指使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鉴证结果及法律意见书等;4、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回避制度;5、违反相关规定和公开公平交易原则,低价转让企业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等;6、未按规定进场交易(六)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追责情形1、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2、项目概算未按规定进行审查,严重偏离实际;3、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4、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干预、规避或操纵招标;5、外部环境和项目本身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未按规定及时调整投资方案并采取止损措施;6、擅自变更工程设计、建设内容和追加投资等;项目管理混乱,致使建设严重拖期、成本明显高于同类项目;7、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七)投资并购方面的责任追究情形1、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导致存在重大疏漏;2、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或估值违反相关规定;3、投资并购过程中授意、有关单位出具虚假报告;4、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决策未充分考虑重大风险因素,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5、违反规定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6、投资合同、协议及标的企业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中存在有损国有权益的条款,致使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7、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8、投资并购后未按有关工作方案开展整合,致使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9、投资参股后未行使相应股东权利,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采取止损措施;10、违反规定开展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
负面清单让央企敢投不乱投
负面清单让央企敢投不乱投
白天亮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7(0)3
【摘要】央企投资,如何杜绝“乱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让企业“敢投”,提高国有资本效率? 1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建立中央企业境内外投资的负面清单,为中央企业投资划红线。
负面清单之外的其他投资项目,由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自主决策、自担责任。
列入“禁止类”的投资项目,
【总页数】1页(P50)
【作者】白天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央企投资:今后敢投不乱投
2.央企投资:今后敢投不乱投
3.中投真敢投
4.慧拓获
超2亿元B1轮融资,国新央企运营基金领投,合推矿业智能化升级5.A股,巴菲特敢投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负面清单让央企敢投不乱投
负面清单让央企敢投不乱投作者:白天亮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03期央企投资,如何杜绝“乱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让企业“敢投”,提高国有资本效率?1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建立中央企业境内外投资的负面清单,为中央企业投资划红线。
负面清单之外的其他投资项目,由中央企业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自主决策、自担责任。
列入“禁止类”的投资项目,央企一律不得投资。
今后央企投资怎么监管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介绍说,重点是“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以此提高国有资本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管投向是核心环节。
两个《办法》明确,要推动央企投资进一步聚焦主业,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大专项任务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高端集中。
一是管好发展战略和规划。
国资委将通过制定中央企业5年发展规划纲要,审核企业3年滚动发展规划,并一企一策、分户核定企业的非主业投资比例。
二是管好中央企业年度投资计划。
今后,中央企业要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国资委从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能力等方面,对企业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备案管理,监督企业年度投资不偏离企业发展目标。
三是用好投资项目负面清单。
此次两个《办法》最大的创新是提出建立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明确了国资委的监管底线,也为中央企业投资行为划定了红线,把中央企业不能投什么讲的很清楚。
黄丹华透露,负面清单对投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按类别将投资项目划分为“禁止类”投资项目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
列入“禁止类”的投资项目,中央企业一律不得投资;列入“特别监管类”的投资项目,中央企业需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
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设定投资收益底线管投向之外,还要管程序。
此次出台的两个《办法》,对企业投资程序规范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4号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中央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更好地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
本办法所称投资是指中央企业在境内从事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股权投资。
本办法所称重大投资项目是指中央企业按照本企业章程及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研究决定的投资项目。
本办法所称主业是指由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并经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三条 国资委以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企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以把握投资方向、优化资本布局、严格决策程序、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为重点,依法建立信息对称、权责对等、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的投资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强化投资行为的全程全面监管。
第四条 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督促中央企业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报年度投资计划,对中央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实行备案管理,制定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对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监管,监督检查中央企业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情况,组织开展对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对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条 中央企业投资应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出资人投资意愿,符合企业发展规划,坚持聚焦主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遵循价值创造理念,严格遵守投资决策程序,提高投资回报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关于在投资审计的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完整版)
关于在投资审计的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完整版)一、投资审计负面清单(11类23项)(一)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建设程序执行(1)不参与项目立项决策。
(2)不参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编制及前置审核等工作。
(3)不参与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环节2、房屋征收与补偿(1)不参与征收补偿方案的确认(2)不参与对被征收内容的清点核量和确权。
(3)不参与评估报告的编制及前置审核(4)不参与特殊补贴、奖励和“一事一议”的前置审核。
(5)不参与补偿协议的谈判和确认。
3、招投标及政府采购(1)不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前置审核。
(2)不参与招标资格预审。
(3)不参与评标、开标监督。
(4)不参与中标结果的确认。
(5)不参与各类材料设备的规格、品牌和供应商的选择及价格的确认或前置审核。
4、合同或协议的签订(1)不参与竞争性谈判及其他商务谈判。
(2)不参与合同或协议的起草及前置审核。
(二)项目实施阶段1、变更及索赔不参与各类变更、索赔等事项的确认及前置审核。
2、工程签证不参与施工方案调整、现场签证和隐蔽工程量等事项的确认及前置审核。
3、工程计量不参与工程计量款前置审核。
(三)项目竣工交付阶段1、工程结算(1)不参与竣工验收及各类单项工程验收签字(2)不参与项目竣工结算前置审核,不对未经建设单位确认的工程结算进行审计。
2、工程财务不参与资金拨付的前置审核环节。
3、竣工决算不参与项目竣工决算编制。
(四)项目全过程不参与各类与审计法定职责无关的、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不参加项目决策、管理、咨询、评审等会议,发表意见并签署会议纪要。
二、投资审计内容清单(13类41项)(一)投资决策1、对建设项目的研究、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2、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二)履行建设程序1、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等审批、核准、备案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10.02•【文号】国发〔2015〕55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定位。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
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有利于落实市场主体自主权和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将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三)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
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边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收缩政府审批范围、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促进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根本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四)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措施。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是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制度是什么意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负面清单制度三年后推至全国,下面带来专家解读负面清单制度。
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在一些实行对外资最惠国待遇的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让外资企业可以对照这个清单实行自检,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事先进行整改,从而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
但是在我国,对外资进入目前依然实行政府审批制,这使外资企业很不适应,常常在审批过程中陷入扯皮,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效率。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不得擅自增减条目记者21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5年至2017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探索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意见》指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地方政府需进行调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条目。
《意见》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初始投资、扩大投资、并购投资等投资经营行为及其他市场进入行为。
关于在投资审计的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
关于在投资审计的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投资审计是指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在进行投资审计时,审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的详细介绍。
负面清单是指在投资审计中明确禁止的行为和情况。
这些禁止的行为包括虚假陈述、欺诈、洗钱等违法行为。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可能存在的负面清单行为进行审查,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有涉嫌负面清单的行为,审计师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报告给相关的监管机构或中止审计工作。
审计事项清单是指在投资审计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这些事项包括重要的会计政策、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等。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对这些事项进行仔细审查和验证,以评估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同时,审计事项清单还包括对公司的风险评估、前期审计调整等重要事项的审查。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按照审计事项清单的要求进行工作,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在投资审计中,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负面清单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潜在的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稳定。
审计事项清单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严密性,提高审计的可信度。
审计师在进行投资审计时,需要严格按照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的要求进行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在投资审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规范了审计工作的流程和内容,确保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在进行投资审计时需要遵循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的要求,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在投资审计中,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审计师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以便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准确信息。
以下将详细介绍负面清单和审计事项清单在投资审计中的具体内容。
首先,负面清单是指禁止的行为与情况。
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国家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定位。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
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主动权,有利于落实市场主体自主权和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将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三)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
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边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收缩政府审批范围、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有利于促进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根本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四)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措施。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是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途径。
二、总体要求和适用条件(五)总体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起来,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把激发市场活力与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强化和创新市场监管,加快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
中央企业投资负面清单
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1.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
2•未按规定履行政府审批程序的投资项目。
3. 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投资项目。
4. 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投资项目。
5•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投资项目。
6. 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投资项目。
7. 非主业投资超过国资委认定的非主业投资比例的投资项目。
8. 投资预期收益低于 5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投资项目。
9. 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投资项目。
10. 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新购土地开展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1. 未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非主业投资项目。
2. 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投资项目。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1. 未按规定履行完成必要的审批程序的境外投资项目。
2. 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境外投资项目。
3. 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境外投资项目。
4. 投资预期收益率低于投资所在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境外投资项目。
5. 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6. 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境外投资项目。
7. 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境外投资项目。
8. 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境外投资项目。
9. 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1.投资额在20亿美元(含)以上的境外特别重大投资项目。
企业管治用好三份清单
016重一大”决策制度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严格执行法律、财务尽职调查以及风险评估等规定,强化各级领导的决策责任,最大限度防范决策失误和风险的发生。
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监察、审计等机构的“保健医生”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紧盯企业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紧盯企业投资并购、改制重组、产权转让、物资采购、招标投标、财务管理、选人用人、境外经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行权履职的监督约束制度和机制。
要强化制度的执行,深刻汲取这两起案件暴露出的企业领导人员带头违规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牢固树立依法经营、依规管理的治企理念,带头尊崇制度、执行制度,严格按授权决策,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决策。
第二份清单:负面清单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34号令)、《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第35号令),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建立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前不久,国资委党委、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召开案件通报会,对近期查处的两家中央企业两起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案件进行通报,这两起案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教训深刻。
国资委在通报会上指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是两家中央企业两起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通过案件反思,引以为戒,进一步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从加强企业治理管控角度看,可以尝试推行清单管理。
第一份清单:权力清单两起案件暴露出的制度不严密、执行不严格、用权任性、违规决策的重大教训在其他央企也不能说绝对没有,制度存在“牛栏关猫”现象,管控乏力,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力。
因此,加强企业治理管控的第一份清单就是权力清单,必须首先明确各治理层级的授权,按照授权来决策,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违规超授权行事。
严格按照授权,健全完善企业股东会、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机构重大决策制度,结合这两起案件暴露出的违规决策等问题,深入查找企业“三Observation+ 观察两家中央企业的两起案件查处通报表明,中央企业治理管控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立并推行清单管理只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文/孙旭企业管治用好三份清单编辑邮箱***************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版)
一、禁止类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
2.未按规定履行政府审批程序的投资项目。
3.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投资项目。
4.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投资项目。
5.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投资项目。
6.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投资项目。
7.非主业投资超过国资委认定的非主业投资比例的投资项目。
8.投资预期收益低于5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投资项目。
9.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投资项目。
10.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新购土地开展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
1.未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非主业投资项目。
2.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投资项目。
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2017年
版)
一、禁止类
1. 未按规定履行完成必要的审批程序的境外投资项目。
2. 不符合经国资委审核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境外投资项目。
3.不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的境外投资项目。
4.投资预期收益率低于投资所在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商业性境外投资项目。
5.项目资本金低于国家相关规定的境外投资项目。
6.单项投资额大于中央企业合并报表净资产50%的境外投资项目。
7.未明确融资、投资、管理、退出方式和相关责任人的境外投资项目。
8.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境外投资项目。
9.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
二、特别监管类
1.投资额在20亿美元(含)以上的境外特别重大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