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生物力学与解剖
足踝部解剖与生物力学
![足踝部解剖与生物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b1c1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e.png)
踝关节扭伤
总结词
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拉扯或扭伤,导致关节不稳定和疼痛 。
详细描述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是由于踩到不平的地板、跌倒或跳跃时 落地不稳等原因引起的。扭伤后,患者会感到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需要 休息和治疗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足底筋膜炎
总结词
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筋膜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足底疼痛和不适。
详细描述
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和脚趾的结缔组织,在行走和跳跃时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足底筋膜炎通常是由于长期站立 、行走或运动过度引起的,患者会感到足底疼痛、压痛和行走困难,需要休息和治疗来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跟腱炎
总结词
跟腱炎是指跟腱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跟腱疼痛和不适。
详细描述
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结缔组织,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起到关键作用。跟腱炎通常是由于长 期剧烈运动、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或鞋子不合适引起的,患者会感到跟腱疼痛、肿胀和僵硬,需要休息 和治疗来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VS
详细描述
跟腱炎是指跟腱受到过度压力或刺激引起 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为跟腱疼痛和不适 。预防跟腱炎的主要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 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进行适当 的足部锻炼等。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足踝部动力学特征对于评估下 肢功能和矫形器设计等方面具 有重要应用价值。
03
足踝部疾病与损伤
足部畸形
总结词
足部畸形是指足部形态和结构的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创伤、疾病或不良习 惯等因素引起的。
详细描述
常见的足部畸形包括扁平足、高弓足、锤状趾、趾间关节变形等。这些畸形可 能导致足部疼痛、步态异常和下肢生物力学改变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和工作。
足副舟骨的解剖学与常见损伤研究进展
![足副舟骨的解剖学与常见损伤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e002941bceb19e8b9f6ba98.png)
当足副舟骨存在时肌腱异常止点止于足副舟骨,作用力通过软骨结合部传导至舟骨,两骨之间产生扭矩,造成假关节活动紊乱,产生慢性疲劳、慢性损伤和非特异性炎症进而引发疼痛,修复后产生的瘢痕亦可刺激神经产生症状。
3.2.2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
足副舟骨Ⅱ型变异患者因扭伤、慢性劳损及剧烈运动,足舟骨与副舟骨之间相互撞击、挤压而导致足舟骨、副舟骨软骨下缺血坏死,后引起足舟骨、副舟骨形态学的改变及舟骨局部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称之为足副舟骨撞击综合征[6]。
[1]崔好才,马宏良,孙海强.足副舟骨2型手术治疗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03):314.
[2]张存,俞光荣.痛性足副舟骨诊断和治疗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06):360-363.
[3]丁萌,郑卫民.关于足副舟骨的运动性损伤诊断与治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171-172.
关键词:足副舟骨;解剖变异;损伤
1概述
1.1解剖学变异
足副舟骨是发生于足舟骨结节第二继发骨化中心的先天性变异,同时也是足部最常见的副骨。足舟骨位于足弓顶点,正常足舟骨只有一个骨化中心,男性出现于9个月到4岁,女性出现于8个月到3岁。典型的足副舟骨呈锥体形,基底部在前,尖端在后,可依托于足舟骨存在,亦可作为籽骨单独存在。正常人中发生率为10—14% [1],女性多见,50-90%为双侧,分为三型[2,3]。
2.2影像学诊断
足副舟骨症状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同时应注意鉴别,足副舟骨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6]。胡觉清等人对于51例曾有足副舟骨扭伤史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特征检查。发现51例患者中:Ⅰ型27例(52.9%);Ⅱ型21例(41.2%);Ⅲ型也称舟骨角型3例(5.9%)。Ⅰ型和Ⅲ型影像学表现清晰,而Ⅱ型较复杂,不易确诊[7]。
足舟骨课件
![足舟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8d4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a.png)
足舟骨脱位
总结词
足舟骨脱位是指足舟骨与周围骨骼的正常位 置关系发生改变。
详细描述
足舟骨脱位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或外伤引起 的,患者会感到足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足舟骨脱位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以恢复 骨骼的正常位置和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手法 复位和手术治疗。
足舟骨炎
总结词
足舟骨炎是指足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炎症 。
足舟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足舟骨的概述 • 足舟骨的解剖结构 • 足舟骨的生物力学 • 足舟骨的疾病和损伤 • 足舟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
足舟骨的概述
足舟骨的位置和形态
总结词
足舟骨位于足部中部,呈椭圆形,连接跗骨和跖骨,是足部的重要结构之一。
详细描述
足舟骨位于足部中部,是足内侧纵弓的顶点,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上表面较宽 ,下表面较窄。足舟骨连接跗骨和跖骨,是维持足部稳定性和正常形态的重要 结构之一。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 征和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足舟骨疾病的类
型和程度。
足舟骨疾病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的足舟骨疾病,如 扭伤、骨折等,可以采用保守治
疗,如休息、冷敷、抬高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足舟骨疾病,如 骨折、骨髓炎等,需要采用手术 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病灶
足舟骨通过与周围骨骼的连接,为整 个足部提供了支撑,使得我们在活动 时足部不易发生变形。
足舟骨在行走和跑步中的作用
负重
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足舟骨最 先接触地面,承担了大部分的体
重,为后续动作提供了基础。
吸收冲击
当足部着地时,足舟骨能够吸收来 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地面反作用 力对身体的伤害。
踝关节的运动
![踝关节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6425a5ba8956bec0975e3d0.png)
(二)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绷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º ,跖屈至140º ,约有70º 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失状轴: 内翻 外翻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一)骨
与踝关节、足部有关的骨共有26快(单侧)。 1块胫骨、
1块腓骨、
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 内侧、中间、外侧楔形骨,骰骨)、 5块跖骨、 14块趾骨(分基节骨,中间骨,末节骨)。
踝关节的运动
邹苏梅
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与足弓
一、踝关节的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 穴),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 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 组成。
2.关节头: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距 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关节面的 形成为滑车状。
(二)踝关节的韧带
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在踝关 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 º 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踝足部常见问题(下)
![踝足部常见问题(下)](https://img.taocdn.com/s3/m/19675a1ff18583d04964595b.png)
功能评估 特殊测试
病 史
观察与视 诊 组织张力 测试 关节松动 测试
B.运动或活动史
从事的运动或活动目的? 一周从事的时间有多久?频率?强度?时间? 最近运动时间、强度与频率是否有改变? 是否有充足的热身?如何热身?收操?在什么场地上 进行该运动或活动? 穿着的运动鞋?是否是气垫鞋?是否使用矫正鞋垫?
关节活动 测试 特殊测试
功 能 性 评 估
急走转身
急停 定点跑步
八字跑
折返跑
Am J Sports Med. 2007 Jul;35(7):1197-207. Epub 2007 May 22.
病 史 观察与视 诊 组织张力 测试
特殊测试
距下正中位置测试 前后足掌角度测量 法斯线评估法
阳性症状鉴别:急性滑囊炎或肌肉收缩压迫的区域发生伤害;肌肉附着 点骨折;急性关节损伤;试验初级阶段给予太强阻力 注:1.疼痛:痛、不痛 2.肌力:强大、弱
病 史 观察与视 诊 关节松动 测试
分析(二)
某一肌肉相关测试
组 织 张 力 测 试
阻力 测试
收缩同向的 被动测试
收缩异向的 被动测试
存在的问题
(6)增加本体感觉或神经控制能力
(7)促进关节功能,提高ADL能力
治疗措施
急性期处理 弹性绷带
病 史
观察与视 诊 组织张力 测试 关节松动 测试
D.既往史
过去是否有相同病史? 当时的症状与严重程度? 如何处理? 处理的结果? 有无后遗症?
功能评估 特殊测试
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病 史
生物力学课件PPT课件
![生物力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54ccf3aa00b52acfc7cad5.png)
足部矫形鞋垫使用目标:
1.功能的辅助
2.影响人体结构
提供支撑基础
任何位置,特别是站立及行走时的稳定需要控制足部及下肢。
过度旋前使足部错位,失去稳定性,导致支撑基础失衡。
使用足部矫形鞋垫限制过度旋前,并且使足部保持正确位置,为下肢其它部分 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基础。
矫正或防止畸形
由肌肉、软组织及骨骼系统异常引起的足部及下肢固定畸形可以通过矫形鞋垫 得到矫正及支撑。
剪切-摩 擦 骨骼 和关节 软骨
剪切-扭 转 骨骼 和韧带
多种负荷 骨骼、肌 腱、韧带
行走看似简单行为
这三个人体系统中任何一个的损伤都会导致正常的生长发育出现并发症。
骨骼承载肌肉及组织,用于 支撑承重活动。 骨骼 肌肉、筋膜和其 它相连组织允许 骨骼协调活动 身体的本受感觉 系统接收来自身 体和外界的反馈, 并据此协调身体 活动。
步态周期中距下关节错位可导致足部和小腿在整 个活动过程中错位。
平均斜轴方向为矢平面42o
(± 4°变化)。
如大于42o = 高足弓 如小于42o = 低足弓
协调三平面的运动 被称为旋前和旋后。
旋前 中间的 既不是 旋前也不 是旋后 旋后 足部内收,跖 屈和内翻
内收
两种运动贯穿于负 重活动始终。
足部外展、背屈 和外翻
双下肢不等长: 长腿膝关节弯曲 长腿膝反张. 单侧膝外翻 单侧长腿旋前 结构性短肢的单侧旋后
步骤五&六:RCSP和NCSP
ICB矫形器 ( 2/3 的长度、完整长度和服装 风格)的后足部有固有5°角度, 矫形目的是限制过度的旋前—较小 的旋前角度(大约4°)可以吸收冲 击力。
RCSP和NCSP
后标线用来量测旋前的范围 胫骨和脚后跟之间靠下三分之一段等 分线 目的是为了获取旋前的范围 NCSP + RCSP = RoP (旋前的范围)
局部解剖学(下肢)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下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5bee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3.png)
踝关节主要肌肉
腓肠肌
起自股骨髁后面,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是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
比目鱼肌
起自胫骨后面,止于跟骨结节,作 用是屈踝关节。
趾长屈肌
起自胫骨后面及腓骨内侧,止于第 2-5趾远节趾骨底,作用是屈第2-5 趾。
04
下肢血管和神经
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的起点和分支
下肢动脉主要来源于腹主动脉,分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 脉等分支,供应下肢的肌肉、骨骼和皮肤等组织。
详细描述
足部骨骼包括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和五根跖骨等。这些骨骼形成了足弓,能 够吸收冲击力和分散压力,保护足部不受损伤。同时,足部骨骼还参与了人体的 平衡和步态控制。
03
下肢肌肉
髋关节主要肌肉
髂腰肌
起自髂窝和腰椎体,止于 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 关节。
臀大肌
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 面,止于股骨臀肌粗隆, 作用是伸髋关节和使大腿 外旋。
韧带损伤
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起,包 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等。治疗方法包括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踝关节疾病和损伤
总结词
踝关节是下肢的另一个重要关节,常见的踝关节疾病和损 伤包括扭伤、关节炎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 起。治疗方法包括冷敷、压迫包扎、抬高等。
髋关节骨折
髋关节骨折通常由外伤引起,包括股骨颈骨折和髋臼骨折等。治疗髋 关节骨折的方法包括牵引、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等。
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1 2 3
总结词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常见的膝关节 疾病和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指半月板撕裂或断裂,通常由剧烈 运动或外伤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成年人平足症的诊断与治疗
![成年人平足症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da44323e87101f69f319503.png)
周X,男,17岁,ID号:9622738,双足获得性平足症
临床效果
好
•手术治疗
•肌腱转移 •截骨力线重建 •关节融合
继续非手术治疗
•附加方法
•戴支持带 •矫形器具
复发
赖XX,女,43岁 ID号:9652975 双侧副舟骨痛
获得性平足症
孙×X,女,42岁,ID号:9963913,双足柔韧性平足症(副舟骨)
蒋×X,女,29岁,ID号:9707668,双侧柔韧性平足症(副舟骨)
X线检查
• 常规投照位置
– 站立前后位片、侧位片和斜位片,Harris-Beath位片
• 评价内容
– 跟骨倾斜角 – 距骨头包容度(被舟骨)和跟骰外展角 – 肖帕尔关节关节投影线(CYMA氏线 )弯曲成S形(距骨线凸出、 骰骨线凹陷):距舟关节与跟骰关节 – 距跟角 – 距骨-第一跖骨角 – 退行性关节炎或其它继发疾病 – 后跟力线:相对于胫骨远端长轴(冠状面上) – 附骨融合症
前臂:第4、5 跖骨
• 跟骰关节、第5跖跗关节与外侧足弓的高度有关
横弓
第1横弓
1-5跖骨基底部、骰骨、3块楔骨
位于前足和中足之间
第2横弓
1-5近节趾骨基底部、1-5跖骨头 对应前足
足弓维持
骨性结构 韧带—骨块联结
弹簧韧带 三角韧带胫舟部分 跖腱膜 跖长短韧带 距跟骨间韧带,等
一、早期治疗选择
• 改变活动方式
• 减轻负重 • 矫形处理
– 足矫形器:预制和常规模具
– 足踝矫形器:预制和常规模具
• 制动作用
• 鞋的修正
• 消炎药治疗 • 物理治疗
二、外科手术干预
• 手术方式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
![踝足部解剖与功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df87f649649b6648d74785.png)
后侧深层
• • • • • • 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起点:胫骨后外侧,腓骨内侧面上2∕3 止点:舟骨粗隆、全楔骨底面, 第234跖骨底面、骰骨载距突 功能:踝关节跖屈,内翻 神经:胫神经
• 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 • 起点:腓骨下2∕3 • 止点:踇趾末节趾骨底 • 功能:踇趾屈曲 • 神经:胫神经 • 动脉:腓动脉肌支
踝穴
胫骨、腓骨
3、伸肌上、下支持带
伸肌上支持带:又称小腿横韧带 ,呈宽带状位于踝关节上方, 连于胫腓骨下端之间。深面有 两个空隙,内侧者通过胫骨前 肌腱、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外侧者通过拇长伸肌腱、趾长 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 伸肌下支持带:又称小腿十字韧 带,位于踝关节前方的足背区 ,外侧附于跟骨外侧面,内侧 端分叉附于内踝及足内缘。
• 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 内翻活动, •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 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 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 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 要作用是 •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四)、足与足弓
足弓
由7块跗骨 5块跖骨及其 关节、 韧带、 肌腱组成的向足背 突出的弓形骨骼结 构称足弓。
足弓的分类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 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 弓。 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 外侧纵弓两部分,均 • 止于跟骨结节。
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 块楔骨及1~3跖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 冲作用,又称弹性足弓 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 、5跖骨构成。跟骨内侧结 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 头为前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 要作用是支载重力,又称 支撑足弓。
足部生物力学:背屈和跖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足部生物力学:背屈和跖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98ed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2.png)
足部生物力学:背屈和跖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足部生物力学是研究足部结构、功能和运动的一门学科,其中背屈和跖屈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背屈是指足部向上弯曲的动作,跖屈则是指足部向下弯曲的动作。
这两个动作在人类行走、奔跑和其他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背屈和跖屈在足部生物力学中的重要性及其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足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运动、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未来足部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这一领域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背屈和跖屈在足部生物力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它们在踝关节功能中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分析背屈和跖屈的生物力学原理,深入探讨背屈和跖屈对足部运动和支撑的影响。
最后,总结背屈和跖屈的重要性,并探讨足部生物力学对运动、健康和康复的影响,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将全面了解足部生物力学中背屈和跖屈的重要性和作用,深入探讨其在足部功能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足部生物力学中背屈和跖屈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深入分析背屈和跖屈的作用和机制,我们旨在揭示足部在运动和负重过程中的关键功能,为体育运动员、康复师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足部生物力学的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为足部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实用建议。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足部生物力学中背屈和跖屈的重要性,从而为提高运动表现和避免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2.正文2.1 背屈的重要性:背屈是指足部向上弯曲,使脚趾靠近小腿的运动。
在行走、跑步和其他日常活动中,背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
背屈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抬起脚部,减轻身体重量,同时也能增加步幅和踢球等动作的效率。
背屈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时尤为重要。
踝足的常见问题(上)
![踝足的常见问题(上)](https://img.taocdn.com/s3/m/bfe2d0711711cc7931b716f9.png)
闭链
矢状面
水平面
距骨:内收;胫骨:内旋
距骨:外展;胫骨:外旋
冠状面
外旋
内旋
距骨:跖屈; 膝关节:屈曲
距骨:背屈;
跟骨: 外翻
跟骨: 内翻
膝关节:伸直
距下关节
长短腿
CKC时,完全内旋到完全外旋,足弓高度由低 到高,相差可以是1~2cm。 一方面,内旋足与外旋足同时存在时,会出现 功能性长短腿。 另一方面,当长短腿存在时,也可能在短腿出 现代偿性外旋,在长腿出现代偿性内旋或者二 者兼具。 增加了踝足问题的复杂性。
Ferciot,Foot Ankle Int,1997
人体运动链
第二节 解剖学与生物力学
一、踝部 二、足部 三、人类基本的足型 四、足部的避震系统
一、踝部
相关肌肉
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第三伸肌 外侧群:腓骨长短肌 后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跖肌
距下关节外旋时,距骨位置偏上,两关节相互牵制,没 有动作产生,旋紧位置。支撑期末期为躯干提供动力。 距下关节内旋时,两关节运动轴心平行,有动作产生。 支撑期前期调控重心旋转。 内旋足者由于整个足出现不稳定现象,又称为松弛足 (hypermobile foot);外旋足者整个足僵硬,是僵硬 足(rigid foot)。
踝关节
有胫骨、腓骨与距骨组成。 铰链关节,运动轴心过内外踝下缘,与横 切面夹角为8~10°,与额切面夹角为 13~18°,外后下方斜指前内上方。 环绕这个轴可作所有三个面的运动,从踝 关节的自然位可产生30° 的跖屈, 包括矢状 面上(跖屈)为28° 以上,水平面(内收) 上为1° 以及额状面上(内翻)为4° 。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踝关节运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50eedef61fb7360b4c65c6.png)
5
(二)踝关节的韧带
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 1内侧韧带:呈三角形,称三角韧带。 该韧带的特点是强而有力。 其作用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外翻。
6
2.外侧韧带:
(1)距腓前韧带 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活动, 在踝关节中立位时,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2)距腓后韧带 可限制踝关节过度背伸活动。 (3)跟腓韧带 在踝关节90o位限制足内翻活动。 概括起来,外侧韧带的主要作用是 防止足、踝的内翻幅度。
20
(三)踝关节的稳定性机制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 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 均有阻止距骨后移加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 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15
三、踝节生物力学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 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 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16
(一)踝关节的运动范围
踝关节轴线
胫骨及距骨关节面弧
踝关节活动度
17
1.背屈与跖屈
即距骨在其横轴上旋转。
距骨头体在矢状面上背屈与跖屈 ★踝关节屈伸同时伴有距骨下关节(跟距及距舟)和 跗中关节(距舟、跟骰)活动及距骨在踝穴中前后 滑动。 ★跖屈时距骨内旋,背屈时外旋。 2.内翻与外翻 即跟骨在通过距下关节的斜行纵轴上内旋与外旋
3.横向稳定性
即侧方稳定性,其控制因素一是距骨体嵌入踝穴内, 二是副韧带正好位于距骨侧方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均 可起到稳定作用。
踝关节运动学
1
学习内容
踝关节运动学
![踝关节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9bfc5d97d4d8d15abf234e10.png)
学习内容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二、踝关节功能解剖 三、踝关节生物力学 四、足和足弓
一、踝关节组成与运动方向 即距骨小腿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一)组成
1.关节窝:呈叉状(又称踝穴), 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及 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围成。 2.关节头: 由距骨体上关节面和 距骨两侧的关节面所组成。 关节面的形状为滑车状。
②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4、5跖骨构成。 跟骨内侧结节形成后支点。第五跖骨头为前 支点。 特点:弓较低,弹性差,主要作用是支载重 力,又称支撑足弓。
走路时,外侧足弓支载体重先于内侧足弓。 站立时,支载体重,弓即变扁。 距骨构成纵弓基柱,支载体重,下传至足弓。 正常体重由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及其下方的 二子骨与第五跖骨头负载,再传至地面。
(二)足的分部
足可分为前、中、后三部。
跖骨基底部以前为前部;楔部、跗中关节部 (或称跗横关节)为中部;跟骨为后部。
(三)足部韧带
主要有: 跟舟跖侧韧带、 跖长韧带、 跟骰跖侧韧带(跖短韧带) 跖骨头横韧带等。
1.跟舟跖侧韧带 亦称弹簧韧带或跳跃韧带,其结构宽而厚, 坚强有力,为足部最重要的韧带。 形成足弓最重要的距骨主要依靠此韧带的支持。 2.跖长韧带 亦称足底长韧带,呈带状四边形,强而有力, 主要作用是协助维持足的纵弓 。 3.跖骨头短韧带 此韧带紧连五个跖骨头,位跖侧。 支持诸跖骨所形成的横弓,防止跖骨头分离。
3.下胫腓韧带
此韧带可分为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 带下胫腓横韧带。 其中骨间韧带是骨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固。 下胫腓韧带亦有维持关节稳定的作用。
(三)肌
1.使踝关节运动的肌主要是: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和 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 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 腓骨短肌等。
基本脚位知识点总结
![基本脚位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28a7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4.png)
基本脚位知识点总结脚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足部解剖学、脚位的种类、制作过程、使用方法、调整和维护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足部解剖学1. 足部骨骼结构:足部骨骼由踝关节、跖骨、跗骨、趾骨等组成,这些骨骼之间通过关节连接,形成了足部的支撑结构。
2. 足部肌肉和韧带: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对于支撑和稳定足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趾屈肌、趾伸肌、踝部肌肉和跟腱等。
3. 足底解剖结构:足底有着复杂的解剖结构,包括足底骨间关节、足底筋膜、足底肌肉等,这些结构对于足部的支撑和运动至关重要。
4. 正常足部形态:了解正常足部的形态特点对于设计和制作脚位至关重要,正常足部应该有着适当的弓形、足弓的支撑功能以及趾部的适当弯曲。
二、脚位的种类1. 矫形鞋:矫形鞋是一种用于改善步态、支撑足部、纠正足部畸形的矫形器材,根据足部的情况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包括矫形拇外翻鞋、矫形内翻鞋、足弓支撑鞋等。
2. 矫形矫正器:矫形矫正器是一种针对足部畸形进行矫正的器材,常见的矫形矫正器包括足弓支撑器、矫形拇外翻矫正器、足外翻矫正器等。
3. 鞋垫/足弓支撑器:鞋垫和足弓支撑器主要用于支撑足弓、缓解足部疼痛以及纠正步态等问题,根据足弓形态和支撑需求可以进行定制。
三、脚位的制作过程1. 测量: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测量,包括足长、足宽、足弓高度等方面的测量,以及对足部畸形的测量和分析。
2. 设计:根据测量结果以及医生的诊断和矫形师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合适的脚位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功能特点。
3. 制作: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脚位的制作,通常包括材料的裁剪、热成型、粘接、缝制等过程,确保脚位的质量和适配性。
四、脚位的使用方法1. 穿戴:将脚位正确穿戴在患者的足部上,根据脚位的类型和功能进行正确的穿戴方式,确保脚位能够发挥作用。
2. 步态训练:根据脚位的设计目的进行步态训练,帮助患者逐步适应脚位的支撑和矫正作用,纠正步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跟、骰骨、4-5跖骨构成 ◦ 骰骨为顶点 ◦ 跖长短韧带支持,腓骨长肌腱加强
足横弓
◦ 由跗骨与跖骨构成 ◦ 后部:1-3楔骨与骰骨 ◦ 前部:1-5跖骨头,负
重后消失
Weightbearing forces
解剖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足的功能 :稳定
灵活
恢复解剖结构是功能结构的保证
非负重位足部力线
28 块骨、30 个关节 多关节联动,不能孤立考虑 负重、行走—稳定 骨性稳定、静力稳定、动力稳定均重要 在稳定性、活动度二者间必要时需牺牲活动度
骨构成、韧带支持、肌肉肌腱动力加强
内பைடு நூலகம்纵弓
◦ 由跟、距、舟、1-3楔骨、1-3跖骨构成 ◦ 距骨头与舟骨为顶点 ◦ 跟舟足底韧带支持,胫后肌腱加强
负重位足部力线
平足
拇外翻内侧结构松弛
确定内侧跖楔关节稳定 性:跖楔关节活动度 >10°或超过1cm为关 节不稳定。
跖楔关节融合术 (Lapidus)
拇趾的卷扬机效应 (windlass mechanism) 拇指背伸 跖腱膜紧张 足纵弓抬高
踝背伸
1、跟骨外翻 2、距舟与跟骰关节轴
平行,前足软,外展
距舟关节与跟骰关节 的运动轴
◦ 跟骨外翻时平行:足 活动性好(软)
◦ 跟骨内翻时不平行: 足活动性差(硬)
前足的内收外展运动
正常足的形态 后足轻度外翻 外翻角5~8°
平足是外翻角增大 太多足趾征阳性
灵活 后足外翻 平足
足部的手术治疗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充
分理解足部解剖及生物力线的前提下根据 病人不同的病理变化,因人而异,研究设 计出创伤少、恢复快、又能获得理想效果 的巧妙的手术方法。这是我们所衷心期盼 的。
内侧柱稳定的概念 内外侧柱平衡 前足到后足的平衡(平衡的三角架结构) 腓肠肌挛缩对足的影响 保护基本关节的功能 坚强内固定
I-V 跖骨 I-V 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