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规范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疫点的处理
1、管理传染源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人管理:对病人进行家庭或住院隔离治疗,自发病 日起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对经疾 控中心确认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 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 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 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之日起实施医学观 察21天,如出现早期症状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3、实验室检查 3.1 外周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3.2 从病人的痰或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 3.3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 4、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符合2.1、2.2任何一项的规定,或伴有流行 病学史者。 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的规定。 4.3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3.2、3.3项中的任何 一项的规定。
3.3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治疗: 重症婴幼儿可用泼尼松每天1—2mg/kg,能减轻症状, 疗程3—5天。亦可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能减少痉咳次数 和缩短痉咳期。 3.4 并发症治疗: 肺不张并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百日咳脑病发生惊 厥时可用苯巴比妥纳每次5mg/kg肌内注射或地西泮每次 0.1—0.3mg/kg静脉注射,出现脑水肿时静脉注射甘露醇 每次1—2g/kg。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传播途径 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病原菌随 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多数病例在 指示病例出现症状后2周内出现。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 由于母体缺乏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递给胎儿,所以6个月 以下婴儿发病率较高,新生儿亦可发病。我国的百日咳病 例目前仍以儿童为主。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7-10天。百日咳的病程较
长,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为三期: • 卡他期 从起病至痉咳出现,一般约1~2周。病初为上呼吸道 感染症状,包括低热、流涕、结膜充血、流涕及轻咳等。 3—4天后上述症状减轻而咳嗽日渐加重,进入痉咳期。此 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 痉咳期 约持续2~6周或更长。突出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 嗽。典型病人咳嗽成串出现,每次咳嗽连续十至数十声, 最后深长吸气,直至咳出黏稠痰或将胃内容吐出为止,紧 接着急骤深长吸气,发出鸡鸣样的吸气性吼声为本病的特 征。阵咳日轻夜重,由于剧咳,可致面部、眼睑浮肿,眼 结膜充血、鼻粘膜出血,舌系带溃疡。婴儿常无典型痉咳, 发作时可能只有咳嗽、呼吸暂停、发绀,以致窒息、惊厥, 或间歇的阵发性咳嗽。
• 恢复期 约持续2—3周,痉咳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最终 消失。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三期症状都缩短,成人则症状无 明显的阶段性。
并发症 呼吸系统:肺炎最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还可出 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 中枢神经系统:百日咳脑病最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病率为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 出血。表现为惊厥或反复抽搐、高热、昏迷。恢复后可留 有偏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其他:结膜下出血、脐疝、腹股沟疝和脱肛等。
三、诊断标准(WS274-2007)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 行,无预防接种史。 2、临床表现 2.1 典型病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咳嗽超过2周者。 2.2 不典型病例: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 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青少年和成人有不 典型较轻症状,三期症状都缩短或无明显阶段性,而只表现 持续2周以上的长期咳嗽。
四、处理原则
1、对病人的隔离
自发病后隔离40天
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
接触者观察21天
2、对病人的治疗
2.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半岁以 下婴儿常突发窒息,应有专人守护。婴幼儿痉咳时可采取 头低位,轻拍背。痉咳剧烈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纳、 地西泮等。 2.2 抗菌治疗: 卡他期4天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减短咳嗽时间或阻断 痉咳的发生。4天后或痉咳期应用可缩短排菌期,预防继 发感染,但不能缩短病程。首选红霉素,每天30—50 mg/kg,连用7—10天,也可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百日咳规范管理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以持续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及痉咳终末出现的鸡鸣 样吸气性吼声为临床特征,并常伴有呕吐,易合并肺炎及 脑病。好发于婴幼儿。本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 3个月,故名“百日咳”。
一、流行病学特征
百日咳多见于温带和寒带。一般为散发,在儿童集体 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亦可引起流行。该病四季都可发 生,但冬、春季多见。 1、传染源 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感染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 源。不存在慢性携带者,但有亚临床和临床上未能识别的 隐性患者。家庭接触者和成人百日咳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染期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尤以发病第1周卡 他期传染性最强。
2、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者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 需终末消毒,但对患者的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氯制 剂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按照 “国家疫苗使用和管理规范”提供的免疫程序 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基础免疫3、4、5月龄,加强 免疫1岁半。 对7岁以下未完成4次基础免疫程序的密切接触者,应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免疫程序;对已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和 加强免疫的儿童可不予接种。
暴发疫情 在行政村、居委会或学校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5例 或以上百日咳病例,称为暴发疫情。 接到暴发疫情后及时电话报告上级疾控机构,除按散 发疫情调查处理外,还需了解疫情单位的基本情况,查明 本次暴发开始时间、发展过程、病例分布,登记全部病例 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分析流行因素和暴发原因。暴发 疫情处理完毕3天内,完成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监测
规范监测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病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 性和及时性。 报告 百日咳为乙类传染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 发现百日咳及百日咳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 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进行网络直 报。
散发疫情 各病例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的疫情,视为散 发疫情。区县疾控中心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到达 现场,核实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月后进行复访, 了解患者的转归及续发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