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新探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新探
摘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
与前两种职能相比,社会服务更加强调的是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直接为社会做出的多方面贡献。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还未从理论上认清,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未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探索能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
合的新道路,促进高校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29-02
众所周知,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进一步对社会起到作用。
培养人才是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来进行的即通过学校来完成,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地方是无可非议的。
但学校也同时是资源丰富人才济济的地方,这也进一步为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因此我们一般说高校具有三项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
可以说教学、科研、服务是三位一体的,不管缺少哪一个我们的高校发展都是不完善的。
而本文要着重探析的就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
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历史发展轨迹
在中国,自古以来学校都在为国家服务,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官吏,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学校更是成为考试的附
庸,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近代和现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虽有一些发展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政治等方面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近几十年来国家领导人等才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实施各种有利政策以促进高等学校和社会的进一步结合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双向发展。
社会服务,是在19世纪后期得以明确,并从20世纪开始得到广泛认同的高校社会职能。
它是指高等学校不仅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直接开展为社会的服务。
一般认为,19世纪后期,美国各州学院的创办被认为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的标志。
以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为代表建立了推广教学中心,传授农业科学学知识,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咨询等,形成了有利于州政府的办学思想。
从此开创了具有三项职能的现代大学新模式。
1862年,议案《莫里尔法案》由美国总统林肯签署并生效。
该法案的颁布直接改变了整个教育,一批一批农工学院相继建立,并创办一些综合性州立大学,而这些大学正是由教育与实用教育相结合的,此后,每一个州都相继出现出一批批新建的大学,有社会资助和国家拨款而建立的大学更加注重资助农业,工业和其他实用学科。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乃至世界等国家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前的高等教育大部分都是贵族和富人的特权,也是培养牧师和官员的场所,具有太高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而《莫里尔法案》的生效,标志着它使大学成为“学”而这个“学”不仅改变了
场所更大的宽容性,而且还培养了各种专业性人才,比如工农业生产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研究工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推广科学知识和技术。
就教育内容而言,新增设的学科与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不仅开设了农业、工业等学科,而使一向被人鄙视的弄工业生产科目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义,而随着农工生产的发展,弄工业专业在市场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也满足了时代的需要。
《莫里尔法案》的签署直接催生了“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思想”,随后一批赠地学院的建立使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可能。
“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思想”的诞生使得美国的大学彻底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得以直面美国社会生活,使服务成为继教学、科研之后高等学校所承担的第三项职能。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是美国对世界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它把高等学校从社会的边缘推入社会的中心,使高等学校获得了其应有的地位。
二、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众所周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的高校必须所具有的,但是这三项职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在高等教育产生之初就全部具有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去理解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职能。
广义的高等院校社会服务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职能机构为社会所做的服务贡献,这也是大学一直能在社会上蔓延其快速发
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广义的社会服务将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意义都包括其中,简单来说,高等学校正是看中了教学与科研等这些活动在培养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高等学校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表达的就是广义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含义。
狭义的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是强调高等学校为社会做出更为直接的服务贡献,有着独特的意义,一种发挥知识,传播知识,吸收人才,聚合资源,从区别于广义的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来看具有更大价值的意义,只有在满足高校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面向社会、解决社会尚存的难题,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整体素养。
教学服务,顾名思义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通过教学面向社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早起的大学和现代大学是有着不同的类型,但是相同的是培养人才,是自从高等院校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
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并不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这与当时所处的文化意识和社会需求所确定的,才导致早期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时所产生的目标、规格和层次不同。
科研服务,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备受关注,而且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为开发基础科研成果、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组织和参与科技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广泛的科技推广活动和科技咨询、开展技术扶贫等。
综合服务,培养短期的社会急缺的人才,发挥人的特长,使其服务到社会的个个领域。
通过高校的教师与学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等,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场等地方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大学生直接进行实践性的服务活动如社区卫生服务、法律知识宣讲等等。
三、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特点
1.发展性
社会发展和引领社会进步是高等院校的两个基本性方面,当然,社会的需求很多(包括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了不使高等学校失去了自身的目标和独立性,必须不知疲倦地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优化设置。
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认为,高等学校必须具有较高的自身教学素养和深入科研工作的发展,对科学孜孜不倦的风险,探讨在学术最前沿,最能解决社会当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引领社会发展。
2.广泛性
通常对社会子系统的归纳区分,为了满足和解决现实社会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提高高等院校服务的广泛性,应该包括政治文化服务、经济卫生服务等等社会方面。
不应该偏重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中心,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的服务职能在认识上是不够全面的,突出服务于政治与经济服务职能。
3.类型多样性和计划目的性
由于各个院校的自身因素和所在地的环境所确定和干扰,从个
体意义上来说,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学校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社会服务的地域范围、内容和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
四、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大学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社会关系更加密切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将向更深层次拓展,作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高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调整自己以面对新的挑战,直接关乎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传统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对高等教育的服务职能还未从理论上认清,所以一些高校还未将学术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未更好地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探索能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新道路。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校的社会服务不是意味着高校要一味迎合社会的发展,而忽视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高校的社会服务不仅是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更是面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除了经济还有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但这些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是生产人才、知识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的地方,所以我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高校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2.开展校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加快校企合作之目的就是为了搭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桥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高校要想获得发展并且获得社会的认可就必须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科研选题要面向企业界,应用
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3.改革专业与课程结构,加强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我国的教育一直处在精英化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徘徊,近些年来虽然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已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适当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条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增设一些社会需要量大、短期出效果的学科专业。
4.走进基层,为基层服务
高校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也是最好的知识传播者,所以我们要广泛的提倡,学生教师在教学科研之余,主动地走向区域群体,如:农村妇女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无偿的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社会安全、心理健健康等知识的普及,这样不仅可以为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帮助,还能为学生提供与实际相关联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学校是知识创新的基地,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发展社会服务职能可以促进高校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出于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高校的职能也要多元化,大学要发展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承认、参与和支持。
这样社会和学校双向支持双向发展才能使社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云霞.教育功能的社会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宝存.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5).
[4]郎群秀.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2).
[5]王洪明,佟曾: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7,(1).
(责任编辑: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