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校勘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校勘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主要知识点: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校对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校勘的方法。 难点: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授课方式:
1、围绕多媒体图片进行讲授 2、提问,个别发言
五、教学手段:
1、设计课程纲举目张,进行个案分析 2、审美感受与理性分析并重 3、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斯二者,非国朝校勘家刻书之秘传,实两汉经师解经之家 法。
郑康成注《周礼》,取故书、杜子春诸本,录其字而不改 其文,此死校也。
刘向校录中书,多所更定;许慎撰《五经异义》,自为折 衷;此活校也。
其后隋陆德明撰《经典释文》,胪载异本;岳珂刻《九经》 《三传》,抉择众长;一死校,一活校也。
明乎此,不仅获校书之奇功,抑亦得著书之捷径也已。
《校勘学释例》六卷,共举五十例。其中第四十三 《校法四例》中对前人的校勘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 提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种校勘方法,已被 公认为校勘的正规方法,其体系之完整可以说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一)对校法
陈垣《校法四例》说: 一为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
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 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 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 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 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 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 故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
前者近于叶德辉的活校法, 后者近于叶氏的死校法,其 实是对叶氏思想的进一步阐 述。
四、陈垣四种校勘方法
对校勘方法总结得最为精到的是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
(1880—1971)。
陈先生生平用全力校勘过两部书:
一是《元典章》,系用故宫博物院藏元刻本、涵芬楼藏吴焯影元钞
本(前集)、自藏孔宪培旧藏影元钞本(新集)、自藏方功惠旧藏抄本、 自藏彭元瑞钞本,共五种校沈家本新刻本。
1959年陈先生又把它改名为《校勘学释例》重印,并在所 撰《重印后记》中说:“余昔为同学讲校勘学,要举例说 明,欲广引群书,则检对不易,欲单引一书,则例子不多。 例子多就是错误多,错误多未必是好书,未必是重要的书, 要找一本好而又重要又错误多的书,莫如沈刻《元典章》, 最合适为校勘学的反面教材,一展卷而错误诸例悉备矣。”
一则择一本为主,而又罗列各本之异同。
心知其善者,固当记注于上;即心知其误者,亦当记注于上, 以存各本之真面目,使后世读此书者,得参校其异同,斟酌 其是非,择善而从,抑亦校雠之善法也。然主前法者或讥后 为芜类而无所发明;主后法者,或讥前法为专擅而妄改古书。 其实各得其法,不偭其矩,皆有益于学者。
朱氏所说的两种方法,一是 罗列各本,择善而从;一是 择一本为主,而又罗列各本 之异同。
一、吴承志《逊斋文集》“改字五例”
吴在《逊斋文集》卷六《校管子书后》提出“改字五例”:
一曰据善本校改, 一日据古本校改, 一曰据注文校改, 一日据本书校改, 一曰据义校改。
并说:“总此五例,校雠之方大略尽矣。”实际上吴所说只 不过是校勘改字的依据而已。
二、叶德辉《藏书十约》提出死校和活校两种
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发现问题 和解决问题。
如《后汉书》,中华书局以绍兴本为底本,以汲古阁本和武 英殿本为对校本,对《后汉书》及李贤等的注释作了对校。 其《乌桓鲜卑列传》:
这种用同一部书的 各种版本进行对校 的方法起源很早。
刘向校书,主要采 用对校法,即广备 众本,互相参校。
他当时校书,所搜 集、依据的版本甚 多,包括中书、太 史书、太常书及大 臣私人藏书等。
《晏子叙录》 说:
所校中书《晏 子》十一篇, 向谨与长社尉 臣参校雠太史 书五篇,臣向 书一篇,参书 十三篇。
叶德辉《藏书十约》谈到校书的具体方法时,把前人的校书 方法归结为“死校”和“活校”两种。他说:
今试言其法:曰死校,曰活校。
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 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顾千里广圻 、黄荛 圃丕烈所刻之书是也。
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刻, 择善而从;择善而从,版归一式。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 所刻之书是也。
《管子叙录》 说:
所校雠中书 《管子》三百 八十九篇,大 中大夫卜圭书 二十七篇,巨 富参书四十一 篇,射声校尉 立书十一篇, 太史书九十六 篇,凡中外书 五百六十四。
对校法的功用
对校又称版本校。对校主要有 两方面的功用:
一是从对校中可以发现古书中 的错误,
二是可以作为改正错误的有力 证据。
把前人的校勘方法分为“死校” 和“活校”两种,联系到清代校 勘家,他认为顾广圻 、黄丕烈 属于死校,卢文弨、孙星衍属于 活校。
但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并不是 截然分开的,有时还应该很灵活 地交相为用。
三、朱希祖提出两种校勘方法
校雠之法有二: 一则罗列各本,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弃而不言。
然必择一本为主,若他本、他书有善者,据以校改此本,必 注云:“原本作某,今据某本或某书改。”否则必犯无微不 信之讥,且蹈无知妄改Leabharlann Baidu戒。原本不误而校改反误者,皆由 于此。
一是《旧五代史》,系用熊罗宿影印彭元瑞旧藏四库馆初写本、民
国刘承干刻卢氏(文弨)抱经楼旧藏钞本及《册府元龟》校殿本。
在1931年写出《元典章校补》十卷和《元典章校补释例》 六卷,1937年写出《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三卷,成为他在 校勘学上的三部代表作,皆收入《励耘书屋丛刊》中。
其中《元典章校补释例》从《元典章校补》所列举沈刻本 谬误12000余条中“摘其十之一以为之例,而疏释之”。
我国古代学者利用校勘,为古籍 订讹正误由来已久,并已取得很 大的成绩,但是对校勘之法古人 以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关于校 勘方法的总结,只有零星的片言 只语,很少有系统的论述。
有清一代,随着考据学、文字学 的勃兴,校勘学也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一些学者,根据自己校书 的经验,开始总结校勘的实例和 方法,为校勘学理论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