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旅游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摘要]文章从旅游英语教学的角度论述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从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习语、谚语的文化差异,旅游词汇的文化内涵,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这四种角度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从而优化旅游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
[关键词]旅游英语;文化导入;方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来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但在风光美景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某些方面又成为旅游的障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视角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文化碰撞,给旅游活动的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如何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向他们推介旅游品牌,让他们了解中国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旅游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它主要是传授有关旅游英语的基础知识,熟悉专业词汇,了解旅游英语的特定表达方式,通过旅游英语的学习,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诸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有关旅游方面的知识。
学习旅游英语的主要对象是未来的导游。
导游与游客进行交流,目的是引起游客在情感、观念及行为上的互动。
游客对语言的理解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导游和游客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成为双方互相沟通的障碍,而消除这种障碍已成为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
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
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英语学习中最难的不是背单词与做题,而是写出地道的文章和开口交流,这证明他们将英语看成是一门学科,而非一种语言。
教学目的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有对该语言的文化有了深刻了解,对该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才能真正自如地运用一门语言,否则只能得到充满“中式思维”的英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
人们见面时自然要打招呼。
问候语很重要,但它们在不同的文化中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专门用作问候语、How are you是常见的问候语,说话人并不真正关心对方的健康状况,不管是否感觉好,对方一般都回答Fine,thank you.How are you 和How is everything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说话人并不想真知道对方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文化差异最直接导致在用英语交际时的语
用失误: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问“你去哪儿啊?”中国人和外国朋友打招呼就会按照中式思维说出: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句子:西方人看重隐私,见面很少会打探别人去哪里,因此令听到的外国朋友感到相当不快和诧异,另外,西方人谈话时很注重礼貌,看到朋友在吃饭,会说“Enjoyyour meal!”;朋友在玩时会说“Have fun!”;周末和大家道别会说“Have a nice weekend!”请别人让路时会说“Excuseme”。
在分手的时候,经常要说些道别的话,不辞而别是不礼貌的。
大多数讲英语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常说I’m pleased to meet you 或It’s nice to meet/knowyou,在分手时常说So nice to have met you,这在大多数中国人听来很陌生。
在汉语文化里,当拜访即将结束,主任把客人送到门口时,彼此常会说“请留步”和“请走好”。
要是翻译成英语就成了Stay here,please和walk well,Please,讲英语的人会听起来觉得奇怪:不论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人们经常会相互赞扬,在赞扬别人或对被人赞时作出回答时,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文化差异。
如果一个讲英语的人感觉对方的赞语只是出于礼貌,他有可能作出否认:可能会说Oh, 1 wish itcould be true 或者Oh. I can say only a few words in Chinese,如果他是一名学汉语的学生,他可能会说:Thankyou for encouraging me,而决不会像我们用英语在许多类似的场合那样表达:Nu,That’s true。
实际上,克服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障碍并非容易。
时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词汇需要及时更新,信息量也需要不断地填充。
西方人思考方式比较直接,而中国人就迂回得多,教师在旅游英语的
课堂中要多做比较,比较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文化,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以便互相尊重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历史。
还可以通过模拟问候、称赞、介绍等场景,熟悉西方的日常用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应注重和积累有关中西文化对比的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很好地进行文化导入。
二、习语、谚语的文化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
习语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练而成的语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习语比词汇更富于文化内涵,习语产生于文化,反过来,习语又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
习语正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看到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
习语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也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差别最为显著的部分之一。
可以想象,一个不知道成语“叶公好龙”的故事的外国人是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成语的;反之,如果我们知道美元纸币的底色是绿色的,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green意为“金钱的力量。
”例如:英国人常用鱼来比喻人,他们用queer fish或cool fish表示“怪人”等。
因为,英国四面环海,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他们与海的斗争中创造了“海的文化”。
生活在大陆的汉民族就很少有类似的表达语:谚语是一种体现群众智慧的格言,往往形式简洁、比喻贴切、押韵且容易记忆。
谚语同时也反映一个名族的生活和生活环境,也体现了其文化。
宗教是谚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显然与
中国流行一时的佛教有关:基督教是西方国家包括讲英语的国家的主要宗教,英语谚语或多或少与基督教有关是很自然的:有趣的是英语中的上帝经常是和汉语之中的“天”对应。
当一个普通的英国人突然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他会说“Thank God”。
相对而言,中国人相信“天”,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典故或有历史背景的习语、谚语,可以用文化旁白的方式补充讲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圣经”中的故事,了解其习语、谚语的宗教来源,从而更加完整、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涵义。
三、旅游词汇翻译的文化内涵
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是最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有其特定的民俗节日和食物,这些在英语国家来说是没有的,也难以理解的,比如,“粽子”、“阴阳”、“春节”等词是汉语中所特有的,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在给外国游客讲解这方面的词语时,如果将“粽子”译为 a pyramid shaped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leaves.不仅显得冗长拖沓,关键是原有的文化意义尽失。
外国游客虽然知道了“粽子”是什么东西,但是还不知道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更不知道为什么在五月初五当天要赛龙舟吃粽子。
另外,汉英两种语言同样的物质却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和隐含意义。
最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龙”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一个是皇权和高贵象征,而另外一个则是邪恶的代表,导游人员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有关
“龙”的内容时,一定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我们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就被外国游人们理解为“魔鬼的传人”了。
我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这是纯正的傣家风情,为的是通过泼水,祈求快乐、祥和。
如果译作“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互相泼水的节日,对于节日的由来、意义、民族都不甚了解。
教师在课堂中要对此类特有节日和特定用语给以说明,比如把孔夫子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把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把杨贵妃比作海伦等。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西方游客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传递中国的文化信息,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四、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
现代年轻人的节日已经逐渐的丰富多样化了,仔细算算,中西节日加起来都过的话,那每个月就都不寂寞了。
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复活节、圣诞节这些在西方国家特有的节日,现在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可问题是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内蕴又有多少中国人了解呢,如果节日的意义只是昙花一现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源远流长了,在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背景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与社会文化有关的背景知识。
如教材中常涉及的“复活节”等节日,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复活节的时间、起源、庆祝方式等。
了解到了复活节对于西方人的重要性,学生就会理解这些节日。
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统一起来,不单为教语言而教,而是要把语言教学同获得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和交际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文化导人式的英语教学是指在教授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贯穿中英文化对比,使学习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出英语运用准确、流利、得体、有效的文化交际者。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这不仅仅是培养日常交际情景中的对话能力,而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处理能力来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
旅游英语教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教学。
作为一名旅游英语教师,除了懂得英语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素质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旅游文化特有的魅力,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和旅游英语的优势,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