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关汉卿和《窦娥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筱整理元代文学概述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元杂剧、元散曲
2、元散曲的特点。
3、元代诗歌的特点。
4、关汉卿戏剧的主要分类。
5、《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6、《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炉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 、“曲白相生”,是严谨完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曲四大家:(两种说法) 1、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2、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一节 元代的叙事文学
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
元代叙事文学代表:戏剧和话本小说,在前代戏曲、说话的基础延续和发展而来。
金末元初,戏曲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说经——讲演佛禅道理;
小说——讲述灵怪传奇;
讲史——讲述历史兴废;
合生——即兴性的滑稽表演。
二、元代叙事文学繁盛的原因
1、元代政治的影响。
2、经济发展的推动。
3、民族文化的融合。
4、思想的相对自由。
5、其他因素的影响。
a 、叙事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b 、统治者的喜爱和重视。
c、北方音乐的影响。
第二节 元代的抒情文学
元代抒情文学包括两种,一是散曲,二是传统诗词。
一、元代的散曲
散曲:诗歌发展到元代形成的新种类,分为套数(也称大令),小令和带过曲三种。套数是成套的散曲;小令,是独立的支曲,带过曲是介于套数和小令之间的曲子。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王国维
散曲的特点:雅俗交融 自然显豁
A、 情调:既有传统诗词的雅致,又有民间曲词的俗情;
B 、语言:既有一定的格律,又可增加衬字;
C 、形式:既有传统诗词的表现方式,又有口语化俚俗化特点。
D 、风格:既有洒脱豪放的本色派,又有斑斓婉丽的文采派。
2、元代诗歌
A 、兼融唐宋,情理交融。
唐诗偏情,宋诗重理,元诗兼融唐宋,情理交融。
B 、返朴归真,雅俗交融。
回溯源

头,追寻《诗经》的自然;受散曲和歌谣影响,雅俗交融;受理学影响,重理重思。
C 、家国之情,隐逸之思。
家国诗多、题画诗多、隐逸诗多、酬唱诗多;咏史诗少,政治诗少。
关汉卿与《窦娥冤》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杂剧创作
1、生平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评价他“一无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熊梦祥《析津志》
2、思想
能编、能导、能演,精通诗文、歌舞、吹弹,多才多艺,在放浪洒脱的外表下隐藏着对现实的关注和愤激之情,隐含着一缕时代的苦闷和对封建礼俗的轻蔑。
3、杂剧创作
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西蜀梦》、《拜月亭》、《鲁斋郎》、《蝴蝶梦》等。
二、关汉卿戏剧的主要分类
1、历史剧——反映时代精神
吸取平话和演义小说的手段,对史书进行了很大改造。 如《西蜀梦》关张鬼魂向刘备托梦的情节 ;《单刀会》关羽和鲁肃的对话等。
2、公案戏——批判社会现实
浓重的血泪控诉色彩,如《窦娥冤》 、《蝴蝶梦》、《鲁斋郎》等,发泄一腔悲愤,控诉权贵暴行,揭露官府妄杀无辜的现实,洋溢着时代精神。
3、婚恋戏——反映女性新形象
如《拜月亭》、 《救风尘》等。有独特的创造性,主要写以青楼女子为中心的风情戏。表现对她们的同情和对女性人格的尊重。
第二节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一、《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1、揭露官吏贪赃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现实。
2、反映强梁横行、道德败坏的黑暗时代。
3、揭示窦娥的遭遇是高利贷剥削的产物。
总之,窦娥的冤狱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更是时代悲剧。她的屈死,是无数冤狱的体现;她的遭遇,是人民苦难的反映;她的抗争,是斗争精神的表现。
二、窦娥的艺术形象
窦娥的身上反映了古代女性孝顺与抗争的二重精神:面对生活重压,以善良之心侍奉丈夫婆母;面对恶势力压迫,坚持反抗。
她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千万个社会悲剧背后的真正原因,她不仅是黑暗社会的牺牲者,更是控诉者、抗争者。
三、《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一)《窦娥冤》的剧场性
1、巧妙自然,节奏分明的艺术结构。
节奏紧凑集中,巧妙自然;剧情繁简得体,疏密相间;内容简略处惜墨如金,详细处不吝笔墨。
2、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
运用浪漫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

出三桩誓愿。誓愿的实现,不是上天的怜悯,而是正义力量的胜利。
3、强烈的悲剧气氛。
通过悲剧性格,展示矛盾冲突。窦娥的悲剧是善良者和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不仅使人产生悲哀之情,更令人激起悲壮之气。
(二)《窦娥冤》的语言特点
1、通俗生动,是元杂剧“本色派”代表。
“一无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指关汉卿戏剧语言自然,准确精炼,汲取日常口语,质朴明快。对话多而独白少,偏重叙事说理 。直截了当地表达思想感情,淋漓痛快地表现人物性格。
2、富于个性化。观察反映生活细致入微,戏剧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经历,极具个性特征。
“快者掀鬓,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
窦娥:善良而刚强。
蔡婆婆:善良而懦弱。
张驴儿:趁人之危,无恶不作。
赛卢医:表里不一,心术不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