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_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2张ppt)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2张ppt)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 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 专制发展、世界的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 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的新发展;(史料实证) 3.通过材料及中外历史横向 对比,理解清朝前中期面 临的统治危机。(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
情境导入
万国来朝图(局部)
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 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历 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 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 到切肤之痛。 ——戴逸《十八世纪的中国与 世界·导言卷》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636年 1644
建立
入关
1662 康乾盛世 1795 嘉道中衰 1840 鸦片 战争
一、鼎盛政治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二、鼎盛疆域
——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三、盛世之危
——封建统治危机初显
一、鼎盛政治: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情境1:疲惫的皇帝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 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 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 其更换休息者。——康熙
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 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 右。 ——雍正
皇祖、皇考至朕躬百余 年来,皆亲揽庶务,大 权在握…乾纲独断,乃 本朝家法。——乾隆
一、鼎盛政治: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奏折制度 问题1:分析奏折制度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的?
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一、鼎盛政治: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改土归流
①台湾分裂
藏内善后章程》29条。
①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 龙江流域; ②康熙前期,雅克萨之战; ③1689年,《尼布楚条 约》。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2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2张PPT)

危机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
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军事
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图①
危机 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
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政治
政治腐败。闭关自守的政策,无
危机 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乡村 戏曲
傀儡戏
任务三: 探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
行春桥
报恩寺塔
任务四:
探究托马斯·阿洛姆笔下的清朝社会述
图片的佐证
经济
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 图②③
危机 显露。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
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社会
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图④
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 危机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1638—1661年) (1654—1722年) (1678—1735年)(1711—1799年)
1644年
1799年 1840年
1912年
任务一: 归纳清朝前中期鼎盛的表现
任务二: 探究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蜀锦装全璧,吴工聚碎金。 讴歌万井富,城阙九重深。 盛事诚观止,遗踪借探寻。 当时誇豫大,此日叹徽钦。 ——乾隆壬戌春三月御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9张ppt)

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
清 朝
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 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设立军机处
吏内赞值阁雍画班中正(()书年军辅者之间机助多谨,大虑密谋用漏者臣兵划泄入西))只事直北于机缮供,其,写以传间始。内述设后也阁缮军名在。撰需军大房机和于处,门隆,外而宗地,不—门近保能—内宫直稍清,廷(有选,·官 便赵于翼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 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乾隆还借修《四库全 书》之际,禁毁图书, 摧残文化。
——张岂之 《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材料二: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闭 关

顺治时期:颁布“禁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海令”、“迁海令”
粤闽浙江
国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二、帝国之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从世界坐标看康乾盛世(1661-1722-1735-1796)
清军入关 《尼布楚 条约》
设立军机 处
“一口通商”
删销焚毁 书籍
1640 1644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1689
1729
《权利法案》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39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39张ppt)
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负有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机务之责的内阁大臣便
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
出现在皇帝与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雍正帝因为军机紧急,选调内
阁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而形成军机处制度,从而使原本的值班
制度演变成一个新的中枢机构。
材料四 康雍两帝施行奏折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借此对各级官吏进行密查。
这种方式,虽然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控制,但也招致了相当一批官员的不满与反对。
他们认为,通过密折了解官员,实际上是因袭古代告密之举。将会导致“首告者不
知主名,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相忌,君臣相疑”的后果。因而,雍正帝去世之后,
利用乾隆帝即位之初对雍正帝政策多所更张之机,他们以“先除开言路之弊”为由,
材料二 清初官制,多因明法,通政司受内外本章,有敷奏封驳之权。……胤禛
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主之者不得其人,或与政府因缘为奸,乃别
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
——萧一山:《清代通史·上卷》
雍正皇帝设奏折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通政司受理奏章,不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等
1.“康乾盛世”
诗”,就作为结案的罪证。中国18 世纪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专制的淫威下,不敢议论当代的
现实问题,隐身于故纸堆中,窒息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龚自珍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
谋”,令人余悸尚存。
——李治亭主编:《清史(下)》
根据材料,说一说清代大兴文字狱
产生了哪些影响?
加强了清政府对文人的控制,巩固了自身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清朝康雍乾时期经略四方莫定疆域的史实,了解清王朝君主专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
清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清朝疆域图
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内部危机 ①资源危机: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③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 导的。
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反映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赵翼《檐曝杂记》
史料五: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
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
相反。
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3)大兴文字狱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阻碍 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历史71班吴晓敏 学号:1743105000028
目录
壹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贰 疆域的奠定 叁 统治危机的初显
盛世滋生图(局部)
康熙
雍正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乾隆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帝)、皇 考(雍正帝)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1689年签订《尼布楚 条约》
1684年设台湾府
地区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措施 1622年,郑成功进驻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 约》。
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蒙古 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推 广 ; 税 收 制 度 的 变 革 ( 摊 丁 入 亩 ,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
取消人头税)。
Hale Waihona Puke 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
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
(一)内部危机
基础梳理
1、经济危机: 2、政治危机: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 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 爆发
相关史料
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
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英)马戛尔尼
(一)内部危机
基础梳理
1、经济危机: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
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相关史料
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
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
种、多熟等农作制 );高产作物的 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何为盛世?康雍乾时期是否满足盛世条件?为何出现盛世?
(一)君权强化
重点探讨 如何加强君权?
1、皇帝勤政,大权独揽,事 必躬亲。
相关史料
时间 04:00 05:00 07:00 09:00 11:00
事项 起床、请安
早课 御门听政 批阅奏章 经筵日讲
时间 13:00 15:00 16:00 17:00 20:00
相关史料
1、边疆 (1)治理措施 (2)措施特点
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2、内地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
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
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

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19张PPT

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19张PPT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势图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4)治理西藏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 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 辖权。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清朝形势图(1820年)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1。.内部危机:
年份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乾隆六年 (1741年)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1.4亿
◎军机处内部 北京故宫平面图(局部)◎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 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1)治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 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 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外部危机:
◎广州十三行(清)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 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 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 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 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 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中外历史纲要上四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共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四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共张PPT)
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时人有诗云:“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 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朝代
事件
朝秦代朝 汉朝 明朝
焚书坑儒事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二、疆域的奠定
1653 册封达赖
01
02 1689 雅克萨
1683 设台湾 府
之战 《尼布
03
楚条约》
04
1713 册封班禅
问题2:根据时 间轴,归纳清朝 经略边疆的主要 方式。
1722 大规 模改土归流 06
1757 平准噶尔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小结3: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 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 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影响: 奠定后世中国之版图;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利于 中华文明之延续
征。特点:处理全国机要事务;地处内廷,便于皇帝宣召;跪受笔录,
秉承皇帝旨意,完全听命于皇帝;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亲
信重臣,保密性强。
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材料二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
士因写这两首诗而被斩首。 (2)材料二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一谈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课件(PPT)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课件(PPT)
D.全诗写"落日怅望"之情,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有时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1月)”“孟冬(10月)”。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癸(guǐ)。 ②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虎添翼,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 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就全篇而言,没有曲折而又完整的故事,整篇只写了几个场景,而夫妻之情、家国之爱及人物的鲜明个性在不经意的描摹中淋漓尽致 地表现出来。此外,环境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新鲜的荷香,无不给人以清新淡 雅、如诗如画的感觉。 参考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 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 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A项,“吮”读shǔn;C项,“剿”读jiǎo;D项,“晌”读shǎnɡ。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2016年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对下面语段中的“总是”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前中期
清晚期
前221年
1644年
1840年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近代
皇帝躬亲图——君主专制的加强 盛世江山图——疆域的奠定 嘉道中衰图——社会危机的初显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6张ppt)

年份
《清实录》 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 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人口增加 资源危机
+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大而不仁——内部忧局
闭关自守
昨据尔使臣以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
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
产,为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天朝
统驭万国,一视同仁,若俱纷纷效尤,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
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详加开导,遣令回国。
农民起义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
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
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
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天理◎教天攻理入北教京攻皇入宫皇宫
大而不仁——外部隐患
《 目录 》
一、成就之大 ——君权强化与疆域奠定
二、大而不仁 ——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注解:不仁:有指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愚钝之意。 ——取自《汉语词典》
成就之大——君权强化与疆域奠定
成就之大——君权强化
题本收交
通政传递 司
票拟 内阁 贴黄
皇 帝
官员
特点 迅速 机密
单独呈送密封奏折 皇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_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_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收复
台湾 设南
书房
1662 1677
在台 湾设 府
《尼 布楚 条约》 册封
大规 模改
1683
班禅 土归 流 派驻
1689
藏大
1713
臣 设军
1722
机处
康熙(1661-1722)
1727 1729
时空观念
大小 和卓 之战
平定 准噶 确定 尔叛 西藏 乱 管辖

雍正 (17221735)
1757
1793 乾隆(1735-

——康熙
朕安。尔虽无知小孩,..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之事,亦
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 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

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
——康熙57年珠批曹類奏折
雍正帝……藉奏折搜 集情报……故虽深居大 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 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 态,无不了如指掌…… 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龚自珍
阻碍思想、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 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 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 者不在其内。
—— 据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造成文化摧残
二、疆域的鼎盛
1、巩固疆域的斗争
(1)台湾
1662年 南明将领郑成 功收复台湾(右)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 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 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 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 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说课课件(共31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说课课件(共31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残了文化。从唯物史
观理解政治专制与文
知同道学康们雍通乾过时观加期察思统强想计文表君,主专制措施会带来什么化把专握影制历响的史内本?在质联,系认,识
化专制最为严重。看图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
读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
定时期的政治反映。
手段,据图挖掘历史信
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 培养。
君主专制影响
通过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加强的学习,引导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前)说课
目录 CONTENTS
01 课标要求 02 教材分析 03 学情分析 04 教学目标 05 教学重难点 06 教学方法 07 教学过程
01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 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 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 要意义;
3.探究总结
(1)探究思考 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导致清朝衰 亡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落 后就要挨打,只有顺应历史时代 潮流,才能立于世界强林之国”。 古今相应,从闭关锁国的历史教 训出发,着眼于当下,让历史的 光芒照亮现在,逐步培养学生对 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化课 程。
这些衰亡的原因又 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新课讲授
利用电子课件展示“奏折制度”、“军机处的设立”的等相关 史料,从中分析出“奏折制度”、“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 的特点及其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养 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3张PPT) 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3张PPT) 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722
1735
1795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理 藩
台湾
收复台湾,设一 府三县隶属福建
乾隆时期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 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东临太平洋

东北
经 略
西北
边 疆
新疆
《尼布 楚条约》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平准噶尔 设盟旗
平大小和卓 设伊犁将军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西跨葱岭
1840 奠促 定进 现统 代一 中多 国民 版族 图国
思考: ①清朝经略边疆的成效如何?(可 以从清朝疆域范围及地方管理体制 方面考虑) 确立了辽阔版图,对边疆实 施了因地制宜的有效管理
②清朝经略边疆具有哪些重要的历 史意义?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融 和边疆开发,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③清朝经略边疆的历史经验能给我 们当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 供什么启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清乾隆 金瓯永固杯
金瓯一词,自古被视作“江山社稷” 的代称。金瓯永固,寓意国家疆域完 整、牢不可破。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帝 王的愿望与目标。
乾隆年间的金瓯永固杯代表了康乾 盛世的鼎盛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版图在这一时期得以奠定。
以西方为核心的新国际形势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乘坐那么多的船只远道而来,中国人见了一定 非常得意,因为在长幡上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无论在旗 上还是在英使提供的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吏都把“礼物”改为“贡物”。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思考:“礼物”“贡物”之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这种心态在对外政策上是怎么体现的? 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说课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教师活动】PPT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 图片, 并进行 讲解。

(1)纺织领域:“飞梭”、珍妮纺纱 机、水 力纺纱 机、骡 机、水 力织布 机等, 棉纺织 业基本 实现了 机械化 生产。

(2)管理模式:1771年,阿克莱特在 曼彻斯 特开办 了第一 家水力 纺纱厂 ,成为 近代工 厂的开 端。采 用机器 生产的 工厂逐 渐取代 了手工 工场。
【说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以ppt演示的手段进行讲授
【说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 教师活动:展示马戛尔尼的三则航海日记,揭示康 乾时期的特征,并给出 “康乾时代”这一概念的 定义,而这一时代通常被称为“康乾盛世”。
预设学生活动:欣赏日记中所描述的康乾时期场 景中,对其特征作一般性归纳。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康乾的时代背景下。
(3)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 的生产 技术进 步;
(4)金融和财政革命以及科学的进步 ;
(5)新兴的棉纺织业易于接受新技术 和使用 新机器 。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新技术 、新发 明层出 不穷, 为工业 革命的 深入发 展创造 了有利 条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 出第二 次工业 革命的 成果及 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2)成果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 成为补 充、取 代蒸汽 的新动 力,人 类进入 “电气 时代” 。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 的动力 ,汽车 、飞机 等新式 快速交 通工具 应运而 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 工业获 得发展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历史拓展明清赋税制度: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 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一条鞭法 (明朝后 期 )
摊丁入亩 (清朝)
4
=
①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康熙年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 战败投降。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皇 帝
官 员
2.军机处①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坤宁宫养心殿乾清宫军机翅保和殿太和殿
养心殿|50米军机处内在门
军机处
南书房
岗 房
界 心 殿
三希堂
太和门

军机处的运作流程政事上报 → 皇帝阅览(需要征询意见,则召见军机大臣) → 皇帝决断口授,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 皇帝审批 → 谕旨 (1.明发(非机密)经过内阁、各部院2.廷寄(机密)直达地方)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 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清)汪士铎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清朝人口剧 增的原因有哪些?现象:人口剧增。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 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 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 入亩,取消人头税)。

西 路


U 青





浙徽

湖力

依州族







喇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19张ppt)
:00 御门听政 16:00 会见臣工
09:00 批阅奏章 17:00 鉴赏文物
11:00爱新觉经罗筵·日玄讲烨 20:00
爱就新寝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弘历
(1651-1722)
(1722-1735)
(1735-1795)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
二、多元治理疆域定:疆域的奠定
思考:清朝治理边疆的策略有何特点及作用? 3.西北、北方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
2.东北
而治;③颁布律令等。
(1)平定蒙古族准噶作尔用部:叛 ①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②增
乱,在蒙古族设立强盟了旗各制 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加速了

意义:①提升了地方事务处理的 效率,②实现以文制武维护中央 集权;③地方和中央的权力出现 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 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清朝前中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最终奠定。
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
和安全了”
——(英)马戛尔尼
乾隆接见马戛尔尼
第四单元明清版图的奠定与面临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
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 意义;
——黄爱平 近代化进程。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过程
确立
完善
发展
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注】:准噶尔部信奉藏传佛教。清代熬茶通常由熬 茶者向众喇嘛发放银两等,众喇嘛则为之唪经祈福。
二、盛世·表现——奠定疆域版图
阅读教材,分别找出清代巩固边疆的政策
② ③
④ ①
二、盛世·表现——奠定疆域版图
思考:清代巩固边疆的政策有何特点?
因俗而治;恩威并施;管理有效
区域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央
启蒙运动(17—18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5—18世纪)
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19世纪中后期)
政治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6—19世纪)
一封奏折
江宁织造曹寅奏贺平定噶尔旦折 康熙三十五年(1696)六月初八
朱批:朕亲统六师,过少(沙)漠瀚 海,北征噶尔旦,皆赖上天之眷佑,旬有三 日内,将厄鲁特杀尽灭绝,北方永无烽火, 天下再不言兵矣。
一份军机处档案
《清代军机处满文熬茶档》 《熬茶档》是汇抄乾隆五年(1740) 至乾隆十三年(1748)间,准噶尔部首领经奏 请乾隆帝,获准派使赴藏熬茶过程中形成的 各类往来文书而成的专档。
北 西伯利亚
东北 黑龙江以北外兴
安岭和库页岛
西 葱岭
西南 喜马拉雅山脉
东 太平洋
东南 台湾及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等
南 南海诸岛
三、盛世·背后——统治危机初显
➢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 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清)汪士铎《乙丙日记》
年度 顺治18年(1661) 康熙24年(1685) 雍正2年(1724) 乾隆31年(1766) 嘉庆17年(1812)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4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4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满蒙联姻
乾隆皇帝曾作诗: 塞牧虽称远, 姻盟向最亲。
——张穆《蒙古游牧记》
高中历史
康熙北巡会亲图(局部)
高中历史
木兰秋狝(xiǎn)图
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康熙《圣祖实录 》卷275
④西南
西藏地区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故宫雨花阁
承德外八庙之一
北京雍和宫御碑亭中矗 立着乾隆亲笔书写的《喇嘛 说》石碑,其中写道:
史料阅读(教材第77页)
碑曰:大清国遣大臣与鄂罗斯国议定边界之碑。 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奏本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官员 山北一带之溪河,尽属鄂罗斯。 题本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
二、疆域的奠定
史料阅读(教材第77页)
清朝在中央专门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清朝军机处和内阁位置示意图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条 阅读材料,指出条约中规定的两国边界,并进行评价。 问题探究(教材第81页)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 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不以小故沮坏大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条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三 、 统治危机的初显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高中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五十一年,康 熙帝宣布“盛世滋 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进 一步将这笔数额固 定的丁银完全分摊 到田赋当中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1)治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 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 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经略边疆 管辖西北: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等

疆域的奠定

共治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

疆域奠定

内部危机

统治危机的初显 外部危机
结果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广州十三行(清)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 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 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 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 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 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 理机要文书。
③特点: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养心殿 军机处
◎军机处外部
◎军机处内部 北京故宫平面图(局部)◎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历史趣闻】文字狱之“冯起炎呈词案”
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 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 兵者十之三……
——《圣武记·乾隆荡平准部记》
◎平定准噶尔形势图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3)管辖西北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 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 位进行统治。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 军政事务。
雍正十三年五月十五日 福建水师提督:奏报台湾番妇拾金不昧折 雍正:览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2)设立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 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材料二 军机处……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内阁之制,……以圣祖仁皇 帝之天亶聪明,犹有鳌拜、明珠、索额图之小作威福。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 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军,若内阁则 权属于臣!
——张瑞荫 材料三 军机处……的长处,简单说来,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
【史料研读】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说明设立军机处的原因,以及其具有哪些特点?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2)设立军机处
①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3亿
பைடு நூலகம்
咸丰元年 (1851年)
《清实录》人口数 3.5亿 4.1亿 4.3亿
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
◎白莲教之乱(绢本)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历史趣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 金瓶,用于“金瓶掣签”仪式
二、疆域的奠定
2.疆域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 勒喀什池,北接西伯 利亚,东北至外兴安 岭和库页岛,东临太 平洋,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包括钓 鱼岛、赤尾屿等,南 至南海诸岛,西南抵 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形势图(1820年)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1。.内部危机:
年份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乾隆六年 (1741年)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1.经略边疆 (3)管辖西北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 噶尔部叛乱。
初,准部……共计二十余万户,六十 余万口。……不作贼者不齿于人数,一人 能劫数人者为壮士。能吃苦,勇战 斗。……其民则尔,汗又甚之……世济其 凶……致我祖二宗,三朝四顾,旰食仄席, 戍塞防秋,中国耗弊。仁庙、宪庙屡集廷 议,皆有“此贼不灭,天下不安”之谕。
——冯起炎
意欲上渎天聪,此光天化日之下,胆敢狂悖至此,实属目无法纪。
——爱新觉罗·弘历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3.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 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摊丁入亩 (清朝)
首先将役银中按人 丁摊派的部分“丁 银”加以固定
◎厦门鼓浪屿 郑成功像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2)反击沙俄
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
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
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
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
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
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
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
土。
◎雅克萨反击战
二、疆域的奠定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势图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4)共治西藏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 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 的管辖权。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 策。 ⑤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标 意义;
准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
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
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
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目 录
壹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贰 疆域的奠定 叁 统治危机的初显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
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

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 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
程 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
——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3.结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总结
康乾盛世
推行奏折制度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的发展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治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反击沙俄:《尼布楚条约》等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1)推行奏折制度
①特点:迅速、机密。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
僚机构的控制。
【历史趣闻】康熙雍正奏折曝光,看完觉得我有做暴君的潜质…… 康熙五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闽浙总督:奏进台湾番子土产芒果等物折 康熙:知道了,此等东西皆无用,不必再送来 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闽浙总督:奏进台湾芒果及武夷山茶叶折 康熙:知道了,因芒果为一次未见之物,原想看看,看来甚是无用之物,再也无庸送来也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 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 “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 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 即单膝跪拜。
◎乾隆接见小斯当东
清廷官员劝说马戛◎ 尔尼使团行跪拜礼
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 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 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 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 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 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
◎文字狱
(臣)尝到臣张三姨母家,见一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见一女可 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问彼临邑之 地方官:其东关春牛厂长兴号中果有张守汴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再问东城闹市口瑞生 号中果有杜月一人否?诚如是也,则此事谐矣。二事谐则臣之愿毕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