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特色:“利”与“义”的双重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美国外交的特色
美国外交除了常识上的“利益观外交”以外,其另一大特色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推进人权、民主、自由经济”。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即美国为什么要如此热衷于对外推行所谓的民主呢?按照利益论的角度,美国向其他国家推行民主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那么是什么样的利益呢?或者说其他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后,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是不是说:一旦一个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就能确保美国的利益不受损呢?或者说一个国家实现了民主化,就一定会听从美国的安排,老老实实当美国霸权下的顺民呢?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所谓的民主化进程后,其中的一些国家反而变成了反美力量的组成部分。
单纯从利益论的角度就讲不通。
因此,有必要认清美国外交的实质,不仅要从利益论的角度分析,还要站在国家意识形态上来分析,这就要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因。
最重要的就是外交政策得以产生的基础——国家内部思想传统。
2 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产生的原因
虽然表面上美国实现了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并且社会生活也非常物质化等,俨然世俗国家的样子,但其实骨子是非常宗教化的。
美国外交的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就是来源于这种宗教背景,来源于国内的基督教,特别是新教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美国这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由一些因为宗教原因而迁移北美大陆的新教徒所创建的宗教国家。
因此,美国一开始就是一个是建立在新教徒意识形态之上,为新教意识形态所驱动的国家;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教的意识形态已经牢牢占据了美国社会生活中空间。
例如,美国历届总统中许多都是虔诚的新教徒者。
为此,新教的教义实际上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美国外交理念中的新教思想
3.1 人权思想
“神爱每一个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权思想的源头。
人权思想的本质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一部分人或某一个人的权利,只有每一个人,无论男女强弱幼壮,无论何时何地,他的权利都受到保障的时候,这才是贯彻了人权思想。
3.2 个人主义
“神爱每一个人”,那么每一个人都是神爱的对象,个人福祉的实现才是上帝爱的体现,个人因此是这个世界的目的。
上帝当初造人的时候造的是个人,以后产生的团体应该是为人的目的而存在,为实现人的福祉而存在。
因此,就个人于团体的关系而言,个人应该优先于团体,是团体的目的,而不应该是团体优先于个人,团体不应该成为个人的目的。
这是个人主义思想的起源。
3.3 民主主义
首先,个人主义颠覆了人类自有史以来的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个人主义则认为,个人才是这个世界的目的,所有团体都是为个人的服务的,个人优先于团体。
以“神爱每一个人”出发,个人福祉的实现才是上帝爱的体现。
因此,以上面“个人与团体的关系”以及“个人福祉的实现”出发,不能给个人带来福祉的团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国家也是一样,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合法性,都得通过个人所享受到的福祉来体现。
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好的政府,而美国人认为“民主选举的政府最能实现个人福祉”,因此民主政府是最合理的选择。
其次,个人主义颠覆了传统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为民主主义提供了合理依据。
个人与官员的关系不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而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同样,为了保证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民主体制中,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
3.4 自由主义
同样,从“神爱每一个人”出发,新教徒认为,人为了回报上帝,人也应该爱上帝。
而爱上帝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让上帝对人的行为感到满意”。
为了让上帝开心,人就必须表现良好,人就应该尽量完美。
也就是说:要让上帝满意的,人应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才能,有充分地发挥学习才能和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和余地,有充分的条件让自己的人性达到一个完美的境地。
所以,人必须是自由的,因为只有自由才能保证人有机会去实现完美。
换句话说,他人和制度都不能限制这种自由,如果限制了这些自由,那么人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实现自己,也就无法使上帝满意。
3.5 选民意识和天命意识
还是从“神爱每一个人出发”,为了回报上帝的爱,要让上帝感到高兴。
除了自我实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他人实现自由,实现自我价值。
从这一个意义出发,新教徒就有了所谓的“选民意识”和“天命意识”。
(1)所谓选民意识:就是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的国家,是上帝选中、受上帝祝福的国家。
(2)所谓天命意识:就是美国负有上帝赋予的使命,体现着上帝的意志,那就是美国要做全世界的领导者,将世界引向光明和善良。
这两种意识的来源主要是新教的教义,其中福音教的“选民思想”和强调天命意识的“后千禧年主义”,对美国人改造世界的热情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教徒认为:由于人类自己找不着救赎之路,所以上帝变成了耶稣,在十字架上替人类死了一回,从而替人类了赎罪。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就是一个福音;并且被告知了这个福音并且信了这个福音的,也就是被救赎了;而那些不信这个福音的人,就不会得到救赎。
上帝挑选了自己的使徒去传播这个福音,但这些使徒是上帝预定的,也就是上帝的选民,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救赎。
这就是“选民思想”和新教的“使命意识”。
“后千禧年主义”来源于基督教的一个基本教义,说的是基督将再临人世,并建立一个基督统治的千禧王国,然后对恶势力行使最后的审判。
主张基督在千禧王国建成之后降临的,就叫“后千禧国主义”。
其主要内容是:
基督徒应该用基督教的教义去努力地改造和建设这个世界,在基督世界建成的时候,也就是千禧年时代了,然后耶稣蒋再临人世与基督徒共同统治世界一千年。
因此,实际上“后千禧年主义”是把改造世界和在全世界建立基督教王国当作基督再临的前提,当作上帝给基督徒的使命。
4 小结一下,呼呼,做学问还真是不容易啊
上述内容就是新教徒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人权、民主、自由以及天命意识和使命感的完整内容,是美国国民的共识,也就是它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种向外推广基督教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美国建国以后的对外政策的主调:它使得美国人自建国以来就向周围世界推销自由民主制度;然后随着美国实力和影响的扩张,逐步开始在全世界充当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人。
美国人的这个共识,落实到具体的体制上,就是美国人奉行的个人的自由和人权的保证体制,就是自由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因此,一切反对这些基本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都是不能容忍的,是必须要改造或消灭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实际上是个宗教性很强的国家,其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美国外交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美国领导下”的繁荣昌盛的“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世界”。
这里面有美国外交行动的三个判断命题:
第一,是否有利于美国领导世界?也就是说,这个未来世界必须是“美国领导的世界”。
即便最终实现了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世界,但如果不是美国领导的,不是美国占主导的,那也是美国不愿意的。
第二,是否有利于世界特别是美国的繁荣昌盛?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为了单纯追求“领导世界”,使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或者大幅下降,那么美国人宁肯放弃“领导世界”。
当然,一旦美国人不能领导世界,不能通过霸权攫取超额利益,那么可以想象,美国的繁荣昌盛也不能持久,至少没有现在这样风光。
第三,是否有利于美式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换句话说,这个未来世界必须基督教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
这是由美国国民特俗的选民意识和使命意识决定的。
从第一和第二点的角度出发,为了实现美国人的领导,为了确保自身的繁荣昌盛,美国就必
须拥有足够的实力,以便推行有利于自己的世界政策;而要有足够的实力就必然要攫取到足够的利益。
这就决定了美国外交政策从本质上也是“逐利”的。
从第三点的角度出发,美国人有强烈的选民意识和天命意识,从而使得意识形态成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美国人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推进世界的民主化是一项长期目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
假如脱离实际,不顾自身能力盲目追求民主化这一目标,使自身的综合国力遭到巨大削弱,则既不利于自己领导世界,又会损害“繁荣昌盛”的要求,最终导致综合实力的削弱,反过来又使全球民主化的目标变得更加艰难。
总之,正是基于“利是物质基础,义是精神追求”的基本认识,美国外交具有“重利”和“重义”的双重特性,是一种“以利为主,以义为辅”的外交。
虽然前者占据主导地位;但后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和特殊情况下,超越利益成为外交工作的主旋律。
比如,美苏冷战时期在南部非洲的争夺就明显具
有意识形态斗争的倾向。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美国外交的二元结构状态,并不时做出他国无法理解的、相互矛盾的行动。
(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