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 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

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

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

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側地带为冬、春

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増加粮食总产星,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星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

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星均接近全国的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星的47%及50&,故为

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星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曰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 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釆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増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最,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彥淖尔盟. 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旳和W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畐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黑、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星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楡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全区海拔1000 - 11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看.塞冷少雨,土壤贫雅.自然条件差。最冷月平均气温-17-HV,绝对最低气温-3S~27C。全年降水暈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是只有94 ~ 168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 ~ 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1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増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淮区提倡沟、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进涯溉制度,防止土壤盐渍化。依据全区南、北降水星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两个副区,

3.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麦田面枳约占全国的4气总产晶达5%左右。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

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本区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H00 -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27 ~ 231。光能资源丰富,热星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大;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有利于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但年降水皐仅36 335臺米,小麦生育期降水星52~181毫米,为中国降水畐最少的地区之一,且蒸发最大。小麦生长主要靠黄河河水及祁连山雪水灌襪。后期常有干热风为害.小麦锈病、黑穗病以及吸浆虫均为本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全区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 ~ 130天。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前后成熟,依据地形、降水等情况,全区可分为荒漠干旱、宁银灌区、陇西丘陵以及河西走廊1个副区。

4.新疆冬春麦区:位于新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的%,总产皐为全国的%左右。其中北磯以春麦为主,小麦面积约为全区的57%单产也高于南套;南疆则以冬小麦为主,面积为春小麦的3倍以上。本区为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但有丰富的冰山雪水资源.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其中北疆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温度低,最冷月平均气温-18 ^lir,绝对最低气温为-44-33X?,但由于冬季常有积雪覆盖.故一般年份小麦可赖以安全越冬。雪畐少的年份,冬小麦越冬死苗情况较严重。全年降水星163 ~ 241毫米,小麦生有期降水量冬麦为107 - 190毫米.春麦为83- 1061米。南過气温较北弱高,最冷月平均气温~1,绝対最低气温为-r ;全年降水暈仅为13?61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暈冬小麦为毫米,春小麦为7-39 毫米,但均有冰山雪水可资灌溉。北彌土壤以棕钙土及灰棕土为主,南彊则主要为棕色荒漠土。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飄兼有一年两熟。冬小麦品种属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土壤盐渍化以及生育后期干热风为害等均属本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冬小麦播期为9月中旬左右,翌年7月底或8月初成熟。北疆春小麦于4月上旬前后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南会则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7月中旬成熟:依照天山走向,全区可分为南弱与北疆两个副区。

5.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蔵自治区,青海省大部,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星均约为全国的邕其中以春小麦为主,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凱70年代中期起,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帯冬小麦发展迅速,西藏常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以及吕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涯溉发达.是本区主要小麦产区。农区一般海拔3300~3S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罟.冬无严塞.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为~C。冬季气温较低而稳定,持续时间长,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穂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且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产星也较高。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麦110-170天。全区年降水>12 - 770<米,平均约450毫米。其中藏南地区全年降水>280-761^米,通常500亳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暈冬小麦为250 ~ 590毫米,春小麦为224 ~ 510毫米。种植制度一年一熟。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层薄,有效养分少。雅告藏布江流域两岸的主要农业区,土壤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精种细管改进灌漑条件以防止土壊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増产措施:全区可分为青海环湖盆地、川袞高原及青南魚匕3个副区。

6.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长城以南的d匕部地区,辽宁省

辽东半岛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陇东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全区麦田面积和总产星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约为本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1凱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区地处冬麦北界,除河北省境内大部为平原及辽宁省沿海为丘陵区外,海拔750-1260米。土壤有褐土、黄绵土及盐渍土等。其中以褐土为主,腐殖质含量低,但质地适中,通透性和耕性良好,有深厚熟化层,

保墙、耐旱。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V,绝对最低气温-24 正常年份冬麦基本可以安全越冬,但年际间变率大。低温年份冻害时有发生,冬、春麦区交接边缘地带冬小麦冻害尤重,年降水晶140~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7月至9月降水星占全年的4,蚀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1143-215毫米。旱害较重,春旱尤甚:,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其中旱地多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发展,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対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260天左右。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虫害以地下害虫及红蜘蛛、麦蚣等为主。旱地9月上中旬播种,灌溉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在6月中下旬,少数晚至7月上旬: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増施肥料,选用抗寒' 耐旱品种,是本区小麦増产的关礎措施。全区可分为燕(山)木(行)山麓平原、晋冀山地盆地和黄土高原沟壑3个副区.

7.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信阳地区除外),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陝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麦田面积和总产量的45%及1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4%,是中国小麦主要产区。全区地势低平,除陇东、关中和山西西南部以及部分丘陵区海拔略高外,主要麦区均不及100米。土壞类型以石灰性冲积土为主,部分为黄壞与棕壤,质地良好,具有较高生产力。全区气候温和,雨量比较适宜.最冷月平均气温-V,绝对最低气温小麦越冬条件良好,冬季麦苗通常可保持绿色。年降水量530 ~ 860亳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52 ~ 287毫米,多雨年份基本可满足小麦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区常因雨星分布不均或年际间变异而发生旱害,全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发展灌溉。种植制度涯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则多行两年三熟,陕西关中、豫西和晋南旱地部分麦曰有一年一熟的。品种类型多为冬性或弱冬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生育期230天左右。本区南部以春性品种作晚茬麦种植,一般病虫害与北部冬麦区大致相同.但全蚀病及土传花叶病在山东省胶东地区为害比较严重。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热风为害普遍而严重、播种适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期播种,致使晚茬麦面积大,产星低.从而影响全区小麦生产。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是小麦生产中的关键。全区小麦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依照气候、地形等条件全区可分为黄淮平原、汾渭河谷和胶东丘陵3个副区。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山地及湘西丘陵区,东至东海海滨.南至南岭,包括江苏、安徴、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与浙江、江西两省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全区小麦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3%,单位面积产星高,为全国务麦区之冠.但省际间发展极不平衡,其中产皐最高的为江苏省,而江西全省以及湖南省西南部则为低产区。小麦在全区不是主要作物,湖北、安徽、江苏各省小麦面积只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g左右,而江西' 湖南,浙江各省则只5冬左右。全区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滨海一带如上海,宁波海拔均不及10米,其他地区也只50米左右匚最冷月平均气温-V,绝对最低气温~C。年降水星1000 ~ 18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星360 ~ 830毫米,小麦生长不仅不需要灌溉,而且常有湿害发生。江西省南部抚州等地区甚至因湿害严重而影响小麦种植。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部分地区有三熟制「小麦品种多属弱冬性或春性,光照反应不敏感,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病害除赤毎病外,还有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等。麦田沟渠配套. 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以治理湿害并辅以药剂防治病害,是提高本地区小麦产星的关键措施。全区可分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部山地和湘轅丘陵等1个副区。

9.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省全境,四川省、云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2.6%,总产星约为全国的凱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区的%及63凱本区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角有。海拔300 ~ 2000米。全区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光照不足。最冷月平均气温为~匸,绝对最低气温其中四川

盆地最冷月平均气温为~?c,绝对最低气温为 0 雨量除甘肃省东南部偏少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772 ~ 151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暈279 ~ 565亳米.土壤类型主要有红、黄壤两种,鄂西、湘西及四川盆地以黄壤为主,红壤主要分布在云贵高験。种植制度多数地区为稻麦两熟的一年两熟制,小麦品种多属春性或弱冬性,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生育期180 - 200天。全区条锈病、白粉病为害较重,间有赤霉病发生r虫害则以螃虫为主。有湿害'低温冷害和后期高温逼熟等自然灾害,平川麦区其播种适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丘陵山地播种期略早而成熟期稍晚。全区除应加强对湿害和病虫为害的防治外,平川稻麦两熟区改进播种方法,丘陵干旱地区加强水土保持和农田建设,増施肥料以培肥地力等,都是小麦増产的关键措施。本区可分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陕南鄂西丘陵3个副区。

10.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四省(自治区)全部以及云南省南部: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就缺台湾省数据,下同).总产量约为全国的%。小麦在本区不是主要作物,其种植面积只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左右,且历年面积很不稳定:全区近90%面积为山地丘陵,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以及闽南沿海小平原的面积总计不过1。电山地海拔高度约100。米左右,丘陵区约200 米.沿海平原均不及100米。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壌。全区气候暖热,冬季无雪,最冷月平均气温~*0,绝対最低气温。年降水11280-182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星为320 - 450毫米。水热资源丰富,但季节间雨暈分配不均,尤其是与小麦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很不协调。幼苗阶段干旱少雨.灌浆时却又多雨寡照、湿度大,影响小麦开花、灌浆和结实,常导致赤写病、锈病等为害。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三熟,部分地区行稻麦两熟或两年三熟。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迟钝,生育期120天左右。病害以赤毎病及白粉病为主,其次为秆锈病、叶锈病。虫害有蚂虫和粘虫。成熟期多雨,穗发芽严重,増产措施以开沟排渍防湿及适当安排播种期为主。播种适期在11月中下旬,成熟期最早为3月中下旬,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全区可分山地丘陵和沿海平原两个副区。

sV43fEjL7ve5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成交量下降。3个月计划交易量8301270吨,实际成交量4396699吨,仅占计划成交量的47%。 成交率下降。从1月6日的89.29%,下降到3月份的36%以下,平均成交率48.22%。成交价格下降。白小麦成交价格从1月6日的每吨2600元,下降到2400多元,3月24日为2455元,平均成交价2482.7元;混合小麦从1月6日的每吨2598元,下降到2450多元,3月24日为2456元,平均成交价2486.4元。 从美国进口小麦价格呈现大"V"字形。1月3日到中国完税后价格,每吨折合人民币2091元,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1900多元以下,3月初更是下降到1800多元以下。从3月中旬开始又开始上涨,3月23日达到1992元。 与国产小麦相比,美国进口小麦有着多种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筋小麦,总体上优于国产小麦;美国小麦到中国完税后价格低廉。1至3月份,进口美国小麦到我国完税后平均价格每吨1939元,比国产白小麦每吨2482.7元、混合小麦每吨2486.4元,分别低28.04%、28.24%。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小麦将在250-300万吨。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几年,由于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今年秋种,农民朋友一定要选好优良品种,如:关麦9023、鄂麦18、鄂麦23、宛麦369、鄂麦14和鄂恩5号等。 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深耕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情况 近年来,世界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正常,但落后于需求增长幅度,总体上产不足消,供需缺口依靠库存弥补. 2008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降至30 年来的最低点,仅只够消费53 d,这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而且也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仅2007年全球粮价就上涨了40%。当前,世界正经历着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 1.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小麦产消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总耕地面积稳定,约为14. 15亿hm2 .在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中,约有1/3~3/4的耕地用于发展谷物生产,主要产麦国10% ~40%的耕地用于发展小麦生产.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 4亿hm2,其中57%用于发展谷物生产, 16%用于发展小麦生产. 就世界小麦收获面积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 1亿~2. 3亿hm2之间,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数和20世纪60年代基本相当.中国小麦生产和世界小麦发展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小麦总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有所减少,不同年代的平均单产提高幅度更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提高幅度的2倍.有关资料还表明,从1949—2007年,中国小麦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其中1997年前,小麦生产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滑趋势, 2004年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直补政策与免农业税等,播种面积有所恢复,到2007年约为2 298万hm2,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 781 kg·hm-2和1.098 6亿t。(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 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 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 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 公斤左右,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农作物的世界性生产及其分布

摘要: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非洲、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 13.4亿公顷,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15.85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一.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1、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 2、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 3、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 4、北美洲中部平原 5、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 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二.水稻 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

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三.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1、美国中部玉米带 2、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3、欧洲南部平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主要进口国:欧盟15国和日本。 世界各国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贸易只占产量的14%左右。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净进口粮食,非洲缺粮严重,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 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着,寒冷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增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区提倡沟、畦灌,作好

小麦分布区域知识

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小麦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种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我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要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我国栽培的小麦绝大部分是冬小麦,它与水稻、玉米、甘薯、棉花、等秋季作物配合,可以调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 1、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5月中旬至6月下旬成熟。 2、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麦田面积占全国的8%,成熟期通常为6月中下旬。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地区,东至滨海,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麦田面积占全国的12%,成熟期在5月下旬。 4、西南冬小麦去。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的12%

左右,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 5、华南冬小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麦田面积只占全国的1.6%。 6、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占全国的8%,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7、北部春小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伊盟及巴盟,北临蒙古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种植面占全国的2.7%7月上旬成熟,最晚可至8月底。 8、西北春麦区。全区以甘肃籍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小麦面积占其安国的4.1%。8月上旬左右成熟。 9、新疆冬小麦区。小麦种植面积为全国的4.5%。冬麦品种为强冬性,8月中旬播种,8月初成熟。 10、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的0.5%。成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

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及生产区域分布分析【图】

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及生产区域分布分析【图】 2000年全球粗粮产量为8.8亿吨,2013年增长至13.1亿吨,2014年产量13.3亿吨。相关报告:《2016-2022年中国粗粮电商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00-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亿吨 数据来源:FAO 美洲和亚洲是全球粗粮主要产区,其中美洲产量为总产量的43%,亚洲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5.3%。 2000-2014 年全球粗粮生产区域分布:%

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及产区格局(图) 全球粗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全球粗粮产量12.81亿吨,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为12.97亿吨。相关报告:《2015-2020年中国粗粮饮料市场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及区域分布:百万吨 数据来源:USDA 美国是全球最大粗粮产区,2014年美国粗粮产量占全球的29.1%,其次是中国,约占17.1%。

2014年全球粗粮产量区域分布:% 杂粮的地域分布及产量 五谷杂粮——永恒的补品!“五谷”泛指谷类粮食作物;'杂粮'通常是指五谷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菜、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粳米就是大米、稻米、紫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除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满足人体需要外,还具有食疗作用。 产地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以及东北三省,形成明显的南方籼稻区和北方粳稻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稻生产国。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 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着,寒冷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增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区提倡沟、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进灌溉制度,防止土壤盐渍化。依据全区南、北降水量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两个副区。 3.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本区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

世界三大作物分布

世界三大粮食作物 世界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梁、燕麦、黑麦和粟等八种。在联合国的统计中称谷物。在中国粮食产量中还包括薯类(5公斤鲜薯折合1公斤粮食)和大豆。小麦、稻谷、玉米被称为三大粮食作物。1990年三者合计播种面积5.06亿公顷,约占世界粮食总播种面积的72.4%;三者产量合计15.89亿吨,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3.2%。 小麦世界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1990年小麦播种面积为23150万公顷,约占世界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3。小麦产量59510万吨,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1%。世界1/2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世界粮食总贸易量中,小麦占1/2以上,可谓世界性粮食作物。1948~1952年小麦平均年产量1.7亿吨,1960为2.4亿吨,1970年为3.2亿吨,1980年为4.4亿吨,1985年超过5亿吨。40年来,世界小麦产量增加了2.5倍。小麦是温凉作物,年均温在10~18℃,积温在1800~2200℃,年降水量750毫米,地形的限制小,平原、台地、高原皆可。其分布除南极州外,遍布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北纬20°~55°和南纬25°~40°的温带地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形成5个小麦带:一是自西欧平原经中欧平原、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二是北起中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是西起地中海沿岸,东经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恒河平原。四是北美洲中部太平原,包括加拿大中南部和美国中部。以上四大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90%以上(1990年91.5%),特别是亚欧大陆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五是南半球,从南非向东经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坎特伯里平原到南美洲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是一个不连续的小麦带。中国、前苏联、美国和印度是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四国合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2以上。小麦贸易量为1亿吨左右,约占总产量的1/5,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2以上。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是世界小麦五大出口国,合占世界小麦总出口量的85%以上。主要输往前苏联、日本和意大利等国。 水稻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种面积14580万公顷,约占世界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0%以上,年产量51850万吨,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7%。亚洲20多亿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有“亚洲粮食”之称。战后稻谷产量成倍增长。1950年产1.5亿吨,1960年2.39亿吨,1970年突破3亿吨,1981年、1989年分别超过4亿吨和5亿吨。40年来,增加了2.46倍。水稻喜高温多雨,积温2800~350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区。世界水稻多集中在温带季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地区,以亚洲的东立、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最为集中,亚洲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92.3%(1990年)。中国(占36.1%)和印度(占21.3%)是世界两大稻谷生产国,合占1/2以上。印度尼西亚、孟加拉、中南半岛各国、日本、朝鲜、韩国都是重要稻谷生产国。此外,近年在地中海沿岸、美国和巴西都有少量种植。世界稻谷的商品率较低,稻米出口量1200万吨左右,约占总产量的2~3%,仅占世界粮食总贸易量的5~6%。泰国、美国、越南、中国、巴基斯坦、缅甸为主要出口国。主要输往西亚石油输出国和前苏联等国家。 玉米人们的食粮又是饲料作物,被视为“杂粮”或“粗粮”。1990年播种面积12910万公顷,占世界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8.5%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近些年杂交玉

中国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第一章小麦介绍与种植现状 第一节小麦简述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第二节小麦种植现状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小麦品质十分重视。针对"农产品难卖"问题,国家一直在审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政策正在转变职能,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主办的产销协调和供需见面会就已召开两届,去年在河南,今年在山东。我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中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经占小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进口量正逐年减少,以产顶进。国家还准备将优质小麦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大豆等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农产品上。 我国小麦生产常年面积和总产量为粮食的25%和22%左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1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000万亩,其中达到强筋和弱筋小麦国标的小麦有3200万亩,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质的问题。我国小麦质量的主要不足是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我国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在3分钟左右,而国外在12分钟以上。二是量的问题。我国近几年小麦需求总量在1.1亿吨以上,而全国小麦产量仅1亿吨左右,缺口1000万吨,特别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预计2015年小麦播种面积微降0.7% 发布时间:2014-10-28 来源:神农 摘要: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7亿亩,完成82%,进度同比快1.4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已播冬小麦2.1亿亩,完成计划的61.9%,进度同比快0.4个百分点。另据河南相关报道,截至10月20日,河南全省小麦播种近9成。8月底以来,河南省连续出现大范围降水,有效补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7亿亩,完成82%,进度同比快1.4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已播冬小麦2.1亿亩,完成计划的61.9%,进度同比快0.4个百分点。 另据河南相关报道,截至10月20日,河南全省小麦播种近9成。8月底以来,河南省连续出现大范围降水,有效补充了土壤水分,十分有利于小麦适期适墒播种。据山东省农业厅农情调度,截至10月20日,秋收已结束,秋播已过九成。 神农预计本周小麦播种结束,2015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4亿公顷,较2014年下降0.7%。 下调2015年小麦面积主要基于下面两点: 一、2015年小麦收购价格维持不变,种植效益下降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在过去的数年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014年较2013年提高了120元/吨,2013年较2012年提高200元/吨,2006年至2012年每年均有小幅提高。 由于明年最低收购价格维持不变,神农预计2015年小麦种植收益将继续下滑,这也将打击农民的播种积极性。 二、城镇化的发展,耕种减少

2020年小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小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9月

全球小麦格局 01 02我国小麦市场政策 03库存情况如何? 04疫情、洪灾是否有影响?05小麦与玉米价格的联动分析06市场建议

? 1.1 我国是全球小麦前五大产消费国 ' 世界范围内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播种面积合计约占全球总播种面积的90%。19/20年度,全球总播种面积 2.19 亿公 顷,前五分别为印度、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占比分别为 14.1%、12.5%、 12.0%、11.2%、7.0%。 ' 小麦产消量前五均为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 19/20年度,全球小麦总产量 7.31 亿吨,前五分别为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和 美国,占比分别为 18.7%、18.0%、13.7%、9.8%、 7.0%;全球小麦总消费量 7.47 亿吨,前五同样分别为欧盟、中国、印度、俄罗斯和 美国,占比分别为 16.4%、16.9%、12.9%、5.4%、4.0%。 图:全球小麦播种面积分国别结构 图:全球小麦产量分国别结构 图:全球小麦消费量分国别结构 印度 俄罗斯 欧盟27国 中国 欧盟27国 中国 欧盟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美国 加拿大 乌克兰 澳大利亚 哈萨克斯坦 阿根廷 14.1% 21.0% 印度 16.4% 16.5% 18.7% 美国 俄罗斯 美国 12.5% 哈萨克斯坦 澳大利亚 巴基斯坦 加拿大 土耳其 其他 1.6% 2.7% 39.2% 0.8% 3.6% 16.9% 加拿大 乌克兰 巴基斯坦 阿根廷 哈萨克斯坦 其他 4.1% 3.6% 4.1% 5.0% 12.0% 11.2% 18.0% 13.7% 4.0% 4.4% 0.8% 1.1% 1.2% 1 2.9% 5.4% 7.0% 4.0% 1.3% 5.4% 7.0% 9.8% 其他

高考地理:中国农业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教学素材)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教学素材)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

小麦优势区域布局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小麦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需求不断增加,建立小麦优势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2003年,农业部实施了《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对于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促进专用小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科技支撑和产业引导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小麦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小麦品质明显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行政推动,我国小麦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是面积恢复增加。1998-2004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连续7年下滑,由1997年的4.5亿亩下降到3.2亿亩,面积减少了1.3亿亩,减幅28.1%。2005-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有所恢复,由2004年的3.2亿亩恢复到2007年的3.6亿亩,增加0.3亿亩,增幅达9.7%。二是单产连创新高。2004-2007年我国小麦亩产分别达到283.5公斤、285.0公斤、303.3公斤和307.2公斤,连续4年超过1997年273.5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走出了多年徘徊的局面,连年突破300公斤大关。三是总产持续增长。2007年我国小麦总产10929.8万吨,比2003年增加2281万吨,增幅26.4%,实现连续4年增产,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总产水平,在面积减少1亿亩的情况下,再次超过1亿吨。 (二)优势区域逐步形成。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引导下,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逐步形成,且各具特色。2007年三大优势区小麦种植面积2.85亿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0%。黄淮海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2007年冀鲁豫苏皖5省小麦面积占全国比重达到65.4%,产量占75.5%,与2003年相比分别提高3.0和4.7个百分点;长江中下游优质弱筋麦区加快形成。2007年江苏省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11万亩,产量222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443万亩和175万吨,成为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的主产区,按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弱筋小麦从少到多,2007年达到386万亩,产量140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246万亩和100万吨。大兴安岭沿麓已成为我国优质硬红春小麦主产区,所产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商品性能稳定,市场反映对进口硬麦替代性增强,目前商品率保持在80%以上。 (三)小麦品质明显改善。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9亿亩,优质率达61.6%,比2002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5-2007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3.93%,比1982-1984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值提高了3.9个百分点,容重达到792克/升,提高了2.3%,尤其是小麦湿面筋含量平均达到30.2%,提高了5.9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达到6.5分钟,增加了4.2分钟,小麦籽粒的物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焙、蒸煮性状显著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小麦加工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吨的龙头企业。据国家

我国重要农作物的分布及收种时间

? 1、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春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春种夏收。 3、棉花的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以及新疆南部,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4、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 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5、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以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6、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 文综地理试题-不经翻耕播种小麦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 文综地理试题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莱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 4~5月 C. 7~8月 D.10~11月 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9~11题。

世界小麦生产特点

世界小麦生产特点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7%。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t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从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面积约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其次是欧洲,占25%,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各洲小麦产量分布情况与面积比重大体一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统计,世界小麦常年产量为5.8亿t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28%。但近几年由于世界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8/99年度世界小麦产量为5.89亿t,2002/03年度下降到5.68亿t,5年下降了2100万t,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主产国小麦减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杨卫路根据有关部门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o1961年全球消费量约为2.33亿t,1997年为3.35亿t,1981年为4.45亿t,1991年为5.55亿t,2001年为6.60亿t,以每10年1亿t的水平持续增长。而全球小麦的期末库存量则随着收成的丰歉而波动。近10年,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保持在1.1亿~1.3亿t,远低于1985和1986年1.7亿t的水平。2001年世界小麦库存已经降到近13年来的最低水平。 转型国家东欧和前苏联年人均消费小麦262kg,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0kg,也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55kg,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最低,人均年消费小麦只有74kg。中国小麦人均消费为92㎏,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东欧的水平。 世界小麦贸易量自1981年超过1亿t以后,近十几年相对比较稳定,一直在1亿~1.2亿t之间徘徊。主要是因为一些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提高了自给率,从而降低了进口量,使世界小麦贸易量的增长受到制约。 全球小麦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4个国家, 4个国家常年出口量为7500万t左右,约占世界小麦贸易量(1.1亿~1.2亿t)的70%。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年均出口量在2700万t,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也是传统的小麦出口国,出口量一直稳定在1500万—1600万t,法国还是欧洲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另外,这4个国家小麦出口量均超过其国内生产总量的50%,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比例接近80%,属于典型的小麦贸易出口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