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蔚斗小学是北仑区唯一的宁波市“作文教学协作学校”,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近年来,我校学生作品屡见报端,作文教学发展态势良好。因此,我们于2002年4月申报了省级子课题《小学生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让我校的作文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02年9月,我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借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汲取“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精髓,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作文教学中,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
1、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2、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
3、作文无个性,不真实,缺乏个人独特的体验。
4、写作中体现出学生知识面狭窄,信息闭塞。
5、学生写作重速成,轻评改,写作情绪浮躁,个别学生写作心理不健康。
再看看我校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现状,2002学年,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发表作文188篇,占全体学生总数13%以上。笔者调查分析后发现:
课题组成员:潘秀玲(组长)项伟红乐艳芳傅碧霞王巧君叶茂盛沈美娟
一、敢问路在何方
——小学生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现状思索
前些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曾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为应付各种大考小考,入学考升学考,教师们忙着猜题目,找范文;学生呢,忙着抄范文,背范文。这种形势下,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就像前几年我们教师普通话考试,一篇“经典习作”《红烧鱼》,改头换面既可以变成写人的作文,也可以变成写事的作文,甚至变成写景、状物的作文。
二、激发情感
于永正认为:“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情感,因而写作时感到很困难。
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老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离不开充实的生活,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容易兴奋,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
作文教学不但要“兴趣先导”,还应该把激发和保持写作兴趣贯彻始终。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应循序渐进,从写话、写片断到写故事,从模仿续写到独立创作。台阶不要一下上得太高。如果一开始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就会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每一步他经过努力都能做到,就容易保持兴趣。其次,评改也是重要的环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小组同学发现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教师更是要以表扬为主,哪怕有一点长处,也要指出来,对那些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更要鼓励。在热情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修改得更好。最好一定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作文在同学、家长、教师面前展示出来。并保存起来,增强他的成就感,以此激发孩子主动写,继续写的兴趣。
语文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是吸收——学会分析文章,理解词句,段作用,读懂内容与意义;写作是表达——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和文章章法,把自己生活中认识的事情,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出来(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语文教材是载体,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载体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思想教学艺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教学改革
1、模仿写法。学完课文后,宜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读写迁移,引导学生仿写句,段篇章。通过对范文进行理解和仿写,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发挥学生习作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展示想象。许多课文受表达和篇幅的限制,老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简约,概括的内容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展开充分、合理、大胆的想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让学生根据,“饱经风霜”展开想象,描写车夫的外貌。学生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受苦受难的穷人形象,同时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分析:
1、教师本人对作文教学尤其是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课兴趣不大,大部分老师仅仅将作文教学当作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原因有:
*教师自身作文能力有限,不喜欢写作文。
*作文教学的内容太旧,规定太死,跟不上时代发展,重复内容太多。
*学生作文水平太低,教师指导无从下手。
*学生不喜欢作文,影响教师作文教学兴趣。
那么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又是怎样的呢?2002年假期,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接受了新课程理念的熏陶,10月份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写作实际?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改变现行教材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
(统计数字略)
…………
3、发表的文章都是“原创作文”,没有一篇是语文教材中的,没有一篇是经过老师事先指导的。(评:个性化的作文才是有生命力的,成人的思维有别于孩子的思维,老师的预设指导反而会使学生的作文失去童真童趣。)
从中我们也可窥见现在的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观在悄悄的改变,正如一位编辑说的:“我选作文的标准是三个字:新、真、活。”
近几年,语文教学在一片骂声中扯起了改革创新的旗帜,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理念的创新,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作文教学也在这片改革声中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开放式作文、创新作文、“原生态”作文、新概念作文……
反观学生的作文,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仍留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作文教学如果从作文的情感交流功能入手,在课堂上激发情感的“火花”,就能让学生体会到与人交流的快乐。
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在教学中于永正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情感的心弦,让情满堂,让情与智和谐共生,让课堂闪耀着动人的灵弦。在作文教学时,于老师首先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趣作文的情境,将儿童引导到急于表达的情景之中。当儿童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写描写秋天的作文,就需带孩子去郊外观看秋风、画秋风、议秋天,这样就能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情思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习作之前,老师营造情境,找准动情点,这样学生在习作时,就能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缜密。
--------------------------------------------------------------------------------
摘要:于永正从1962年开始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至今已四十多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孜孜探求语文教育的规律,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领域均有建树柳斌先生为于永正题词“敬业情怀远,育人智慧多”潘自由先生称于永正老师是“谱写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崭新一页的引领人”近二十年来,于永正老师走遍大江南北,讲课讲学,给小学语文教育界刮起了阵阵清风,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健康进行于永正的语文教育实践受到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语文界专家的关注但对于永正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教学方法层面进行的,对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探求还很不够这就使得一些一线教师在学习于永正时,仅仅局限于模仿,或受到些许启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深度和力度于永正是一位从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语文教育专家研究于永正老师,应从其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经验中概括规律,从其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把握中,领会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对于永正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研究,有助于引领我国小学语文界更多的一线教师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亦能丰富我国本土化的语文教育思想宝库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和他的阅读和作文教学艺术,并对于永正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是其语文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学试验的教育理念是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符合小学生作文的规律,符合社会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于永正教学成功的因素我们将其概括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艺术的熏陶,善于学习和思考等三个方面
三、读写结合
于永正认为:读写结合,迁移运用。读和写巧妙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能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也是回归文本整体的有效方法。
动笔前延伸到阅读教学中去,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每教一课,都以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为范列,有侧重地讲解写作知识,有重点地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从“读”的此岸达到“写”的彼岸,再回到“读”的此岸,如此不断往返,使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比如,我们在中高年级研究了如何按照文章思路组织阅读教学,使读写结合得更加紧密。主要做法是:一是把阅读教学中的释题与作文教学中的审题,拟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握审题和拟题的几种方法。二是把阅读教学中的段落划分、中心的归纳与作文教学中的立意和谋篇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能力,重点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三是把阅读教学中的词句教学与作文教学中的遣词造句结合起来。
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和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综观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教学思想及其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我国新世纪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于老师认为:善于激发兴趣,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确实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坚持兴趣先导,把激发兴趣贯彻到作文教学的始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没有兴趣,就很难主动做好这件事,如果对某件事有强烈的兴趣,他就会想法把这件事做好。问题是如何激起和不断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什么事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从理论上大致有三点:(1)和孩子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能引起兴趣;(2)能激起孩子情感活动和联想想象的事情,能引起兴趣;(3)能使孩子自我表现并得到肯定的事情,能引起兴趣。我们应该从这三个角度考虑,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抓写作的具体的内容入手,而不能从讲解这次作文的形式和规则入手,因为抽象的形式和规则,是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1、能发表作文的学生不一定是平时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是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有个别是“后进生”。(评:优生的作文往往循规蹈矩,注重立意、布局、谋篇,束手束脚,难见大胆吐露心声的作文。)
2、从内容上看,童话类、想象类的作文占发表总数的45%以上;作文的形式多样化,记叙文不再唱主角,书信体作文、诗歌、寓言、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形式的作文也开始在发表的作文中占有一席之地。(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丰富的,他们喜欢写幻想中的事物,喜欢尝试新的写作形式。)
标题: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思想教学艺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于永正: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8-5-22阅读:1812次【字体:大中小】
来源:/20000/564593.aspx
3、升华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引导学生回归整篇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拨动他们的心弦,升华情感,回归整体。有位老师执教《多彩的夏天》一课后,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因为在前面的教学中渗透了写作方法,所以学生能很快写自已眼中多姿多彩的夏天。还有位老师执教《窗门的汽球》一课后,让学生写安慰克利亚的话,由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本,所以写出的话情真意切,情深意浓。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抓住重点,问题深入研读。回归整体,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
2、大部分教师认为现行作文教学内容旧、难,规定太死,而且写作束缚太多,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浓,缺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兴趣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