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理学电子教案授课课题:动脉血压授课教师: NO: 7 授课班级14春护理班授课日期

授课类型理论学时数 2

教学目标1、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理解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

3、掌握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意义。

4、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血管生理概述 2、动脉血压

重点难点理解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时间分配、个性修改等)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第二节血管生理

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也是保证全身各器管获得所

需血流量的结构基础。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持动脉血压,

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的功能。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大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弹性贮器血管)

2.小(微)A:半径小、阻力大(前阻力血管)

3.小(微)V:(后阻力血管)

4.毛细血管.:薄、透性好(物质交换血管)

5.V:容纳循环血量60-70%(容量血管)

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

(一) 血流

1.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

量(容积速度)。•

2.血流速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即一质点

(例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前进的速度。

3.血流方式:

4.血流阻力:

5.循环时: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循环

时,约23s。若测定血液流经某一段途径所需的时间,称

为该途径的循环时。

(二)血压

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时

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压力

称血压(分动、静脉血压)。

产生条件:

①血管内血液的充盈度推血流动

②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对管壁侧压力

扩张管壁(势能)

③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

5'

10'

10'

10'

动脉血压:血管内有足够血液充盈是形成的前提

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的起重要作用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

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

脉搏压:Sp-Dp=4.0~5.3 Kpa

2.生理变异:

①年龄↑10岁→Bp↑1mmHg(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Sp的升高比Dp的升高更明显)

②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回心血量↓→射血量↓→Bp↓

③活动>安静

④站位>卧位

⑤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

⑥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

⑦高原>平原

⑧男性>女性

3.形成机制:

心室收缩→射血入主A +外周阻力→

推血(1/3)流动+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心室舒张→大A回弹→推血继续流动→血液对动脉壁的侧

(势能释放)

压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4.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

血流速度↑ SP↑(明显)

心舒末期动脉血量↑(不明显)→DP↑(不明显)(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回心血量↓ DP↑(明显)

博出量↓→SP↑(不明显)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

心缩期血流速度↑管壁侧压力↑↓↓5' 10'

15'

10'

SP↑(不明显) DP↑(明显)(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SP↑(明显)D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二)动脉脉搏 15'

脉搏实质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大A压力波,沿血管壁传布的能量表现,非血液流到所摸A对A壁的冲击波动。

课堂练习1、血量分配比例最高的部位是( D )

A.心脏及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皮肤及脾脏

E.肝脏及脾脏

2、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 C )

A.与血管的半径成正比

B.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C.与血管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D.与血管半径的立方成反比

E.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10'

其他

小结与作业5'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阐述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教研组长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