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作者:方磊磊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10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出现差异化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倡导要以生为本,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学科知识时的接受和运用转化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整体心理结构塑造,在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下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优化教学方式,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道德与法制;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C-0052-0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逐渐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初中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转折时期,本身就有生理及心理发展上的种种困惑,作为在思维感知、情感意志方面薄弱的特殊群体,学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综合性教育学科,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困生本身具有的心理障碍问题,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探求正确的引导策略,促进学生在学习及心理上双向发展、进步。

一、初中学困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压力以及繁重教学任务影响,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培养优等生,常常忽略了学困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慢、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实状况。这就导致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倦怠心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由于成绩不理想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对学校生活及学习行为有抵触情绪,甚至在旷课逃学中出现品德问题;在屡次的考试失利中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懷疑自己,从而导致性格上的孤僻;考试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感,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渴望做好又不能顺利达成目标担心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极端敏感。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解决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者,教师要能够在素质教育理念倡导下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要从行动上通过各种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